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528452 上传时间:2025-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04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项目       一、 项目介绍       生姜古名jiāng, 别名黄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中国作为1年生蔬菜栽培。食用器官为地下肥大肉质根茎。       生姜既是一个关键调味蔬菜, 也是一个关键经济作物。在计划经济时期, 因为受“就地生产, 就近供给”产销方法限制, 产品流通渠道不够通畅, 所以种植面积较小, 生产发展缓慢。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高产、 高效农业发展, 为生姜生产带来了良好机遇, 种植面积快速扩大。以山东省安丘市为例, 1985年生姜种植面积仅为0.07万公顷, 1997年达成0.467万~0.533万公顷, 已发展到1.4万公顷, 涌现出一大批生姜生产专业户和专业村, 开始由零星栽培向规模化发展, 生姜生产成为当地关键支柱产业之一。同时, 伴随科技结果推广和普及, 单位面积产量不停提升, 经济效益显著。所以, 生姜生产已经成为种植业中商品率高、 见效快、 经济效益好一个优势行业, 也已成为农民致富关键路径之一。       多年来, 生姜生产发展如此之快, 关键有以下多个方面原因。      1.种植生姜产量高, 成本较低, 经济效益好。在华北南部地域中等肥力土壤上, 通常每667米2可产鲜姜2500千克左右, 丰产田块每667米2可收鲜姜3000~4000千克, 少数高产田块每667米2产量达5000千克以上。       种植生姜与其她蔬菜作物相比, 用种量较多, 表面看起来投资大、 成本高, 而实际上栽培生姜成本并不高, 因为种姜能够作为产品回收。种姜经过栽培以后, 只消耗极少一部分养分供新生器官生长, 而新生茎叶还有一部分养分回流到种姜中。所以, 种姜重量基础上不会减轻或略有增加, 其辛香风味亦较种植之前更浓, 品质愈加好。所以生姜产区群众有“姜够本”之说。种姜可在入伏前后提前收获, 北方称为“扒老姜”, 南方称作“偷娘姜”, 亦可于当年收刨鲜姜时一起收获。       2.管理简便, 轻易种植。生姜对气候、 土壤等环境条件适应性较强, 田间管理用工较少, 与种植黄瓜、 番茄等蔬菜相比, 不需支架、 绑蔓, 也不需陆续采收, 病虫害较少, 所以田间管理比较简便。       3.生姜营养丰富, 产品中含有丰富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纤维素、 多个维生素和无机盐, 还含有姜辣素、 姜油酮、 姜烯酚和姜醇等特殊成份, 使姜含有特殊辛香味。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编著食物成份表所表示, 每500克鲜姜含糖类40克、 脂肪3.5克、 蛋白质7克、 纤维素5克、 胡萝卜素0.9毫克、 维生素C20毫克、 硫胺素0.05毫克、 核黄素0.2毫克、 尼克酸2毫克、 钙100毫克、 磷225毫克、 铁35毫克。这些都是维持人身体健康不可缺乏养分。不过, 不一样生姜品种、 不一样器官和部位营养成份是不相同。曲丁、 曲河提供营养成份资料可供参考(表1)。       4.生姜用途很广, 它是一个集调味品、 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为一体多用途蔬菜。因为它含有芳香辛辣风味, 有除腥、 去臊、 去臭作用, 所以是广大群众喜爱调味佐料。姜亦可加工制成姜干、 姜粉、 姜汁、 姜油、 姜酒、 糖姜片、 酱渍姜等多个食品。另外, 姜还能入药,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劳医生开药方”。中医把姜、 葱、 蒜、 薤、 韭称为“五辛”。据药书记载, 姜性温, 味辛, 能入胃、 脾、 肺三经, 有解毒、 散寒、 温胃、 发汗、 止呕、 驱风等功效。所以, 姜是医药上良好健胃、 祛寒和发汗剂。 