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樊振和)课后题.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631779 上传时间:2025-04-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樊振和)课后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樊振和)课后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选型 绪论 0-1.建筑结构选型是对各种建筑结构形式的结构组成、基本力学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技术经济、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筑师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做方案时,主动并正确地考虑、推敲、确定并采用最适宜的建筑结构体系,并使之与建筑空间、体型及形象有机融合;(2)作为工程主持人的建筑师,掌握了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的知识(以及必要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就能很好地与建筑结构工程师进行默契的协作和配合。 0-2.技术因素: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发展水平 社会因素:人们对建筑功能要求的丰富和提高 0-3.非结构功能:美学表现力 建筑师的设计:处理好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并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就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然后去发现、选择、袒露那些建筑结构自身具有美学价值的因素;再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建筑构图原理,对那些具有美学价值的结构因素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从而利用这些来构成建筑的艺术形象。 0-4.(1)选择能充分发挥材料性能的结构形式。根据力学原理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使结构处于无弯矩状态,以达到受力合理节省材料的目的。减少结构弯矩峰值,使结构受力更为合理。 (2)合理地选用结构材料。充分利用结构材料的长处,避免和克服它们的短处。提倡结构形式的优选组合。采用轻质高强的结构材料、 一般平板结构 1-1.平板结构:一个简单而基本的概念,即非曲面结构,不仅涵盖建筑结构水平分系统中的板式结构和梁板式结构,而且涵盖了建筑结构竖向分系统,包括结构柱、结构墙体、带壁柱结构墙体等 板式结构与梁板式结构都属于平板结构 1-2.单向板:荷载主要沿短跨方向传递 双向板:长跨短跨两个方向都有明显挠曲,板在两个方向上都传递荷载。 单向板在结构上属于平面受力和传力,双向板在结构上属于空间受力和传力,因此双向板比单向板更为经济合理 1-3.水平分系统:自身跨度 竖向分系统:稳定性条件 两者都是结构力学的问题 1-4.减小板的跨度。 无关,壁柱是为了提高砖墙的稳定性以及增加墙体刚度的。 1-5.简支梁:静定结构,由梁自身承重,内力较连续梁大,跨度较小 多跨度连续梁:超静定结构,当梁的荷载和截面高度相等时,连续梁可以做更大的跨度。 1-6.梁的折线形式是从剖面角度讲的。楼梯斜梁是最常见的折线形梁,它的受力特点与相应的直线型梁相同,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折线形梁的弯矩图和相应水平直线形梁的弯矩图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荷载计算中,折线形梁倾斜部分的永久荷载应该按照几何关系折算成沿水平投影的线荷载。 梁的曲线形式是从平面角度讲的。若从剖面角度看是曲线形的,就不能称为梁了,而已经转变成拱,而拱是典型的曲面结构而非平板结构。曲线形梁的受力特点除了承受剪力和弯矩外,还要承受扭矩的作用。 1-7.为了保证梁的侧向稳定,梁宽应该满足一定的尺寸要求,一般取梁高的1/3-1/2为宜。梁截面尺寸的取值还应考虑符合建筑模数的要求。 1-8.(1)采取必要的措施形成抗倾覆力矩与悬挑结构的倾覆力矩产生平衡;(2)确保悬挑结构有足够的安全度,即要求抗倾覆力矩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5。 