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6 雪 鲁 迅
主讲人:高楼九年制学校 吴儒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解、凛冽、升腾”等词语。
⑵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⑴反复朗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语言。
⑵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景图。
3、情感与价值观:
⑴品味文章内涵,体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⑵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具
多媒体
四、教法
朗读法,研讨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雪是大自然的精灵,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对她充满着遐想,大家都知道哪些关于雪的诗句呢?(学生举例回答)大家说得非常好,柳宗元通过“独钓寒江雪。”给我们一幅宁静凄清的雪景,张岱“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让我们看到他宽广的胸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景,揣摩他内心的世界。
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我们先来整理一下鲁迅先生的文学常识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1924年末,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三、预习检测(阅读文章之前,让我们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1)给下列字词注音
( )( ) ( ) ( ) ( ) ( ) ( )
凛 冽 褪 尽 脂 粉 奁 磬 口 嘻 笑 朔方
(2)了解下列词语的解释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向上升起。
四、 听范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展示,设问题,播放背景音乐)
1、文中写了哪几幅雪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文中写了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方的雪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2、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滋润美艳、富有生命力、易消释 的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冰冷、坚硬、灿烂的北方的雪。
五、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现在让我们分别来欣赏一下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思考下列问题。(展示)
思考:
1、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
2、找出表现江南的雪的特点的词句。
3、作者是如何描写北方雪的特征的?找出相关语句。
4、概括北方的雪的特征。
(一)、江南的雪
1、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
明确:景、人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写景:山茶、腊梅、梅花、杂草、蜜蜂
写人:小孩塑雪罗汉
2、找出表现江南的雪的特点的词语。
滋润美艳: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比喻,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富有生命力)。
学生读:学生带着柔和缓慢的语气朗读江南的雪1~3自然段
(二)、北方的雪
1、找出描写北方的雪的特征的?
形:如粉如沙不粘连
景:屋上地上枯草上
神:旋风里蓬勃奋飞 曰光里灿灿发光 天宇下旋转升腾
2、概括北方的雪的特征。
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与暖国的雪比较而得)、孤独的
学生读:学生带着这份孤独、坚硬朗读北方的雪4~6自然段
六、小结与作业
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柔美的江南雪景,也体会到壮美的朔方飞雪,鲁迅先生通过两幅不同的雪景要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思考完成,下节课解决)
七、板书设计
雪
鲁迅
江南的雪 柔美
朔方的雪 壮美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