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才训练班秘不外传的训练讲义(口才故事篇) 要纵横天下必靠说话功夫很多人都应该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小时候都很相信拳头和弹弓的力量,对于那些打架很厉害的家伙崇拜得不得了,不过,他们一般拙于言辞,常常会举拳头来对付那些能说会道的善辩者,他们的逻辑是:看你嘴巴厉害还是我的拳头厉害! 能说会道,一直以来仿佛是怀有原罪似的,因为很多人认为,说并不创造财富,而那些善于言辞 者从社会中获取的财富却往往多于那些实际创造财富的人。有很多人认为,这些人什么都不会,只会耍嘴皮子,日子却过得比大多数人还好,不公平! 可是,细细分析起来,耍嘴皮子是有一种超越性的能量的,而且它远远大于拳头的力量,即便是在拳头至上的江湖法则
2、中,仍然逃不脱这个规律!在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水浒梁山上,个个精通十八般武艺的枭雄都俯首拜服于武艺并不甚通的宋江。宋江,只不过是善动嘴皮子会说话而已。 在中国古典名著里,嘴皮子比拳头远远有力量的例子比比皆是。尽管我们的名著创作者们把那些精通武艺的超人们写得跃然纸上,然而这些人都归那些善耍嘴皮子的人统领。水浒传里的众英雄以宋江马首是瞻,在三国演义、西游记里,我们看看刘备、诸葛亮、曹操与唐僧等人,他们惟一的武功就 是嘴巴! 在读了新近出版的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这本书后,我就更加坚定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说话,也跟传统的武功一样,是有套路的。而每一套说话功夫,都是帮助我们出人头地的一扇大门。这一点,古今中外
3、概莫能免。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为民族独立的奋斗历程中,倡导了非暴力学说,以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姿态赢得了民族独立。美国的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到了平等权利的机会,凭借的也是他的说话,也就是嘴上功夫。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更是一个终日喋喋不休但妙语连珠的人。那些拿着天文数字年薪的西方 CEO 们,每天使用得最多的,无疑是说话功夫。 历届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之间都需要舞动各自的唇枪舌箭,对对手进行攻击和为自己进行辩护。天知道,未来的大选结果,说不定就在某场辩论中决定了选民们的投票方向。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这本书告诉我们,研究如何说话很值得我们下功夫。了解过传销公司是如何训练
4、传销人员说话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他们那种训练确实能够迅速地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在全日制正规教育大纲中,缺了说话这么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现实生活里,便是将最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说话打印出来,也会发现其言辞的条理不清,逻辑不通,病句别字比比皆是。看来,说话这门功夫我们还真得要好好修炼一番。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理性支配。所谓语言艺术,就是在理性支配下的说话技巧;如果不讲究语言技巧,一张嘴就像漏勺一样见什么就急于说什么,把理性思考的能动性搁置一边,那无异于自找苦吃,多树敌人。 注意把握说话长短、轻重分寸的同时,另一条暗线也贯穿于始终,那就是语言技巧。语言技巧就是口才,就是说话
5、功夫。通读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后,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学会经营表达这一项功夫极其重要。话说得好,便是在减少人生向前迈进的阻力。会说话,会甜言蜜语,会精确地传达自己内心思考的结果,会讲授多年研习的学问,就是走在通往美好生活的阳光大道上,就是登上了通往成功之巅的坚实阶梯。 好书就应该向朋友分享,为了能使我的朋友的你不断提高说话水平,不断增进你的智慧,建议你立刻打开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这本书,练会书中介绍的十套功夫,早日用在工作与生活中,让它为我们创造财富和美好生活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朝阳普照,最后一滴露珠渗入了大地。苏杭著名的茶楼一滴泉里,众说话高手聚合一堂。而听者甚众,更有电视台现场直播。 宾朋咸集
6、自有主持人牵引。但其余人等皆为配角或服务人员,只有这七位说话高手才是真正的主角。众人落定,只听得吴墉老先生朗声道:诸位,今天老身非常高兴,能与各位口才、辩才与智慧都称得上顶尖水平的高手一起交流心得,切磋技艺。那么,我先带个头,按照我们订立的规则,提出一套说话功夫,并分享一个例子。我的这套功夫,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金庸老先生在其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塑造了慕容复这样一位人物,此君的生平绝学可被概括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具体做法是,学会对方的武功绝招,转而用它去攻击对手,令其毙命。在说话功夫里,也有一套命名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绝技。当别人给你制造困难时,若你有足够的智慧,用对方对待你的方式,
