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2-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下)期末生物汇编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为帮助失踪儿童与亲人尽快相认,可以分别采集父母与儿童的血液样本,进行遗传信息比对。在这一技术中,从血液中提取的遗传物质主要是来自于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2.(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如图是在显微镜下现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三种血细胞
B.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C.④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D.进入血液的氧气与③上的血红蛋白结合
3.(2015·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西藏地区的海拔比江苏地区高很多。胡老师从山东调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这种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4.(2020·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加入抗凝剂的人体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其中②部分所含的血液成分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白细胞 D.红细胞和血小板
5.(2021·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2020 年5月,我国登山队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定了珠峰的最新高度。为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登山队员们事先进行高原训练,使血液运氧能力提高。训练后血液中增多的成分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6.(2020·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研究人员比较了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鼢鼠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大鼠红细胞,发现高原鼢鼠红细胞数量是平原大鼠的 1.19 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有利于红细胞运输氧气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更多氧气
C.鼢鼠红细胞数量较多,有利于适应高原低氧环境
D.鼢鼠红细胞数量多,所以鼢鼠比大鼠的白细胞少
7.(2020·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下图为小东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血小板,能吞噬病菌
B.②是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凝血
C.③是红细胞,无细胞核
D.④是血浆,内含大量的血红蛋白
8.(2016·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与氧的结合和分离都比较( )
A.不容易 B.容易
9.(2017·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小端同学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能够加速血液凝固、促进止血的成分是( )
A.血小板 B.淋巴细胞
C.红细胞 D.白细胞
10.(2017·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血液中的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水分和养料 B.持续地产生氧气
C.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D.吞噬和消灭细菌、病毒
11.(2016·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会观察到明显的分层现象,其中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
A.血浆 B.水 C.白细胞 D.血小板
12.(2016·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下表为四位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据此判断,可能患急性肠胃炎的是( )
姓名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参考数值
甲
红细胞计数(RBC)
2.8×1012/L
3.5×1012~5.5×1012/L
乙
白细胞计数(WBC)
4.5×1010/L
0.4×1010~1.0×1010/L
丙
红细胞计数(RBC)
3.8×1012/L
3.5×1012~5.5×1012/L
丁
白细胞计数(WBC)
0.55×1010/L
0.4×1010~1.0×1010/L
A.甲 B.乙
C.丙 D.丁
13.(2017·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型血的人不可以接受AB型的血
B.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增多
C.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D.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有细胞核
14.(2017·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蛋白质
15.(2017·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皮肤划伤后能自然止血,具有止血和促进凝血作用的是( )
A.血小板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浆
16.(2016·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下列对血浆主要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运输养料和废物 ②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③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④运载血细胞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2019·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可以促进伤口自然止血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8.(2017·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成分输血。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
A.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B.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血小板、全血、血浆、红细胞
19.(2018·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特点是( )
A.容易和氧结合,不容易与氧分离
B.容易和氧分离,不容易和氧结合
C.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和氧分离
D.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分离
20.(2020·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人们在患有急性炎症验血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21.(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下表是某男同学体检结果,结合下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
检查结果
单位
参考值(正常值)
红细胞
4.6
1013个/升
4.0﹣5.5
白细胞
12.8
109个/升
4.0﹣10
血小板
1.8
1011个/升
1.0﹣3.0
A.该同学身体有炎症 B.该同学血红蛋白偏低
C.该同学的凝血功能不足 D.上表各项检查结果都正常
22.(2017·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小王的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23.(2020·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图为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③
B.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①和④
C.具有免疫功能的是②和③
D.具有促进凝血功能的是②
24.(2019·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血液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释放能量供应生命活动 B.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25.(2016·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6.(2018·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人体血液的叙述,不正确是( )
A.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 B.血液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C.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
27.(2018·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选用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以便于我们观察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鳃盖处,以保证小鱼呼吸
C.应尽量快速完成观察,以减少对小鱼的伤害
D.在视野中看到红细胞单行移动的血管是静脉
28.(2020·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下列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 ( )
A.水、无机盐 B.血浆蛋白
C.葡萄糖、氨基酸 D.血细胞
29.(2017·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红蛋白是一种能被染成红色的蛋白质 B.钙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C.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结合,但不易与之分离 D.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
二、资料分析题
30.(2017·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血液是一种宝贵资源。但由于血源匮乏、运输和保存等困难,迫使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有效的血液代用品——人造血液。
1966年,美国医学博士Clark在进行实验时,由于一时疏忽,一只老鼠意外地掉进了盛有氟碳化合物溶液的容器中,3小时后Clark才察觉这个不速之客,将其捞出,结果本应淹死的老鼠仍还活着。这是什么缘故呢?经过研究,Clark发现氟碳溶液含氧量极高,是水的20倍。比血液含氧量高2倍多。Clark意识到氟碳溶液可能是人造血液的理想材料。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从一只麻醉老鼠身上抽去了90%的血液,代之以一种白色氟碳乳液,麻醉老鼠不仅苏醒且存活了8小时。
