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老师
廖建虎
教学内容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配套问题 ---工程问题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应用题的列法,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找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一.配套与人员分配问题
【例1】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即螺钉数:螺母数=1:2.)
二.配套与物质分配问题
例2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三.工程问题
1.知识回顾
1.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此时剩余的1工作量是 。
2.一项工作甲独做a天完成,乙独做b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
例1.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例2.整理一批数据,由一个人做需8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些人先做2小时,再增加5人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 计划由多少人先做两小时?
【请你来试一试】:
1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剩下的部分需要几小时完成?
2.某中学开展校外植树活动,让初一学生单独种植,需要7.5小时完成;让初二学生单独种植,需要5小时完成。现在让初一、初二学生先一起种植1小时,再由初二学生单独完成剩余部分。共需多少时间完成?
3、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m的立方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m的立方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4、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生活实例
问题探究
解决问题
1、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课题,有助于理解题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分析获取信息,是很有实用价值的能力。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这种能力。
提出
问题
想一想:(1)怎样设未知数?与哪句话有关?
(2)怎样列与数量关系相关的代数式?与哪句话有关?
(3)怎样找相等关系?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去观察、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
问题
(1)怎样设未知数?与哪句话有关?
(2)怎样列与数量关系相关的代数式?与哪句话有关?
(3)怎样找相等关系?
(例题2略)
1、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障碍。
2、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得出结论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解决
问题
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由题意得:
2000(22-x)=2×1200x
解方程,得5(22-x)=6x
110-5x=6x
11x=110
X=10
经检验:结果符合题意
生产螺母的工人:22-x=12
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1、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对于解实际问题,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意义是必要的。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利用方程进行简单推理判断的能力。
课
堂练
习
练习:
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立方米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 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
3、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者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1、进一步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想象力,启迪创新、应用意识。
课
堂
小
结
解题后的反思
1、解配套问题的方法规律:
配套问题通常从配套后各量间的
倍、分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骤:
(1)审 (2)设 (3)找(4)列
(5)解 (6)验 (7)答
本课通过对不同情况进行下的配套问题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了对问题逐层分析、层层推进的解题策略,学过本课后对方程的分析方法会有新的体会。
布
置
作
业
教材106页复习巩固:2、3(必做)
9(选做)
练习册96页:7(必做)
8(选做)
必做题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
选做题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