表1  生姜营养成份表 器官部位 样品质量(克) 糖类(克) 蛋白质(克) 脂肪(克) 粗纤维(克) 钙(毫克) 铁(毫克) 磷(毫克) 胡萝卜素(毫克) 尼克酸(毫克) 抗坏血酸(毫克) 水分(%) 姜母 500 35.2 2.6 3.0 3.0 113 17 96 1.17 0.3 13 89.1 子姜 500 39.5 3.5 2.0 3.5 114 14.4 163 0.30 2.0 277 89.5 姜芽 500 15.0 3.9 2.4 5.8 204 23.8 267 - - - 93.0       5.生姜耐贮藏、 耐运输, 可远距离调运, 还可出口创汇。与其她蔬菜相比, 生姜含水量较少, 周皮较厚, 所以能长久贮存。山东姜区采取窖藏法, 通常存放3年质量仍保持良好。在贮藏期间, 可依据市场需要, 随时取出销售, 以调整市场供给, 也适合远销外地。多年来, 伴随市场经济发展, 生姜产品不仅在中国销往东北、 西北等严寒地域, 其加工产品如保鲜姜块、 风干姜块、 速冻姜块、 姜泥、 脱水姜片、 酸姜芽、 软化姜芽等还大量出口日本、 美国、 欧盟、 中东、 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域。       二、 生姜项目对环境条件要求与品种选择、 繁育      (一)生姜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生姜起源于热带地域, 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而不耐寒特征。生姜在16℃以上即可发芽, 但20℃温度发芽缓慢; 22℃~25℃为生姜幼芽萌发适宜温度, 易培育壮芽; 28℃以上发芽很快, 但生长细弱, 茎叶生长以20℃~28℃较为适宜; 根茎膨大盛期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5℃, 且要求有一定昼夜温差, 白天25℃, 夜间17℃~18℃有利于养分制造和积累。气温降至15℃以下时, 姜苗便停止生长, 应立刻收获。生姜茎叶遇霜便枯死。       2.光照  生姜较耐阴而不耐强光, 在中等强度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若遇强光, 光合作用下降, 苗期植株矮小, 甚至枯萎。叶片发黄, 生长不旺, 叶片中叶绿素降低。若雨水过多, 光照不足, 对姜苗生长亦不利。生姜不一样时期要求光照强度亦不一样。通常讲, 发芽期间要求黑暗, 幼苗期间要求中等强度光照, 在花荫状态下生长良好, 旺盛生长久同化作用较强, 需光量大, 以贮存积累更多光合产物。 生姜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 在长、 短日照下均可形成根茎, 但以自然光照条件下根茎产量最高。日照过长或过短, 均影响产量。       3.水分  生姜为浅根性作物, 根系不发达, 吸水力较弱, 土壤深层水分不能充足利用, 而叶片保护组织亦不发达, 水分蒸发快, 所以不耐干旱。       水分是姜株进行光合作用必需原料, 亦是矿物质营养溶剂, 在姜株生长中起作用极大。在干旱缺水情况下, 生姜生长植株矮小, 光合作用减弱, 产量降低; 若是雨水过重, 土壤积水, 生姜生长发育不良, 轻易造成病变, 如姜瘟病等, 使产量降低。所以, 适宜水分是生姜正常生长发育并取得高产关键确保。       4.土壤  生姜适宜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而肥沃、 有机物丰富、 通气性良好和便于排水土壤。       生姜对土壤质地要求并不严格, 有较强适应性, 不管砂土、 壤土或粘土均能正常生长, 但不一样土质对其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生姜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也较强, 在pH值为4~9范围内, 对幼苗生长影响不大。在茎叶旺盛生长久, 以pH值5~7为最适宜, 在pH值大于8以上盐碱地上, 根茎发育不良。所以, 在碱性地上栽培, 必需对土壤进行改良。       5.矿质元素  生姜是喜肥耐肥作物。不一样生产期对矿质营养吸收量不一样。通常幼苗生长速度慢, 生长量小, 对肥料吸收量也少。据测定, 幼苗期氮、 磷、 钾吸收量占全期总吸收量12.25%; 旺盛期对氮、 磷、 钾吸收量占全期总吸收量87.75%。据试验测定, 每生产1000千克鲜姜, 约需氮6.34千克, 磷0.5千克, 钾9.27千克, 钙1.30千克, 镁1.36千克。       生姜对氮素最为敏感, 假如生姜缺氮, 则植株矮小, 叶色黄绿, 叶片薄, 分枝少, 长势弱, 将直接影响生姜产量和品质。