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580723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配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完成1~2题。                  地 区 年生物量104t 可承载人 口/万人 最大可能 人口密度人/km2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自然资源状况 C.对外开放程度 D.人均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藏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 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海、西藏的生物总量分别是105 100万吨、88 600万吨、10 000万吨,它们的可承载人口分别是23 000万人、22 000万人、1 000万人,因此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状况。故选B项。第2题,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人口容量。因此③④正确,故选B项。 答案1.B 2.B 3.下图为“马太效应”示意图。“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下列关于“马太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马太效应”会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 B.“马太效应”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C.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D.全球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马太效应”会降低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故选A项。 答案A 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读表,完成4~5题。 生活类型 富裕型 小康型 宽裕型 温饱型 可承载人口/万人 85 358 93 894 104 330 117 370 4.由上表可以看出(  ) 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5.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4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土地人口承载力一般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故选A项。第5题,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控制人口数量对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作用不大;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会使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下降。故选C项。 答案4.A 5.C 读影响某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权重示意图,完成6~7题。 6.当前与图示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的是(  ) A.日本 B.南非 C.丹麦 D.新加坡 7.若图示内容表示我国的情况,则其对应的时期可能是(  ) A.远古时期 B.唐、宋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 D. 2020年以后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影响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土地、矿产等资源,四个国家中只有南非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第7题,对于我国来说,在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土地主要反映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矿产主要反映在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上,图示的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均较小,因而可能对应的时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 答案6.B 7.C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完成8~9题。 某岛国2019年 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 的人口数 最适宜供养 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 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8.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  ) A.a B.b C.c D.d 9.若2019年该岛国的人口数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 B.X>Y>Z C.Y>Z>X D.Z>X>Y 解析第8题,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供养人口数量最小的那一个,信息显示a>b>c>d,故d是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第9题,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表中显示为45万人;人口合理容量代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表中显示为25万人;该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为35万人,故三者的关系是Z>X>Y。 答案8.D 9.D 素养提升 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不超过1 000人 B.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D.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 2.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必须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 C.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解析第1题,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大约2 000人;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以开发、农产品产量增加,因而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t3时期,实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危机严重;t4时期,该岛屿生态环境不如t2时期。故选B项。第2题,据图可知,人口数量可以适当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不局限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较大。A、B、C三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1.B 2.D 读江苏省江阴市各种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单位:万人)上限示意图,完成3~5题。 3.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可能为(  ) A.600万人 B.200万人 C.700万人 D.400万人 4.影响江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资源 B.能源 C.水环境 D.大气环境 5.为了提高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效果最明显的是(  ) A.改善城市水环境 B.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C.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D.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 解析第3题,江阴市的水环境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最小,为300万人,根据木桶“短板效应”,江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主要受水环境影响,应在300万人以下。第4题,水环境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上限为300万人,小于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境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上限,因此影响江阴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环境。第5题,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水质量,可以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A项正确;B、C、D三项对水环境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3.B 4.C 5.A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本土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7.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递减 B. 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 ③地区人口潜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 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第6题,结合等值线即可得出结论。第7题,西部山地人口潜力小,西南部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人口潜力并非从东向西递减;②地区人口潜力大是因为经济发达;③地区位于内陆地区,水资源较少,人口潜力小;④地区人口潜力大是因为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 答案6.C 7.C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某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省级行 政区 沪 苏 津 粤 辽 人口承 载状况 0.2—0.8 0.3—1 0.5—1 0.2—0.7 0.7—1.3 (1)说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这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何相关性? (2)我国西藏和青海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很大,请说明原因。 (3)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负担最轻?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致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第(2)题,西藏、青海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是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的原因。第(3)题,沪、粤两个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状况最小,人口负担最轻。 答案(1)大致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2)西藏和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3)沪、粤。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