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高考语文核心猜题卷(全国卷).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580019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2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核心猜题卷(全国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届高考语文核心猜题卷(全国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语文核心猜题卷 语文 全国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礼是有秩序的爱。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一个家族祭祖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祖先,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宗族管理权力的合法性。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治不良行为。通过祠堂祭祀活动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一种群体标准模式,向前人表达崇敬和哀思,为后人树立效法的楷模。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祠堂作为我国乡村中的礼制性建筑,具有增强宗族血缘联系、规范社会礼制的功能。 B.祠堂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通过拜祖敬宗与祭祖收族,从精神上团聚宗族。 C.宗族通过祭祀活动来达到教育后人的目的,同时合法地管理宗族,惩戒违法子孙。 D.祠堂可作为本族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宣讲伦理道德的地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B.文章第二段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示了宗族的形成和祠堂的出现,阐释了祠堂祭祀蕴含的精神价值。 C.文章第三段照应第一段阐述祠堂的功能,从祭祀先人的功能引出强化宗族观念、团结族人的作用。 D.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阐释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指出了祠堂对家族成员的榜样或约束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 B.族人可以在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时以及自己生辰之时来祠堂祭祀祖先,重温家训。 C.古代社会宗族拥有一定的社会管理权,所以族人一旦违犯了族规,宗族就可以在祠堂中惩戒。 D.由于祠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祠堂将会消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CRISPR–Cas9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这一基因编辑工具革新了实验室的生物技术,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该技术还显著影响了基于微生物的工业生产和粮食作物开发。但是真正让它一举成名的却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2016年,来自四川大学的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标志着CRISPR–Cas9技术从此开启了人类基因编辑的新纪元。 CRISPR这一叫法是20世纪90年代由西班牙科学家Francis Mojica首次提出的,他通过深入研究首先发现,细菌和古生菌DNA中一连串作为原始免疫系统基础的重复序列,能够帮助细菌“记录”病毒入侵者的DNA;Cas9是一种蛋白质,可以识别在CRISPR中存储的特殊序列,并通过序列匹配剪切所有的DNA。 虽然CRISPR–Cas9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发现,但直到2012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科学家磨妮弗•杜德纳和艾曼妞•卡朋特才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这篇文章介绍了当CRISPR–Cas9这一体系从细菌中取出,再引入那些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发生了什么。“在真核生物中,当你剪切DNA时,你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 (摘编自《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材料二: 早在20世纪20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创了CRISPR的早期应用,当时科学家们使用早期版本的CRISPR来对抗牛奶和酸奶中的主要细菌,该细菌总是被病毒感染。那时候,CRISPR技术仍不成熟。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急需使用CRISPR保护粮食和农产品免受新细菌的侵害。基因编辑可以使种植更加高效,可以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主要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也可以创造出不受干旱和其他环境影响的作物。基因编辑会影响我们吃的食物,因为食物基因被编辑以后,食物有可能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可以在杂货架上保存更长时间。 另外,运用CRISPR技术还可以进行遗传工程改造,生产更精瘦的家畜。 (摘编自《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争议和未来》) 材料三: 不久前,霍金在其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提到,未来将出现被改动基因的“超级人类”,他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会增强,甚至将提高智力和寿命。而霍金恐怕也没想到,他所想的未来竟然在其离世后不到一年就来了,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对于这项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人们的反应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 霍金在其遗作中说过,如果一部分人变成了“超人”,作为普通人将只有两条出路,一是随着基因改造技术的普及,“普通人类”将会逐渐消失,都变成经过基因改造的“超人”;二是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无法通过基因改造进行提升的普通人类将变得“可有可无”,普通人类将会被“奴役”或是面临清洗。 