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专题 词语使用词语使用n词语部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1996年到2000年,每年都保持有三道题,一般分别覆盖实词、虚词和成语三部分,占分多为9分;2001年考了两道题(实词和成语);2002年和2003年均考了三道题。2004年起,由于增加了标点符号的考查,所以,全国卷和地方卷大都将实词结合起来考查,题型都是选择题,具具体有判断正误、选词填空等。所用的考查材料体有判断正误、选词填空等。所用的考查材料均为课外的,大都为时事材料均为课外的,大都为时事材料;所考的词大多为常见词语,不一定是课内的。下面分实词和虚词、成语和熟语两节分别说明。(一)实词和虚词n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能够充当句子成分
2、、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词。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n1名词n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时间、处所、方位等的词。n 名词的语法特点是:前面一般可以加数量词修饰,如“一辆汽车”、“四名青年”;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如不能说“很桌子”,“太学校”;除有的时间名词能重叠外。一般名词不能重叠,如可以说“天天向上”,不能说“土地土地”或“土地地”;一般n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表示人的名词后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朋友们”、“女士们”。n2动词n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意愿、趋向和判断等的词。n 动词的语法
3、特点是;前边能加副词修饰,后面多数不能带程度副词;在句中能够作谓语,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能带宾语;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双音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BAB式,如“劳动劳动”;一般动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如“劳动着”、“战斗过”;表示能愿的动词,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趋向的动词常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会不会”“干不干”。n 3形容词n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性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n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极”“很”等修饰,如“极腐败”、“很廉洁”;在句中多作定语、谓语,有的也作状语、补语;一般不能带宾语;一部
4、分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式,如“细细、圆圆、高高、亮堂堂、热呼呼、火辣辣”等,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如“干干净净、清清楚楚”等;可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好不好”、“清楚不清楚”等。n 5量词n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表物量的,如“尺、寸、斤、两、元、个,件、双”等;表动量的,如“次、回、趟、阵、下、遭”等;表复合量的,如“人次、架次、立方米每秒”等。n 量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不能单用,常与指示代词或数词连用;量词经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单音节的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相当于“
5、每”,如“朵朵红花向阳开”、“颗颗红心向北京”n 6代词n 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它包括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等),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样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多少等),物主代词(它、它们等)。n代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不受其他词的修饰;可作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在句子中代替哪类词就有哪类词的功能。n正确使用实词的考查,一是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考查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选用近义实词。难点探究n 近几年高考选用的近义词,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别:n 1读音相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如:品位、品味,祛除、驱除,侦查、侦察,融解、溶解,化装
6、、化妆,启用,起用等等。n 2读音半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如:逐渐、逐步,启示、启发,闪耀、闪烁,装载、承载,致使、导致,赞扬、赞叹,云集、聚集等等。n 3读音不同,书写也不同。如:舍弃、割爱,徜徉、徘徊,迟疑、犹豫等等。n 每年高考都考实词的使用,题型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干扰点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考查重点为同音词、近义词的意义、用法及色彩方面的辨析。n 实词的考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具体题型有三种:n 1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近义词(包括近音近义词)的使用能力。1995年2001年题,2003年题。n 2在具体
7、的语境中判断选择常用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如1991年题和1994年题。n 3用选择题的形式判断常用词语解释得正确与否。如2002年题。n 经典题析n 例例1 (2004全国高考卷甲全国高考卷甲)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组是 ()n 有人说日本汽本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有人说日本汽本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n 世界上生产维生素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
8、法技术是由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业巨头“辉瑞辉瑞”和和“罗氏罗氏”也不得不也不得不_这一技术。这一技术。n 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能力。能力。n A毕竟毕竟 沿用沿用 鉴赏鉴赏 B毕竟毕竟 采用采用 鉴别鉴别n C究竟究竟 沿用沿用 鉴别鉴别 D究竟究竟 采用采用 鉴赏鉴赏
9、n“毕竟”“究竟”都可用于非疑问句中,表示终归如此。最后的结果如此,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它们的区别在于:“毕竟毕竟”着重于追根究着重于追根究底,不管怎么样,所得的结论就是如此,语气底,不管怎么样,所得的结论就是如此,语气非常肯定;非常肯定;“究竟”着重于认定最后的结论就是如此,语气不如语气不如“毕竟毕竟”那么肯定那么肯定。句中,“有人说日本汽车又有人说德国汽车”,但不管别人怎么说,购车人要作出判断,还是需要自己亲自驾驶一下,根据这一语境,句应选用“毕竟”n“沿用沿用”的意思是的意思是“继续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度、法令等)”,“采用”的意思是“认为合适而使用”。句中
