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0"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span>公共基础知识测试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考点 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
1.平等权
《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宪法》第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情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过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人除外。”
(2)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公民表示自己政治意愿自由,包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游行、示威等方面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
(1)人身自由
《宪法》第37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同意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 ,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3)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余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2 )人格尊严
《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欺侮、诽谤和诬告陷害。”
(3 )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第3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宪法》第4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要求程序对通信进行检验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5.诉愿权
《宪法》第4 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 批评和提议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渎职行为,有向关于国家机关提出 申诉 、控告或者检举权利,不过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对于公民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关于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3)因为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人,有依照法律要求取得赔偿权利。
6.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
(1 )劳动权
《宪法》第4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劳动权利和义务。”
(2 )劳动者休息权
《宪法》第43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权利;(2)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设施,要求职员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3 )物质帮助权
《宪法》第4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 年老 、 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现在,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要求,公民在碰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下能够取得物质帮助)有从国家和社会取得物质帮助权利。”
(4 )受教育权
《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受教育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方面发展。”
(5 )文化权利与自由
《宪法》第4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余文化活动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余文化事业公民有益于人民创造性工作,给以激励和帮助。”
(二)公民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恪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5.依法纳税;6.其余基本义务:夫妻双方有实施 计划生育义务;父母有 抚养教育未成年儿女义务,成年儿女有 赡养扶助父母义务。
【考点 2】犯罪排除事由
(一)正当防卫
1.概念
《刑法》第20条第1款要求:“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余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而采取阻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通常正当防卫组成条件
(1)起因:存在现实不法侵害,包含犯罪与违法;
(2)时间:防卫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主观:具备防卫意识;
(4)对象: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防卫;
(5)程度:没有显著超出必要程度,并造成重大损失。防卫过当应该负刑事责任,但应该减轻或者免去处罚。
3.特殊正当防卫—— 无限防卫权
(1)适用范围:正在进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暴力犯罪,如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2)程度:即使超出必要程度,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二)紧急避险
1.概念
《刑法》第21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余权利免受正在发生危险,不得已采取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2. 组成条件
(1)起因:正当权益正面临现实危险;
(2)时间:危险正在发生;
(3)主观:具备避险意识;
(4)对象:不得已损害另一正当权益;
(5)程度:没有超出必要程度,避险引发损害应该小于防止损害;超出必要程度应该负担刑事责任,不过应该减轻或者免去处罚。
【考点3】有意 犯罪未完成 形态
1. 犯罪预备
(1)概念:《刑法》第22条第1款要求:“为了犯罪,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
(2)犯罪预备特征:首先犯罪预备发生在 准备阶段,另首先犯罪预备在准备阶段因为 意志以外原因而停顿。
(3)处罚标准:《刑法》第 22 条第 2 款要求:“对于预备犯,能够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去处罚。”
2. 犯罪未遂
(1)概念:《刑法》第23 条第1款要求:“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因为犯罪分子 意志以外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
(2)犯罪未遂特征: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3)处罚标准:《刑法》第23条第2款要求:“对于未遂犯,能够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犯罪中止
(1)概念:《刑法》第24条第1款要求:“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 自动有效地预防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
(2)处罚标准:《刑法》第 24 条第 2 款要求:“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应该免去处罚;造成损害,应该减轻处罚。 ”
【考点 4】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自然人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资格。
