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下)期中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是
A. 乙醇 B. 尿素 C. 乙酸 D. 蛋白质
2. 组成通式为CnH2n+2的烃是
A. 烷烃 B. 烯烃 C. 炔烃 D. 芳香烃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A. C3H7OH B. C6H5CH2OH C. C6H5OH D. 甘油
4. 在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碳原子与碳原子或其它原子相结合化学键是
A. 只有离子键 B. 只有极性键
C. 只有非极性键 D. 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5.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1,3-丁二烯的最简式: B. 乙醇的分子式:
C. 甲醛的结构式: D.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6. 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的物质是
A. 乙炔 B. 乙烯 C. 乙烷 D. 苯
7. 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 )
A. 产物相同 B. 产物不同
C. 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 反应类型不同
8.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发生的反应
B. 乙炔与氯化氢一定条件下生成氯乙烯的反应
C. 苯酚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D. 苯与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在50﹣60℃水浴中得到硝基苯的反应
9. 比较下列各组物质沸点,正确的是
A. 乙醇>丙烷 B. 异戊烷>正戊烷
C. 1-丁烯>1-庚烯 D. 乙二醇>丙三醇
10. 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丙烷与新戊烷 B. 乙烯与环己烯
C. 乙二醇与丙三醇 D. 苯酚与苯甲醇
11. 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烷烃常用作燃料
B. 甲基苯酚常用于制造有消毒作用的酚皂
C. 乙二醇主要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硝化甘油
D. 卤代烃常用作溶剂、麻醉剂及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12. 有8种有机物:①乙烷②1,3-丁二烯③乙炔④苯⑤异丙苯⑥1-溴丙烷⑦聚丙烯⑧环己烯。其中既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的溶液褪色的是
A. ①②③⑤ B. ④⑥⑦⑧ C. ①④⑥⑦ D. ①④⑤⑥⑦
13. 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2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是
A. B.
C. 甲苯 D. 对二甲苯
14. 下列醇类物质不不能被催化氧化成醛或酮的是
A. 2-甲基-1-丁醇 B. 2,2-二甲基-1-丁醇
C. 2-甲基-2-丁醇 D. 3,3-二甲基-2-丁醇
15. 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酚酞的化学式为
B. 酚酞具有酚的性质也具有酯的性质
C. 酚酞遇碱变红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D. 酚酞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16. 为除去括号内杂质,下列有关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烷(乙烯):溴水,洗气 B. 苯(苯酚):浓溴水,过滤
C. 乙醇(乙酸):CaO固体,蒸馏 D. 溴苯(溴):稀NaOH溶液,分液
17. 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下列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产生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与
由于双键碳上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顺反异构体
B
C2H6OH与CH3OCH3
由于官能团不同产生的类别异构体
C
与
由于2个氯原子处于“相邻”和“相对”位置产生的官能团位置异构体
D
淀粉(C6H10O5)和纤维素(C6H10O5)n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产生的类别异构体
A. A B. B C. C D. D
18. 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溶液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苯酚乳浊液中加入碳酸钠固体后变澄清
苯酚比碳酸酸性强
D
1-溴丙烷中加入NaOH醇溶液共热,再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溴乙烷发生了取代反应
A. A B. B C. C D. D
19. 由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合成路线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A. 取代反应 B. 加成反应 C. 消去反应 D. 氧化反应
20. 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可用作医用胶,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含3种官能团
B. 其分子式为
C. 分子中的碳原子有3种杂化方式
D. 分子中可能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为6个
21. 配制银氨溶液并进行实验,过程如下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银镜反应可以检验醛基
B. 滴加稀氨水后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
C. 实验后,可以用硝酸洗掉试管上的银镜
D. 将乙醛换成蔗糖,同样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
22. 我国科学家从中国特有的喜树中分离得到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喜树碱,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喜树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发生加成反应
B 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 羟基中O-H的极性强于乙基中C-H的极性
D. 带★的氮原子有孤电子对,能与含空轨道的以配位键结合
23. 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为:,应用这一反应,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丁烷的是