关于改变基因来避免某种疾病的做法,是否能够取得效果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旦基因编辑不完全,那么非但无法预防疾病,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像此次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以预防艾滋病的做法,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穆斯努鲁提出“没有正常的CCR5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比如西尼罗河病毒,死于流感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在其实际效果之外,还存在十分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学者认为以任意手段暂时或永久增加人体机能是十分“可怕”的,不光有学者对其担忧,前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也做过相应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民众也对基因编辑技术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摘编自《抵制基因编辑技术,人类到底在恐惧什么?》) 材料四: 基因编辑技术非常容易,所以很多人能够做,学生物的本科生就可能到县医院做。而选择改变什么性状、改变什么基因以及多少基因很难取得共识,由此会导致一片混乱。一旦允许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就很难阻止大规模地改变人类基因的问题,而且少数人决定的基因编辑后果将会扩散到整个人群,这样就会带来整个人类的灾难。突发事件已经表明,对于基因编辑这种技术的使用,仅仅依赖科研人员的自律是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否则基因编辑技术滥用的后果是科技工作者个人、国家乃至人类都难以承受的。 现在国内外讨论大多集中于基因编辑产出的婴儿个人安全问题,包括黑箱操作、质量低劣、缺乏基本的动物研究背景就极快速度用人做试验等,这些讨论其实漏洞百出。个人安全固然重要,但还有更大的问题;改变体细胞的基因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而改变生殖细胞基因是群体和人类的问题,前者可以由个人和家庭决定,后者需要国家和国际进行规范。 亡羊补牢,犹来为晚。中国应该以立法为目标进行严肃讨论,研究制定符合中国人民和人类利益、对科学界有约束力、对个人有威慑力以及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从而对生殖细胞基因编辑进行规范管理。目前,我们还没有进行人类生殖细胞编辑的迫切理由,可禁止其临床实践,直到有医学刚需并解决了伦理和法律问题之后。 (摘编自饶毅《基因编辑会带来什么危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Francis Mojica首先发现的CRISPR–Cas9技术,之所以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 B.当科学家从细菌中取出CRISPR–Cas9,再引入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剪切DNA便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 C.早在20世纪20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始将CRISPR技术应用于人类食物生产这一领域,但早期应用阶段的CRISPR技术还不成熟。 D.霍金在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曾预言,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造成普通人类要么全部变身“超级人类”,要么被奴役或面临清洗。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从积极角度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价值和作用有所肯定,认为这一技术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B.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还能缓解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作物的全球短缺状况,且使食物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保存更长时间。 C.专家穆斯努鲁对此次贺建奎基因编辑免疫艾滋病婴儿事件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没有正常CCR5基因的人会面临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风险。 D.对基因编辑技术以任意手段增加人体机能的做法,一些学者和部分受访民众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并表达出不同程度的担忧。 6.前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944年的月光 蓝月 夜很静,月光温柔地洒向大地,洒向窗棂,照着熟睡中的人们,偶尔的几声狗吠让小村庄多了几许生气。 霍平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看见母亲窗前晃动的身影,他知道母亲是不放心自己。母亲不想自己去当兵,但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自己一个堂堂热血男儿怎么可以龟缩在家里? 那天,母亲把霍平安叫到跟前,说:“平安,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了。”霍平安说:“娘,不着急。”母亲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娘已经替你说好了亲事,姑娘很不错,家底清白……” “娘,你怎么也不问我一下?”霍平安急了,慌忙打断了母亲。 “问你什么?”母亲严厉地看着他,“婚姻大事,哪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娘,现在兵荒马乱的,我就算娶上媳妇也过不上安稳日子。” “又不是你一个人兵荒马乱,别人还不都在过日子?” “娘,如果每个人都明哲保身,咱们国家就没有希望了!有国才有家呀,娘……” “不要和娘说什么大道理,国家有没有希望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娘为什么给你起名叫平安?还不是希望一辈子平平安安。娘年纪大了,等不起……” “别说了,一月后成亲。”母亲的语气不容商量。 霍平安知道母亲这一记杀手锏,就是为了留住自己。母亲就自己一个儿子,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母亲紧张,情理之中,可是……霍平安看向窗外,看着暂时还祥和的月色,他知道这样的祥和很快就会被战争破坏。只有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母亲和乡亲们才能过上真正平安祥和的日子。 这些天母亲天天盯着,转眼一月就快到了。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嘴上起满燎泡…… 母亲终于回房,熄灯了。等了半小时左右,霍平安佯装轻轻咳嗽一声,母亲房间没有动静,他赶紧溜下床,稍微打点了一下行装,然后双膝跪地,心中默念,娘,恕儿子不孝,等赶跑了日本人,我一定给您娶一个好儿媳。 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 他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目送着他离去,是母亲。母亲流着泪,咬着唇,硬是没有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声音。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 这一天是1944年5月26日,从这天开始,月光一直出现在母亲的梦中。 终于,传来了日本人无条件投降的好消息,母亲万分欢喜千分忧愁,月光依旧,平安没有回来。 