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研究视野中的
连锁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浅析
傅晓明 孙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7)
摘要:该论文在分析连锁企业的的社会责任问题上,选择了从组织行为研究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主要结合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社会角色的知觉活动问题和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等具体层面,比较分析了连锁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等方面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探讨了连锁商业企业在新农村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环境保护、社区关系建设中发挥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连锁企业 社会责任
一、 基本研究概况和问题的提出:
近10年来,随着组织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理论界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非常关注,产生了相当多的成果,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社会各界更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目前来看,对于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所涉及的众多问题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已经有了一些相关成果,首先,从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理念来看,目前所提出的社会责任的涵盖内容是非常广泛的,针对究竟企业社会的标准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国内学术界很多学者都提到了SA8000标准体系,张文贤(2008)、郑启福(2008)都提出,我国应该以SA8000为蓝本,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从立法上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张忠、刘春雷(2008)则认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认识要结合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特殊社会责任来进行,他们认为,特殊社会责任才是企业社会责任最为核心的部分。李秋华(2008)则赋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以新的重大意义,认为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有助于从多个不同层面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至于社会责任应该具体如何体现?应该着眼于哪些方面?也就是关于社会责任的途径问题,国内一些研究学者给出了多种思路,绿色营销、慈善活动、绿色物流等都成为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内容,缪朝炜、伍晓奕(2009)更明确提出了建立科学的社会责任的评级体系,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将对绿色物流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张文贤(2008)认为,对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中应该包括财务指标、文化指标、公益指标和市场指标等多样化的评价指标。
综合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对于连锁商业企业在高速发展和不断扩张中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落实这些社会责任等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基于组织行为研究的内容更为少见,前文综述观点均是针对一般企业或者商业企业而言的,而连锁商业企业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经济实体,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模式,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连锁业态的出现使得商业企业和社会的结合不仅仅局限在少数大中城市,更通过不断的圈地扩张和延伸服务,直接深入到了广大农村地区,将农村和城市的消费活动、生产活动通过连锁业态紧紧地联系起来,对于广大农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系列涉及到文化建设、社会发展、劳动力就业乃至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重大影响。
同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视野将有助于我们将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以进一步的认识和明确,帮助我们进一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履行的途径等重大问题,基于此,本论文将主要围绕连锁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
二、 连锁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界定
为什么要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呢?组织行为理论认为组织行为必须重视环境的约束条件,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和决定作用,因此,组织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模式既受到组织秉持的价值观的影响,更严格受制于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连锁商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即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什么是连锁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呢?首先有必要明确关于社会责任的定义,根据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卡罗尔的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囊括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的责任”①;我国学者对于该定义目前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一般认为,所谓社会责任“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伦理道德规范,是指企业在谋取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责任和义务。”②
从上面定义可以看到,该定义主要基于道德规范角度给出的,从组织行为研究视野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基于某种特定环境交互结果的意识和行为反应。因此,本文尝试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给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基于对自身所担任的社会角色的角色认识和责任意识,根据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着眼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立足于提高组织成员和社会成员的工作生活质量而引发的一系列行为反应。
本定义是立足于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关于组织行为的基本观点而给出的,基于此定义,我们可以明确企业在确立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时候,需要从如下几方面来进行思考:
1、 企业的社会角色的定位。
从组织行为角度看,组织的一切行为和组织自我的角色认知有很大关系。角色认知属于知觉活动中一项重要的知觉表现,它反映了知觉主体对于特定角色的基本认知状态。通常我们认为角色和责任、行为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如图1所示:
从角色认知的角度看,角色在社会活动中不仅仅只是知觉主体某种身份的代表,更要求知觉主体明确这种身份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并且具备和特定的责任意识相联系的行为模式并且付诸于行动。这才是角色知觉的基本要求。
因此,企业在社会活动中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什么?找准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定位,剖析社会赋予了这样的社会角色什么样的角色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来明确自己的角色行为模式。
图1. 角色认知的三位一体效应示意图
角 色
责 任
行为模式
2、 连锁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特殊性
前述定义中明确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基于环境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那么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呢?这实际上是要回答连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怎样的特殊性的问题。