A. B.
C. D.
24. 根据下图实验所得推论不合理的是
已知:苯酚的熔点为43℃
A. 试管a中钠沉在底部,说明密度:甲苯<钠
B. 试管b、c中生成的气体均有
C. 苯酚中羟基的活性比乙醇中羟基的活性强
D. 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的键易于断裂
25. 下图是合成高分子材料Ⅰ和部分物质转化的过程示意。已知:G、H和I均含有酯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C=CHCOOH存在顺反异构
B. G合成高分子材料I缩聚反应
C. F是CH3CH2COOH
D. G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
二、填空题(5道大题,共50分)
26. 聚乙烯醇有良好的水溶性,其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缓冲溶液可用作滴眼液。关于合成聚乙烯醇的路线分为3个步骤(如图所示):
(1)上述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有碳碳三键、碳碳双键、羧基、_______以及_______(写官能团名称)。
(2)依次写出3步反应的反应类型_______。
(3)分析聚乙烯醇有良好水溶性的原因_______。
27. 卤代烃的用途十分广泛,下列卤代烃中:
① ② ③④
(1)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写出④与NaOH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的有机产物的系统命名_______。
(3)由③生成相应二烯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用于运动中各种急性闭合性损伤的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含有氯乙烷,氯乙烷具有冷冻麻醉作用,可以对损伤处产生快速镇痛效果,氯乙烷具有冷冻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
(5)卤代烃还是有机物转化的“桥梁”,写出由氯乙烷两步转化为乙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8. 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相关物质的熔、沸点见下表
溴
苯甲醛
1,2-二氯乙烷
间溴苯甲醛
熔点/℃
18-21
沸点/℃
58.8
179
83.5
229
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三颈瓶中一定配比的无水、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后的化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的溶液洗涤。
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经过滤后的有机相,采取相应的分离方法,可得到间溴苯甲醛。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的作用_______烧杯中的试剂为_______。
(2)步骤1所加入的物质中,作为催化剂的是_______。
(3)写出制备间溴苯甲醛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步骤2中用10%的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其中的_______。
(5)步骤3中加入无水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
(6)步骤4中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
A. 过滤 B. 萃取 C. 减压蒸馏 D. 分液
29. 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10个碳原子以下一氯代物只有1种的烷烃有4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烷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系统命名为_______。
(2)分子式为,主链为5个碳的烷烃有_______种。
(3)芳香烃中存在顺反异构的有机物,其顺式结构简式为_______。
(4)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含有1个手性碳的有机物存在“对映异构体”(如同左手和右手)。下列有机物存在对映异构体的是_______(写序号)
① ②2-氯丁烷 ③3-甲基苯酚
(5)某有机物燃烧产物只有和,完全燃烧2.9g该有机物,生成(标准状况)。该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29倍。
①若0.58g该有机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16g Ag.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若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含甲基,且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6)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酮的有_______种;芳香醛的有_______种。
30. 从薄荷油中得到一种烃,叫非兰烃,与A相关反应如下:
已知:
(1)H的分子式为_______。
(2)B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3)含两个基团的C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种(不考虑手性异构),其中分子内只有2种氢的异构体结构简式为_______。
(4)B→D,D→E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5)G为含六元环的化合物,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
(6)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7)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A与等物质的量的进行加成反应的产物共有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是
A. 乙醇 B. 尿素 C. 乙酸 D.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冲破了生命力学术的束缚,在实验室里将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蒸发,得到了有机物尿素[CO(NH2)2],所以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尿素,故选B。
2. 组成通式为CnH2n+2的烃是
A. 烷烃 B. 烯烃 C. 炔烃 D. 芳香烃
【答案】A
【解析】
【详解】烷烃是指碳原子之间均以单键连接,其余价键均与H结合形成的饱和烃,其分子通式为CnH2n+2,由于碳原子之间均以单键连接,故符合CnH2n+2通式的烃一定是烷烃。
故答案为:A。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A. C3H7OH B. C6H5CH2OH C. C6H5OH D. 甘油
【答案】C
【解析】
【分析】官能团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物为酚类,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A.C3H7OH,丙基与羟基相连,该有机物为丙醇,属于醇类,选项A不选;
B.C6H5CH2OH中苯环侧链与羟基相连,名称为苯甲醇,属于醇类,选项B不选;
C.C6H5OH为苯酚,苯环与羟基直接相连,属于酚类,选项C选;
D.甘油又名丙三醇,分子中烃基与官能团羟基相连,属于醇类,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醇类与酚类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明确醇类与酚类的根本区别,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的有机物属于酚类。
4. 在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碳原子与碳原子或其它原子相结合的化学键是
A. 只有离子键 B. 只有极性键
C. 只有非极性键 D. 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碳原子和其它原子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如C-O、C-N等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C。