我国《民法总则》第13条要求:“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备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受民事权利,负担民事义务。”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总则》第17、18条要求:(1)十八周岁以上自然人是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 十六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以 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起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民法总则》第19条要求: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 法定代理人同意 、追认,不过能够独立实施 纯赢利益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纪、智力相适应民事法律行为。
(2)《民法总则》第22条要求: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不过能够独立实施 纯赢利益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情况 相适应民事法律行为。
3.无民事行为能力
(1)《民法总则》第20条要求: 不满八周岁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民法总则》第21条要求:不能识别自己行为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不能识别自己行为,适用前款要求。
【考点 5】债发生原因—无因管理与不妥得利
1.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为防止他人利益受损,自愿管理他人事务行为。管理他人事务人,为管理人;事务被他人管理人,为本人。无因管理法律效力,表现在无因管理一经成立,管理人与本人之间即产生债关系。详细而言,管理人权利主
要有:
(1)管理人有权要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所支出必要费用及其利息。
(2)管理人有权要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所遭受损失。
2. 不妥得利 ,是指没有正当依照,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取得利益行为。不妥得利成立后,受害人有权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妥得利,受益人负有返还不妥得利义务。
【考点 6】《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要求 15 种文种及其适用范围
序号 文种 适用范围
1 决议 适适用于会议讨论经过重大决议事项。
2 决定 适适用于对主要事项作出决议和布署、奖惩关于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决定事项。
3 命令(令) 适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告施行重大强制性方法、同意授予和晋升衔级、
嘉奖关于单位和人员。
4 公报 适适用于公布主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5 公告 适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告主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 通告 适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该恪守或者周知事项。
7 意见 适适用于对主要问题提出看法和处理方法。
8 通知 适适用于公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关于单位周知或者执行事项,批转、
转发公文。
9 通报 适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主要精神和通知主要情况。
10 汇报 适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应情况,回复上级机关问询。
11 请示 适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同意。
12 批复 适适用于回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3 议案 适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4 函 适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问询和回复问题、请求同意和回复审批事
项。
15 纪要 适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考点 7】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 形式和状态 )
1. 质、量、度
(1)质是一事物区分于他事物内在要求性。认识事物质是把不一样事物区分开来依据。
(2)量是事物规模、程度、速度以及组成事物成份在空间排列等能够用数量表示要求性,只有认识量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质。认识事物量是把相同事物区分开来依据。
(3)度是质和量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量程度。
2. 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
(1)质变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改变,是事物发展非连续性。
(2)量变
量变是一个渐进性,不显著改变,是事物发展连续性。
(3)质量互变规律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辩证关系。① 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定结果。质变又引发新量变,开始一个新发展过程。②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在总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在质变中有量扩张。
【考点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 方向和道路 )
1.必定是否定
必定和否定是事物两个方面或两种原因。必定是保持事物存在,决定事物性质方面。否定是促使事物灭亡,
向它对立面转化方面。
2.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本身必定原因和否定原因矛盾运动必定结果。
(2)辩证否定 实质是“ 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3)辩证否定是发展和联络步骤。
3.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
(1)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否定之否定规律凸现了事物自我运动全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即对必定否定和对否定否定,三个阶段即必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2)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 :事物发展总方向 、 总趋势是前进 、 上升 ,事物发展详细道路又是波折、迂回。
【考点 9】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党 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加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判断,我国 仍处于并将长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 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变。
【考点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二)中国梦科学内涵
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考点 11】建成社会主义当代化强国战略安排
全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当代化国家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步: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