钾供给充足, 生姜叶片肥厚, 茎秆粗壮, 分枝多, 根茎肥大, 品质良好; 缺钾, 则植株下部叶片早衰, 影响光合作用、 产量和品质降低。      (二)生姜种类和品种      1.生姜种类  生姜关键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个是按生物学特征进行分类, 另一个是按生姜产品加工及用途进行分类。      (1)按生物学特征分类  依据生姜植株形态和生长习性, 可分为两种类型。      (a)疏苗型  植株高大, 茎秆粗壮, 分枝少, 叶色深绿, 根茎节少而较稀, 姜块肥大, 多呈单层排列。      (b)密苗型  植株长势中等, 分枝多, 叶色绿, 根茎节多而密, 姜球较多但较小, 多呈双层或多层排列。      (2)按生姜加工及用途分类  依据生姜块根及植株用途, 可分为食药两用型、 加工食用型和观赏型3种类型。      (a)食药两用型  中国栽培生姜绝大多数属于该种类型品种。其中, 多数品种作为食用蔬菜及调味品用, 兼有药用效果。属于这一类型品种较多, 有山东莱芜大姜等。也有少数品种以药用为主, 兼供食用, 如湖南黄心姜等。      (b)加工食用型  生姜通常以鲜嫩生姜供鲜食, 老姜作为调料。生姜除直接供家庭或餐馆作蔬菜食用外, 还可加工成多个生姜制品, 其中有传统生姜制品, 如泡姜、 桂花姜片和糟生姜等, 还有生姜腌制品、 糖渍品和酱渍品, 等等。作为加工原料姜, 必需要求纤维素较少, 含水量较高, 质脆而肉质细嫩, 颜色较淡, 辛香味浓, 辣味淡而不烈。适合加工品种有广州肉姜、 四川竹根姜以及遵义大白姜等, 用其嫩姜作原料进行加工, 其产品加工性能很好, 而且其加工品色、 香、 味俱佳, 质量品质优良。     (C)观赏型  属于这一类型品种资源, 关键以其叶片上漂亮斑纹、 花朵颜色和形态, 花芳香以及整个植株优美姿态供人观赏。属于姜科姜属观赏姜, 关键品种有纹叶姜、 花姜、 斑叶苟姜、 壮姜、 恒春姜和河口姜等。上述品种关键分布在中国台湾省及东南亚部分地域。       2.中国生姜优良品种  中国自古栽培生姜, 资源丰富, 各地品种较多, 均是经过当地自然环境长久选择、 驯化和培养而成, 均含有较强适应性、 良好丰产性、 优良品质和独特使用价值及加工特征。生姜地方品种, 多以地名及根茎或姜芽颜色命名。现在生姜各地优良品种, 为各地大量应用并成为生产中关键栽培品种, 为地方经济发挥着主动作用。      (三)生姜加工与原料要求       1.鲜销生姜基础要求及常见品种  生姜作为鲜销, 对其品种没有尤其要求。通常要求为食用型品种, 如山东莱芜、 广东肉姜、 四川竹根姜、 福建红芽姜等。鲜姜既可供中国或当地消费者鲜食, 亦可清洗后包装供出口。出口生姜以销往日本山东安丘鲜生姜为代表。       2.加工对生姜原料要求及品种  作为生姜通常加工品种, 要求根茎纤维较少, 含水量较高, 质脆而肉质细嫩, 颜色较淡, 辛香味浓, 辣味淡而不烈。但作为精深加工品种, 则要对其原料品种进行全方面分析。如作为精制生姜油、 保健食品等生姜原料, 关键依据其功效成份多少进行选择。       适合通常加工用具种有广东肉姜、 莱芜大姜、 浙江红爪姜、 福建竹姜、 四川竹根姜、 遵义大白姜等。若用其嫩姜作原料加工, 其产品色香味俱佳, 产品品质很好。 适合精深加工品种, 关键是以药用为主, 兼供食用, 如湖南黄心姜、 鸡爪姜等。      (四)生姜组培脱毒及良种繁育       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 其生产过程未经过有性世代, 所以生命力不停更新, 生活力表现下降。在这一过程中病毒浸染是生姜种性退化关键原因。据莱芜市农科所田间调查发觉, 姜病毒病发生普遍。经过对大田采集姜叶检测表明: 生姜叶片平均带毒率为: 24.1~36.2%, 最高达42.5%。因为病毒长久在体内积累, 使姜优良性退化, 生长势减弱, 造成大幅度减产和品质下降, 抗逆性降低, 姜瘟病发生日益严重。据调查因病毒病危害, 通常减产5~45%, 给姜产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生姜种苗经过脱毒复壮后, 脱毒姜株高、 分枝数、 茎粗、 叶数、 叶面积生物产量、 繁殖系数均比一般姜高。脱毒姜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组增产52.3%(1997)和71.6%(1998); 脱毒姜2年平均经济产量(4034.5千克/667米2)比对照平均产量(2539.5千克/667米2)增产58.9%。