7、去反击对方,往往能战而胜之。又或者在遇到难啃的骨头时,利用对方将你拒之门外的盾牌,作为武器,去攻击对方,常常能够出奇制胜。 以空还空有一天,师傅王二麻子想拿徒弟张三开玩笑,就吩咐徒弟说:张三,你拿这个瓶子去给我打点酒来吧! 师傅,拿钱来! 要用钱的话,哪个笨蛋都会打啦!就是不用钱也能打来,那才叫高明,快去吧! 徒弟只好去了。他知道这是师傅在刁难自己,是想考验考验自己的智慧。于是,他决定想一个办法去回击师傅。左思右想,他终于有了一条妙计。 很快,徒弟便回到师傅跟前,把空瓶子递给了他,说:师傅,酒买回来喽,您喝吧! 师傅接过来一看,发现是空瓶子,就大骂:好你个张三,怎么给为师一个空瓶子?我叫你去买
8、酒,不是叫你买空气呀! 师傅,要是瓶子里面装着酒,谁不会喝呀,如果师傅您能空瓶子里喝出酒来,那才叫高明呢! 师傅哑口无言,但又点了点头。 徒弟张三明知师傅王二麻子在刁难自己,但是如果当场揭穿师傅的把戏,就显不出自己的智慧。于是,他最后想到了一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妙计,果然效果显著。 一次经典的拜访待吴老先生话毕,众皆鼓掌叫好。大家都是热衷于说话研究之人,当听到精彩的东西,自然激情难抑。这时,第一个捷足先登,积极响应吴老先生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说话高手是来自西安的张子臣先生。他说话声音有些激动地说:吴老先生真的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呀。承老先生开出的 路,我就讲一个,希望各位不吝指正。
9、张子臣把面前的龙井茶喝了几口,继续说:我记得沙叶新先生写的剧本陈毅市长里,其中有一幕特别精彩,陈毅邀请化学家齐仰之出山的那场戏,陈毅用的说话功夫就是老先生所说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这就给大家讲述讲述。 1949 年冬,某日深夜。 上海,化学家齐仰之先生的家。 铃?铃?铃? 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不停地响着。电话的主人齐仰之却充耳不闻,一边翻书,一边做实验。电话铃声终于停止下来,齐仰之望着电话得胜似地笑了笑。 可是,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起来!齐仰之大皱眉头,极不耐烦地拿起话筒,大声问道:喂?谁呀??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知道?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
10、我的朋友!?好,你说吧!?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我是个化学家,我干吗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不去!不去!?什么?陈市长亲自下的请帖?哪个陈市长!?他是何许人?不认识!?对,不认识!?不论谁,就是孙中山的请帖我 也不去!?对你算客气的了!要不是老朋友,我早就把电话挂了!?不不不,你别来,你来了也没有用,最近半年我要写书,谁来我也不接待!?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 说完,他不由分说地将电话挂上,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 少顷,他家的门铃响了起来。他不禁生气了,烦躁地问:谁?! 门外一个男人洪亮的声音传来:我! 齐仰之只好不情愿地走过去开门,只见门外站着
11、一位不怒自威的男子,面含微笑。齐仰之问他:你找谁? 请问,这是齐仰之先生的府上吗? 你是谁? 姓陈名毅。 齐仰之哦一声,不禁打量起他:陈毅?不认识,恕不接待!说完,他乓的一声将大门关上,然后匆匆回到桌边,又开始埋头工作。 陈毅被关门声吓了一跳,自言自语道:吃了个闭门羹!他想再敲门,但又停住了。他心想:这可咋办呢?真是个怪人!他欲走又停,终于为自己鼓劲道: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 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他迅速地上前去,再次按响了门铃。 齐仰之先生听到门铃声再次响起,只是将头偏了偏,并没有真正理会。门外的陈毅索性将手指一直按在门铃的揿钮上,让铃声持久不息地响着。 齐仰之十分气愤,气
12、冲冲地跑去开门。门打开,看见还是陈毅,便生气地说:又是你? 陈毅回答:对头! 齐仰之气还未消: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陈毅答道:要问是我干什么的,我倒是干大事的!敝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 齐仰之大吃一惊:什么?你就是电话里说的那个陈市长? 陈毅说:正是在下。 齐仰之问:那?半夜三更来找我有何贵干? 陈毅回答:无事不登三宝殿嘛! 齐仰之有点疑惑:可我?我在工作。 陈毅说:我专程来拜访齐先生,也是为了工作。 齐仰之为难地说:好吧。不过,我只有三分钟的空闲。 这回轮到陈毅不解了:三分钟? 齐仰之说:对! 陈毅只好说:可以,决不多加打扰! 齐仰之说:请!便把陈毅延请进屋。 陈毅进得屋里,很快地打
13、量了一下齐先生的房间。 这是一间简陋破旧的卧室兼书房,地板残缺不全,残缺处都是从地上冒出来的一丛丛青草。屋角里结着蜘蛛网。书桌上堆满书籍和化学仪器。一张单人床,卧具凌乱不堪。墙上除了贴着一些化学图表外,还贴着一张醒目的条幅,上书: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本室主人敬白。该室主人显然过的是深居简出的书斋生活,他与外部世界保持不多联系的主要手段则是搁在书箱上的那架电话机。 陈毅问:齐先生就住在这里? 齐仰之答道:对,好多年了。 陈毅说:我倒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这句话显然说到齐仰之心里去了,因此,他高兴地说:不不,过奖了,过奖了! 陈毅又道:
14、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墙上绿,草色室中青。 齐仰之笑道:陈市长真是善于笑谈。 陈毅显然注意到了墙上贴的条幅,便念道: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齐仰之立刻认真起来,看了看表,问道:有何见教,请说吧! 陈毅也看了看表,认真地问道:真的只许三分钟? 齐仰之正色道:从不例外! 陈毅说:可我做报告,一讲就是几个钟头! 齐仰之又看了一下表,说:还有两分半钟了!当然,他还是礼貌性地请陈毅坐下。 陈毅只好说:好好好!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为了向齐先生致以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齐仰之有点意外:哦?敬听高论! 陈毅说:我以为,齐先生虽然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种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
15、不通! 齐仰之不以为然地说: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是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陈毅说:不,齐先生对有一门化学确实无知! 齐仰之面露不悦,问道:我倒要请教,敢问是哪门化学?是否无机化学? 陈毅:不是! 齐仰之:有机化学? 陈毅:非也! 齐仰之:医药化学? 陈毅:亦不是! 齐仰之:生物化学? 陈毅:更不是! 齐仰之:这就怪了,那我的无知究竟何在? 陈毅:齐先生想知道? 齐仰之:极盼赐教。 陈毅故意看了看表,说:哎呀呀。三分钟已到,改日再来奉告! 齐仰之急忙道:话没说完,怎好就走? 陈毅说: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嘛! 齐仰之犹豫了一下,说:这?可以延长片刻。 陈毅
16、说: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说完,他站了起来,假意要走,齐仰之连忙拦住。 不不不,那就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 陈毅还是装得很尊重齐仰之的规定的样子:要不得,要不得,齐先生是从不破例的! 齐仰之说:今日可以破此一例! 陈毅问:可以破此一例? 齐仰之道: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请! 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 陈毅说: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齐仰之有些意外,便问道:共产党人的化学?唷,这倒是一门新学问。 陈毅说:不,说新也不新噢。从共产党宣言算起,这门化学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齐仰之问:那么请问,所谓共产党人的化学,
17、研究些什么? 陈毅说:社会。 齐仰之不解:社会? 陈毅回答道:正是。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新民主主义化的社会;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 齐仰之不以为然道: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 陈毅说: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说:大而化之谓之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药
18、工业,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 陈毅的话令齐仰之深有感触,不禁叹了一口气: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T 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他竟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搞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 听了他的话,陈毅也有了感触,他激情地对齐仰之先生说:可是如今不
19、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科学也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 齐仰之问道:你们真的要办药厂? 陈毅坚定地说:人民非常需要! 齐仰之有点激动了:希望我也? 陈毅说: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 听了陈毅这番话,齐仰之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这? 陈毅继续说: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齐仰之忙说:不不不,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
20、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毅哈哈一笑,幽默地说: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齐仰之的兴致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亦跟着大笑道: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毅说: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齐仰之会心一笑:但不知陈市长对发展医药工业有何具体设想? 陈毅说:我们打算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齐仰之闻言大喜:哦?这可是我多年的愿望! 陈毅连忙说:市政府决定聘请齐先生主持筹划。 齐仰之激动地答复:好,我一定效力,一定效力!
