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脑游戏:让人终身眷恋的“玩”中“学”.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97301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脑游戏:让人终身眷恋的“玩”中“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脑游戏:让人终身眷恋的“玩”中“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脑游戏:让人终身眷恋的“玩”中“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脑游戏:让人终身眷恋的“玩”中“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脑游戏:让人终身眷恋的“玩”中“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脑游戏:让人终身眷恋的“玩”中“学”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 沈峥嵘【摘要】:如何以人为本,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是广大教师不懈的追求。现代电脑教育技术的介入,和教育本源“游戏性”的结合,使电脑游戏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办法。本文介绍了电脑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操作以及应该注意的地方。【关键词】:电脑游戏 教学 有效【正文】:由于种种原因,在今天,人们对游戏的误解很深,特别是电脑游戏更是如此,有人甚至称它为“电子海洛因”,被许多家长视为“洪水猛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真该如此敌视电脑游戏吗?把“玩”与“学”一刀两断?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 转变观念,重

2、新审视电脑游戏游戏不等同于娱乐,也不等同于教育。应该说,游戏的内涵大于这两者。(1)什么是游戏?在高级汉语大词典中,“游戏”意为游乐、玩耍等,“游”意为游玩、结交、闲逛、学习等,“戏”有游戏、戏剧、角力等解释,而“玩”则有玩耍、欣赏、投入、反复体会等含义。从这些林林总总的含义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解:游戏具有学习的特征学习、投入、反复体会,游戏具有社会的特征结交,游戏具有娱乐的特征游乐、玩耍、欣赏、角力(2)游戏中的育人功能黄进在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一文中将教育视野中的游戏活动的目标归纳为:享乐和发展,即满足人愉悦身心的需要、满足人发展身心的需要。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则指出最纯正的游戏

3、精神是自由和和谐,即游戏中的人创造着人、游戏中的人的主客观世界和谐融合。可见,这样的学习的游戏化是学习者的发展回归到人发展的自然形态的一种倾向。在此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们教学中的游戏,不是简单的用游戏来代替一切课堂教学形式,而是根据学习者发展的根本规律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学习工具游戏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蕴含着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精神、观念是统帅,是灵魂。游戏的本质是一种活动。是一种自愿且自主参与的,具有目的与规则、竞争与挑战的特殊性活动。所以,有理由认为在游戏这一活动中融合学习内容让学生接受教育,实质是“做中学”。在笔者看来,借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游戏为载体的游戏也

4、具备这样的特征。二、 牵手游戏,舔尝“玩”中“学”的幸福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好之、乐之”早已成了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的“心腹大患”,但也足见游戏具有的独到魅力。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魅力”迁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呢?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兴趣,笔者把游戏引进课堂,正是“见风使舵”,而又为学生掌握好舵的方向,使学生在游戏化的学习中发生改变。(1)玩,让学生爱上学习人都有好乐的天性,在玩中学,乐中学,学的东西特别容易接受。现代脑科学告诉我们,人脑是由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构成的,每一个脑细胞都与几万乃至几十万脑胸细胞连接,来回不断传递信息。而脑细胞在活跃状

5、态下,与其他脑细胞的连接面更广,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这种状态的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种成功的喜悦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推动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下一次学习中,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我们学校低年级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如果我们问低年级的小朋友“用电脑能做什么?”,大部分孩子会回答“玩游戏!”事实也是如此,很多孩子是从游戏接触电脑、认识电脑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何不利用孩子的这一特性,顺水推舟,寓教于玩。如果我们教师一开始就按书本上的电脑术语来教学生,恐怕不出三堂课就会把燃起的兴趣之火给泊灭了。于是,我把电脑游戏引入课堂。比如在教复制图形这一课时,考虑到如果简单按

6、照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复制、粘贴,学生很快会感到枯燥乏味,机械的重复操作必将使他们学得索然无味。于是,笔者自行设计了动态的网络课件(再比如文字输入教学, 文字输入是极枯燥的一项技能,但又是极其重要的基本技能练习。如何让学生爱上它,饶有兴趣地学习它,牢固地掌握它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的游戏平台词语接龙,把词组训练纳入互动的游戏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词语接龙游戏。先出示一个词语,让学生按照首尾相同的文字连接规则,一个接一个地在游戏平台中“写”下去,在规定地时间内提交,老师和学生马上能同时看到比赛的结果,“冠军”能马上产生。这个游戏把竞争机制引进了游戏,同时又整合了语文学科,使学生全身心的投

