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下)期中语文.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578756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下)期中语 文(清华附中高17级) 2018.04.23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了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是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面镜子和缩影。B.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作者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将悲悯的目光投向了社会底层的受压迫群体。C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老渔夫桑地亚哥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小说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创作特色,获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D.古诗从格律角度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在字

2、数、声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蜀道难锦瑟等均属古体诗。2.下列选项中,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王熙凤的穿戴彩绣辉煌、奢侈艳丽,这体现了她在贾府特殊的身份和地位。B.黛玉怯弱不胜而自然风流,众人关注其病弱的一面,宝玉关注其风流的一面。C.贾政居室的摆设,细节处多次提及“半旧”的特点,这体现了贾府的没落。D.本文以黛玉行踪为线,透过黛玉的眼睛,串起了贾府主要人物与典型环境。3.下列对于红楼梦后七十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熙风病倒,探春理家。探春虽精明强干,但因其精于算计、小肚鸡肠,众人不服;贾府虽小有改良,但难以挽回衰败的趋势。B.茉莉粉、薔薇硝、玫

3、瑰露、茯苓霜等事件,虽然零零碎碎,但绝非可有可无,这表明了此时的贾府上上下下已经矛盾重重,一片混乱。C.黛玉之死是后四十回较为精彩的部分,一般认为,这一情节符合黛玉性格及命运发展逻辑,保持了红楼梦全书悲剧性的特征。D.全书尾声“沐皇恩贾家延世泽”,贾府再度复兴,这与第五回对贾府家族的预判“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符。4.下列对老人与海中相关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在与鲨鱼搏斗时老人的重要工具接连失去,他却说:“现在不是想你什么东西没带来的时候,想一想用你现有的东西可以做的事吧。”这体现了勇敢者在恶劣环境下强大的生存信念。B.“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

4、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老人的内心独白,可以“消灭”的是人的生命,而“打不败”的是一个人的精意志和灵魂尊严。C.在老人最终驾船回到港口时,“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是因为现在的他一无所获、精神疲惫到了极点,他的内心甚至非常后悔捕到这条引来鲨鱼的大马林鱼。D.在拖着大马林鱼的骨架返回时,老人“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船的轻快暗示老人内心的轻松,表现出他的乐观、坚强、豁达。5.小说老人与海饱含象征意味。下列对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小说中庞大美丽的大马林鱼是老人作为渔夫所要捕获的目标,也是老人

5、与鲨鱼拼死搏斗所要捍卫的收获,象征着人生的理想目标与荣耀。B.小说中的鲨鱼外表令人厌恶与憎恨,它们丑恶,贪婪残忍地啃食大马林鱼,它们象征着阻止人们达到理想目标的一切敌人与破坏性力量。C小说中大海有美丽的外表、凶险的实质;既是老人捕鱼的舞台,也象征着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小说写的是一个老人,却展现了一个世界。D.在老人的梦境中,多次出现“狮子”这个意象,师子是力量、威严与勇敢的象征,它也是鼓舞老人在逆境中奋斗下去的勇气来源与精神支柱。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申之以孝悌之道 申:反复陈述B.声非加疾也 疾:传播迅速C.赢粮而景从 赢:背,担D.圣人无常师 常:固定的7.下

6、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所守或匪亲/或百步而后止B.低眉信手续续弹/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非我也,兵也/收天下之兵D.君子生非异也/人非生而知之者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2分)A.王无罪岁/追亡逐北B.吾师道也/包举宇内C.约从离衡/序八州而朝同列D.则耻师焉/非能水也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五十步笑百步B.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锲而舍之/拱手而取西河之外D.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10.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蚓无爪牙之利/鸡豚狗彘之畜B.蹑足行伍

7、之间/委命下吏C.句读之不知/未之有也D.为天下笑者/不拘于时二、古诗文阅读。共48分。(一)古文阅读。共17分。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

8、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秋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

9、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请闻其说/请以战喻B.魏绝南阳/而绝江河C.不然。臣闻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传道受业解惑也1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诛周主之罪 此句中的“诛”与成语“其心可珠”的“诛”意思相同,都作“谴责、声讨”讲。B.顾争于戎狄 此句中的“顾”与荆轲刺秦王中“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的“顾”意思相同,都作“不过,只是”讲。C.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此句中的“务”与过秦论中“内立法度,务

10、耕织”的“务”相同,都当“从事”讲。D.故拔一国 此句中的“拔”与成语“拔苗助长”中的“拔”的意思不同,前者为“攻取”,后者作“向高提”讲。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临二周之郊/而天下不以为暴B.争名者于朝/故臣愿从事于易C.而王不争焉/而未必利也D.今王之地小民贫/又有禁暴止乱之名14.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B.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如果)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C.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一一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让名声与实际相符的了D.而攻天下之所

