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采取全站仪放样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测站点(架设全站仪点)、 后视点(已知坐标点: 如前面已经确定起点等)。
2.假如测站点、 后视点位置没有变动, 放样时只需输入放样点坐标。
3.假如测站点、 后视点位置任一发生变动, 放样时要重新输入变动后测站点、 放样点坐标。
4.放样点确定后, 请用粉笔在地面上做好临时标识: 如第几组k0+010等。
5.放样后立刻安排组员进行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
中平测量注意事项
1.中平测量是前面进行基平测量延续。基平测量中确定了各个交点(控制点)高程, 中平测量是利用各交点高程测量放样点地面高程。
2.中平测量采取视线高法进行。精度低于前面基平测量。
起点
JD1
JD2
K0+010
K0+020
中平测量测站点1
K0+080
中平测量测站点2
3.测量过程如图所表示:
①.将水准仪安置在适宜位置(能看到较多放样点、 基础能满足中间法要求, 视线长度差值不要太大), 整平。
②.将一把水准尺放置在起点, 读取黑面读数。若起点高程为50.000m, 黑面读数为1.110, 填入中平测量表格中。起点读数此时是作为后视读数。
③.将水准尺移至已放样k0+010, 读取黑面读数, 假如为0.980, 填入到表格中, 此读数为中视读数。利用视线高减去中视读数能够计算出k0+010地面高程。
④.依次将水准尺移至其她放样点, 读取黑面读数, 按次序填入到“中平测量统计表格”中中视栏。
⑤.测量完K0+080处高程后, 将水准尺移至JD1, 读取黑面读数(2.110), 此时, JD1可作为本测站前视读数。
⑥.将水准仪搬至“中平测量测站点2”, 整平。
⑦.水准尺依旧放在JD1, 重新读数黑面读数(2.349), 这是新测站后视。
因为水准仪位置变动, 所以仪器高也发生了改变, 要依据JD1地面高程计算新视线高度。新视线高度=JD1地面高程+黑面读数=49.000+2.349=51.349m
⑧.按此依次向后测量。
⑨.注意, 本例中高程传输点(上一测站前视和这一测站后视)为JD1, 实际测量过程中能够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高程传输点位置。
⑩.如采取视线高法推算JD坐标与基平测量中不一致, 相差不大时, 以基平测量数据为准。相差较大时, 检验前面测量及计算是否有误。
测点
水准尺读数
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
后视
中视
前视
K0+000
1.110
51.110
50.000
K0+010
0.980
50.130
K0+080
JD1
2.349
2.110
51.349
49.000
横断面测量注意事项
1.横断面测量采取花杆(水准尺)皮尺法。
2.接上例, 如要测量K0+000处横断面。首先目估横断面方向(与道路中线垂直方向)。
3.找到横断面上坡度发生改变点, 如图中A、 B、 C三点, 将皮尺拉平, 标杆或水准尺竖直, 读数, 根据分母为水平距离(水平距离为到上一变坡点距离), 分子为高差(低于上一变坡点为负, 高于上一变坡点为正), 统计在横断面测量表格中。
4+000
A
B
C
4.0
1.6
7.0
0.5
9.5
1.1
桩号
4+000
左 侧
-1.1
9.5
-0.5
7.0
-1.6
4.0
4.左右各测量15m范围。假如碰到房屋、 花坛等地物, 可测量到到房屋、 花坛边直接延长。假如碰到山、 挡墙等地面起伏、 高度改变较大地方, 要进行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