母亲站在村口从早盼到晚,从晚盼到早。 这天,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 院门“哗啦”一声开了,一位年轻人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那人见了母亲,扑通一声跪下了。他磕了一个头,叫道:“娘。” 母亲惊呆了,双手揉了揉自己眼睛,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些。 可是,眼前分明不是自己的儿子! 母亲赶紧扶起眼前的年轻人说:“孩子,你认错人了吧?”年轻人说:“没有认错,你是霍平安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狗娃从小没有娘,平安说他的娘就是我狗娃的娘。娘,平安跟部队开拔了,我受伤不能上前线,娘,你能收下我这个儿子吗?” “好,好孩子。”母亲抚摸着狗娃的手背,说,“你和平安都是娘的好孩子。” 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 狗娃说:“是呢。” 不经意间,狗娃脸上亮晶晶一片。狗娃说:“娘,有风,风迷了我的眼睛了。” 母亲一天天老去,母亲再也不能起床看月亮,母亲说:“狗娃,你把窗户打开。” 母亲的眼睛努力看向窗外,看着窗外的月光,母亲说:“平安,娘听见你叫我了。” 狗娃忍不住抱住母亲哭出了声:“娘,狗娃对不起你,平安他……” 母亲笑着摸了摸狗娃的头发,说:“狗娃不哭,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 母亲走了,她脸上挂着笑意,在月光的映照下那么安详,那么圣洁。 现在,狗娃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了。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哽咽着说:“平安为了掩护我牺牲的。”说完,老泪纵横。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围绕着“顾国家还是顾小家”设计了霍平安和他母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人物形象,并突出了文章深刻的主题。 B.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富有匠心,在结尾处才交代霍平安牺牲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丰富霍平安的英雄形象,一方面也设置悬念,增添了小说的吸引力。 C.小说有多处伏笔,如平安不许母亲给自己定亲,“狗娃的脸上亮晶晶一片”,都有所暗示,平安要偷偷参军,平安的牺牲。 D.整篇小说通过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及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 8.文中多次出现有关月光的景物描写,结合全文,分析“月光”在文中的作用。(6分) 9.母亲态度坚决地阻止平安从军,但平安偷偷出走时母亲却未加阻拦,这样的情节设置合理吗?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①,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漆身为厉(lài),吞炭为哑:身上涂漆为癞,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厉,同“癞”,癞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在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B.如厕,古代多指“到厕所去,解手”的意思,文中即此意。 C.幸,本义是指意外地得到好处或免去灾害,引申义是福气、宠爱,也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文中使用的是引申义。 D.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在厕所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贾客词 刘驾【注】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注】刘驾,晚唐诗人,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开篇以同情笔意再现贾客灯下起身赶路,表现出经商艰辛。 B.贾客故事里寇盗可谓凶残,侧面反映出晚唐社会动乱、经济凋敝,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 C.“终不疑”语谓贾客未料夜行而会身入死地,一如既往地走捷径,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D.扬州是唐时繁华都会,也是商贾集散地,诗末点明住地扬州有深意,可使悲剧更具普遍意义。 15.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场景较为丰富的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 , ”。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写山势高危,行人步履维艰、神情无奈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还很少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做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 的青铜器, 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 的晋唐书法,任凭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是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 。( )那么,从哪里起头呢?得从遥远得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是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是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B.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如果是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C.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D.无论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是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那里,便是那样一个美的历程。 B.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C.在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这里,拥有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D.我们匆匆迈步走过这里,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独具匠心 美不胜收 笔走龙蛇 依依不舍 B.古色古香 琳琅满目 笔走龙蛇 流连忘返 C.古色古香 美不胜收 行云流水 流连忘返 D.独具匠心 琳琅满目 行云流水 依依不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牛奶变质往往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残留的杂菌继续活动,或者由于包装不严密,有外来杂菌侵入。牛奶中的细菌生长繁殖后会产生酸,酸度增加的结果就会②______________,于是出现凝块。