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2
食品、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统计表
申请人名称:
食品、 食品添加剂类别及类别名称:
生产场所地址:
核查日期: 年 月 日
使用说明
1.本统计表依据《中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措施》等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以及相关食品安家标准要求制订。
2.本统计表应该结合相关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使用。
3.本统计表包含生产场所(24分)、 设备设施(33分)、 设备布局和工艺步骤(9分)、 人员管理(9分)、 管理制度(24分)以及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汇报(1分)等六部分, 共34个核查项目。
4.核查组应该根据核查项目要求“核查内容”“评分标准”进行核查与评分, 并将发觉问题具体详实地统计在“核查统计”栏目中。
5.现场核查结论判定标准: 核查项目单项得分无0分且总得分率≥85%, 该食品类别及品种明细判定为经过现场核查。
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时, 该食品类别及品种明细判定为未经过现场核查:
(1)有一项及以上核查项目得0分;
(2)核查项目总得分率<85%。
6.当某个核查项目不适用时, 不参与评分, 并在“核查统计”栏目中说明不适用原因。
一、 生产场所(共24分)
序号
核查项目
核查内容
评分标准
核查得分
核查统计
1.1
厂区要求
1.保持生产场所环境整齐, 周围无虫害大量孳生潜在场所, 无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 有害气体、 放射性物质和其她扩散性污染源。各类污染源难以避开时应该有必需防范方法, 能有效清除污染源造成影响。
符合要求要求。
3
有污染源防范方法, 但部分防范方法效果不显著。
1
无污染源防范方法, 或者污染源防范方法无显著效果。
0
2.厂区布局合理, 各功效区划分显著。生活区与生产区保持合适距离或分隔, 预防交叉污染。
符合要求要求。
3
厂区布局基础合理, 生活区与生产区相距较近或分隔不根本。
1
厂区布局不合理, 或者生活区与生产区紧邻且未分隔, 或者存在交叉污染。
0
3.厂区道路应该采取硬质材料铺设, 厂区无扬尘或积水现象。厂区绿化应该与生产车间保持合适距离, 植被应该定时维护, 预防虫害孳生。
符合要求要求。
3
厂区环境略有不足。
1
厂区环境不符合要求要求。
0
1.2
厂房和车间
1.应该含有与生产产品品种、 数量相适应厂房和车间, 并依据生产工艺及清洁程度要求合理布局和划分作业区, 避免交叉污染; 厂房内设置检验室应该与生产区域分隔。
符合要求要求。
3
部分作业区布局和划分不太合理。
1
厂房面积与空间不满足生产需求, 或者各作业区布局和划分不合理, 或者检验室未与生产区域分隔。
0
2.车间保持清洁, 顶棚、 墙壁和地面应该采取无毒、 无味、 防渗透、 防霉、 不易破损脱落材料建造, 易于清洁; 顶棚在结构上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落, 裸露食品上方管路应该有预防灰尘散落及水滴掉落方法; 门窗应该闭合严密, 不透水、 不变形, 并有预防虫害侵入方法。
符合要求要求。
3
车间清洁程度以及顶棚、 墙壁、 地面和门窗或者相关防护方法略有不足。
1
严重不符合要求要求。
0
1.3
库房要求
1.库房整齐, 地面平整, 易于维护、 清洁, 预防虫害侵入和藏匿。必需时库房应该设置相适应温度、 湿度控制等设施。
符合要求要求。
3
库房整齐程度或者相关设施略有不足。
1
严重不符合要求要求。
0
2.原辅料、 半成品、 成品等物料应该依据性质不一样分设库房或分区存放。清洁剂、 消毒剂、 杀虫剂、 润滑剂、 燃料等物料应该与原辅料、 半成品、 成品等物料分隔放置。库房内物料应该与墙壁、 地面保持合适距离, 并明确标识, 预防交叉污染。
符合要求要求。
3
物料存放或标识略有不足。
1
原辅料、 半成品、 成品等与清洁剂、 消毒剂、 杀虫剂、 润滑剂、 燃料等物料未分隔存放; 物料无标识或标识混乱。
0
3.有外设仓库, 应该承诺外设仓库符合1.3.1、 1.3.2条款要求, 并提供相关影像资料。
符合要求要求。
3
承诺材料或影像资料略不完整。
1
未提交承诺材料或影像资料, 或者影像资料存在严重不足。
0
二、 设备设施(共33分)
序号
核查项目
核查内容
评分标准
核查得分
核查统计
2.1
生产设备
1.应该配置与生产产品品种、 数量相适应生产设备, 设备性能和精度应该满足生产加工要求。
符合要求要求。
3
部分设备性能和精度略有不足。
1
生产设备不满足生产加工要求。
0
2.生产设备清洁卫生, 直接接触食品设备、 工器具材质应该无毒、 无味、 抗腐蚀、 不易脱落, 表面光滑、 无吸收性, 易于清洁保养和消毒。
符合要求要求。
3
设备清洁卫生程度或者设备材质略有不足。
1
严重不符合要求要求。
0
2.2
供排水设施
1.食品加工用水水质应该符合GB 5749要求, 有特殊要求应该符合对应要求。食品加工用水与其她不与食品接触用水应该以完全分离管路输送, 避免交叉污染, 各管路系统应该明确标识方便区分。
符合要求要求。
3
供水管路标识略有不足。
1
食品加工用水水质不符合要求要求, 或者供水管路无标识或标识混乱, 或者供水管路存在交叉污染。
0
2.室内排水应该由清洁程度高区域流向清洁程度低区域, 且有预防逆流方法。排水系统出入口设计合理并有预防污染和虫害侵入方法。
