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时作业:第28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582719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时作业:第28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时作业:第28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8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精练一 荒漠化 [2022·河北省武邑宏达实验学校月考]读“新疆塔里木地区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以下对塔里木盆地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于自然的适应能力减小,活动的空间不断缩小 B.历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范围仅限于盆地周边的绿洲地区 C.人类活动范围盆地北缘比盆地南缘大 D.盆地南缘河流流程缩短,是人类种植业活动造成的 2.该地区极端干旱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B.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总量小 C.距海遥远,受青藏高原阻挡,水汽少,地面蒸发旺盛 D.地处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2022·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游牧是蒙古族牧民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季节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选择放牧地。由于游牧与定居的冲突,内蒙古草原上游牧文明日渐式微。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一处草原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马群越过的残留物应是(  ) A.古河道遗迹 B.风力沉积物 C.冰川堆积物 D.古长城遗址 4.内蒙古草原春季牧场宜选择的地形及原因正确的是(  ) A.阳坡—光照充足,风沙少 B.高山—温度回升慢,蚊蝇少 C.洼地—融雪早,水源充足 D.迎风坡—降水充足,凉爽透风 [2022·天津市静海区期中]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5~7题。 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7.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2022·山东省1月模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8~10题。 8.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坡中>坡脚>坡顶 D.坡脚>坡中>坡顶 10.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湖,图甲)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考察研究发现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最有效的防沙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图乙)。据此完成11~12题。 11.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植物难以存活 B.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 C.沙漠地区人口稀少,工程量大 D.投入大,成本高,收益差 12.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防沙方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A.挡沙墙可以减少外来风沙对路基的掩埋 B.石方格只起到降低风速的作用 C.挡沙墙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速 D.石方格可以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 13.[2022·山东省1月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小王来自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一个小村寨,当地石漠化严重,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之说。大学毕业后,小王放弃了优越的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官”。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小王立志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带领乡亲们建设山清水秀、生活富足的美丽村寨。 为摸清家乡石漠化现状,小王组织年轻人对村寨所在小流域的土地石漠化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测量,并绘制了小流域的土壤厚度、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图。 (1)指出坡位与土壤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原因。(6分) (2)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中上坡位耕种,作物产量低、不稳定。说明中上坡位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4分) (3)小王综合分析调查数据后认为,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加重石漠化程度,不同坡位的土地利用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坡位,提出两条减缓该地石漠化的具体措施。(4分) 14.[2022·山东临沂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毛乌素沙地(图1示意)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明长城中段西北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区域。地形为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曾经河水清澈、水草肥美。近千年来,由于气候变迁、不合理开垦和战乱等,该地地面植被丧失殆尽,逐渐扩展成我国第四大沙漠。1959年以来,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控沙,引洪淤地,如今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已达80%。 2011年,某种业公司在榆林市流转土地22 000亩,陆续建成四个大型农场。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黏土和沙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复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优质牧草等农作物。种植中,作物秸秆冬季往往不收割,次年播种前再收割。2018年9月卫星遥感图像显示(图2),沙漠中喷灌圈的土地已成为大片良田。 (1)分析毛乌素沙地能够成功恢复植被的自然原因。(4分) (2)简述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地表径流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分析改良毛乌素沙地、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4分) 考点精练二 水土流失 [2022·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月考]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表”,回答1~2题。 年份(年)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kg) 粮食总产量(亿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风沙危害加剧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2020·四川省绵阳市模拟]黄河河龙区间(河口—龙门),位于晋陕接壤地区,地表破碎、多沟壑,植被覆盖少,降水集中,是黄河中游主要产沙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水沙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图a为“河龙区间流域范围示意图”,流域面积近11.16万km2,图b示意吴堡与龙门水文站测得的2006~2015年年均含沙量变化,且测得年各月平均泥沙粒径由大到小为1、2、12、5、11、10月,其余各月相对较小。据此完成3~5题。 3.较龙门站而言,吴堡站含沙量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量的减少 B.