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牛奶已经变质,不能继续食用了。但是酸奶不是变质的牛奶,它是人为地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让乳酸菌在牛奶中产生酸从而使蛋白质凝固。由于乳酸菌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菌,而且是在严格的卫生条件下加入的,没有任何杂菌的污染,③______________。 我们和乳酸菌之间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就是说你给我一片树叶,我一定会还你一片森林。特定的乳酸菌可以帮助管理、治疗和预防一系列的疾病和感染。作为回报,我们必须给乳酸菌提供合适的营养,这样它们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提供帮助。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中画框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女大学生来到一所山村小学支教。有一次,她接到一笔捐款,她对这笔捐款的使用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她没有把钱花在“现实的问题上”,如添置一些课桌椅、改善一下学生伙食等,而是在其他人的反对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去看一看外面广阔而精彩的世界。电视播出了这一幕,面对记者提出的一大堆问题,女大学生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地方太穷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议论文,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届高考核心猜题卷 全国卷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C 【解析】“惩戒违法子孙”错误,从原文来看,古代社会宗族拥有的社会管理权是针对宗族制定的族规来说的。 2.D 【解析】没有举例论证,只是介绍了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 3.C 【解析】A项,“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错误,原文中说“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B项,原文说祠堂祭祀“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祠堂是祭祀宗族祖先的场所,此处的“生辰祭”指的是“在祖先生辰之日来祠堂祭祖”。D项,“祠堂将会消失”错误,从祠堂的文化内涵上来说,在现代社会中祠堂的存在是必要的。 4.A 【解析】A项,“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错,因果关系不成立。结合材料一第1段“但是真正让它一举成名的却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分析可知,是“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使得这一技术更受人关注。 5.B 【解析】B项,“且使食物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保存更长时间”错。根据材料二第2段“基因编辑会影响我们吃的食物,因为食物基因被编辑以后,食物有可能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可以在杂货架上保存更长时间”分析可知,选项混淆了可能性与必然性。 6.【答案】①材料一侧重论述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 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和食物生产领域的应用优势; ③材料三侧重论述的是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忧虑。(每点2分,满分6分。) 【解析】材料一,结合“CRISPR–Cas9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这一基因编辑工具革新了实验室的生物技术,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该技术还显著影响了基于微生物的工业生产和粮食作物开发”“他通过深入研究首先发现……并通过序列匹配剪切所有的DNA”分析可知,侧重论述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材料二,结合“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急需使用CRISPR保护粮食和农产品免受新细菌的侵害”“运用CRISPR技术还可以进行遗传工程改造,生产更精瘦的家畜”等分析可知,侧重论述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和食物生产领域的应用优势;材料三结合“关于改变基因来避免某种疾病的做法,是否能够取得效果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旦基因编辑不完全,那么非但无法预防疾病,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而在其实际效果之外,还存在十分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近七成受访民众也对基因编辑技术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等分析可知,侧重论述的是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忧虑。 7.D 【解析】D项,“整篇小说通过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及传神的细节描写”错。根据小说内容可知,文中并无肖像描写。 8.【答案】①月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平安月下投军,母亲月下盼儿,狗娃月下报恩,母亲月下去世。 ②月光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皎洁的月光使母亲、平安、狗娃都笼罩在圣洁的光芒之中。 ③月光象征着美好情感。月光象征着母爱,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和希望孩子平安之意;月光象征着平安的拳拳报国之情;月光还象征着狗娃的报恩之情。 ④月光渲染了气氛。月光的皎洁、美好,使残酷的战争题材作品笼罩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每点2分,满分6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可结合文本内容“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等进行分析可知,“月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结合“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分析可知,月光象征着平安的拳拳报国之情。结合“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这天,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分析可知,月光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和希望孩子平安之意。结合“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等分析可知,月光还象征着狗娃的报恩之情。