7、入其中,时间短,见效快,他们怎能不乐此不疲呢?小小的游戏,充分激发学生好学、乐学的天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2)玩,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的实施,使“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成为核心理念。在提倡终身学习的当今社会,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他们学会生存的砝码之一。电脑凭借着网络,有着无穷的资源信息,自身又有着种种可操作的探索手段,使电脑游戏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三年级有一篇课文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章,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声音、活动方式,海底的植物以及矿物。但文中的内容对于浩瀚无垠的大海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这是一篇极好的基于网络自主探究学习的课文

8、于是,我和语文老师合作,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站(这样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而是在电脑设计的“专家组研究汇报”的游戏性学习中,把学生的责任感,好奇心,探索的欲望都调动起来了,而在“专家组”的学习中,各种学习方法在学生中互相交流学习,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而这样的学习状态,真是将来的人所需要的。(3) 玩,让学生全面发展游戏参与的教育,是一种活泼有趣的教育形式,新的学习态度、新的探究精神、新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将为孩子们将来提供新的成长环境。游戏之所以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游戏所涉及的问题和内容有趣迷人、浅显易懂。另外又不需要过多的预备知识

9、只要掌握一般的基本知识,初学者即可登堂入室,理解某一门学科的许多的重要内容。正象读过几部侦探小说的人会情不自禁地觉得自己已有了足够的本领,可以帮助警方破案一样。游戏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好奇心又为探索各种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对于这门学科的强烈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好奇心,那么学习将是一项艰难而苦涩的任务。游戏中,他们可以在尽情的娱乐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个性、丰富心灵、锻炼情操、真正获得全面发展。以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的“口语交际”之“设计广告”这一活动为例,教材对活动的开展设计了完整的方案,方案分为活动目的、活

10、动程序和做法、参考资料几部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全体动员,人人动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作好赛前准备,每个人都收集到几十条广告。,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都提交到服务器上,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分四组进行比赛。最后评出冠、亚军,给予象征性的奖励。这种游戏性质的学习,学生特别感兴趣,他们早早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为了更成功的进行活动,他们还积极出谋划策,帮着出点子,拿主意,就连一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变得异乎寻常的积极。比赛过程中,他们一个个情绪高昂,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着发言。他们的能力、智力、情感、态度得到充分展露,充分发展。为什么这样的学习他们积极性特别高

11、因为这是一种游戏性质的学习,既学习又游戏。在学习和活动中,他们都是真正的主人,真正的主体。在这样的学习中,他们才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的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管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主,搞好自己的学习。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游戏性质的学习中,学生受到真正的尊重,在老师的心目中,他们是自主的人,完整的人,可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可以自主决定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及作用。老师相信他们的能力体力和智力,相信他们能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人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都企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传统教育建立在智商基础上,但现

12、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情感的作用不可或缺,即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情商。电脑游戏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调动起各种积极因素:经验、知识、情感、态度等等“一齐上”,共同发挥作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三、 有效的“玩”中“学”,应当做“实”不作秀事物总有利弊两方面,在课堂教学求活、求新的今天,很多老师钟爱游戏,特别在公开课上,不用电脑似乎不够时尚,不上档次。这样容易导致电脑游戏出现浮于表面,缺乏内在张力的“作秀”现象。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要避免这种状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强化目标。课堂上设计的游戏,教者必须十分明确,针对什么内容设计,想达到怎样的效果,这一点至关重要。并且,一个游戏要突出

13、重点目标,如果无所适重,这样容易使学生审美疲劳,产生浮躁情绪,影响教学效果。(2)讲清规则。游戏一定凭借某些规则而存在,教育教学中的电脑游戏规则要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掌握,教师一定要讲清楚,甚至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玩、玩什么、目的何在。(3)及时反馈。游戏中,老师同样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及时表扬玩得好的,提醒不太认真的,不能放任自流,让玩电脑游戏玩成为“放羊”。席勒告诉我们:“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因为,用电脑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大脑又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让人终身眷恋幸福的学习,才能还学习以庐山真面目,这样的教育才更富有人性。参考文献: 潘华东 给孩子创造一个“玩学习”的快乐天空发表于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九期 柳 栋 关于学习游戏化的思考发表于现代数学2004年第五期 黄 进 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九期 作者简介:沈峥嵘,男,1980年1月生,中共党员联系地址: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 邮编:215233联系电话:0512-60620107 E-mail:szr00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