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必背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580697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必背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必背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⑴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①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按劳分配 ①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决定因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醒】 △对象:个人消费品。 △尺度: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实现形式(了解):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或公有控股企业中); 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④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⑤存在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①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不是人生第一需要); ②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 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要素分配) 要要素 劳动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资本 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或股权转让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知识 稿费等收入 技术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等 管理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 土地 土地、房屋的租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等 意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⑷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按性质分 按劳分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国有、集体控股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村的联产计酬收入) 按要素分配(股息收入;利息收入;科技入股收入;租金收入;私营企业工资奖金津贴;非公有资本控股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稿酬收入;个体经济收入;) 按获取途径分 劳动性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个体收入等 财产性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其他收入形式 经营性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企业对非盈利组织的捐赠。 ◆总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②按要素分配;③其它: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偶然所得等。 ※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 ※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要素分配。 △合法收入:①合法的劳动收入(主要有:按劳分配、劳动要素收入);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资本要素收入、技术要素收入、管理要素收入、信息要素收入、土地要素收入等)。 △区分:①个人收入的分配;②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区分:①劳动收入;②按劳分配收入→ △从分配尺度上看:①按劳分配→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质量); ②劳动要素收入→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⑸劳动的重要性、要求 ①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②要求: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⑴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⑵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如何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①根本途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②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③初次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再分配,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特别提醒】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 1.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⑴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需要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⑵社会保障的重大作用 ①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减震器”,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⑶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基本形式,以及慈善活动、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共同构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①社会保险 地位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资金来源 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保障对象 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 作用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分类 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特别提醒】①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②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区别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性质 自愿的市场行为 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 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经营方式 保险公司经营 由国家经办 费用来源 全部由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担 保障对象 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费的人 法律规定有权享受社会保险的人 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 ②社会救助 地位 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资金来源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财政资金 保障对象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作用 保障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特别提醒】①灾害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陷入困境的灾民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帮助其摆脱生存危机。 ②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划定的最低生活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现金和物资资助,以保障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1997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③社会福利 地位 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资金来源 政府和社会 保障对象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作用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④社会优抚 地位 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保障对象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 保障方式 物资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作用 有利于社会稳定;鼓舞士气,提振民族精神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⑴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④总体要求: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⑵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