资源描述
第四册第一单元重点内容归纳
《屈原列传》
一、 一词多义: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2、其后秦欲伐齐( )。
3、此五霸之伐也( )。
4、坎坎伐檀兮( )。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
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本: 1、父母者,人之本也( )
2、人穷则反本。( )
3、今背本而趋末(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5、本在冀州之南( )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主线。( )
离: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3、约从离衡( )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5、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 )
志: 1、博闻强志( )
2、其志洁,其行廉( )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4、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
3、有情人终成眷属( )
4、属予作文以记之( )
5、举酒属客( )
疏: 1、王怒而疏屈平( )
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
4、<<论积贮疏>>( )
5、仗义疏财( )
约: 1、其文约,其辞微( )
2、决负约不偿城( )
3、怀王与诸将约曰( )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见
1、信而见疑( )
2、靡不毕见( )
3、举类迩而见义远( )
4、夫子有何见教( )
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
为: 1、觉得“非我莫能为”也( )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6、为其不可得而法( )
7、闻秦王善为秦声( )
8、我为赵将 ( )
9、为刎颈之交( )
以 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
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
3、竟为秦所灭( )
4、以啮人,无御之者( )
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7、其后楚日以削( )
8、传以示美人( )
9、皆以美于徐公( )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乃 1、乃令张仪佯云秦( )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4、今君乃亡赵走燕( )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9、家祭无忘告乃翁( )
焉 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3、姜氏欲之,焉辟害( )
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
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
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
1)颜色憔悴
(2) 形容枯槁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4)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5)而高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三、找出下列各句中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屈平既绌。 6、亡走赵,赵不内。
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四、指出下列句子句式特点
1 父母者,人之本也。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4 兵挫地削……
5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6 此不知人之祸也。
7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8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9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今见放为?
四、翻译
1.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4.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5.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6.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7.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8.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0.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1.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身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五、填空
1. 五、填空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____________________。
2.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3. 其文____,其辞____,其志____,其行_____,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其志___,故其称物____。其行_____,故死而不容。
4.
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5.明道德之广崇,
6.屈原至于江滨,
7.吾闻之,
8.长太息以掩涕兮,
9.亦余心之所善兮
10.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