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北京初二二模生物汇编:传染病和免疫.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584166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0.88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北京初二二模生物汇编:传染病和免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北京初二二模生物汇编:传染病和免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北京初二二模生物汇编 传染病和免疫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顺义·二模)穿山甲体形狭长、体表被有角质鳞片,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以白蚁为食,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幼仔靠母乳生活。近年来,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滥捕滥杀,穿山甲的数量急剧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穿山甲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有效措施之一 C.穿山甲食物单一,大量减少后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D.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滥食野生动物可能使人患病 2.(2021·北京西城·二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感的发病率下降了60-70%,人们外出佩戴口罩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佩戴口罩能够(  ) A.杀死流感病毒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3.(2021·北京西城·二模)截至2021年5月,北京累计约1452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B.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 C.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D.接种后对多种传染病有免疫作用 4.(2021·北京房山·二模)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是传染源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 C.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D.消灭蚊子可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5.(2021·北京房山·二模)下列实例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泪液和唾液中溶菌酶的溶菌作用 B.接种新冠疫苗后不再患新冠肺炎 C.麻疹患者康复后不再患此病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6.(2021·北京门头沟·二模)隔离新冠肺炎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积极治疗患者 7.(2021·北京海淀·二模)2021年1月,圆明园遗址公园共有3只黑天鹅因感染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死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5N8禽流感病毒是传染源 B.应对园内野禽栖息地进行消毒 C.应对发病黑天鹅栖息地加装隔离设施 D.饲养员需坚持佩戴手套、口罩等用品 8.(2021·北京房山·二模)移植到人体内的肾脏容易被排斥。从免疫的概念分析,移植的肾脏相当于()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疫苗 9.(2021·北京门头沟·二模)给健康人群注射乙肝疫苗以后,人体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此种免疫属于( ) A.第一道防线免疫 B.第二道防线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0.(2021·北京房山·二模)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A.病毒和病菌 B.携带新冠病毒的人 C.被污染的食物 D.被污染的水源 二、综合题 11.(2021·北京平谷·二模)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截至到目前,全球累计感染人数已达1.5亿,累计死亡人数超过320万、我国累计确诊人数8.6万,累计死亡人数4634人。事实证明,我国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1)新冠肺炎是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该病的______,在结构上该病毒和肺炎球菌的最大区别是______。 (2)疫情期间,学校严格执行到校测体温、戴口罩、室内通风消毒等措施。从控制传染病措施分析,戴口罩、教室定期消毒属于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会导致患者的肺部深处分泌大量粘液,从而影响肺部与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造成患者血液中的______含量下降,各器官的功能也随之受到破坏。 (4)接种新冠疫苗是控制新冠肺炎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1·北京顺义·二模)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医疗物资,其有效的阻截了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中国在抗疫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为世界树立了狙击流行病的旗帜和标杆。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探究不同口罩种类的过滤效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图中的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能力______(填“相同”或“不同”),防护能力最强的是______口罩。 (3)新冠肺炎是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新冠肺炎病毒是传染病的______,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有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应妥善处理。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_(填“高温蒸煮后重复使用”“扔进专用垃圾桶”或“扔进普通垃圾桶”)。 参考答案 1.C 【分析】 (1)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2)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法制管理等,分析作答。 【详解】 A.穿山甲具有分娩与哺育的特性,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幼仔靠母乳生活,这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因此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A正确。 B.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法制管理等,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有效措施之一,B正确。 C.穿山甲虽然食物单一,大量减少后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C错误。 D.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滥食野生动物可能使人患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 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 【详解】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①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②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所以,佩戴口罩能够切断传播途径,故选C。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3.D 【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天生的免疫,所以也叫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详解】 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正确。 B.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正确。 C.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因此,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正确。 D.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因此,接种后只对新冠病毒有免疫作用,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4.C 【分析】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的流行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AC.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微丝蚴是丝虫病的病原体,甲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属于传染源,A正确,C错误。 B.乙在患病前为健康人,对该病缺乏免疫力,所以属于易感人群,患病后成为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成为传染源,B正确。 D.传染病的流行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蚊子是传播此传染病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播途径,消灭蚊子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经,可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D正确。 故选C。 【点睛】 在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别:病原体与传染源;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这几个概念,平时做题时最容易出错,属于易错点。 5.A 【分析】 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人人都有,生来就有的,不是后天获得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详解】 泪液和唾液中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都有,生来就有的,不是后天获得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接种新冠疫苗后不再患新冠肺炎,麻疹患者康复后不再患此病,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这属于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故选A。 【点睛】 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解答的关键。 6.A 【解析】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三个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 故选A。 【点睛】 掌握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是本题解题关键。 7.A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A.H5N8病毒能使人、禽致病,属于动物病毒,是病原体,患病的黑天鹅属于传染源,A错误。 B.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园内野禽栖息地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C.发病的黑天鹅属于传染源,对发病黑天鹅栖息地加装隔离设施,属于控制传染源,C正确。 D.饲养员需坚持佩戴手套、口罩等用品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概念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8.A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 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因此移植到人体内的肾脏相当于抗原。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体、抗原的概念和特点。 9.C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故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所以, 给健康人群注射乙肝疫苗以后,人体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此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C。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免疫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10.B 【分析】 1.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病原体就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 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蠕虫。 3.传染病的流行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4.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A.病毒和病菌属于病原体,A错误。 B.携带新冠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B正确。 C.被污染的食物属于传播途径,C错误。 D.污染的水源属于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11.     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切断传播途径     血液     氧气     抗原     特异性 【分析】 (1)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肺炎球菌是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1)新冠肺炎是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肺炎球菌属于细菌,新冠病毒与肺炎球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控制传染病措施分析,戴口罩、教室定期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新型冠状病毒会导致患者的肺部深处分泌大量黏液。黏液会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部纤维化,肺泡弹性下降,造成患者血液中的氧含量下降,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产生的能量减少,患者各器官系统功能受到影响。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接种新冠疫苗是控制新冠肺炎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免疫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2.     口罩种类     减少实验误差     不同     N95口罩     病原体     扔进专用垃圾桶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1)根据题文可知,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在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口罩种类,除此之外,测试仪器型号和测试方法均完全一致,则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口罩种类。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几次。如果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应当取平均值,这样做能减少实验误差。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防护能力最强的是N95口罩,其过滤效率为98.7%;其次防护能力强的是KN90口罩,其过滤效率为95.62%;剩下防护能力由强到弱的依次是43.6%的防PM2.5口罩、35.8%的一次性医用口罩、23.2%的棉布口罩。因此得出不同类型口罩防护能力不同,其中N95口罩防护能量最强,棉布口罩防护能量最差。 (3)新冠肺炎病毒是可造成人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属于病原体。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上附着有大量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会导致人患病,则应该扔进专用垃圾桶。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