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训练光学选择题训练.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512262 上传时间:2025-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训练光学选择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训练光学选择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训练: 光学选择题训练 B A 复合光 复合光 介质 红光 介质 复合光 紫光 复合光 介质 紫光 红光 C 复合光 介质 红光 紫光 D 复合光 (东城一模)13.由红光和紫光组成复合光束, 从某种介质射到介质和真空界面后, 光路径可能是下面图中( A ) 图1 a b c S A (海淀零模)14.如图1所表示, 水面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 反射光线为c, 折射光线分成a、 b两束, 则( C ) A.在水中a光速度比b光速度小 B.因为色散现象, 经水面反射光线c也可能分为两束 C.用同一双缝干涉试验装置分别以a、 b光做试验, a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干涉条纹间距 D.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 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 则从水面上方观察, a光先消失 (西城一模)a b c 15.如图所表示, 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相互分离a、 b、 c三束单色光。比较a、 b、 c三束光, 可知( D ) A.当它们在真空中传输时, c光波长最长 B.当它们在玻璃中传输时, c光速度最大 C.若它们都从玻璃射向空气, c光发生全反射临界角最大 D.若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c光照射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 解析: D选项正确。依据图中a、 b、 c三束单色光折射后情况, 能够确定玻璃对c光折射率最大, 依据折射率n=c/υ可知, c光在玻璃中传输速度υ最小; 依据全反射临界角C满足sinC=1/n可知, 从玻璃射向空气, c光发生全反射临界角最小; 类比三棱镜对白光色散现象, 能够知道c光频率v最大, 依据λ= c/v可知, 在真空中传输时, c光波长最短; 依据hv=W0+EK0可知, 使同一个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c光照射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 (石景山一模)① ② 入射激光 光盘截面示意图 载有信息 基层 盘面 透明介质层 14.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今天, 光盘是存放信息一个关键媒介。光盘上信息通常是经过激光束来读取。若激光束不是垂直投射到盘面上, 则光线在经过透明介质层时会发生偏折而改变行进方向, 如图所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C ) A.图中光束①是红光, 光束②是蓝光 B.在光盘透明介质层中, 光束①比光束②传输速度愈加快 C.若光束①、 ②前后经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 光束①中央亮纹比光束②窄 D.若光束①、 ②前后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 光束①条纹宽度比光束②宽 (丰台一模)玻璃 15.如图所表示, 、 两种单色光, 平行地射到平板玻璃上, 经平板玻璃后射出光线分别为、 。下列说法正确是( C ) A.光线折射率比光线折射率大, 光线波长比光线波长短 B.光线进入玻璃后传输速度小于光线进入玻璃后传输速度 C.若光线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光线也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D.光线频率比光线频率高, 光线光子电量比光线光线光子能量大 M N Q P (朝阳二模)14.如图所表示, 一玻璃砖横截面为半圆形, MN为截面直径, Q是MN上一点, 且与M点距离(R为半圆形截面半径)。一束与截面平行白光由Q点沿垂直于MN方向射入玻璃砖, 从玻璃砖圆弧面射出后, 在光屏P上得到由红到紫彩色光带。假如保持入射光线和光屏位置不变, 而使玻璃砖沿MN向上或向下移动, 移动距离小于, 则( D ) A.向上移动时, 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B.向上移动时, 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C.向下移动时, 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D.向下移动时, 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通州一模)15.降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是由阳光射入雨滴(视为球形)后经一次反射和再次折射而形成。如图所表示为彩虹形成示意图, 有一细束白光L由图示方向射入雨滴, a、 b是白光射入雨滴后经过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后其中两条出射光(a、 b是单色光)。下列相关a光与b光说法中正确是( B ) A.a光折射率小于b光折射率 B.a光在雨滴中传输速度小于b光在雨滴中传输速度 C.用同一双缝干涉仪做光双缝干涉试验, a光条纹间距大于b光条纹间距 D.若a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 则b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西城二模)14.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试验, 在屏上会得到明暗相间条纹。相关这个试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C ) A.屏上中央亮条纹最宽, 两边亮条纹宽度逐步变窄 B.若减小试验中双缝距离, 屏上条纹间距也减小 C.在一样试验装置情况下, 红光条纹间距大于蓝光条纹间距 D.一样条件下, 在水中做双缝干涉试验屏上所得条纹间距比在空气中大 (东城示范校)14.下面是四种与光相关事实: 其中, 与光干涉相关是( B ) ①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 ②用透明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验平面平整度 ③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④水面上油膜展现彩色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图甲 图乙 (石景山零模)14.图甲和图乙所表示是 a、 b两束单色光分别用同一单缝装置进行试验, 在距装置恒定距离屏上得到图样, 图甲是a光照射时形成图样, 图乙是b光照射时形成图样。下列说法正确是( D ) A.a光光子能量较大 B.在水中a光波长较短 C.甲、 乙图样分别为a、 b两单色光干涉图样 D.若用a光照射某金属有光电子逸出, 则用b光照射该金属时也有光电子逸出 (丰台二模)14.能说明光是一个横波光学现象是( A ) A.光偏振现象 B.光干涉现象 C.光衍射现象 D.光色散现象 (怀柔零模)15.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C ) A.托马斯•杨经过光单缝衍射试验, 证实了光是一个波 B.在太阳光照射下, 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色散现象 C.在光双缝干涉试验中, 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 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存在, 以后由她又用试验证实电磁波存在 (朝阳一模)14.正负电子对撞后湮灭生成两个频率相同光子。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 电子质量为m, 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为c, 在折射率为水中, 这种频率光波长为( A ) A. B. C. D. (通州二模)13.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试验规律, 猜测光含有粒子性, 从而提出光子说, 从科学研究方法来说, 这属于( C ) A.等效替换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延庆一模)14.下列说法错误是( D ) A.光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含有波动性 B.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含有粒子性, 光子含有能量 C.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含有粒子性, 光子含有动量 D.黑体辐射试验规律说明在宏观世界里能量是连续 (海淀二模反馈)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D )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含有粒子性 C.黑体辐射, 伴随温度升高, 首先多种波长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其次辐射强度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D.在康普顿效应中, 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电子碰撞时, 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 所以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