连锁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的特殊性上。也就是连锁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一般认为,连锁商业企业和传统的商业企业相比较而言,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其经营模式的连锁性。这样的经营模式,决定了连锁商业企业对于社会生活的渗透的深度和广泛性。
其次是连锁商业企业的统一配送体系。这样的统一配送使得物流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在连接农村和城市、田间地头和居民餐桌这一点上缩短了运输距离,使得降低农副产品的运送周期和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效率成为可能。
最后是连锁商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对于当前提高社会的就业率,改善中部地区的劳动力人口的吸纳能力,尤其是对于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从上述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连锁商业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这些特点来全方位的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3、 连锁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全面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组织行为研究要求组织重视变革与发展,而社会责任的履行是组织变革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的影响因素,确立了正确的社会责任观,也就确立了正确的变革与发展观,也就明确了企业变革与发展的方向。
确立怎样的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当前企业要将全面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那么什么是全面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呢?所谓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最早起源于英美等国,主要是指针对改善员工和企业关系、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员工满意度的指导方针和管理哲学,笔者所提出的全面工作生活质量概念是相对于前面仅仅针对员工和企业关系而言的,指在重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将视野扩展到社会生活,也就是强调企业在发展和变革中不仅重视内部员工的满意度,更要重视企业之外社会成员的满意度,以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成员角色形象去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提高社会的工作生活质量。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全面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由于连锁商业企业和社会生活的距离非常贴近,对社会大众的示范效应也非常明显,连锁商业企业尤其如此。笔者认为,连锁商业企业结合自身的业态特点,履行全面的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责任将更具有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 连锁商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和实施途径
那么连锁商业企业可以在哪些领域来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呢?我们认为结合图2来具体分析社会责任的实施途径:
图2 连锁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实施途径示意图
运营总部
超市或卖场
超市或卖场
超市或卖场
社区服务
农产品
绿色物流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超市或卖场
环境保护
1、 积极建设良好社区关系。
社区,不管是城市的社区,还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区或者乡镇,是很多连锁企业的服务对象,也是重要的客户群体聚居区,建设良好的社区关系,开展积极的公共关系活动,有足于改善企业形象。
连锁企业的超市和卖场,就像一个人的企业可以组织参加社区安全保卫、建立公益组织、扶危济困等活动,来倡导积极的社会风气和公序良俗的行为。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超市等连锁业态进驻社区,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质优价低的商品和服务,其实也带来一些负效应。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以沃尔玛超市为例进行的相关研究,大型连锁超市的发展,一方面使得更方便更丰富的商品、服务进入消费者生活,但同时由于超市的挤压,导致超市周围原来倚赖出售日用百货为生的大批小型商店和居民便利店倒闭,这部分居民也成为失业人员,生活陷入困境。所以我们在发展社区超市时,也要关注这一现象,主动通过实施再就业等帮扶工作来使得自己的社区责任更为细致和深入。
2、 发挥渠道优势,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
连锁商业有着统一的商品配送体系,经营网点又能够深入城市农村,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渠道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绿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精密计划、集中采购,大量直接采购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和农副产品以及深加工农产品,将城市居民的餐桌、菜篮子和农民的田间地头联系在一起,既通过计划安排生产,保证了农产品供给的低成本、高品质,更可以改善农村农产品销售的一些信息、渠道等的瓶颈,帮助农民尽快实现销售,改善农业生产效率。
3、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
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人口,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的减小,大量农村原来流往东部的劳动力选择留在本地就业,但中西部地区(如湖北省)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普遍较低,无法向这些留在本地的农民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这些农民工实际上处于失业状态,形成新的就业问题,更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而连锁商业企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所以,企业在向农村市场扩张过程中,注意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劳动力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更可以通过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问题,因此,连锁超市进入农村地区,既促进了当地的商品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更对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建设新农村的改革实践将有重大意义。
4、 倡导环保理念,履行环保职责。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企业都要着眼于两型社会(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建设来发展自己,连锁商业企业同样责无旁贷。企业在确保自身不向环境排放未经处理的“三废”之外,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点多、渗透深、接触面广等特点来向社会宣传环保理念,通过在自身的营业场所(超市或者卖场)的环境布置、垃圾分类回收、包装物的使用等方面向消费者传达绿色消费的理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积极参加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积极主动宣传和倡导环保理念和行为。
四、 总结语
连锁业态的兴起,是我国作为第三产业的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连锁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笔者在本论文中仅仅就组织行为理论的角度对连锁企业的特殊性以及建立在这一特殊性基础上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论述,试图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应该还有很多问题未曾涉及和深入的探讨,有待以后的研究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 Carroll, A.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ll industry respond to cut-backs in social program funding? 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1983,49.
[2] 李秋华.和谐社会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浅议[J].学术交流,2008,(12):171-174.
[3] 郑启福.SA8000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的影响与启示[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39-43.
[4] 张忠,刘春雷.特定社会责任——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J].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55-156.
[5] 孙成志,刘明霞.组织行为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90-191.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