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友好漂亮社会主义当代化强国
【考点 12】党十九大汇报
1.汇报名称:《决胜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大会主题 :不忘初心,紧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 就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停前进根本动力。
3.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 再延长 三十年深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5.人民健康是民族兴盛和国家富强主要标志。
第二部分 巩固练习
一、真题回顾
1.爱因斯坦指出,“假如把哲学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形式中对知识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能够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强调是:
A.哲学是检验认识是否具备真理性唯一标准
B.哲学是各门详细学科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
D.哲学与科学都属于上层建筑
2.以下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法, 错误是:
A.它是唯物辩证法根本规律
B.它表现形态是各种各样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全过程和总趋势
D.表现事物发展波折性与前进性统一
3.关于我国宪法要求公民义务,以下正确是:
A.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义务
B.接收教育是公民权利而不是义务
C.父母有抚养教育儿女义务,儿女有赡养抚助父母义务
D.有特殊宗教信仰公民依照法律可免服兵役
4.甲将单位一台手提电脑偷回家,经其父母劝戒后悔悟,在单位未发觉情况下,偷偷地把这台电脑送回原处,甲行为组成: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治安管理违法行为
5.【-甘肃】(多项选择)在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党必须做到“两个务必”著名阐述,这“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
A.谦虚、慎重、不骄、不燥作风
B.艰辛奋斗作风
C.勤劳朴实作风
D.廉洁、自律、正直、阳光作风
6.【-甘肃】(判断)预备党员权利和义务同正式党员相同。
二、模拟题演练
1.(单项选择)人身自由权 不包含:
A.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B.公民有集会、游行自由
C.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D.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单项选择)某甲听到路边树林里有呼救声,遂抄起一根木棍赶去,见一男子正对一妇女进行强奸,便用木棍向
该男子头上打去。妇女被救,该男子却因甲打击过重而死亡,某甲行为应认定为:
A.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B.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C.防卫过当,但应从轻处罚 D.防卫过当,但应减轻处罚
3.(单项选择)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区分在于:
A.实施目标不一样 B.实施程度不一样
C.针对行为不一样 D.针对是否为不法侵害行为人
4.(单项选择)张某从邻居男孩小伟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作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钥匙去小伟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组成犯罪
5.(单项选择)以下关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叙述正确是:
A.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备民事权利能力
B.自然人从 10 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备民事权利能力
C.自然人从 16 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备民事权利能力
D.自然人从 18 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备民事权利能力
6.(单项选择)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
A.年满 14 周岁公民
B.年满 16 周岁公民
C.年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以自己收入为生活起源公民
D.年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以自己收入为生活起源公民
7.(单项选择)甲出国几天,将手机交给朋友乙保管,请乙帮助接听主要电话,但第二天手机突然无法开机,为防耽搁甲事,乙赶快去修理了手机,花去 100 元。这 100 元:
A.属于不妥得利
B.属于保管不妥之债,无需偿还
C.属于无因管理之债
D.由甲决定是否需要偿还
8.(单项选择)公布行政法规与规章时,应使用:
A.公告 B.通告 C.命令 D.通知
9.(单项选择)适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告施行重大强制性方法、同意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关于单位和人员是:
A.公告 B.公报 C.命令 D.通告
10.(单项选择)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改变形式是:
A.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B.直线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C.抛物线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D.线段迂回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11.(单项选择)唯物辩证法否定“扬弃”是指:
A.全盘抛弃 B.绝对否定
C.全盘必定 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12.(单项选择)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使得我国由十八大以来“三个没有变”改变为“两个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分别是:
A.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 最大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变
C.最大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变 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 最大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变
13.(单项选择)十九大主题是_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A.不忘初心,方得一直 B.不忘初心,奋力前进
C.不忘初心,紧记使命 D.不忘初心,艰辛奋斗
14.(多项选择)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发展改变都不可能没有量变,也不可能没有质变,而是量变和质变统一。以下选项中能表现这一哲学原理有:
A.水滴石穿 B.化险为夷
C.绳锯木断 D.防微杜渐
15.(多项选择)“中国梦”本质内涵是:
A.国家富强 B.民族复兴
C.人民幸福 D.社会友好
16.(多项选择)十九大汇报中,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到本世纪中叶能够分两个阶段来安排。这两个阶段是:
A.从到二〇三五年,在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
B.从到二〇三五年,在全方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
C.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当代化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友好漂亮社会主义当代化强国