水流速度缓慢 C.水利工程拦蓄 D.植被覆盖率高 4.2011~2012年流域年均含沙量突然增大,主要原因应是(  ) A.暴雨天气突发 B.水库放水冲沙 C.植被大量砍伐 D.上游水库拦蓄 5.比较一年中河龙区间泥沙沙粒直径,冬季粒径最大主要是因为(  ) A.冬季风携沙 B.凌汛产沙 C.降水多冰雪 D.蒸发最弱 [2022·湖南省浏阳一中开学考试]某课题组为研究福建南部地区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选取当地某径流小区开展实验研究,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设置3个实验组:(1)实验组Ⅰ: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约95%;(2)实验组Ⅱ: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75%;(3)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该实验以每次降雨过程为单位,监测某年5月和8月多场降雨过程的相关数据。下表示意各径流小区5月和8月降雨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据此完成6~8题。 降雨月份(月) 降雨场次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mm/h) 土壤流失量(g) 5 1 26.70 1.46 7.818 0.168 25.217 2 32.00 2.20 22.928 9.750 324.042 3 24.32 3.05 32.233 11.237 5 386.549 8 4 11.75 2.66 5.975 2.451 221.785 5 14.40 3.24 19.135 3.170 226.180 6 53.33 3.88 222.121 130.335 4 867.960 6.造成该地8月降雨强度多大于5月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7.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  ) A.实验组Ⅰ、对照组、实验组Ⅱ B.对照组、实验组Ⅰ、实验组Ⅱ C.实验组Ⅱ、实验组Ⅰ、对照组 D.实验组Ⅱ、对照组、实验组Ⅰ 8.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降雨 ②蒸发 ③下渗 ④地下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22·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月考]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9~10题。 9.黄河口湿地的直接成因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10.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河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海区下沉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2·云南师大附中月考]天然黄土(原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浸水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突然下沉,具有这种特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甘肃省庆阳市位于“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塬面,塬面平坦宽阔,周围沟谷纵横。2016年庆阳申请成为西部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对城市道路、校区、湖泊等进行海绵化改造。下图为“改造后的城市道路下凹式绿化带剖面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庆阳市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是(  ) ①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②夏季有强降雨,城市内涝严重 ③增加雨水在原土层中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④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图中在湿陷性原土层周围铺设防渗膜(两布一膜)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雨水渗入湿陷性土层而导致土层下沉 B.减少雨水渗漏,增加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C.减少原土对雨水的污染,提高水质 D.增加地下水的储量 13.推测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有(  ) ①结构疏松 ②孔隙发达 ③土层压密性好 ④土质不均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2·山东省平邑一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局部区域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请在图中找出两个能体现黄土高原典型地形特征的信息。(4分) (2)简要分析当地成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4分) (3)为了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15.[2022·华中师大高考联盟4月测评]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2016年,山西某偏僻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形成的水土流失、滑坡导致位于海拔1 300 m的地下天然气管道外露。为保护管道,施工人员就地取土,混合特选的易存活草种、肥料,填装进特制网状生态袋后,码砌到山坡地表。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治理和管道覆盖工程相关示意图。工程队为了观察施工效果,设立了相关监测项目。监测结果表明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标准。 (1)从生态恢复角度,推测该种特制生态袋的主要特点及功能。(2分) (2)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分析在施工中将易存活草种与肥料相混合的原因。(5分) (3)简述施工后监测项目的主要内容。(3分) 考点精练三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2022·湖北省宜城市二中期中]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该地区改种橡胶林后(  ) A.蒸发量减小 B.下渗量减小 C.径流总量增大 D.气候更加湿润 2.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使(  ) 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下降 C.生物多样性增多 D.自然灾害减少 [2022·山西省一中月考]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3~4题。 3.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4.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2022·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月考]在低碳要求下,林业固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108元)”。据此完成5~7题。 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林业经济产值 甲林区 1 598.57 93.81 乙林区 1 287.84 399.19 丙林区 568.36 126.90 丁林区 2 163.77 89.42 5.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 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叶层厚 C.叶片总面积大 D.生物种类多样 6.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 A.甲林区 B.乙林区 C.丙林区 D.丁林区 7.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相结合 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 8.[2022·山东省学业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巴西热带雨林(下图)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护最好的地区,但由于人类活动以及火灾等使其面积减少。2019年年初以来,巴西境内森林着火点达到了75 336处,较2018年同期增加了85%,其中,超过半数是在亚马孙雨林。 (1)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的自然原因。(4分) (2)分析巴西热带雨林保留面积大的人文原因。