符合要求要求。
3
相关防护方法略有不足。
1
室内排水流向不符合要求, 或者相关防护方法严重不足。
0
2.3
清洁消毒设施
应该配置对应食品、 工器具和设备清洁设施, 必需时配置对应消毒设施。清洁、 消毒方法应该避免对食品造成交叉污染, 使用洗涤剂、 消毒剂应该符合相关要求要求。
符合要求要求。
3
清洁消毒设施略有不足。
1
清洁消毒设施严重不足, 或者清洁消毒方法、 用具不符合要求要求。
0
2.4
废弃物存放设施
应该配置设计合理、 预防渗漏、 易于清洁存放废弃物专用设施。车间内存放废弃物设施和容器应该标识清楚, 不得与盛装原辅料、 半成品、 成品容器混用。
符合要求要求。
3
废弃物存放设施及标识略有不足。
1
废弃物存放设施设计不合理, 或者与盛装原辅料、 半成品、 成品容器混用。
0
2.5
个人卫生设施
生产场所或车间入口处应该设置更衣室, 更衣室应该确保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她物品分开放置; 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需处, 应该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鞋靴消毒设施; 清洁作业区入口应该设置与生产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非手动式洗手、 干手和消毒设施。卫生间不得与生产、 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
符合要求要求。
3
个人卫生设施略有不足。
1
个人卫生设施严重不符合规范要求, 或者卫生间与生产、 包装、 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
0
2.6
通风设施
应该配置适宜通风、 排气设施, 避免空气从清洁程度要求低作业区域流向清洁程度要求高作业区域; 合理设置进气口位置, 必需时应该安装空气过滤净化或除尘设施。通风设施应该易于清洁、 维修或更换, 并能预防虫害侵入。
符合要求要求。
3
通风设施略有不足。
1
通风设施严重不足, 或者不能满足必需空气过滤净化、 除尘、 预防虫害侵入需求。
0
2.7
照明设施
厂房内应该有充足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 光泽和亮度应能满足生产和操作需要, 光源应能使物料展现真实颜色。在暴露食品和原辅料正上方照明设施应该使用安全型或有防护方法照明设施; 如需要, 还应该配置应急照明设施。
符合要求要求。
3
照明设施或者防护方法略有不足。
1
照明设施或者防护方法严重不足。
0
2.8
温控设施
应该依据生产需要, 配置适宜加热、 冷却、 冷冻以及用于监测温度和控制室温设施。
符合要求要求。
3
温控设施略有不足。
1
温控设施严重不足。
0
2.9
检验设备设施
自行检验, 应该含有与所检项目相适应检验室和检验设备。检验室应该布局合理, 检验设备数量、 性能、 精度应该满足对应检验需求。
符合要求要求。
3
检验室布局略不合理, 或者检验设备性能略有不足。
1
检验室布局不合理, 或者检验设备数量、 性能、 精度不能满足检验需求。
0
三、 设备布局和工艺步骤(共9分)
序号
核查项目
核查内容
评分标准
核查得分
核查统计
3.1
设备布局
生产设备应该根据工艺步骤有序排列, 合理布局, 便于清洁、 消毒和维护, 避免交叉污染。
符合要求要求。
3
部分设备布局不合理。
1
设备布局存在交叉污染。
0
3.2
工艺步骤
1.应该含有合理生产工艺步骤, 预防生产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工艺步骤应该与产品实施标准相适应。实施企业标准, 应该依法立案。
符合要求要求。
3
部分工艺步骤略有交叉, 或者略不符合产品实施标准要求。
1
工艺步骤存在交叉污染, 或者不符合产品实施标准要求, 或者企业标准未依法立案。
0
2.应该制订所需产品配方、 工艺规程、 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 明确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关键步骤。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 有害物质、 致病性微生物等控制要求应该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符合要求要求。
3
工艺文件略有不足。
1
工艺文件严重不足, 或者复配食品添加剂相关控制要求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0
四、 人员管理(共9分)
序号
核查项目
核查内容
评分标准
核查得分
核查统计
4.1
人员要求
应该配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 明确其职责。人员要求应该符合相关要求。
符合要求要求。
3
人员职责不太明确。
1
相关人员配置不足, 或者人员要求不符合要求。
0
4.2
人员培训
应该制订职员培训计划,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及卫生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上岗前应该经过培训, 并考评合格。
符合要求要求。
3
培训计划及计划实施略有不足。
1
无培训计划, 或者已上岗相关人员未经培训或考评不合格。
0
4.3
