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2 寓言二则
主备人:
低段语文组 赵海龙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朗诵课文,能在朗诵中悟出小说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做错了事情只要立刻更正就不算晚。
教学关键:
1. 会读、 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 流利地诵读两则小说, 知道“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意思。
教学难点:
诵读中体会其中寓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课时间: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字, 会写6个字。注意多音字“圈”读音及“窟窿”、 “街”等字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则寓言。
3.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小说内容, 知道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步骤
教 师 导 学
学生活动
补充意见
课前活动
指名学生讲小说。
倾听并评价。
激情导入
(6分)
导
练
结
合
(28分)
导
练
结
合
(28分)
一、 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小说吗?为何?
2.寓言是一个文学体裁,它通常是借一个虚构小小说说明一个深刻道理。“寓”是“寄托、 包含”意思,寓言就是指“包含着某种意思”。
3.今天, 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 亡羊补牢
二、 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 这个成语中有不了解字吗?
2.指名解疑, 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了解。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意思。
4.看了课题,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5.再读课题, 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原因吗?
三、 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1.说真清楚,课前预习很全方面!首先,请大家听老师朗诵课文,边听边注意生字词读音。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了解新字词,掌握多音字:
圈juàn(羊圈)quán(圆圈)
4.关键指导难写字。
5.用自己话把这个小说讲给大家听听, 引导评议。
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 为何丢?
6、 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猜测是完全正确, 读书就要这么边读
边想, 读前要想, 读中也要想。
四、 精读课文, 了解内容。
1.课文哪多个小节讲丢羊?
2.自由读1—4节, 思索: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 为何还会丢第二只?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4)第三句讲了丢羊原因, 那前两句讲了什么?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联络。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说, 她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
(2)街坊是怎么劝?
(3)引导评议, 齐读。
(4)可养羊人呢?她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 好心街坊情真意切, 养羊人却漫不经心, 不听劝说。
(6)指名读, 评议。
(7)老师说提醒语。
(三)让我们来看看她不听劝说结果。
(1)指名读第4节, 评议。
(2)为何要读好两个“又”字?(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片段, 假如用题目中两个字来概括, 就是——(四)指名演出这个片段, 注意: 可合适增加部分内容, 如人物心理活动可经过语言、 动作来表现。
(五)第二次丢羊后, 养羊人又是怎么想、 怎么做?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出示投影, 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 评议。
为何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3.养羊人为何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她心理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 读出她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个说法。
6.不过她转念一想, 现在修还不算晚, 为何?
7.她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8.“以后”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以后”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联络。
五、 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 原来劝说过她街坊刚巧途经, 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复?
2.假如这个人再不修羊圈, 会出现什么后果?
4、 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 像养羊人这么犯了错误, 只要(), 就()。
交流, 讨论。
倾听。
读课题, 齐读课题。
亡: 丢失。牢: 关牲畜圈, 在课文中指羊圈。
(为何丢羊?为何补羊圈?)
用心听老师范读课文。
亡:不要丢掉第一笔点。
钻、 劝:根据左窄右宽结构书写。
丢:注意与“去”区分,不要丢掉第一笔撇和最终一笔点。
指名读, 注意“窿”读轻声。
(第三句)
引读前两句。
试背。
指名背。
注意“坊”读轻声。
指名读, 读出劝说语气。
指名读, 评议。(读出她无所谓, 毫不在意)
同桌分角色朗诵。
学生试背对话。
指名读第4节, 评议。
联络第一节, 想一想。
(亡羊)
自由读第5节, 划出相关句子。
更正错误, 不能拖延。
要是……就……假如…… 就……
以后, 她羊再也没丢过。
, 背诵第5节。
同桌演出后指名上台演, 并指导评价。
拓 展
延 伸
巩 固
运 用
(3分)
在生活中, 也常常发生类似事。联络自己生活实际, 谈谈见解。
这些都能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同桌互议, 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 沙尘暴, 环境污染……)
总结
(3分)
1.再读课题, 了解题意。
2.所以, “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3.总结学习寓言通常方法: 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络实际, 体会寓意。
(本义, 引申义)自己读读, 了解它意思。
作业
1. 下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多多阅读部分寓言小说。
2. 背诵今天学这则寓言。
板书
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果 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课后
反思
第二课时
教课时间:
课时目标:
1. 认识5个字, 会写“筋”“疲”2个字。
2.能正确、 流利地朗诵课文, 能在读中了解寓言寓意。
教学步骤
老师导学
学生活动
补充意见
课前活动
指名学生讲小说。
倾听并评价。
复习导入, 激发爱好。
(2分)
同学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小说吗? 这节课,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小说。经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引出题目)《揠苗助长》。(板书题目)
倾听。
齐读课题。
导
练
结
合
(30分)
导
练
结
合
(30分)
一、 初读课文。
1.初读思索:读了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题目中“长”在这里读 zhǎng。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爱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则 焦 筋 疲 截
3.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4.书写指导
疲,偏旁是“疒”。
“筋”根据上下结构书写,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注意部首不要写成“艹”。
5. 认读词语。
6.老师检验认字情况。
二、 了解《揠苗助长》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那个人认为禾苗长得太慢?
(1)让学生找出句子并板书:巴望禾苗长快些。
巴望:十分渴望。天天:天天。
情景创设:太阳晒得火辣辣时候,她去看了吗?
刮风下雨时候,她去看了吗?
十分繁忙时候,她去看了吗?
(2)她在田边焦虑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措施帮她们长。”
让学生找出句子并板书:想措施帮她们长。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农夫在自言自语地说什么? 指名演出农夫“焦虑、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样子。
2.再次默读课文,种田人想出了一个什么措施帮助禾苗生长呢? 请用横线画出来。(板书: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解释词语“筋疲力尽”。
(2)练习用“筋疲力尽”造句。
农夫认为她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长了一大截,结果是这么吗? 想一想:禾苗为何会枯死呢? (板书:枯死了)
3.现在大家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吗?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开火车、 指名读生字。
古时候有个人,她巴望自己田里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让同学们讨论是否能用期望期望替换)
自己对自己说话。
“我得想个措施帮她们长。”
词语训练:照样子写词语。自言自语 转来转去 无边无际 自由自在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不是,禾苗都枯死了。因为农夫把禾苗拔高,使禾苗根系离开了土壤,失去了汲取养分能力,所以枯死了。
拓 展
延 伸
巩 固
运 用
(5分)
为何禾苗没有根据她意愿长高呢?
禾苗怎样才能长大?
这就是禾苗生长规律。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板书:根据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寓言寓意。
浇水、 施肥、 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多个月时间。
总结
(3分)
此时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像“揠苗助长”这种用一个小小说来说明大道理文学体裁叫寓言(板书:寓言)。
作业
1. 背会今天学这则寓言。
2. 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长快些 想措施帮她们长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枯死了
根据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