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铸造自己灿烂的人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隆化县章吉营中学 郑玉爽
教学目标:
1、 继续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
2、学会从阅读中总结读书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小说。
2、 激发阅读兴趣,学写读书心得。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利用课余时间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自我检查一下读书的速度和质量。2、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3、一边读,一边摘录,批注。
教师准备:1、熟悉小说内容。2、督促学生通读全书。3、搜集相关资料。4、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由莎士比亚读书的名言,导入新课,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下列精彩语段,引出对小说内容的回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 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这位作家就是前苏联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部作品,接受精神的洗礼。
二、检测阅读: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主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信息。
1、作者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业余作家。出生于乌克兰小镇舍佩托夫卡,并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没阳光的少年时代,后参加革命,1929年,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战斗经历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历时三年,创作完成《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其后又开始小说《暴风雨诞生的》创作,只完成了第一部,就与世长辞好,年仅三十二岁。
(读书心得:作家的经历与书中主人公保尔的经历相仿,因此,本书是一部自传性小说。对我们写作文的启示是,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
2、内容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激动人心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自身经历为蓝本,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国内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在革命的烈火中百炼成钢的光荣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他在革命战争与革命建设当中,以永不熄灭的革命热情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直面一次次挑战,接受命运的重重考验,炼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并凭借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了自己,拿起新的武器,文学创作,从而实现了他永不掉队的革命理想
3、整体感知(考考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1)、请你将保尔所做的主要事情排序
A、筑路 B、打工 C、做电厂工人 D、被捕蹲监狱 E、被喜剧性释放 F、双目失明写作 G、骑兵队征战 H、疗养院治病。
(2)、你能说出下列人物和主人公的关系吗?
保尔、冬妮娅、丽达、达雅、
朱赫来、 阿尔焦姆、谢廖沙·勃鲁扎克
(3)畅谈小说人物,请你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人物,用一句话概括下列人物的形象特征。
保尔,冬妮娅,丽达,朱赫来。
(学生各抒己见,围绕保尔,冬妮娅,朱赫来等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介绍。)
三、读书方法小结1:
教师总结:由此可知初读小说,我们只是粗读知梗概,要按照以下方法,阅读小说。
1、研读序言,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2、浏览文章,把握故事梗概、人物关系。
3、抓住情节,了解主要人物性格。
四、精彩文段赏析:
教师导学:长篇小说情节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把它们一一记住,但那些精彩的片段我们一定要牢记于心,反复咀嚼,才能有所收获。
(一)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个精彩片段。(要求:学生阅读精彩片段,用圈点勾画法,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从旁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认识理解。)
1、 学生朗读语段,做批注,教师指导。
2、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从内容写法体会语段。
3、 教师或学生做总结。
(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说的阅读,精彩文段的欣赏,你觉得保尔最主要的精神品质是什么?在写作方法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保尔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写作特色:1、运用多种细节描写。
2、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等,突出人物性格。
3、运用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三)阅读方法小结2:
精读品细节: 1、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圈点勾画、做好旁批。
(1)、画出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
(2)、 从炼字、修辞、句子含义等多角度品析语句。
3、探讨内容、把握写法、分析目的。
(学生总结,然后白板展示)
五.背诵经典,积累运用。
(一) 品味经典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 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以下问题:
(1)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保尔对生命的意义思考那样深刻,是因为什么?
(2)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但应积极向上)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各抒己见,教师加以引导)
(二)背诵积累经典二:
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人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的整个生命奉献给全社会 。
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
(三) 读书方法小结3:
1、做好阅读积累。
( 经典的场景、精彩的修辞、富有启发性的议论语句。)
2、写好文章感言。
3、制好读书卡片。
六、课堂小结
阅读长篇小说要用到浏览、略读、精读、积累。在浏览和略读的基础上对人物和情节进行梳理;对书中的精彩片段要精读,逐字逐句去品析,深入体会人物的形象,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后要把经典语句背诵积累,还要从写作手法、某一个环节、思想启迪等方面写好读后感。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阅读小说的方法,引领着你们走向名著,让书香浸润你们的人生。
附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彩片段欣赏
精彩语段一: 产生自杀的念头
柯察金双手抱头,陷入沉思之中。他的一生,从童年时代一直到现在,一幕幕地在他眼前闪过。他这二十四年生活得怎么样?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顾,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结果他十分满意,他这辈子过得还挺不错。当然,由于愚蠢,由于年轻,更多的是由于无知,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惟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他还记得,在华沙附近的激战中,有个战士被子弹射中,从马上摔下来,跌倒在地上。同志们急忙包扎好他的伤口,把他交给救护人员,又继续向前飞奔,追赶敌人去了。这个骑兵连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战士而停止前进。为了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时,就是这样,而且也应该这样。当然,也有例外,他就见过没有双腿的机枪手,坐在机枪车上坚持战斗,他们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们的机枪给敌人送去死亡和毁灭。他们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各个团队的骄傲。不过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学生小结:这里描写的是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它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精彩片段2:靠顽强的毅力写作
保尔和达雅到了莫斯科,在一个机关的档案库里住了几天。这个机关的负责人帮助保尔住进了一所专科医院。
直到现在,保尔才明白:当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时候,做到坚强是比较简单而容易的事;如今,当生活像铁环似的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仍然能够坚韧不拔,那才是光荣的业绩。
从保尔住进档案库的那天晚上到现在,已经一年半过去了。这十八个月来他所遭受的痛苦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在医院里,阿韦尔巴赫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保尔,恢复视力已不可能。在希望渺茫的将来,如果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试做瞳孔手术。他建议先作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他们征求保尔的意见。保尔表示,凡是医生认为需要做的,他都同意。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保尔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保尔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
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当天,保尔就给中央委员会写了封信,请求帮助他在莫斯科安家,因为他妻子在当地工作,而且他本人再继续到处住院已毫无用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请求党组织帮助。莫斯科市苏维埃拨给他一间房子。于是保尔离开了医院,当时他的惟一希望就是永远不再回来。
那间房子在克鲁泡特金大街一条僻静的巷子里,很简朴,但在他看来,已经非常奢侈了。夜里醒来时,他常常还不相信,他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医院。
达雅已经转为正式党员。她工作非常努力,尽管个人生活非常不幸,但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先进工人的后面。工人们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女工:她当选为工厂委员会的委员。保尔为他的终身伴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感到自豪,这减轻了他的痛苦。
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地向她讲述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他将能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但是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
保尔笑着安慰她说:“明天他们会给我送一块刻好格子的板子来,是用硬纸板做的。没有这块板子我没法写字,会把不同行的字重叠在一起。我想了很久,才想出这么个办法,就是在硬纸板上刻出一条条空格,这样我的铅笔就不会写到直行的格子外面。我看不见所写的东西,写起来是很困难,但也不是没法做到。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我试了好长时间,开始一直写不好,但是现在我慢慢地写,每个字母都仔细地写,结果写出来的字挺不错了。”
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他必须凭记忆整页整页,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因此母亲有时觉得他疯了。保尔写字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在趁着替他捡起滑落在地上的手稿时,才怯生生地说:“保夫鲁沙,你最好还是做点别的什么事吧。哪里见过像你这样的,老写个没完没了……”
保尔见母亲如此不安,不由得笑了起来,并安慰老太太说,他还没到完全“发疯”的地步。
(学生小结:这是一段关于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的描写,也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幽默的语言则衬托出保尔乐观豁达的性格,也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