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应该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明确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有碍食品安全疾病或有显著皮肤损伤未愈合人员, 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食品生产人员应该每年进行健康检验, 取得健康证实后方可上岗工作。
符合要求要求。
3
制度内容略有缺点, 或者个他人员未能提供健康证实。
1
无制度, 或者人员健康管理严重不足。
0
五、 管理制度(共24分)
序号
核查项目
核查内容
评分标准
核查得分
核查统计
5.1
进货查验统计制度
应该建立进货查验统计制度, 并要求采购原辅料时, 应该查验供货者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实, 统计采购原辅料名称、 规格、 数量、 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 保质期、 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 地址、 联络方法等信息, 保留相关统计和凭证。
符合要求要求。
3
制度内容略有不足。
1
无制度, 或者制度内容严重不足。
0
5.2
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应该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 投料等)、 生产关键步骤控制(如生产工序、 设备管理、 贮存、 包装等)、 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 半成品检验、 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相关要求。
符合要求要求。
3
部分制度内容略有不足。
1
无制度, 或者制度内容严重不足。
0
5.3
出厂检验统计制度
应该建立出厂检验统计制度, 并要求食品出厂时, 应该查验出厂食品检验合格证和安全情况, 统计食品名称、 规格、 数量、 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 保质期、 检验合格证号、 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 地址、 联络方法等信息, 保留相关统计和凭证。
符合要求要求。
3
制度内容略有不足。
1
无制度, 或者制度内容严重不足。
0
5.4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及不合格品管理
1.应该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并要求停止生产、 召回和处理不安全食品相关要求, 统计召回和通知情况。
符合要求要求。
3
制度内容略有不足。
1
无制度, 或者制度内容严重不足。
0
2. 应该要求生产过程中发觉原辅料、 半成品、 成品中不合格品管理要求和处理方法。
符合要求要求。
3
管理要求和处理方法略有不足。
1
无相关要求, 或者管理要求和处理方法严重不足。
0
5.5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应该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并要求对食品安全情况定时进行检验评价, 并依据评价结果采取对应处理方法。
符合要求要求。
3
制度内容略有不足。
1
无制度, 或者制度内容严重不足。
0
5.6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应该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并要求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法及向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汇报要求。
符合要求要求。
3
方案内容略有不足。
1
无方案, 或者方案内容严重不足。
0
5.7
其她制度
应该按摄影关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审查细则要求, 建立其她保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符合要求要求。
3
部分制度内容略有不足。
1
无制度, 或者制度内容严重不足。
0
六、 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汇报(共1分)
序号
核查项目
核查内容
评分标准
核查得分
核查统计
6.1
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汇报
应该提交符合审查细则相关要求
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汇报。
符合要求要求。
1
非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检验项目不全。
0.5
无检验合格汇报, 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检验项目不全。
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