5.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1,3-丁二烯的最简式: B. 乙醇的分子式:
C. 甲醛的结构式: D.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式为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比1,3-丁二烯的实验式:C2H3,故A错误;
B.乙醇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6个H原子、1个O原子,乙醇分子式为C2H6O,故B错误;
C.甲醛分子中C原子和每个H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C、O原子之间形成两个共价键,甲醛结构式为,故C正确;
D.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形成碳碳单键,同时连接碳碳双键的每个碳原子上含有一个半键,聚丙烯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6. 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的物质是
A. 乙炔 B. 乙烯 C. 乙烷 D. 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乙炔是直线形结构,所有原子均共平面,故A错误;
B项、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所有原子均共平面,故B错误;
C项、乙烷含有2个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C正确;
D项、苯是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均共平面,故D错误,答案;
故选C。
7. 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 )
A. 产物相同 B. 产物不同
C. 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 反应类型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卤素原子以及与之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的一个氢原子同时脱去,形成不饱和键。
【详解】1-氯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断键位置为:C-Cl和中间碳原子上的C-H;
2-氯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断键位置为:C-Cl和相邻碳原子上的C-H;
所以二者发生反应相同都是消去反应,生成产物相同都是丙烯,但是断裂碳氢键位置不同,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氯代烃的消去反应,题目难度中等,解答该题时需理解消去反应,掌握反应机理。
8.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发生的反应
B. 乙炔与氯化氢一定条件下生成氯乙烯的反应
C. 苯酚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D. 苯与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在50﹣60℃水浴中得到硝基苯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发生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选项A错误;
B、乙炔与氯化氢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不属于取代反应,选项B错误;
C、苯酚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选项C错误;
D、苯与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在50﹣60℃水浴中发生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得到硝基苯,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9. 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的沸点,正确的是
A. 乙醇>丙烷 B. 异戊烷>正戊烷
C. 1-丁烯>1-庚烯 D. 乙二醇>丙三醇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醇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沸点较高,故A正确;
B.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小,沸点越低,所以沸点异戊烷<正戊烷,故B错误;
C.1-丁烯与1-庚烯属于结构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1-丁烯<1-庚烯,故C错误;
D.醇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乙二醇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不如丙三醇的多,所以沸点乙二醇<丙三醇,故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丙烷与新戊烷 B. 乙烯与环己烯
C. 乙二醇与丙三醇 D. 苯酚与苯甲醇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
【详解】A.丙烷的分子式为C3H8,新戊烷的分子式为C5H12,两者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2个CH2,互为同系物,A正确;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环己烯的结构简式为:,两者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
C.乙二醇的分子式为C2H6O2,丙三醇的分子式为C3H8O3,两者分子组成相差O,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
D.苯酚()与苯甲醇(),两者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D错误;
答案选A。
11. 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烷烃常用作燃料
B. 甲基苯酚常用于制造有消毒作用的酚皂
C. 乙二醇主要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硝化甘油
D. 卤代烃常用作溶剂、麻醉剂及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原子数相同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越低的烷烃,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因此人们倾向于选用烷烃尤其是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烷烃作燃料,A正确;
B.酚常用于制造有消毒作用的酚皂,适合有皮肤病的人群使用,B正确;
C.丙三醇具有吸湿性,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酯化反应,常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硝化甘油,C错误;
D.氯代烃一般难溶于水,易溶解有机物,常用作有机溶剂,氯仿可做麻醉剂,卤代烃能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也可用作药物合成的中间体,D正确;
答案选C。
12. 有8种有机物:①乙烷②1,3-丁二烯③乙炔④苯⑤异丙苯⑥1-溴丙烷⑦聚丙烯⑧环己烯。其中既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的溶液褪色的是
A. ①②③⑤ B. ④⑥⑦⑧ C. ①④⑥⑦ D. ①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1,3-丁二烯含碳碳双键、③乙炔含碳碳三键、⑧环己烯含碳碳双键,与溴的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⑤异丙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只有①④⑥⑦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的溶液反应而褪色,故选:C。
13. 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2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是