10、,“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生产维生素的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而不是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自身过去的生产技术,所以选用“沿用”不合语境;正因为“两步发酵法技术”使制药成本大大降低,所以两个国际药业巨头,才“认为合适而使用”,所以句应选用“采用”。n“鉴别鉴别”的意思是的意思是“辨别辨别(真假好坏真假好坏)”,“鉴赏鉴赏”的意思是的意思是“鉴定和欣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艺术品、文物等)”。句中,某些读者之所以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是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而不是缺少“欣赏”能力,所以句应选用“鉴别”。n综合上述分析,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n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结合语境
11、(上下文)准确选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n 例2 (2004年全国高考卷乙)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n 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n 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n 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n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n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n 解析 “终止终止”的意思是的意思是“结束,停止结束,停止”,n“中止”的意思是“(做事做事)中途停止中途停止”;前者侧重“彻底”,后者侧重
12、“中途”。n句否定了“离开学校,就意味着学习彻底结束”的错误观点,所以应选用“终止”。n“蜕化”的意思是“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退化”的意思是“1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2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变坏”。n两者在使用对象上有明显的不同,两者在使用对象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用于物的生理、机能等方面的变化,后者用于人的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变化。句陈述的对象是“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所以应选用“退化”。n“难免”的意思是“不容易避免”,“不免”的意思是“免不了”。n两者在使用上有以下三点不同:一是语法功能不同。“不免”是副词,
13、只作状语;“难免”是形容词,多作状语,也可作定语、谓语。n二是表意功能不同。“不免”后多为客观上必然会产生的结果,“难免难免”后多为主观上想避后多为主观上想避免但又避免不了的结果。免但又避免不了的结果。三是中心语的形式不同。n“不免”作状语,中心语须为肯定形式;“难免”作状语,中心语可以是肯定形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但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参照上述三点比较,句应选用“不免”。n 例例3 (2004年全国高考卷丁年全国高考卷丁)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n 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造成公路被毁、,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
14、断。交通中断。n 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的义务。的义务。n 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n A暴发暴发 抚养抚养 盈利盈利 B暴发暴发 赡养赡养 营利营利n C爆发爆发 赡养赡养 盈利盈利 D爆发爆发 抚养抚养 营利营利n 解析“暴发”重在突然性,“爆发”重在爆炸性,使用范围宽。句中,山洪具有突发性,而没有爆炸性,选“暴发”比较恰当。“抚养”,保护并教养,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赡养”,供给生活所需,一般用于晚辈对长辈。句中,成年子女对父母是晚辈对长辈的关系,用“赡养”符合句意。“盈利
15、”指已经赢得利润,重在结果,也写作“赢利”,“营利”指追求利润,重在过程。根据句的表述,不是已经取得利润,而是追求利润,所以选“营利”符合句意。n 例例4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年全国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n 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德芳女士近年多次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德芳女士近年多次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n 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在,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万平方米的绿地。n 邓亚萍现
16、在留给大家的印象,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日渐成熟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的仪表风度,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n A.莅临莅临 计划计划 个仅是而且是个仅是而且是n B莅临莅临 规划规划 不是而是不是而是n C.亲临亲临 规划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不仅是而且是n D亲临亲临 计划计划 不是而是不是而是n“莅临(近似的还有“光临”)”和“亲临”的意思差不多,在有些语境中也不是不能换用。但使用“莅临”这个词语要有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来访者其一是来访者(莅临莅临者者)应该是应该是“地位相当高的贵宾地位相当高的贵宾”;其二是用;其二是用“莅临莅临”一词表示一词表示“来访来访”,一般应该是
17、说话人在把来访者,一般应该是说话人在把来访者作为当面听话的对方作为当面听话的对方(或至少来访者应在场或至少来访者应在场)的特定场的特定场合下有尊敬意味合下有尊敬意味(同时也是自谦意味同时也是自谦意味)的特殊表达。但本句中一方面“孙中山的孙女”与“北京大学”之间显然并不能构成悬殊的地位差别,说“莅临”就不大合适;另一方面原句开头还特别加上了“报载”,这也就限定了这句话不是当着来访者的面说的,不需要考虑“尊敬”或“自谦”,因此也就肯定不适合说“莅临”了。n“规划”和“计划”这两个词(作为名词)从词典释义看差别确实不太大,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对“计划”一词的释义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