(3分)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雨林大火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分) 考点精练四 湿地 [2022·安徽省六安一中期末]春秋战国时期,龙感湖与今江西省境内的鄱阳湖连为一体,称彭蠡泽。龙感湖地区有湖泊、沼泽、滩涂、池塘、河流、稻田等湿地类型,流域总面积5 36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2 500平方千米。龙感湖地区人类活动少,无污染,水质优良。龙感湖2009年被设立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区内有浮游藻类170种,维管束植物183种,野生动物472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64种。早在1986年,在此越冬的白头鹤达425只、黑鹳54只,均为国内发现的最大越冬种群。此后,该地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目前已成为亚洲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湖区水面以发展渔业生产为主,渔民自养、自捞。读图完成1~3题。 1.东汉时期,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导致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地壳运动 D.冰川堆积 2.由材料可知,目前龙感湖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护生物多样性 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湿地面积广,类型多样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2·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月考]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读“武汉城市简图”,完成4~6题。 4.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地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5.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供水和提供航运之便 ④作为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武汉市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辟为市民休闲观光公园 D.兴建防洪设施 [2022·广东省深圳中学月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来,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据此回答7~8题。 7.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8.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2022·山东潍坊模拟]湿地是位于陆地和水体之间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土壤和水体的系统作用使其具有明显的固碳作用。青岛大学湿地研究人员对青岛胶州湾潮间带上的碱蓬湿地进行固碳功能研究,通过大量实地观测和实验室分析完成了碱蓬湿地CO2排放通量(通量=排放量-吸收量)变化的数据统计,图中折线分别表示2月、5月、8月和11月的CO2日排放通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9~10题。 9.折线甲代表的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10.与折线乙日排放通量变化相关性最强的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温度日变化 C.碱蓬生物量 D.潮汐变化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着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 (1)说出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特征。(6分) (2)概括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该变化对湿地产生的影响。(10分) (3)对该湿地,有人建议排干围垦,有人建议保护性开发。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12.[2022·山东泰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由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组成,总面积366平方千米,年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天然大型平原洼淀。白洋淀从南、西、北三面接纳了9条入湖河流,最后通过湖东北的泄洪闸及溢流堰经赵王新河汇入海河水系的大清河流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各条河流上游陆续修建水库134座,入淀径流和淀内蓄水都发生了根本变化,1983~1988年曾出现连续五年的干淀,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人工调控白洋淀的水量,才较好地解决了干淀问题。 材料二 图1示意白洋淀位置,图2为白洋淀水体平衡示意图。 (1)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6分) (2)据图说出维持白洋淀水体平衡、防止干淀的措施。(6分) (3)为保持白洋淀湿地面积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有人提出修水坝截断赵王新河。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4分) 真题专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2020·山东卷,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 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6分) 2.[2020·山东卷,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 356 km2(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分) 3.[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a、图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4分)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4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4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 第28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精练一 荒漠化 [2022·河北省武邑宏达实验学校月考]读“新疆塔里木地区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以下对塔里木盆地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于自然的适应能力减小,活动的空间不断缩小 B.历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范围仅限于盆地周边的绿洲地区 C.人类活动范围盆地北缘比盆地南缘大 D.盆地南缘河流流程缩短,是人类种植业活动造成的 2.该地区极端干旱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B.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总量小 C.距海遥远,受青藏高原阻挡,水汽少,地面蒸发旺盛 D.地处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2022·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游牧是蒙古族牧民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季节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选择放牧地。由于游牧与定居的冲突,内蒙古草原上游牧文明日渐式微。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一处草原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马群越过的残留物应是(  ) A.古河道遗迹 B.风力沉积物 C.冰川堆积物 D.古长城遗址 4.内蒙古草原春季牧场宜选择的地形及原因正确的是(  ) A.阳坡—光照充足,风沙少 B.高山—温度回升慢,蚊蝇少 C.洼地—融雪早,水源充足 D.迎风坡—降水充足,凉爽透风 [2022·天津市静海区期中]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5~7题。 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7.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2022·山东省1月模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8~10题。 