1-9.用拉力平衡、用压力平衡、用压力(支撑)平衡、用支撑和拉力相结合的复合平衡、用自重平衡、用基础形成整体平衡 桁架与屋架 2-1.桁架:格构形的杆式构件 桁架本身可以是平面结构,也可以是空间结构。 平面桁架是平面结构体系的桁架,立体桁架是空间结构体系的桁架。 2-2.当荷载只作用在节点上时,所有杆件均只承受轴向拉力或轴向压力,杆件截面上只有均匀分布的正应力。 2-3. ( l )屋架外形与内力分布图形越接近的,其各个杆件之间的内力值大小越接近。 ( 2 )屋架外形大于内力分布图形的,其杆件的内力值就小。 ( 3 )屋架外形小于内力分布图形的,其杆件的内力值就大。 2-4.原则:屋架形式的选择一般与建筑的使用要求、跨度和荷载大小等因素有关。 设计要求:1 屋架的外形坡度应与屋面防水材料和防水做法相适应。(瓦类屋面大而卷材做的平缓) 2 为了构造简单,制作方便,屋架的上弦杆和下弦杆通常分别设计成等截面。 3 确定屋架的形式时应尽量使弦杆沿跨度方向的内力分布基本相同。节点形式要简单合理,杆件的交角不宜太小,一般在30度到60度之间。 4 屋架的腹杆布置要合理,尽量避免非节点荷载,并尽量使长腹杆受拉,短腹杆受压,腹杆数目宜少,使节点汇集的杆件少,达到构造简单方便制作的目的。 5 屋架的跨度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空间要求确定,一般在18m以下时,以30M为模数基数;超过18m时,则以60M为模数基数。 6 屋架矢高主要由结构刚度确定,根据一定的高跨比值来确定。考虑到屋架作为一种格构式的受弯构件,空间刚度相对较差,所以,其高跨比值相对于相同跨度梁的高跨比值还应更大一些。 7 屋架的宽度由上弦宽度决定,这既要保证上弦压杆稳定性的要求,也要考虑屋架上弦杆件放置屋面板或者檩条时的搭接要求,故其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m。 2-5.(1)保证屋架平面外的空间刚度与整体稳定 (2)通过减少上弦杆和下弦杆平面外细长比来保证屋架上弦平面外的压曲稳定和防止屋架下弦平面外的受迫振动 (3)承受并传递屋盖纵向水平荷载。 2-6. 屋架 布置要求 作用 上弦横向水平支撑 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上弦纵向水平支撑或下弦纵向水平支撑 纵向垂直支撑 纵向系杆 2-7.空间桁架:将平面桁架沿平面外方向增加到一定的厚度而形成的 分为立体桁架和板状桁架 2-8.支承意味着承受、接受。支撑是撑起来的意思。支撑是为了保证屋盖结构自身的空间刚度和稳定性的构件,而支承则是承担整个建筑荷载的结构构件,两者的功能形式都不一样。 刚架结构与排架结构 3-1.刚架结构:由直线形杆件(梁和柱)组成的具有刚性节点的单层结构。 排架结构:由直线型杆件(梁和柱)组成的具有铰节点的单层结构。 3-2(1)机构类型上:没有“钢架”这种结构类型,“刚架结构”名字由来是由于其直线型杆件组成的节点是刚性的,与“钢”无关。 (2)由钢材建造的结构是“钢结构”,而不是“刚性结构”。 3-3. 结构类型 优势 劣势 刚架结构 其横梁做成折线形式,受力性能良好、施工方便、造价较低、造型美观 梁柱一体,单个构件长度增大,杆件自身刚度较差,制作运输不便 排架结构 当跨度较大时,特别是有较重悬挂物时,更适合排架结构 3-4.无铰、两铰、三铰刚架 特点: 无铰:无铰刚架柱底弯矩大,因此基础材料用量较多。无铰刚是超静定结构,结构刚度较大,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对结构产生附加应力,所以地基条件差时,须考虑其影响。 两铰、三铰:两铰刚架和三铰刚架的材料用量相差不多,它们的特点是,三饺刚架处为静定结构,当基础有不均匀沉降时,对结构不引起附加应力。三铰刚架的刚度较差,适用于小跨度(一般不宜超过12m)的建筑以及地甚较差的情况。对较大跨度的结构,则采用两铰刚架。两铰刚架也是超静定结构,因此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结构应力的影响也必须考虑 3-5.结构构件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状况 3-6. 刚架柱构件一般采用变截面的形式,加大梁柱相交处的截面,减小铰节点附近的截面,以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同时为了减少或避免应力集中现象,转角处常做成圆弧或加腋的形式。 排架结构柱与基础的连接节点处是弯矩的峰值部位,因此,排架柱最大截面应设置在柱底部位。由于排架结构中经常采用桥式吊车,故排架柱普遍采用变截面上下柱的结构形式。由于排架结构的跨度往往很大,因此联系两根排架柱的上部水平横梁主要采用工字形截面的屋面大梁或者大型屋架。 