A. B.
C. 甲苯 D. 对二甲苯
【答案】D
【解析】
【分析】等效氢的判断方法有有三种,分别为分子中同一甲基上连接的氢原子、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
【详解】A.中的氢原子全为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只有1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错误;
B.有4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错误;
C.甲苯()有4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错误;
D.对二甲苯()有2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D正确;
答案选D。
14. 下列醇类物质不不能被催化氧化成醛或酮的是
A. 2-甲基-1-丁醇 B. 2,2-二甲基-1-丁醇
C. 2-甲基-2-丁醇 D. 3,3-二甲基-2-丁醇
【答案】C
【解析】
【详解】A.2-甲基-1-丁醇结构简式为,含有-CH2OH的醇能氧化生成醛,故A不选;
B.2,2-二甲基-1-丁醇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有-CH2OH的醇能氧化生成醛,故B不选;
C.2-甲基-2-丁醇的结构简式为,羟基所连碳上没有H,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或酮,故C选;
D.3,3-二甲基-2-丁醇的结构简式为,羟基所连碳上有1个H,能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故D不选;
故选:C。
15. 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酚酞的化学式为
B. 酚酞具有酚的性质也具有酯的性质
C. 酚酞遇碱变红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D. 酚酞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干图示酚酞的结构简式可知,酚酞的化学式为,A正确;
B.由题干图示酚酞的结构简式可知,酚酞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和酯基,故酚酞具有酚的性质也具有酯的性质,B正确;
C.由题干图示酚酞的结构简式可知,酚酞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和酯基,故酚酞能与碱性溶液反应,则酚酞遇碱变红是发生了化学反应,C正确;
D.酚酞分子中含有酯基,则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小,而酯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有机中,则酚酞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D错误;
故答案为D。
16. 为除去括号内杂质,下列有关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烷(乙烯):溴水,洗气 B. 苯(苯酚):浓溴水,过滤
C. 乙醇(乙酸):CaO固体,蒸馏 D. 溴苯(溴):稀NaOH溶液,分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然后洗气可除杂,A正确;
B.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又溶解在苯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液,B错误;
C.乙酸与氧化钙反应生成乙酸钙和水,乙醇不与氧化钙反应,然后利用乙酸钙和乙醇沸点不同,通过蒸馏分离,C正确;
D.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与溴苯分层,然后分液即可除杂,D正确;
答案选B。
17. 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下列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产生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与
由于双键碳上4个原子或原子团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顺反异构体
B
C2H6OH与CH3OCH3
由于官能团不同产生类别异构体
C
与
由于2个氯原子处于“相邻”和“相对”位置产生的官能团位置异构体
D
淀粉(C6H10O5)和纤维素(C6H10O5)n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产生的类别异构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A.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条件:
(1) 分子中至少有一个键不能自由旋转(否则将变成另外一种分子);
(2) 双键上同一碳 上不能有相同的基团,据此结合各选项的结构简式进行判断;
B. C2H6OH与CH3OCH3分别为醇和醚,官能团不同;
C.分子式不同,不能为同分异构体,甲烷取代产物结构为四面体结构,不是平面结构;
D.淀粉(C6H10O5) n 和纤维素(C6H10O5) n中n不同。
【详解】A.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双键上,同一碳上没有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碳链相同,只是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同。本组中的两种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碳链不同,不是顺反异构,选项A错误;
B. C2H6OH与CH3OCH3分别为醇和醚,官能团不同,由于官能团不同产生的类别异构体,选项B正确;
C.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甲烷取代产物结构为四面体结构,不存在2个氯原子处于”相邻”和“相对”位置,选项C错误;
D.淀粉(C6H10O5) n 和纤维素(C6H10O5) n均为高分子化合物,其n值不同,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8. 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溶液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苯酚乳浊液中加入碳酸钠固体后变澄清
苯酚比碳酸酸性强
D
1-溴丙烷中加入NaOH醇溶液共热,再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溴乙烷发生了取代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说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A正确;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但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没有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乙醇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性小于水分子中氢的活性,B错误;
C.苯酚乳浊液中加入碳酸钠固体,苯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没生成二氧化碳,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C错误;
D.1-溴丙烷中加入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和HBr,再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有浅黄色沉淀AgBr生成,D错误;
