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 光学选择题训练
B
A
复合光
复合光
介质
红光
介质
复合光
紫光
复合光
介质
紫光
红光
C
复合光
介质
红光
紫光
D
复合光
(东城一模)13.由红光和紫光组成复合光束, 从某种介质射到介质和真空界面后, 光路径可能是下面图中( A )
图1
a
b
c
S
A
(海淀零模)14.如图1所表示, 水面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 反射光线为c, 折射光线分成a、 b两束, 则( C )
A.在水中a光速度比b光速度小
B.因为色散现象, 经水面反射光线c也可能分为两束
C.用同一双缝干涉试验装置分别以a、 b光做试验, a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干涉条纹间距
D.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 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 则从水面上方观察, a光先消失
(西城一模)a
b
c
15.如图所表示, 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相互分离a、 b、 c三束单色光。比较a、 b、 c三束光, 可知( D )
A.当它们在真空中传输时, c光波长最长
B.当它们在玻璃中传输时, c光速度最大
C.若它们都从玻璃射向空气, c光发生全反射临界角最大
D.若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c光照射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
解析: D选项正确。依据图中a、 b、 c三束单色光折射后情况, 能够确定玻璃对c光折射率最大, 依据折射率n=c/υ可知, c光在玻璃中传输速度υ最小; 依据全反射临界角C满足sinC=1/n可知, 从玻璃射向空气, c光发生全反射临界角最小; 类比三棱镜对白光色散现象, 能够知道c光频率v最大, 依据λ= c/v可知, 在真空中传输时, c光波长最短; 依据hv=W0+EK0可知, 使同一个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c光照射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
(石景山一模)① ②
入射激光
光盘截面示意图
载有信息
基层
盘面
透明介质层
14.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今天, 光盘是存放信息一个关键媒介。光盘上信息通常是经过激光束来读取。若激光束不是垂直投射到盘面上, 则光线在经过透明介质层时会发生偏折而改变行进方向, 如图所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C )
A.图中光束①是红光, 光束②是蓝光
B.在光盘透明介质层中, 光束①比光束②传输速度愈加快
C.若光束①、 ②前后经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 光束①中央亮纹比光束②窄
D.若光束①、 ②前后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 光束①条纹宽度比光束②宽
(丰台一模)玻璃
15.如图所表示, 、 两种单色光, 平行地射到平板玻璃上, 经平板玻璃后射出光线分别为、 。下列说法正确是( C )
A.光线折射率比光线折射率大, 光线波长比光线波长短
B.光线进入玻璃后传输速度小于光线进入玻璃后传输速度
C.若光线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光线也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D.光线频率比光线频率高, 光线光子电量比光线光线光子能量大
M
N
Q
P
(朝阳二模)14.如图所表示, 一玻璃砖横截面为半圆形, MN为截面直径, Q是MN上一点, 且与M点距离(R为半圆形截面半径)。一束与截面平行白光由Q点沿垂直于MN方向射入玻璃砖, 从玻璃砖圆弧面射出后, 在光屏P上得到由红到紫彩色光带。假如保持入射光线和光屏位置不变, 而使玻璃砖沿MN向上或向下移动, 移动距离小于, 则( D )
A.向上移动时, 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B.向上移动时, 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C.向下移动时, 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D.向下移动时, 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通州一模)15.降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是由阳光射入雨滴(视为球形)后经一次反射和再次折射而形成。如图所表示为彩虹形成示意图, 有一细束白光L由图示方向射入雨滴, a、 b是白光射入雨滴后经过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后其中两条出射光(a、 b是单色光)。下列相关a光与b光说法中正确是( B )
A.a光折射率小于b光折射率
B.a光在雨滴中传输速度小于b光在雨滴中传输速度
C.用同一双缝干涉仪做光双缝干涉试验, a光条纹间距大于b光条纹间距
D.若a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 则b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西城二模)14.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试验, 在屏上会得到明暗相间条纹。相关这个试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C )
A.屏上中央亮条纹最宽, 两边亮条纹宽度逐步变窄
B.若减小试验中双缝距离, 屏上条纹间距也减小
C.在一样试验装置情况下, 红光条纹间距大于蓝光条纹间距
D.一样条件下, 在水中做双缝干涉试验屏上所得条纹间距比在空气中大
(东城示范校)14.下面是四种与光相关事实: 其中, 与光干涉相关是( B )
①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 ②用透明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验平面平整度
③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④水面上油膜展现彩色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图甲
图乙
(石景山零模)14.图甲和图乙所表示是 a、 b两束单色光分别用同一单缝装置进行试验, 在距装置恒定距离屏上得到图样, 图甲是a光照射时形成图样, 图乙是b光照射时形成图样。下列说法正确是( D )
A.a光光子能量较大
B.在水中a光波长较短
C.甲、 乙图样分别为a、 b两单色光干涉图样
D.若用a光照射某金属有光电子逸出, 则用b光照射该金属时也有光电子逸出
(丰台二模)14.能说明光是一个横波光学现象是( A )
A.光偏振现象 B.光干涉现象
C.光衍射现象 D.光色散现象
(怀柔零模)15.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C )
A.托马斯•杨经过光单缝衍射试验, 证实了光是一个波
B.在太阳光照射下, 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色散现象
C.在光双缝干涉试验中, 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 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存在, 以后由她又用试验证实电磁波存在
(朝阳一模)14.正负电子对撞后湮灭生成两个频率相同光子。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 电子质量为m, 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为c, 在折射率为水中, 这种频率光波长为( A )
A. B. C. D.
(通州二模)13.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试验规律, 猜测光含有粒子性, 从而提出光子说, 从科学研究方法来说, 这属于( C )
A.等效替换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延庆一模)14.下列说法错误是( D )
A.光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含有波动性
B.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含有粒子性, 光子含有能量
C.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含有粒子性, 光子含有动量
D.黑体辐射试验规律说明在宏观世界里能量是连续
(海淀二模反馈)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D )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含有粒子性
C.黑体辐射, 伴随温度升高, 首先多种波长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其次辐射强度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D.在康普顿效应中, 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电子碰撞时, 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 所以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