8.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坡中>坡脚>坡顶 D.坡脚>坡中>坡顶 10.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湖,图甲)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考察研究发现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最有效的防沙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图乙)。据此完成11~12题。 11.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植物难以存活 B.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 C.沙漠地区人口稀少,工程量大 D.投入大,成本高,收益差 12.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防沙方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A.挡沙墙可以减少外来风沙对路基的掩埋 B.石方格只起到降低风速的作用 C.挡沙墙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速 D.石方格可以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 13.[2022·山东省1月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小王来自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一个小村寨,当地石漠化严重,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之说。大学毕业后,小王放弃了优越的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官”。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小王立志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带领乡亲们建设山清水秀、生活富足的美丽村寨。 为摸清家乡石漠化现状,小王组织年轻人对村寨所在小流域的土地石漠化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测量,并绘制了小流域的土壤厚度、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图。 (1)指出坡位与土壤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原因。(6分) (2)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中上坡位耕种,作物产量低、不稳定。说明中上坡位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4分) (3)小王综合分析调查数据后认为,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加重石漠化程度,不同坡位的土地利用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坡位,提出两条减缓该地石漠化的具体措施。(4分) 14.[2022·山东临沂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毛乌素沙地(图1示意)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明长城中段西北的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区域。地形为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曾经河水清澈、水草肥美。近千年来,由于气候变迁、不合理开垦和战乱等,该地地面植被丧失殆尽,逐渐扩展成我国第四大沙漠。1959年以来,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控沙,引洪淤地,如今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已达80%。 2011年,某种业公司在榆林市流转土地22 000亩,陆续建成四个大型农场。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黏土和沙土按比例进行混合复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和优质牧草等农作物。种植中,作物秸秆冬季往往不收割,次年播种前再收割。2018年9月卫星遥感图像显示(图2),沙漠中喷灌圈的土地已成为大片良田。 (1)分析毛乌素沙地能够成功恢复植被的自然原因。(4分) (2)简述毛乌素沙地变成森林后地表径流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分析改良毛乌素沙地、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4分) 考点精练二 水土流失 [2022·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月考]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表”,回答1~2题。 年份(年)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kg) 粮食总产量(亿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风沙危害加剧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2020·四川省绵阳市模拟]黄河河龙区间(河口—龙门),位于晋陕接壤地区,地表破碎、多沟壑,植被覆盖少,降水集中,是黄河中游主要产沙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水沙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图a为“河龙区间流域范围示意图”,流域面积近11.16万km2,图b示意吴堡与龙门水文站测得的2006~2015年年均含沙量变化,且测得年各月平均泥沙粒径由大到小为1、2、12、5、11、10月,其余各月相对较小。据此完成3~5题。 3.较龙门站而言,吴堡站含沙量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量的减少 B.水流速度缓慢 C.水利工程拦蓄 D.植被覆盖率高 4.2011~2012年流域年均含沙量突然增大,主要原因应是(  ) A.暴雨天气突发 B.水库放水冲沙 C.植被大量砍伐 D.上游水库拦蓄 5.比较一年中河龙区间泥沙沙粒直径,冬季粒径最大主要是因为(  ) A.冬季风携沙 B.凌汛产沙 C.降水多冰雪 D.蒸发最弱 [2022·湖南省浏阳一中开学考试]某课题组为研究福建南部地区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选取当地某径流小区开展实验研究,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设置3个实验组:(1)实验组Ⅰ: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约95%;(2)实验组Ⅱ: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75%;(3)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该实验以每次降雨过程为单位,监测某年5月和8月多场降雨过程的相关数据。下表示意各径流小区5月和8月降雨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据此完成6~8题。 降雨月份(月) 降雨场次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mm/h) 土壤流失量(g) 5 1 26.70 1.46 7.818 0.168 25.217 2 32.00 2.20 22.928 9.750 324.042 3 24.32 3.05 32.233 11.237 5 386.549 8 4 11.75 2.66 5.975 2.451 221.785 5 14.40 3.24 19.135 3.170 226.180 6 53.33 3.88 222.121 130.335 4 867.960 6.造成该地8月降雨强度多大于5月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7.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  ) A.实验组Ⅰ、对照组、实验组Ⅱ B.对照组、实验组Ⅰ、实验组Ⅱ C.实验组Ⅱ、实验组Ⅰ、对照组 D.实验组Ⅱ、对照组、实验组Ⅰ 8.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降雨 ②蒸发 ③下渗 ④地下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22·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月考]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9~10题。 9.黄河口湿地的直接成因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10.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河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海区下沉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