3-7.因为它们都是平面构件,其平面内刚度大,要增加其空间刚度可以在平面外加支撑 3-8.(1)柱间支撑 作用:保证建筑高度内结构的纵向稳定以及空间刚度。 设置要求:下柱支撑设置在温度区段的中部。上柱支撑除了在布置有下柱支撑的柱间布置外,还应在温度区段两端布置上柱支撑。 (2)屋盖支撑 作用:使它们在整体结构中承受和传递荷载,以保证构造安全。 设置要求:屋盖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自身刚度和稳定性 网架结构 4-1.网架结构的特点:改变了一般平面桁架的受力状态,具有各项受力的性能,是高次超静定空间结构。它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是一种良好的抗震结构形式,尤其对大跨度建筑,其优越性更为显著。 4-2.跨度及外形需要 4-3.(1)交叉桁架体系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50米,不宜在狭长的矩形平面中使用)、两向正交斜放网架(矩形平面中使用)、两向斜交斜放网架(适合在建筑相邻两立面柱距不等的情况下使用)、三向交叉网架(特别适合于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平面形状)、单项折线形网架(对于较小跨度,特别是狭长的建筑平面较为适宜) (2)角锥体系网架。四角锥网架(适用于中小跨度建筑)、六角锥网架、三角锥网架(大跨度建筑,适合于矩形、三角形、梯形、六边形和圆形等建筑平面) 4-4.整体相同,局部不同 相同点:两种体系都是组成空间网架形式,形成空间上的结构。 不同点:局部上来说不同,角锥体系是一个个角锥单元组成的,而交叉桁架体系组成结构的单元是桁架,构成看不同。 4-5.(1)网架中双向交叉的桁架分别采用刚度相当的梁来替代。桁架的上下弦共同承担弯矩,腹杆承担剪力。 (2)两个方向的桁架在交点处位移相等,而且仅考虑其竖向位移。 4-6.网架高度:取决于网架平面短向的跨度。 网格尺寸:应与网架高度配合确定,以获得腹杆的合理倾角;还要考虑柱距的模数、屋面构件和屋面做法等 4-7.周边支承网架:大跨度及中等跨度的网架 四点支承或多点支承网架:广泛适用于中小型体育馆、大柱距的厂房以及大仓库等建筑 三边支承网架: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三边支承、一边自由 4-8.杆件为角钢的平板节点、杆件为钢管的球节点 4-9. 施工安装方法 优势 劣势 高空拼装法 适合于周围有辅助用房、网架结构被困中间、无法采用整体安装的工程 高空作业有一定的危险性 整体吊装法 避免高空作业 高层建筑结构 5-1.(1)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中产生的竖向压力大小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与建筑高度成正比;(2)水平荷载本身的大小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建筑结构中产生的应力随建筑高度的增加呈一种非线性增加的趋势。 不同:较低矮的建筑结构是竖向压力起主要控制作用,而高层建筑结构则是由弯剪应力起主要控制作用。 5-2.建筑体型的宽高比的大小对建筑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至关重要。建筑物越高,其体型高宽比就越大,其结果就是建筑结构的整体抗侧弯刚度越来越差。 5-3.(1)建筑平面的布置十分灵活;(2)建筑立面设计受到的约束非常少;(3)其结构整体刚度较差 5-4.(1)横向框架。有利于整个建筑结构各向刚度的均衡性要求。 (2)纵向框架。横向梁的高度较小,有利于管道穿行;楼层的净高大,能得到更多可利用的室内空间。其结构横向刚度较差,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 (3)纵横向混合框架。综合了横向框架与纵向框架的优势,是比较有利于抗震的一种结构布置形式。 5-5.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力求使建筑形状规则、简单整齐;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以使建筑构件类型和尺寸规格尽量减小。 5-6.框架柱截面尺寸的估算可根据经验确定,也可根据结构的刚度条件计算,即按照柱的长细比大约在1/20-1/10的范围左右,并且截面的边长不得小于300mm。框架柱截面的边长一般应比同方向的梁宽至少多取50mm。 承重梁的截面高度一般可根据设计荷载的大小按跨度的1/15-1/10取值,截面宽度一般取截面高度的1/3左右。 