11、不欲,危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15.张仪与司马错在“建立王业”问题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16.为文中划线处,用“/”断句。(3分)十 月 取 之 遂 定 蜀 蜀 主 更 号 为 侯 而 使 陈 庄 相 蜀 蜀 既 属 秦 益 强 富 厚 轻 诸 侯(二)古诗欣赏。共11分木兰花慢赠歌妓元胡祗遹话兴亡千古,试听取,是和非。爱海雨江风,娇莺雏凤,相和相催。泠泠一声徐起,坠梁尘、不放彩云飞。按止玉纤牙拍,细倾万斛珠玑。又如辨士遇秦仪,六国等儿嬉。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千人洗心倾耳,向花梢、不觉月阴移。日日新声妙语,人间何事顰眉?【注】胡祗(zh)遹(y

12、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17.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一开篇借用了说书人的开场方式,“话兴亡千古”一句的“话”即“话说”,“兴亡千古”则点明歌妓说唱的内容是历史故事。B.“爱”作为领字,领起“海雨江风,娇莺雏凤,相和相催”三句,总写歌妓唱腔给人带来的刚柔兼济的感受。C.“又如辩士遇秦仪,六国等儿嬉”句中“秦仪”指苏秦、张仪,此句用意旨在表现歌妓说唱技艺如秦仪这些纵横家的口才般高妙。D.“千人洗心倾耳,向花梢、不觉月阴移”以千人“洗心倾听”歌妓一唱一说,不觉间时间已晚,来突显歌妓出神入化的技艺。18.与“海雨江风,娇莺雏凤”描写声音的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客心洗

13、流水,余响入霜钟。李白听蜀僧睿弹琴B.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李贺李凭箜篌引D.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一韩愈听颖师弹琴19.请赏析上阕中“泠泠一声徐起,坠梁尘、不放彩云飞”一句。(5分)(三)默写背诵20.请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每空1分,共20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2)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难)(3)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4)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5)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6)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7) ,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8) ,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9

1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10)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1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12)彼童子之师, 。(师说)(1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师说)(14)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 。”(15)琵琶行中,“月”一共出现了五次,其中通过写“月”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 。”(16)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17)过秦论中认为,秦国拥有如此之强的国力,最后却因一个戍卒的发难而国灭身亡,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是:“

15、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寒露王守民你如果没有看到过汉代的承露铜盘,是不会知道天露在古代还是一剂药。铜盘沁凉如冰,通常被托在一双优雅精致的手里。伴随着这双度诚等待的手的,是窈窕的站立,这个姿势可以在朔风中保持良久。能享用天露的人,一般都是生了急病,或是眼疾,需要纯度较高的水来涤洗,祛除顽固的病灶。据传宋代有位李娘娘,蒙冤后眼睛都哭瞎了,后来昭雪回宫,用露水治好了眼病,恢复了光明。露重风寒的李节,通常已是中秋。门巷里吕尽是萧索的秋意。主人穿越遥远的苍凉,踏着菊花的蹊径返回旧居。书卷已经荒废数日,灯火飘摇在病榻边,映照出苍白的颜面。嘴唇的干裂,如同干旱的焦土,微弱的张合都会使站立者马上心会神领

16、水,这东西是个精灵,在人的身体内占了百分之八十,为全身的细胞运输着各种营养,保障了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即便是病入膏肓的人,也不会拒绝水的滋润。水汽弥漫的南方,在河道湖泊的上空通常是烟岚萦回,在文人笔底的境界是飘渺的。露华,是他们给这些水汽的美称。月白如霜,风行水上,把水之精华带到高空,随后凝结于楼台轩榭。美人螓首蛾眉,肤如凝脂,如沐浴在露华中的芙蓉,勾起文人描绘的涟漪。这些女子,在宴会散场,带着满身的寒露回到住所,有的一病不起,委靡、凋零于惨淡的秋日里。你如果在皓月当空的秋江边上一站,不管枫叶获花的道具还是否存在,也不管舟里,是否弹着琵琶或是飘扬着笙歌,你的思绪都不会与古人疏离很远。杨柳岸晓

17、风残月,人生最为萧条的意境也会在此时的笔底畅快地勾勒,思维略无凝滞。胆子越来越大,思路也更加开阔。文人通常是到最后难以骂驭自己的思维。形在江海,心存魏阙。凌空蹈虚,志凌云天。思绪优游如烟凝,似风露。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可是如果你是行将委地的枯叶,正在寒露的重压下挣扎时,或者是惯于饮食清露的秋蝉,在不能享用露水的沁寒时,你在想什么呢?苏东坡从海南归来,一路风尘,在一个秋夜辗转到了江南。他的弧线还没有画得尽善尽美,自己没能达到目的地,命运就已经仓促亮出底牌。其实,如果你知道结局是如此,你会害怕的。或许早就不会来,或者是原地不动,养精蓄锐。问题是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所以一切都是出乎人的预料的。

