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利用单部摄像机拍摄编辑教学片
拍摄教学片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而现有的设备限制了我们表现课堂教学课例的内容。在我们的中小学中一般只有一台1/2的摄像机,一般不具备现场编辑制作条件,因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是比较连续性的,如果只有1台机,务必将将整堂课的内容一气呵成地拍摄下来。如果我们要拍摄的内容是以课堂实录为主,那么怎样利用在单机的情况之下拍出较为理想的教学片呢?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拍摄一些课堂教学片,探索出一种只利用单机拍摄教学片的技巧。
一、选择好最佳的拍摄角度
单机拍摄的局限就是只能占有一个拍摄角度,而课堂上的教师是与学生面对面的,镜头面对老师,则同时又使镜头只能拍到学生的背。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就很难拍到学生的表情。为了解决这一对主观镜头(老师)和客观镜头(学生)的矛盾,在课室里需要选择好最佳的拍摄角度,机位最好在离讲台2/3,离一侧墙的4/1处(即第一列与第二列座位的通道)。拍课前与最好与老师商量好,提问时尽是请摄像机后面或侧面的学生回答,这样通过“摇”镜头的运动,就可拍到回答学生的表情。
二、掌握好镜头运动的速度
选好了拍摄角度,虽然能够解决主客镜头的表现,但从老师到学生的拍摄时,要求镜头运动的速度,当老师提问前,拍摄者一只眼不离取景框,另一只眼的余光要顾及学生的位置,当学生起立时,立即通过“摇”镜头捕捉到学生的回答表情。“摇”的过程要耳眼配合,用耳朵来捕捉师生回答问题的截止点,用声音来连接镜头。镜头运动的速度要快、平、稳。避免中间有多余的画面,或因为没有跟踪到学生回答的表情,使镜头滞后。
三、利用好课室的光线
通常我是用摄像机的自动光圈和自动调焦来拍摄的,在教室里也只能选用自然光。在选择好拍摄角度的同时考虑光源,利用顺光,因为教室两边都有窗户,就可确定好主光源方向,如果是阴天散射光,就更有利拍摄,将一边窗帘放下,另一边“造”成主光源。在拍到侧面的学生时,可能会是侧光,这样不但不会影响画面的质量,而且侧光可增强主体的对比度和轮廓。而逆光尽量要避免。另外,当从一个镜头转到下一个镜头时,如果光线的明暗对比度变化太大时,自动光圈调节有个2-3秒的调节过程(即画面会从模糊到清楚的调节过程),这时应立即按至暂停状态,待自动光圈调焦清楚后,又立即开启录像键继续拍摄。
四、掌握好跟踪镜头
在拍摄过程要注意画面镜头的跟踪,即要使镜头交待清楚需要表现的内容,我们用跟踪镜头来解决,所谓“跟踪镜头”,是指用拍摄手法:推、拉、摇、稳、跟等手法跟踪主体画面,使之能最清楚地交待出来。如当老师单纯讲述时,用“推”镜头,较集中地表现老师的表情;当老师板书时,画面最好交待清楚板书的内容。当教师做实验时,也要用较特写的镜头表现出来;如果是教师和某个或几个学生相互双边活动情境时,因为单机不能快速地运用拍摄手法来顾及各个主体对象,所以,最好用相对广角的镜头拍整个场面。总之,尽量运用“跟踪镜头”中的各种拍摄用法,使画面内容交待清楚。
五、充分利用设备的各项功能
因为单机具不后期制作的余地,所以要尽量利用现有摄像机上的功能,使画面活一些。机上有消除编辑功能键、左右划像键、混合键。充分利用这三个键可以使整个片子增加艺术效果。首先可以利用混合键,生动地表现师生的问答,也可以帮助老师弥补教学中出现的漏洞。比如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间长,选用此键“调出”学生画面填充空白;再如,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或放录音机、投影片时,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摄像机不能对着尴尬的教师,也不能对着惶惑的学生,这时,可用划像或混合键,甚至可以调出事先在室外拍摄的景物,如课室的位置、班别等,待教师排除故障后,再自然地回到正常教学中,不会留下一点痕迹,也增加了全片的变化感。
最后,还要给教学片作后期的编辑和制作,可以用绘声绘影软件加以实现,如加片头片尾,添加字幕,去掉冗长画面等。
总之,利用单机拍摄课堂教学片,能够把优秀的教学课例用电视的手法表现出来。而拍摄的手法也有很多技巧,只要我们多用,多一点摸索,太胆地使用现有设备的各项功能,就能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