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2月月考语文答案
1. D(A“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误,此点文中未提及。B“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错误,材料一使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词义推断是逻辑推理的示范、训练。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错误,文中是说一个人“容易被谬误和诡辩糊弄”)
2. D(“美诺悖论”是两个皆真的前提,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两个看似一个东西的前提并不是一回事。“自相矛盾”是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只能一真一假。)
3. C(这个事例只能说明程颢对“博闻强识”的看法,并不表达对“玩物丧志”的观点。A、B是从论点推出错误;D是针对论点提出反例。这三项都能对论点进行攻击。)
4. 材料一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1分),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2分),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1分)。
5. ①材料一提到,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2分)。②陆游诗颈联字面意思是诗人作草、分茶,悠闲快乐(1分),但结合首联,诗人先感叹世态人情淡薄,再表达身不由己客居京城的无奈(1分)。③由此可推断,颈联隐藏的信息是,因为世人麻木,朝廷昏聩,所以诗人闲极无聊,只能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1分)④首联议论抒情为因,颈联行为为果,一因一果,逻辑自然(1分)。(若材料一观点为“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6.B(墨子只是推测而不去求证,是因为他需要尽快赶到楚国阻止战争。)
7.①大家习以为常,逆来顺受,麻木漠然,苟安。②鼓吹“民气”的空谈家,光喊口号,故弄玄虚,不做实事。③墨子的学生积极计划与部署。
8.①第三人称叙事,使小说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也不乏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作品以墨子在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再现了墨子急于阻止公输般帮助楚国攻打贫弱的宋国的非正义行动的紧迫感,形象地体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②多用对话形式,使叙事更加集中,情节不断推进,人物形象不断丰满。③对“故事”进行“新编”,在史实与虚构之间,对历史与现实均做出观照,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每点 2 分)
补充:叙述技巧一般考虑:1.叙述视角、人称、速度 2.对话形式:叙事集中 3.语言风格,如简洁含蓄(句式、修饰语) 4.腔调,如冷静客观 5.话题引出故事 6.历史、现实 7.情景描写、叙述(诗意美)等。
9.C(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10.B(“晚辈对长辈”错。从文本来看,严遂不能说是聂政的晚辈。)
11.B(“聂政最终也不明白严遂的意图”错,从后文来看,聂政明白严遂结交自己的意图。)
12(1)于是严遂就备办了酒席,在聂母面前敬酒,又奉上百镒黄金,上前为聂母祝寿。【评分标准:大意2分,“觞”“奉”各1分。】
(2)严仲子不远千里,屈驾(屈尊自己)前来与我结交,我用来对待他的礼节太微薄(太不周到)了。【评分标准:大意2分,“枉”“浅鲜”各1分。】
13.①严遂礼贤下士,对聂政十分尊重与赏识;聂政认为严遂是知己(士为知己者死)。②聂政在母亲去世后感到没有后顾之忧。(答①点得2分;答②得1分)
【参考译文】
韩傀作韩国的国相,严遂也受到韩哀侯的器重,两人相互忌恨。严遂公正地发表议论,直言不讳地指责韩傀的过失。韩傀因此在韩廷上怒斥他,严遂气得拔剑直奔韩傀,因为有人救助才解围。从那以后,严遂担心被韩傀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诸侯国,寻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
严遂来到齐国,有人对他说:“轵地深井里的聂政,是个勇敢的侠士,因为躲避仇人隐藏在屠户中间。”严遂就和聂政暗中交往,以私交情义厚待他。聂政问严遂:“您想让我干什么呢?”严遂说:“我为您效劳的时间还不长,我们的交情还这样薄,怎么敢对您有所求呢?”于是严遂就备办了酒席,在聂母面前敬酒,又奉上百镒黄金,上前为聂母祝寿。聂政大为震惊,更加奇怪他何以厚礼相待,就坚决辞谢严遂的赠金。严遂坚决进献,聂政就推辞说:“我家有老母,生活贫寒,只得离乡背井,做个杀狗的屠夫,现在可以早晚买些甜美香软的食物来奉养母亲。我母亲的供养已经齐备了,道义上就不敢再接受您的赏赐。”严遂说:“我有仇要报,曾游访过很多诸侯国。我来到齐国,听说您义薄云天,所以径直送上百金,只是想作为老夫人粗茶淡饭的费用,并希望能与您交往,哪里敢有什么请求呢?”聂政说:“我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于市井之中的原因,只是希望奉养老母。只要老母还活着,我的生命就不敢轻易托付给别人。”聂政最终不肯接受。然而严遂最终尽了宾主之礼才离开。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聂政守孝期满,安葬以后,脱去丧服。聂政说:“唉!我不过是市井平民,动刀杀狗的屠夫,而严遂却是诸侯的卿相,严仲子不远千里,屈驾(屈尊自己)前来与我结交,我用来对待他的礼节太微薄(太不周到)了。我没有可以被世人称道的大功劳,而他却拿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是这表明他深深了解我聂政的人啊。贤德的人因为心中的激愤来亲近信任穷乡僻壤的人,我怎么能够默然不动呢?母亲如今已享尽天年,我将为赏识我的人效力(报仇)了。”
于是聂政向西到了濮阳,见到严遂时说:“以前没有答应您的原因,只是因为母亲还在。如今老母不幸谢世。请问您想报仇的人是谁?”严遂把情况全都告诉聂政说:“我的仇人是韩国国相韩傀,他又是韩君的叔父。家族很大,守卫设置严密,我曾派人刺杀他,始终没能成功。”
聂政辞别,只身一人持剑到了韩国。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王和相国都在那里,手持兵器守卫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边抱住韩哀侯,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哀侯,国君身边的人大乱。聂政大吼,被他杀死的人有几十个。
14. A(上片写“钱塘”的上元节,热闹非凡,钱塘是杭州,不是密州。下片写密州上元节,突出冷清。)
15. ①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杭州的上元节“明月如霜”“帐底吹笙”,繁华热闹,而密州“火冷灯 稀”,仅有的鼓和萧也是为了祭祀。②作者仕途不顺,感人生衰老失意。“山城”远离中央朝廷,作者被调到此地为官,感到失意落寞。③心怀人民,对密州人民生活感到忧虑。密州的上元节十分清冷,作者看到人们无心热闹,一心祈求丰年,为人民生活困难倍感心酸。
16.(1)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2);尽荠麦青青
(3)酌酒以自宽;青眼聊因美酒横
17.①顺理成章②绵延不绝③数不胜数④五花八门
18.这些“节目”还会延续至下半夜,令城市成为壮观的不夜城。(原句有两处错:中途易辙,句子前半部分主语是“节目”,半部分主语又换成了 “城市”。句式杂糅,”令城市成为不夜城很壮观”中“令城市成为不夜城”和“不夜城很壮观”两个句子被强行合并成一句话。各2分。)
19.C(“无论”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这比单纯的叙述更有力度,据此排除A项,且A项先说“内容”,后说“名号”,不符合选项中词语“表里如一”对应的先“名号”后“内容”的表述顺序。“细索凉粉,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这些美食应是先“表里如一”,后“令人垂涎”,根据逻辑顺序可排除B项。括号前列举了美食,括号中应继续以之为主语,而以“人们”为主语与前文衔接不够紧密,据此排除D项。故选C)
20.①人们(为了健康)开始重视运动②人体肌肉分为三大类③通过休息就能恢复正常
21.A(原句和A项都是比喻,B项是借代,C项是夸张和对偶,D项是拟人。)
22.略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