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测量》题库1
出题人:
审核人: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4分)
1、 特征点:
2、 方位角:
3、 等高平距:
4、 高程、 相对高程:
5、 系统误差:
6、 洞外定线测量:
二、 填空题(每题4分, 共32分)
1、 测量学是研究 和 科学。
2、 水利工程测量任务是 、 和
。
3、 施工放样精度与 、 和 等原因相关。
4、 高程测量方法有 、 和 。
5、 水准仪各轴线之间应满足几何条件有: 、
和 。
6、 测量三要素是 、 和 。
7、 地形图上地貌用 表示。
8、 钢尺精密量距须对所测量统计进行尺长更正、 和
三项更正。
三、 单选题(每题2分, 共26分)
1、 展绘控制点时, 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 )。
A.点号与坐标
B.点号与高程
C.坐标与高程
D.高程与方向
2、 高差与水平距离之( )为坡度。
A.和
B.差
C.比
D.积
3、 在1:1000地形图上, 量得AB两点间高差为+0.586m, 平距为5.86cm, 则A, B两点连线坡度为( )。
A.+4%
B.+2%
C.+1%
D.+3%
4、 在百分比尺为1:、 等高距为2m地形图上, 要求从A到B以5%坡度选定一条最短路线, 则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最小平距应为( )。
A.20mm
B.25mm
C.10mm
D.5mm
5、 在1:1000地形图上, 设等高距为1m, 现量得某相邻两条等高线上A、 B两点间图上距离为0.01m, 则A、 B两点地面坡度为( )。
A.1%
B.5%
C.10%
D.20%
6、 在百分比尺为1:5000地形图上, 量取某直线长度为16mm, 两端点高差为4m, 则该直线坡度为( )。
A.1%
B.4%
C.5%
D.8%
7、 1:5000地形图百分比尺精度是( )。
A.5m
B.0.1mm
C.5cm
D.50cm
8、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 称为( )。
A.等高线平距
B.等高距
C.基础等高距
D.等高线间隔
9、 某地图百分比尺为1:1000, 则图上6.82厘米代表实地距离为( ) 。
A.6.82米
B.68.2米
C.682米
D.6.82厘米
10、 图上等高线注记高程, 中心高程大, 说明此地貌为( )。
A.盆地
B.山地
C.山谷
D.平地
11、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为( )。
A.等高距
B.高程
C.设计高程
D.等高线平距
12、 等高距是相邻等高线之间( )。
A.高程之差
B.平距
C.间距
D.斜距
13、 两不一样高程点, 其坡度应为两点( )之比, 再乘以100%。
A.高差与其平距
B.高差与其斜距
C.平距与其斜距
D.高程与其平距
四、 问答题(每题5分, 共10分 )
1、 简述地形测量与施工测量区分。
2、 隧洞施工测量任务是什么?
五、 计算题 (8分)
1、 计算下列表格
点号
测站数
高差 (m)
更正后高差
(m)
高程 m
观察值
更正值
BM1
20
10
1.245
1
6
1.001
2
4
-0.226
BM2
22
Σ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特征点: 地物、 地貌改变、 转折点。
2、 方位角: 以标准北方向为起始方向按顺时针转到某一直线水平夹角
3、 等高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水平距离。
4、 高程: 地面任一点到大地水准面铅垂距离。
5、 系统误差: 在相同观察条件作一系列观察, 若误差出现大小、 符号表现出系统
性或按一定规律改变, 则此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二、 填空题
1、 地球形状和大小、 确定地球表面多种物体形状、 大小和空间位置; 2、 提供地形资料、 施工放样、 变形观察; 3、 建筑物大小、 结构形式、 建筑材料; 4、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 5、 圆水准器轴垂直于仪器竖轴、 十字丝中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6、 测量距离、 测量角度、 测量高程; 7、 等高线; 8、 温度更正、 倾斜更正。
三、 单选题
1、 B
2、 C
3、 C
4、 A
5、 C
6、 C
7、 D
8、 B
9、 B
10、 B
11、 A
12、 A
13、 A
四、 问答题
1、 测量是测定地面上地物地貌形状大小位置, 而且绘制成地形图, 精度低;
施工放样是把设计好建筑物形状大小位置, 在地面上标出来, 作为施工依据
精度高。
2、 答: 标定隧洞中心线, 定出挖进中线方向和坡度, 确保按设计要求贯通, 同时控制挖进断面形状, 使其符合设计尺寸。
五、 计算题
点号
测站数
高差 m
更正后高差 m
高程 m
观察值
更正值
BM1
20
10
1.245
-0.01
1.235
1
21.235
6
1.001
-0.006
0.995
2
22.23
4
-0.226
-0.004
-0.230
BM2
22
20
2.020
-0.020
2.000
Σ
2、 解: T=200 tg(23020’)/2=41.3m
L=200 ╳3.14/180(23.33)=81.45m
E=200 ╳(sec (23020’)/2 –1)=4.22m
BC点里程=(0+380。89)-41。3=0+339。59
EC点里程=0+339。59+81.45=0+421.04
MC点里程=0+339。59+81.45╳1/2=0+380.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