板的截面形式主要采用等厚的板式结构,其厚度取值一般为其跨度的1/45-1/35,板的最小厚度应小于60mm,对于板柱体系的无梁框架,板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50mm。 5-7.侧向刚度很大,可以承受很大的水平荷载,也可以承受很大的竖向荷载。 5-8.横墙承重方案。优势是剪力墙结构的横向刚度比较大,有利于整个结构纵、横两个方向侧向刚度的均衡。对于层数较少的建筑来说,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地利川,因此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从另一方面看,对于住宅类建筑,较小的横向剪力墙间距可以大大减少设置横向隔墙的材料和工序,同时避免隔墙对楼板结构的集中荷载作用,使楼板结构较为经济。 纵墙承重方案。适用于较大开间。 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缺点是大梁在纵墙上的支承面积很小,对建筑的抗震能力也有影响。 5-9.在平面上尽量对其,成列布置;剖面上,剪力墙应自下而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大空间应该设置在顶楼;平面上布置尽量均匀对称,以使建筑平面内的刚度均匀,避免建筑结构在水平作用下出现扭转。 开洞要求:门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使用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在纵横墙交叉处,应避免在几面墙上同时开洞,开洞时应尽可能形成门垛。在山墙和其转角处的外墙上应尽少开洞或不开洞。在靠近外墙的内墙段也尽量不开洞。 5-10.承载能力较大,抗侧弯刚度满足需求,建筑布置又较为灵活。 5-11. (1)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在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2)在剖面上,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以避免刚度突变,不应在中间楼层中出现剪力墙的中断,剪力墙开洞时,制口应对齐。 (3)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等平面形状变化及永久荷载较大的部位,楼、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 (4)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U等形式,以提高空间刚度。 (5)剪力墙的数量要适当。 (6)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厚度取值应不小于160mm,且不小于1/20层高。 (7)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以避免剪力墙或者梁对柱子产生扭转的不利影响。 5-12.筒体结构是指由一个或几个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的筒型结构组成的结构类型。主要靠筒体承受水平荷载,因此具有很好的空间刚度、很高的抗侧弯能力和抗震能力。超高层建筑对结构的抗侧弯能力和抗扭能力的需求更为突出。 5-13. 构造类型 设计要求 适用范围 薄壁筒 由板式墙组成的筒体,一般是由建筑内部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设备管道井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围合而成。 一般位于建筑平面的中部,因此也称其为核心筒 框筒 主要用作外筒,筒体的孔洞面积一般不大于筒壁面积的50%,立柱中距一般为1.2-3米,特殊情况下也可扩到4.5米,横梁高度一般为0.6-1.2米,立柱可为矩形或T形截面,横梁常采用矩形截面 5-14.筒体结构: 框筒+桁架结构:沿着外筒周边并不是很密的柱子设置竖直向上的整体桁架,在解决室内采光的前提下满足筒体结构空间整体刚度的要求。 框架-筒体结构:在内薄壁筒的周围或者在内外筒之间布置框架,以形成建筑使用空间。 5-15.悬挂结构是指将建筑结构的水平分系统通过吊杆或钢索吊挂或斜拉固定在结构竖向分系统上的水平悬臂梁或桁架的一种结构类型。能够充分发挥高强度钢材的力学性能,有效增加结构跨度,减少材料消耗。柱子数量相对较少,建筑空间灵活度提高,建筑造型更加富于变化。 5-16.(1)单层悬挂结构。将梁、板、桁架、薄壳等刚性构件形成的屋顶结构用斜拉索固定在中心柱上。 (2)高层悬挂结构。