18、苦难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选择的,问题是苦难深埋于每个选择的底层。你不需要斟酌,因为选择快乐的同时必须同时承受苦难。你不用假装坚强或是渲染浪漫的,因为你在暮年,肉身根本就无法抵挡凛冽的风露。尽管你踏上嵌岩,酹酒赋诗,兴之所至却也会忘记脚底的坎坷。如果你落水或是跌下崖,岂不成了后世人的惋惜,甚至是笑柄。其实,你完全可以坐在书斋,散开发髻,泡一杯浓香的岩茶,守着红泥小火,或斜倚熏笔,拒绝窗外的风寒露重,怡然自得一阵子的。书斋里的蛰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文人很多时候是需要养精蓄锐,厚积薄发的。内功的修炼不见得非要走南闯北,拜师学艺才行。就像蓄积天露的承露盘一样,不一定到处寻找合造的地势,重要的是自己的容量

19、要足够大,还要静候最佳的时机。唐人孙过庭在谈到书斋创作时提出好的作品出现的五个条件:神怡务闲、时和气润、感徇惠知、偶然欲书、纸墨相发。刻意造作会损伤作品的美感,削弱产品的质量。你不能做到神怡务闲,书写就限于凝滞,囿于程式。农历寒露到来的时节,寒蝉的声音在朔风中销匿。它们在黄叶飘落的颓枝上准备好接受深秋的考验。沁凉的清露,是它们唯一的给养。许多生命都在温度陡然变化之间走到了尽头。在医院里,你可以看见枯萎的皮肤,严重缺水的干裂嘴唇,绝望夹杂着渴望的暗淡眼神飘过你的身体,注视你的目光中显然充满了羡慕:羡慕你的年轻,你的朝气,你的单纯,你所拥有的一切。你用轻柔的细语安慰着,调羮里的水缓缓掠过她的双唇,

20、病痛的折磨使双唇变为唯一敏感的感受器,似乎全身都得到了润泽后的快慰。这时,你也同样会心存怡悦。你一定会记得故园的夜。清月出岭,梧桐上白露渐沥滴落。寒灯下的黄卷,在你的殷勤的翻闻下变得温存无比,你脸上没有半点愁颜,露水的寒光照耀着一颗淡然的心。而今你也在茫茫世事前滋生出黯黯的秋愁。岁华的缥渺,亦如露华之来去,诚如古语云:“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雾结为露,露结为霜。你要在人事错迕时抒发感慨,评点优劣,表明喜好,这不关他人的事。但你肯定希望在寒气中凝结而成的露水,在秋阳的朝晖中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反射出更多的光来煦暖你沁凉的心盘吧。(选自散文2011年第3期

21、有删节)21.文中黑体字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委靡 里吕 朔风(s) 蹊径(x)B.仓促 轩榭 祛除(q) 魏阙(qu)C.喧染 酹酒 膏肓( hung) 发髻(j)D.蜇伏 缥渺 凝脂(zh) 错迕(w)22.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画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螓首蛾眉(搔首弄姿)B.凌空蹈虚(雄心勃勃)C.尽善尽美(十全十美)D.厚积薄发(韬光养晦)23.下列对以第二人称作为写作视角好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仿佛在与读者对话,共同感受“寒露”的特点,从而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B.读之感到亲切,随着作者思绪展开,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形成

22、感同身受的格局。C.读者仿佛身处其中,从而加深了对“寒露”的理解,自然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D.作者对故事的描述更客观直白,更真实有说服力,娓娓道来,更好地展开叙述。2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以汉代的承露铜盘入题,意在引出对“天露”作用的叙写。B.文章第段提到苏东坡,意在表明豁达如苏轼也无法有完美的人生。C.文人不必事事亲历,守在书斋养精蓄锐,也是厚积薄发的创作途径。D.文章含有大量的古典文化信息,既丰富了内容,又增加了典雅之气。E.文中的“寒露”既是文人灵感的源泉,又是压垮其人生的千钧重担。25.第段唐人孙过庭提出了创作所需的五个条件,请对这五个条件的角

23、度分别加以概括并作简要阐述?(6分)2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6分)四、写作。共60分。27.微写作。共10分“硬汉”桑地亚哥这一形象,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请依据老人与海的具体情节,结合你的阅读体会,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短文。1.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你对桑地亚哥的敬意。2.桑地亚哥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自信、捍卫尊严、挑战极限等品质,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多有体现。请叙述一个能体现上述任一品质的人物或事件,并简要评论。3.桑地亚哥载着大鱼骨架回来后,疲惫地睡去。请以曼诺林的口吻,给睡梦中的桑地亚哥写一封信,表达曼诺林的想法。28.大作文。共50分王守民在寒露中说:“书斋里的蛰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文人很多时候是需要养精蓄锐,厚积薄发的。”生活中,“蛰伏”无处不在,它可以是一行为状态,也可以是一种精神状态。请以“蛰伏”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