全文主要写战争,结合文本中“月光”内容分析,月光渲染了气氛。 9.【答案】示例一:合理。①平安的母亲也是深明大义的。从下文母亲的祈祷中可见母亲并未怨儿子的不辞而别;她从见到狗娃的那一刻就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儿子遭遇不测,但她将痛苦深藏起来。 ②平安对母亲的说辞起了作用,母亲受到了触动。这一个月来儿子反复讲道理,母亲不会无动于衷。 ③儿子去意已决,母亲无可奈何。“霍平安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嘴上起满燎泡”,儿子的焦急母亲看在眼里,知道阻拦也无济于事。(每点2分,满分6分。) 示例二:不合理。①霍家无后,留下平安是为了传继香火。平安父亲早逝,平安是家中独苗,传宗接代对于一个寡居的妇女来说事关重大,而上战场就意味着可能死亡,所以母亲一定会阻拦。 ②母亲已经给平安定下亲事,连结婚的日子都定了,而且看守了一个月,表明此事不会是假的,此时儿子走了就会失信于女方。从情理上讲,母亲也不可能在成亲之前放儿子走。 ③平安并未说服母亲。平安有自己的认识,母亲也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口气“不容商量”,这中间也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故,因此母亲不可能瞬间转变。(每点2分,满分6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无论认为合理还是不合理,言之有理即可。如认为合理,可结合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如,结合“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可分析出,母亲并未怨儿子的不辞而别;结合“母亲赶紧扶起眼前的年轻人……的手背,说,‘你和平安都是娘的好孩子。’”分析可知,从见到狗姓的那一刻,母亲就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儿子遭遇不测,但她将痛苦深藏起来等等。如认为不合理,可结合“母亲就自己一个儿子,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母亲紧张,情理之中”分析出,霍家无后,留下平安是为了传继香火。结合“‘平安,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媳妇了。’霍平安说:‘娘,不着急。’母亲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娘已经替你说好了亲事,姑娘很不错,家底清白……’”分析可知,从情理上讲,母亲也不可能在成亲之前放儿子走等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B 【解析】“子不尝事”缺少宾语,语意不完整,故其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何以”即“以何”,意为“为什么”,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B。 11.B 【解析】B项,“如”在古语里有“到……去”的意思,文中“如厕”是“到厕所去”的意思,并不包含“解手”之意。 12.D 【解析】D项,“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说法错误。由最后一段的“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遂伏剑自杀”可知,豫让是自杀而亡。 13.【答案】(1)可是我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5分) (2)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对待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5分) 【解析】(1)所以:……的原因。愧:使动用法,使……感到惭愧。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定语后置,“怀二心以事其君”是“人臣”的后置定语,翻译时应提前。(2)事:侍奉。众人:一般人。遇:对待。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侍奉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信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消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智伯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涂上漆做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今(只有)智伯了解我,我一定拼死替他报仇,来报答智伯,那么我的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豫让更名改姓,伪装成服刑的人,潜入(赵襄子)宫中刷厕所,将匕首夹带在身上,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中有所动,便抓起来询问刷厕所的刑人,却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带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赵襄子)身边的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说:“他是个有情义的人,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把豫让放了,让他离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长成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市行乞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赵襄子一定会亲近宠信您。亲近宠信您,您再干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既然已经委身侍奉人家,却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况且我所做之事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离去后,过了不久,赵襄子要外出,豫让潜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赵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赵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赵襄子就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委身向智伯臣服。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深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对待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哎呀,豫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您,也足够了。您该为自己做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义。以前您赦免了我,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伏法受诛,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样即使死了也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