答案选A。
19. 由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合成路线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A. 取代反应 B. 加成反应 C. 消去反应 D. 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若利用合成,则需要现将与Cl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将与NaOH水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将在Ag或Cu的催化下与O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故在合成过程中发生了ABD的反应,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消去反应,故答案选C。
20. 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可用作医用胶,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含3种官能团
B. 其分子式为
C. 分子中的碳原子有3种杂化方式
D. 分子中可能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为6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氰基、酯基3种官能团,故A正确;
B.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8H11NO2,故B正确;
C.-CN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连接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的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甲基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该分子中C原子含有3种杂化方式,故C正确;
D.碳碳双键、-CN、-COOC-均直接相连,且3个原子可确定一个平面,连接2个甲基的C为四面体结构,可能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为7个,故D错误;
故选:D。
21. 配制银氨溶液并进行实验,过程如下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银镜反应可以检验醛基
B. 滴加稀氨水后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
C. 实验后,可以用硝酸洗掉试管上的银镜
D. 将乙醛换成蔗糖,同样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银氨溶液和醛基反应会产生光亮的银镜,因此可以用银镜反应可以检验醛基,故A正确;
B.滴加稀氨水后沉淀溶解,是因为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故B正确;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和银反应,将银溶解,因此实验后,可以用硝酸洗掉试管上的银镜,故C正确;
D.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22. 我国科学家从中国特有的喜树中分离得到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喜树碱,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喜树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发生加成反应
B. 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 羟基中O-H的极性强于乙基中C-H的极性
D. 带★的氮原子有孤电子对,能与含空轨道的以配位键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碳氮双键等,故能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B.该有机物不含有酚羟基,则不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错误;
C.由于O的电负性比C的大,故O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C,则羟基中O-H的极性强于乙基中C-H的极性,C正确;
D.N原子最外层上有5个电子,带★的氮原子只形成了3个共价键,说明还有一对孤电子对,能与含空轨道的H+以配位键结合,D正确;
故答案为:B。
23. 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为:,应用这一反应,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丁烷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CH3Br与钠以2:2发生反应生成CH3CH3,故A不选;
B.CH3CH2CH2CH2Br与钠以2:2发生反应生成CH3CH2CH2CH2CH2CH2CH2CH3,故B不选;
C.CH3CH2Br钠以2:2发生反应生成CH3CH2CH2CH3,故C不选;
D.CH2BrCH2CH2CH2Br与钠以1:2发生反应生成环丁烷,故D选;
答案选D。
24. 根据下图实验所得推论不合理的是
已知:苯酚的熔点为43℃
A. 试管a中钠沉在底部,说明密度:甲苯<钠
B. 试管b、c中生成的气体均有
C. 苯酚中羟基的活性比乙醇中羟基的活性强
D. 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的键易于断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苯与钠不反应,试管a中钠沉在底部,说明密度:甲苯<钠,故A合理;
B.苯酚和乙醇均含有羟基,均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试管b、c中生成的气体均有,故B合理;
C.苯环使苯酚中羟基变得活泼,苯酚具有弱酸性,产生气泡的速度快,苯酚中羟基的活性比乙醇中羟基的活性强,故C合理;
D.甲苯与钠不反应,说明钠与烃基上的氢和苯环上的氢均不反应,本实验没有现象说明苯环上氢的活性相对强弱,不能得出“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的键易于断裂”的结论,故D不合理;
故选D。
25. 下图是合成高分子材料Ⅰ和部分物质转化的过程示意。已知:G、H和I均含有酯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C=CHCOOH存在顺反异构
B. G合成高分子材料I是缩聚反应
C. F是CH3CH2COOH
D. G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
【答案】C
【解析】
【分析】乙炔和一氧化碳生成CH2=CHCOOH,CH2=CHCOOH和甲醇酯化生成G,G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3,G中含有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材料I;G加成生成H,F与甲醇酯化生成H,则F为CH3CH2COOH;
【详解】A.H2C=CHCOOH中碳碳双键左端碳上有2个氢原子,不存在顺反异构,A错误;
B.由流程可知,G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3,G中含有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材料I,B错误;
C.G和氢气加成生成H:CH3CH2COOCH3,F与甲醇酯化生成H,则F为CH3CH2COOH,C正确;
D.G和氢气加成生成H,为加成反应,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5道大题,共50分)