D.从二〇三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当代化基础上,再奋斗二十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友好漂亮社会主义当代化强国
17.(判断)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8.(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公民都有选举权。
第二部分 备考指导
第三篇 专业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
高频考点
考点·字音识记
1.习惯误读字如“符(fú)合”“符”常被错读“fǔ”,“装载(zài)”“载”常被错读成“zǎi”,“粗犷(guǎng)”“犷”常被错读成“kuàng”。
避错方法:换词识别。像“符号”只有“fú”这个音,就能确定“符合”也读“fú”。
谐音记忆。像“装载”这个词,读时候在头脑中想象为“装在(zài)”。
依照声旁来确定。比如“粗犷”“犷”其声旁“广”读音与“犷”读音相同。
2.多音误读字
如:“处(chǔ)理”而非“处(chù)理”,“强(qiǎng)迫”而非“强(qiáng)迫”。
避错方法:
(1)依据词性分辨。如“处”读“chǔ”时多作动词,读“chù”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平平不惊、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处”都读“chǔ”。
(2)依照字义判断。如“强”为“迫使、硬要”之意时都读“qiǎ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强”都读“qiǎng”。
3.形近误读字
包含偏旁误读和字形相近而造成误读。
避错方法:
防止“秀才认字念半边”谬误。
分出字与字之间细微差异,准确识记。如“涎(xián)字,不能读作 yán,也不能读作“dàn”。
4.方言误读字
可比较当地方言发音与普通话区分,归类识记。如有地域把“un”读作“ong”,就可把带“un”字(如“存”“纯”“蹲”“轮”“鲧”等)归为一类,尤其识记。
考点 · 字形 识记
分类 识记方法 示例
形近字 以音辨形
【徒/徙】迁 xǐ_______(“徙”,错写成“徒”)
【盲/肓】病入膏 huāng______(“肓”,错写成“盲”)
同音字 以义辨形
【燥/躁】[燥]形容缺乏水分。“干燥、枯燥、燥热”。
[躁]性子急、不冷静。“烦躁、急躁、浮躁、急躁、毛躁、躁动、
戒骄戒躁”。
同音词 语境分析
【理想/报复】这里农民个个有理想、有________。(报复、抱
负)
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人。理想:远大志向。
对应语境“理想”应选“理想”。
成语
结构辨形
【纷至沓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纷纷到来,连
续不停地到来。
起源辨识
【班门弄斧】班: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著名巧匠。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惯用于自谦。
含义辨析
【山清水秀】山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考点 · 病句辨析
1.成份残缺或赘余。例:时光流逝不能让我淡去对故乡浓浓思念,反之,伴随年纪增加,对故乡思念愈发日久弥坚。(“愈发”与“弥”重复。)
2.搭配不妥。例:此次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 40 多个国家近 2500 名电影人、300 多部电影前来参加。(主谓搭配不妥,电影节不能吸引电影前来参加。)
3.语序不妥。例: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深入了解。(“两千多年前”移到“文物”之前,并在“新出土”后加“”。)
4.句式杂糅。例: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收测试 91 家大小银行,只有 7 家未能符合要求 6%一级资本比率。(“依据……结果”与“……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
5.表意不明。例:警察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觉场得到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两个”修饰对象不明,造成语意不明,把“两个”改为“两位”。)
6.不合逻辑。例: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说法,估量没被我漏举还有不少。(否定不妥,“没”和“漏举”都表否定,去掉“没”。)
考点 · 中国 文学
时期 代表 关键点介绍
先秦时期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内容
分为“风、雅、颂”,“风”指民间歌谣,“雅”指宫廷正乐,
“颂”祭奠舞乐。手法“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
譬喻;兴是先言它物以引发所咏之物。
楚辞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创建“楚辞”
文体,代表作品《离骚》《九歌》。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春秋》
《春秋》是儒家经书,中国现存最早一部编年体史书,但
不完备。是鲁国史官统计,孔子加以整理修订鲁国纪年史。
《左传》
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从丰富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国语》
中国最早一部国别体著作,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统计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历史。
秦汉时期
乐府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为“班马”。《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包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魏晋南北朝
“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他们是当初玄学代表人物,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唐朝
“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主要就其骈文和赋而言。王勃,著有诗文集《王子安集》,最著名作品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孟浩然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合称为“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等。
王昌龄
字少伯,擅长七绝,被人称为“七绝圣手”,多谢边塞军旅生活,代表作品呢《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
王维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王右丞集》。不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佳篇。他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山居秋暝》(五律),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使至塞上》等。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后世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诗歌作品代表《望岳》《春望》《登楼》《江南逢李龟年》。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号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主动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反应人民疾苦诗篇。他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另有诗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等。
宋朝
柳永
柳永,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代表作品《雨霖铃》、《八声甘州》。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武陵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代表作品:《游山西村》《沈园二首》《示儿》《书愤》《钗头凤》《卜算子·咏梅》。