1978年日本医生内藤良一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碳乳液。在经大量动物实验后,给自己身上注入了50mL,结果没有不良反应。这是人造血液成功运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创举。1979年,我国也研制成这种氟碳人造血。
1979年日本医科大学将人造血液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从此人造血液被医学界正式认可。人造血液不受血型限制,且易于运输,无毒无菌。但一般人造血液只有运输氧的单一功能,尚无代替“全血”功能的代用品。
依据血红蛋白的特性,科学家也在思考可否将血红蛋白直接注入人体发挥作用。但在早期实验中,将游离的血红蛋白注入患者体内,游离的血红蛋白会发生降解且降解速度很快,导致肾脏严重损伤,并且产生自由基,破坏心脏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必须对其进行改良后才能注入人体。目前,经化学修饰后的血红蛋白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血液的功能包括_____。
(2)掉入盛有氟碳化合物溶液容器中的老鼠没有被淹死的原因是_____。
(3)从人造血液的功能看,它实质是人血组成中的_____的代用品。
(4)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但游离血红蛋白不能直接注入人体,原因是注入体内后_____。
(5)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在经大量动物实验后,给自己身上注入了50mL氟碳乳液,对此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即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
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即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因此亲子鉴定从血液中提取的遗传物质来自于白细胞,因为只有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B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
图中①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此外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②是白细胞,白细胞的体积较大、数量少,有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④是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详解】
AB.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有三种:①红细胞、②白细胞和③血小板,AB正确。
C.图中④指的是血浆,它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还能运载血细胞,C正确。
D.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故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D错误。
故选D。
3.B
【分析】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相对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4.B
【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
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①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③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②两层的交界处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B正确。
故选B。
5.A
【分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主要作用是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而血浆运输养料。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训练后血液中增多的成分是红细胞,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
故选A。
【点睛】
知道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D
【分析】
血液中含有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能吞噬病菌;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详解】
A.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故A正确。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其构成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更多的氧气结合,有利于运输更多氧气,故B正确。
C.鼢鼠红细胞数量较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气,有利于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故C正确。
D.鼢鼠红细胞数量多,运输氧气相对更多,但并不能说明鼢鼠比大鼠的白细胞少,故D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特别是理解红细胞的组成特点,功能。
7.C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会看到三种血细胞: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图中①血小板,②白细胞,③红细胞,④血浆。
【详解】
A.①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错误。
B.②是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错误。
C.③是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具有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正确。
D.④是血浆,红细胞内含大量的血红蛋白,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8.B
【分析】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详解】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红蛋白的特性。
9.A
【分析】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详解】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因此,“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有关的是血小板。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0.C
【分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1.A
【分析】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详解】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即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为红细胞,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血小板和白细胞。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2.B
【分析】
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据此解答。
【详解】
A.甲同学的血红蛋白少于正常值,人体内红细胞少或者是血红蛋白含量低,都使人患贫血,甲同学可能患贫血症,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同学的白细胞计数多于正常值,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游走于组织细胞之间,吞噬病菌,其功能是防御疾病,所以乙同学可能患有急性肠炎,白细胞会增多,故B符合题意。
C.丙同学的红细胞计数在正常值范围内,丙同学未患病,故C不符合题意。
D.丁同学的白细胞的计数在正常值范围内,体内没有炎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是考查的重点,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13.D
【分析】
(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是万能输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
(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站了55%。
(3)血液中红细胞最多,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大大增多。
(4)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详解】
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B型和少量O型血,不可以接受AB型的血,A正确。
在人体的血细胞中,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人体出现炎症的时候,白细胞的数目就会急剧增多,B正确。
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正确。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型、输血及其原则等内容。
14.A
【分析】
血液主要含有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血浆中的营养和废物都被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1%~92%,蛋白质约占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3%。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所以血浆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浆的成分。
15.A
【分析】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A符合题意。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C不符合题意。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16.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血浆的功能,可结合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来分析,思考作答。
【详解】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还可以运输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选项C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各组成的功能,这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值得注意。
17.C
【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详解】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A不符合题意;
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血小板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符合题意;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18.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输血的原则.解答时可以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分析.