18、体内容和步骤”;对“规划”一词的释义是一词的释义是“比较全面的长远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的发展计划”。也就是说“规划”也可以说就是一种“计划”,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规划”一般用于表示“比较全面和长远的计划”。在实际用法上,“规划”一词一般更多是用于比较全面、长期和重大,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的工作计划,像“城市建设布局”就明显是属于这种情况;相反“计划”一般说就不大适用于这种情况了。n 为什么本句只能用“不仅是而且是”,而不宜用“不是而是”?其实如果完全不考虑本句的内容,使用这两组连接词都可以,或者说至少在语法上都是成立的。但使用n两种连接词在表达的意义上有区别:“不仅是而且是”表
19、示的是递进性的并列关系表示的是递进性的并列关系,即连接的两项可以同时肯定;而“不是而是”表示的是选择性的并列关系,即否定前者肯定后即否定前者肯定后者者。从本句的意思看,显然要表达的还是前一种意思,而不是后一种意思,所以只能选用“不仅是而且是”。虚词包括副词、介词、助词,连词和叹词等。n 1副词n 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的词。n 语法特点:能作状语,一般不能作定语;大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副词有关联作用,成对的副词相呼应,跟介词相呼应,跟连词相呼应;不能修饰名词。n 2介词n 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
20、、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n 语法特点: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只能组成介宾短语;不能重叠;不能加助词“着、了、过”和表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等。n 3连词n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n 语法特点:只有连接作用;不起修饰、限制作用;不作句子成分;连接句子时常成对使用,不能更换。n 4数词n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基数的,如“一、103”等。表示序数的,如“第一、第八”等。表示分数的,如“三分之一、50”等。表示概数的,如“五千左右、接近一万、七八斤”等。表示倍数的,如“三倍、五倍”等。n 数词的语法特点是:经常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和宾语;数目增加可用倍
21、数或分数表示,数目减少只用分数表示;“两”、“俩”和“二”用法不同。n4助词n 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的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分为: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呢、吗、啊、罢了)。n语法特点: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实在意义;除“所”外,都念轻声 n5叹词n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它分:表示悲伤、痛苦的;表示愤怒、鄙视的(哼、呸);表示惊讶的(唉呀、咦):表示呼唤的(喂);表示应答的(嗯);表示喜悦的(哈哈)。n 语法特点: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有的单独的个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有些叹词的汉字写法不固定,例如:“啊”因为音变,又可写成“呀
22、”“哪”“哇”等。n 例例5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年全国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n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本利益。n 你比他只是你比他只是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相上下。n 这几天我这几天我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子邮件。n A一再一再 多少多少 往往往往 D再三再三 多少多少 常常常常n C一再一再 稍微稍微 常常常常 D再三再三 稍微稍微 往往往往n 本题与往年考查准确选用同义或近义实词的形式相同,但考查的内容改为虚
23、词,而虚词的考点是副词。与考查实词的用法相类似,考查虚词,特别是副词,也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具有相近意义的副词的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的能力。试题中给出的三组副词就是这种意义和用法非常接近的副词 n“一再”和“再三”在一些词典中的释义都是“一次又一次”。二者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但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也有一些区别,比如“一再失败”就不能说成“再三失败”。这种区别中有一个主要条件就是: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用“一再一再”和和“再三再三”都都可以,如上例。但在不是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可以,如上例。但在不是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就只能用的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
24、一再”,不能用,不能用“再三再三”,试题中的第句的情况就是这样。因为“动荡”的主体不是人,而是“中美关系”;“动荡”也不是人所主动做出的某种行为动作,而是对“中美关系”状况的一种陈述,所以这一句中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一再”和“再三”还有其他一些区别,这里不再赘述。n“稍微”和“多少”在一些词典中的释义也差不多,但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也有一些区别,比如试题中的第句,只能说“你比他只是稍微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不能说“你比他只是多少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哪个副词的限制条件还是清楚的:即一方面“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
25、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另一方面“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就不能。这就是为什么该句只能用“稍微”,不能用“多少”的原因。“稍微”和“多少”还有其他一些区别,这里不再赘述。n“常常”和“往往”在一些词典中的释义也都差不多,但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也有一些区别,比如试题中的第句,只能说“这几天我常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就不能用“往往”。这里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往往”主要指“在一定条件下才经常发生的动作”,而“常常”不受限制;二是“往往”在使用时“必须是带有某种规律性的动作”,而“常常”不受这种限制。换句话说,“常常”的准确释义是“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而“往往”的准确释义是“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试题中的第三句的行为动作,既没有“一定的条件”,也并不“带有某种规律性”,所以只能用“常常”,不能用“往往”。“常常”和”往往”还有其他一些区别,这里不赘述。n 本题与往年考查准确选用同义或近义实词的形式相同,但考查的内容改为虚词,而虚词的考点是副词。与考查实词的用法相类似,考查虚词,特别是副词,也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具有相近意义的副词的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的能力。试题中给出的三组副词就是这种意义和用法非常接近的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