由核心筒作为主要的竖向支承结构,再由吊架、吊杆或斜拉杆作连接吊挂的构件,用以悬挂各层楼板组成的一种结构。 拱结构 6-1.曲面结构的推力:在竖向荷载作用于结构时,其支座处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分力。 推力的存在是由曲面结构的外形决定的,会让曲面形成一种展开的趋势和动能,形成推力。 6-2.拱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拱是有推力的结构。 6-3.(1)无铰拱。超静定结构,只有在地基良好或者两侧拱脚处有稳定边跨结构时,才采用无铰拱。 (2)两铰拱。超静定结构,对支座沉降差、温度差等不利的变化因素比较敏感。 (3)三铰拱。静定结构,适应地基较差时可能产生的基础沉降差的问题。 6-4.在一固定的荷载作用下,使拱处于无弯矩状态的拱轴曲线 6-5.与平板结构的梁截面高度估算一样,根据结构刚度来确定。所不同的是,拱的高跨比比梁的高跨比要小得多。 悬索结构 7-1.轴心受拉构件,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 7-2. 适用平面类型 屋盖结构类型 优势 劣势 单曲面悬索结构 举行平面 单曲面单层悬索结构 构造简单,缺点:屋盖稳定性差,抗风吸力能力差 单曲面双层悬索结构 可以通过张拉索对承重索与稳定索施加预应力,大大提高了整个锁网的刚度,因为也就提高了整个屋盖的刚度。 双曲面悬索结构 圆形平面、椭圆形平面、复杂的曲线形平面 双曲面单层悬索结构 双曲面双层悬索结构 适用于多种曲线形平面 在均布荷载的作用下,每根拉索的内力都不相同,从而在索端受压的外环梁中引起较大弯矩,因此,双曲面悬索结构较少用于椭圆形建筑平面。 双曲面交叉悬索结构 1、整体刚度大,可以采用轻型屋面,2、它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建筑平面。3、外形起伏富于变化 7-3.(1)设置斜拉索(2)在索旁边设置刚性结构 7-4.(1)采用重屋盖方案(2)选择合理的悬索结构类型(3)对悬索结构的承重索和稳定索之间施加预应力(4)悬挂薄壳法(5)索-桁架结构 薄壁空间结构 8-1.空间受力状态的曲面结构,主要承受曲面内的轴力和顺剪力。 8-2.(1)旋转曲面。由一平面曲线做母线,并绕其平面内的轴旋转而成的曲面。 (2)平移曲面。由一竖向抛物线曲母线沿另一曲率方向相同的竖向抛物线曲导线平移所形成的曲面。 (3)直纹曲面。由一根直母线沿两根曲导线平移所形成的曲面。 8-3.壳板、边梁、横格。 横格是筒壳结构抗推力的基本且必要的措施。 8-4. 工程上根据跨度与波长的比值不同,将筒壳的划分为长壳和短壳。当跨度与波长的比值大于1时,称为长壳;当比值小于1时,称为短壳。因为当跨度大于波长时,筒壳的受力状况类似弧形的梁;反之,当跨度小于波长时,筒壳的空间工作性能就越来越明显,横隔间距减小,对筒壳空间工作影响增加。 8-5.长壳结构长到一定程度趋于梁板结构,短壳空间 8-6.拱结构主要是轴心受力,筒壳结构法向上也有力,薄膜力,壳传力 8-7. 折板结构跨度与波长之比往往很大,大多是长折板,和长筒壳相似。当边梁无中间支承且l1/l2大于等于3时,长折板也可按梁理论计算。 8-8. 8-9.圆顶径向受压,环向上部受压,下部可能受压也可能受拉 8-10.支座环承受着壳面边缘传来的推力 8-11. 1 主要通过薄膜应力传递荷载。 2 顶部区域是轴向受压,无需配置受力钢筋,配置构造钢筋。 3 壳体边缘处受到横隔构件的约束产生横向弯矩,要配置承受弯矩的钢筋。 4 壳体四个角部顺剪力很大,形成了该区域很大的主拉应力。 5 横隔上的主要荷载是由壳体边缘传来的顺剪力。 8-12.横格构件是双曲扁壳结构最基本的抗推力措施,因此,在横格构件四个交接处应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使它们形成整体的箍,以约束壳面的变形。 8-13. 在竖向均不荷载作用下,曲面内不产生法向力,仅存在顺剪力。顺剪力产生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作用在顺剪力成45度角的截面上。 在壳板和边缘构件相邻的区域内,壳板会受到边缘构件的约束作用而产生局部弯矩。 壳板内力小,厚度由抗变形要求和施工条件决定。 8-14扭壳两侧顺剪力的合力产生出扭壳的推力,因此边缘构件的自身刚度及其结合处的连续强度是扭壳结构抗推力能力的基本保证。 8-15.各个幕间相连的幕角刚度很小,所以多跨的幕结构不考虑其连续性,而按剪支连续梁结构考虑。 8-16. 在幕角下面与柱之间做支托,以减小幕角的应力集中现象。 柱距或荷载较大时,墓顶支撑在有柱帽的柱子上。 较小时,不需要柱帽,柱之间设肋形边梁。 8-17.满足建筑平面和造型的要求外,还要遵守曲面形成的画法几何科学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