【详解】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是缺乏血小板,贫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大面积烧伤皮肤受损导致血浆过少,创伤性失血主要是血液总量过少。因此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成因.
19.C
【分析】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
【详解】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20.B
【分析】
白细胞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的功能。是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能作变形运动。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详解】
A、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数目一般比较稳定,故A错误。
B、白细胞能够吞噬血液中的细菌,保护人体不受细菌的侵害,当人体有炎症时,数量会大量增多来吞噬血液中的细菌,故B正确。
C、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重要作用,不具有防御功能,故C错误。
D、血红蛋白能从肺携带氧经由动脉血运送给组织,又能携带组织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经静脉血送到肺再排出体外,不具有防御功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白细胞的认识,从而认识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1.A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血常规化验单,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详解】
比较表格可以发现,白细胞的数量过多;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所以某病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数目明显偏高,可能是身体有炎症。
故选:A。
22.B
【详解】
试题分析: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3.B
【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细胞壁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详解】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故A错误;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①是红细胞,运输氧气,④血浆,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故B正确;具有免疫功能的是②是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③是血小板,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C错误;具有促进凝血功能的是③血小板,体积最小,无细胞核,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4.A
【分析】
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综上分析可知,血液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运输氧和二氧化碳、防御和保护的作用。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细胞的功能及血液的功能。
25.C
【详解】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非常小,无细胞核,可见C正确。
26.C
【详解】
血液属于人体内流动的结缔组织,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但是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故选C。
27.D
【详解】
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如果选择色素多的小鱼,就不容易观察血流情况,选择色素少的小鱼,观察得就清楚。应尽量快速完成观察,以减少对小鱼的伤害。在视野内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故选D。
28.D
【详解】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血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细胞不是血浆的成分。
29.D
【分析】
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
AB.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而不是能被染成红色的蛋白质,AB错误;
C.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C错误;
D.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D正确。
故选D。
【点睛】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30. 运输、参与体液调节、保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 碳氟溶液具有很强的含氧能力,其含氧量比水大10倍,是血液的2倍多,为老鼠提供了氧气 血红蛋白 结合 分离 游离的血红蛋白会发生降解且降解速度很快,导致肾脏严重损伤,并且产生自由基,破坏心脏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说明了他具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分析】
血液由血浆、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细胞组成的复杂融合体。白细胞主要负责对抗疾病;血小板起凝血作用;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运送氧气,血红蛋白也可运送由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
(1)血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主要具有四方面的功能。①运输,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②参与体液调节,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液,依靠血液输送到达相应的靶器官,使其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③保持内环境稳态,由于血液不断循环及其与各部分体液之间广泛沟通,故对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度平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④防御功能,机体具有防御或消除伤害性刺激的能力,涉及多方面,血液体现其中免疫和止血等功能。
(2)碳氟溶液具有很强的含氧能力,其含氧量比水大10倍,是血液的2倍多,为老鼠提供了氧气,所以掉入盛有氟碳化合物溶液容器中的老鼠没有被淹死。
(3)、(4)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从人造血液的功能看,它实质是人血组成中的血红蛋白的代用品。在早期实验中,将游离的血红蛋白注入患者体内,游离的血红蛋白会发生降解且降解速度很快,导致肾脏严重损伤,并且产生自由基,破坏心脏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5)1978年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在经大量动物实验后,给自己身上注入了50mL,结果没有不良反应,这是人造血液成功运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创举,说明了他具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点睛】
关键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15 / 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