26. 聚乙烯醇有良好的水溶性,其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缓冲溶液可用作滴眼液。关于合成聚乙烯醇的路线分为3个步骤(如图所示):
(1)上述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有碳碳三键、碳碳双键、羧基、_______以及_______(写官能团名称)。
(2)依次写出3步反应的反应类型_______。
(3)分析聚乙烯醇有良好水溶性的原因_______。
【答案】(1) ①. 酯基 ②. 羟基
(2)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取代反应
(3)聚乙烯醇和水分子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且聚乙烯醇中含有羟基,能够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其溶解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干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上述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有:乙炔中碳碳三键、中的碳碳双键和酯基、乙酸中的羧基以及CH3OH中羟基、聚乙烯醇中的羟基,故答案为:酯基;羟基;
【小问2详解】
由题干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上述反应中第一步为加成反应,第二步为加聚反应,第三步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取代反应;
【小问3详解】
由题干中聚乙烯醇的结构简式可知,聚乙烯醇分子结构不是中心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且聚乙烯醇中含有羟基,能够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导致聚乙烯醇有良好水溶性,故答案为:聚乙烯醇和水分子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且聚乙烯醇中含有羟基,能够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其溶解性。
27. 卤代烃的用途十分广泛,下列卤代烃中:
① ② ③④
(1)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是_______。(填序号)
(2)写出④与NaOH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的有机产物的系统命名_______。
(3)由③生成相应二烯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用于运动中各种急性闭合性损伤的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含有氯乙烷,氯乙烷具有冷冻麻醉作用,可以对损伤处产生快速镇痛效果,氯乙烷具有冷冻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
(5)卤代烃还是有机物转化的“桥梁”,写出由氯乙烷两步转化为乙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 (2)2,2-二甲基丙醇
(3) +2NaOH CH2=CH-CH-CH2+2NaCl+2H2O
(4)氯乙烷迅速气化局部降温减轻疼痛
(5) ①. CH3CH2Cl+NaOHCH3CH2OH+NaCl ②.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只有1个C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不选;
②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2,是丙烯,故选;
③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H-CH2,是丁二烯,故不选;
④与Cl相连的碳的邻位碳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不选;
故选:②;
【小问2详解】
④与NaOH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的有机产物是,母体是丙醇,两个甲基取代在2号碳上,系统命名是2,2-二甲基丙醇;
【小问3详解】
③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H-C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H2=CH-CH-CH2+2NaCl+2H2O;
【小问4详解】
氯乙烷冷镇痛喷雾剂用于受伤运动员应急处理,主要是由于氯乙烷迅速气化局部降温减轻疼痛;
【小问5详解】
氯乙烷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再由乙醇发生催化氧化转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l+NaOHCH3CH2OH+NaCl、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8. 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相关物质的熔、沸点见下表
溴
苯甲醛
1,2-二氯乙烷
间溴苯甲醛
熔点/℃
18-21
沸点/℃
58.8
179
83.5
229
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三颈瓶中一定配比的无水、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后的化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的溶液洗涤。
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经过滤后的有机相,采取相应的分离方法,可得到间溴苯甲醛。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的作用_______烧杯中的试剂为_______。
(2)步骤1所加入的物质中,作为催化剂的是_______。
(3)写出制备间溴苯甲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步骤2中用10%的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其中的_______。
(5)步骤3中加入无水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
(6)步骤4中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
A. 过滤 B. 萃取 C. 减压蒸馏 D. 分液
【答案】(1) ①. 冷凝回流 ②. 氢氧化钠溶液
(2)无水
(3)+Br2+HBr
(4)Br2和HCl (5)除去有机相中的水 (6)C
【解析】
【分析】苯甲醛与溴在氯化铝催化作用下在60℃时反应生成间溴苯甲醛,同时生成HBr,经冷凝回流可得到间溴苯甲醛,生成的HBr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有机相中含有Br2,加入HCl,可用碳酸氢钠除去,有机相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固体,可起到吸收水的作用,减压蒸馏,可降低沸点,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间溴苯甲醛被氧化。
【小问1详解】
仪器a为球形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烧杯中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生成的HBr,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2详解】
将三颈瓶中一定配比的无水、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