元朝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窦娥冤》是关汉卿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代表作。
王实甫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杂剧作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作者。所作杂剧中名目可考有 13 种。
施耐庵
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明朝
罗贯中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鼻祖。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三国演义》。
汤显祖
汤显祖,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著名作品有《牡丹亭》。
冯梦龙
冯梦龙,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他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经典代表。
作家 主要 作品 关键点介绍
郁达夫
《沉沦》
地位:郁达夫第一本也是我国当代文学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作品。
特色:《沉沦》采取第三人称,“自叙传”式写法,重视心理分析,无所顾忌地抒发主观感情,大胆地暴露主人公心理状态。
《春风沉醉晚上》
特色:“自叙传”形式,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早表现工人生活
作品之一。
郭沫若
《女神》 地位:中国新诗奠基之作。
鲁迅
《狂人日志》
地位:《狂人日志》是鲁迅创作第一部短篇白话日志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当代白话文小说。
《阿 Q 正传》
人物:阿 Q“精神胜利法”。
冰心 《春水》《繁星》
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其余: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
茅盾 《子夜》 人物:吴荪甫。
巴金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爱情三部曲”
(《雾》 《雨》 《电》)
《家》——人物:觉民、觉慧、觉新。
《寒夜》 人物:汪文宣、曾树生、汪母。
老舍
《骆驼祥子》
地位: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取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作家。《骆驼祥子》标志着老舍小说成熟,也是老舍小说最高峰。
主题:深刻揭露了旧中国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剥削、压迫,表示了作者对劳感人民深切同情。
人物:祥子、虎妞。
《茶馆》 人物: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
曹禺
《日出》 人物:陈白露、方达生。
《雷雨》 人物:周朴园、侍萍、蘩漪、鲁大海等。
张爱玲
《倾城之恋》 人物:白流苏、范柳原。
《金锁记》 人物:曹七巧。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格调:山药蛋派,创作了农村题材作品,被称为描写中国乡土文化“铁笔圣手”。
人物: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二仙姑。
沈从文 《边城》
地位:影响较大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富有些人性美和风俗美。
人物:翠翠、爷爷、天保、傩送。
孙犁 《荷花淀》
格调:小说《荷花淀》利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
地位:《荷花淀》是孙犁代表作。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代表作品。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钱钟书 《围城》
格调:讽刺小说。
地位:当代中国“儒林外史”。
人物:方鸿渐。
考点 · 近义词辨析
角度 方法 示例
1.词义
程度轻重
【钟爱/喜爱】“钟爱”,尤其疼爱,非常喜爱,比“喜爱”程度深。
范围大小
【包含/囊括】二者都有包含意思,但范围大小不一样。“囊括”是
全部包含在内;“包含”是包含意思,仅指其中一部分,不是全部。
侧重点
【品位/品味】“品位”指人或事物品质、水平;“品味”有“品鉴、玩味”之意(也可指物品品质和风味,或指格调和趣味)。
2.色彩
感情色彩
【鼓动/鼓舞/煽动】“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情绪使之行动起来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鼓舞”是褒义词,指受到好影响而主动奋发;“煽动”是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意思。
语体色彩
【父亲/父亲】“父亲”有书面语色彩,适适用于庄重场所;“父亲”
有口语色彩,适适用于通常场所。(主要是口语与书面语区分)
3.使用方法
语法功效
【公然/公开】“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公开了”,也能够作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能够作定语,如“公开秘密”。
4.搭配习惯
【流失/流逝】“流失”指有用物质如油脂、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详细事物。“流逝”像水一样流走,形容快速消逝,如“时光流逝”,抽象事物。
5.备注
尤其注意:词义差异是经过不一样字表现出来,辨析近义词时,要善于抓住不一样字进行分析。
考点 · 语句 衔接
语言表示题,主要以语句衔接、连贯形式考查,解答这类题,要注意掌握方法。
1.话题要保持统一。一个长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畅达,表示才能连贯。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2.表述角度要一致。语言表示中,表述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3.语境要友好一致。主要是指写景性文字,要注意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不一样;色彩,有鲜明暗淡区分;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这些必须友好一致,句子才能连贯。
4.保持合理句序。要使句序合理,条理清楚,句子间就必须考究次序。常见句序有三种:时间次序、空间次序、逻辑次序(由特殊到通常、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能够倒过来)。
巩固练习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一组是( )。
A.粗犷.(guǎng)蹿.(cuān)出炽.(zhì)热 千乘.(shèng)之国
B.脊.(jǐ)梁 矜.(jīn)持 瞑.(míng)目 衣冠.(guàn)楚楚
C.倾轧.(yà) 强.(qiǎng)迫 骨髓.(suǐ) 怙恶不悛.(quān)
D.镌.(juān)刻 作.(zuò)坊 敛.(liǎn)财 闭目塞.(sè)听
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古人作诗考究锤练,提倡在语言文字利用上下功夫,主要表现在推敲用字和词句上。
B.中国有“礼仪之邦”美称,中国礼仪文化名目繁多,投桃报李是常见礼节之一。
C.“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够流行多年,主要原因是它道出了人们迷罔和困窘。
D.闲遐时候,我爱阅读,阅读让我精神充实;我也爱运动,运动让我身体愈加健康。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
A.假如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加对水土资源组成巨大负担,那么环境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可连续发展。
B.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搜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
C.印度军方责任人 20 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域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D.我们反对那些不按照国际关于条约要求办事,而自充国际警察,危害别国航行安全霸权主义行为。
4.依次填入以下句子中划横线处词语,最恰当一组是( )。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行为对国人诚</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