这种脱毒姜脱除了病毒和病菌, 种性得到恢复, 生长势强且健壮, 抗病性增强。       三、 投资、 效益分析      (一)投资(1万亩地)       1.土地租金: 800元/亩×10000亩=800万元       2.种姜费: 400元/亩×10000亩×1.5元/斤=600万元       3.肥料费: 600元/亩×10000亩=600万元       4.药费: 50元/亩×10000亩=50万元       5.水费: 60元/亩×10000亩=60万元       6.电费: 50元/亩×10000亩=50万元       7.人工费: 600元/亩×10000亩=600万元       8.农具费: 200万元       9.交通工具费: 100万元      10.包装费: 6元/50斤(框)×6000万斤=720万元      11.其它: 100万元      12.累计: 3880万元      (二)产出       1.产量: 6000斤/亩×10000亩=6000万斤       2.产值: 1.5元/斤×6000万斤=9000万元       3.毛利: 9000万元-3880万元=5120万元      (三)效益分析       1.投入产出比: 3880万元/9000万元=43.1%       2.毛投资利润率: 9000万元/3880万元=232%       3.投资回收期:       注: 若采取脱毒种姜苗种植, 其产量最少在10000斤/亩, 其产量10000万斤, 产值15000万元, 投资利润率375%以上。       四、 市场前景       生姜以其营养丰富以及保健和药用价值, 一向受到海内外消费者喜爱。长久以来, 生姜在中国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 以其根茎作为调味品食用, 其潜在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 以及科学种姜普及, 生姜及其生姜制品在中国由生姜产地远销西北、 华北及东北等严寒地域, 自发地调整市场, 一年四季都有生姜及生姜加工制品上市。多年来, 以生姜为原料保鲜生姜及生姜加工制品, 如脱水姜片、 红生姜(片、 丝、 粒)、 酸姜芽、 盐渍姜、 姜油和姜粉等, 大量出口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成为中国出口创汇关键产品。这现有利于带动姜农致富, 也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中国生姜在日本、 韩国、 美国等地形成了一定出口量。因为日本、 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 逐步降低了用工较多生姜生产, 加上中国悠久栽培历史和独特加工技术, 中国生姜出口潜力极大, 有待于深入挖掘。世界范围内, 牙买加、 尼日利亚、 印度尼西亚、 泰国、 塞拉利昂、 中国、 印度和日本是生姜关键生产国。中国生姜制品年出口量在1000吨左右。1996年, 仅日本就进口鲜姜3.13万吨, 腌制生姜2.94万吨, 醋渍姜1.4万吨。生姜消费市场关键在日本、 韩国和美国, 中国台湾省等地亦有一定量需求。       生姜生产栽培技术较复杂, 而且用种量较大, 成本亦高。所以, 其发展速度不可能很快, 只能在主产地域逐步发展。要建立新生产基地需要一定过程, 这是出口生产基地相对固定关键原因。所以, 生姜生产比较稳定, 尽管价格可随市场大起大落, 不过面积改变却并不大。所以, 国际贸易国也相对稳定。中国生姜生产基地相对稳定, 假如能扩大出口品种和数量, 扩大中国生姜调剂及加工品需求, 以加工业带动种植业, 形成生产加工产业化, 就可成为广大姜农致富、 生姜生产企业创收增效乃至出口创汇一条新路径。       单  位: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金鹰翔生物技术研究所       地  址: 成都二环路南一段20号             邮编: 610021       联络人: 金绍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电话/传真: (028)85214675  88830262(白天、 晚上、 节假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