21、陈毅又说: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生先细谈吧! 齐仰之慌忙说:不,不,现在就谈!现在就谈! 陈毅这回真的认真看了看表,说:已经谈了三十分钟了! 齐仰之有点不好意思:没关系,没关系。 陈毅微笑着指了指墙上的条幅说:喏,喏!齐仰之不禁解嘲地大笑。 这时,电灯突然熄灭。 齐仰之话语中有点无奈:咳,又停电了! 陈毅说:停电倒还不怕,怕就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了! 正说间,齐仰之已经点燃了蜡烛。他对陈毅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陈毅面带歉意地说: 不,我马上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刻不容缓! 说完,他跟齐仰之先生告别,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了齐先生家的大门。 请拿出人证这是一列从京城
22、开往冰城的火车。 火车离开始发站已经有一段时间,于是查票开始。在 6 号车厢里,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正盯着一个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子,大声地说:查票! 听到要查自己的票,那位中年男子浑身上下一阵翻找,好一会儿他才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来让列车员看。 漂亮的女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你拿错了吧,这是儿童票呀。 中年男子心虚地嗫嚅着说:儿童票跟残疾人票不是卖一样的价格吗?说完这句话,他已经憋红了脸,好像犯了什么过错似的。身为列车员,她当然知道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她打量了一番中年男子,问道: 你是残疾人吗? 我是残疾人。中年男子怯怯地回答。 那你把你的残疾证
23、给我瞅瞅!女列车员有点命令的味道。 中年男子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女列车员冷笑了一下,说: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中年男子没有吱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默默地将裤腿挽了起来。很快,身边的所有乘客都看到了他只有半个脚掌! 女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男子一副无奈的苦瓜脸,小声地解释道: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我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上干活,那天出了事后,我们那个老板就跑了,而我也没有钱到医院去做评定? 这 6 号车厢的情况,早已有人报告了列车长
24、于是他闻讯而来,询问情况。中年男子只好又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男子只好再次解释一遍,接着只好再脱掉鞋子,让列车长看看他那半个脚掌。 列车长却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紧补票吧。 中年男子一听,一下子就蔫了。他翻遍了自己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找出了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他只好苦着脸,带着哭腔地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上工了。我没有钱,连老家都回不去啦,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
25、吧!求您啦! 列车长故做坚持原则状:那不行! 漂亮的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叫他到车头去铲煤吧,就当做是义务劳动算了。 列车长想了一下,说:好。 看到女列车员、中年农民工和列车长的对话,6 号车厢的人们早已经看不惯女列车员和列车长的不近人情,尤其是中年农民工对面的一位老同志。老同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朗声地问: 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只需要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列车长有点生气了。 那你用什么东西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呀! 同车厢的乘客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大家都一下子笑了起来。 列车长愣了:我
26、一个大男人站在这儿,难道还有假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故作认真地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头脑里一下子卡了壳,一时间还真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这时,那位漂亮女列车员站了出来,要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谁知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就不是人! 听到这话,漂亮的女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靓丽的脸蛋被气歪了,尖声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你就给我说说看,我怎么不是人了?我不是人是什么?! 面对女列车员的指责,老同志却一脸平静。他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先把你的人 证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车厢里再一次哄笑
27、起来。 只是,整个 6 号车厢里有一个人没笑,他就是那位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男子,那位可怜的农民工。他正定定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仿佛这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他的眼里蓄满了泪水,也许是委屈, 也许是感激。 千古名臣晏子的惯用绝招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一番,于是,他便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门,准备迎候晏子的到来。晏子到得楚国都城门口,守门的侍卫打开了小门,说请晏子从小门口进城。晏子一听,心里很明白楚 王的用意,他灵机一动很快就有了对策。只
28、见他停在门口,对楚国侍卫说:请你去禀报楚王一声,问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是从大门走进去好啦。 楚国侍卫慌忙把晏子的话传到内宫,报告给楚王。楚王一听,很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地问道: 齐国的人一定不多了吧? 晏子反问道: 大王何出此言?在齐国,光是在国都居住的便有成千上万户人家。走到齐国的街市上,热闹的时候要互相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多得可以这样形容:举手蔽日,挥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说: 既然如此,齐国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知道楚王说话的意思,
29、但他不动声色地回答: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派遣使臣要依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对方的国君是明礼的,便派明礼之人为使臣;对方国家若是有才智的,便派有才智的人出使;在齐国实在找不出比我更蠢的人来,就只好派我来了。 晏子的回答,让楚王心里闷了好大一口气,但又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他招呼晏子到厅堂,准备安排酒席来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 这个齐国人乃是劫匪。 楚王故意摇了摇头,然后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种事呢? 晏子也摇摇头说: 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是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了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
30、出来的果实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然吗?齐人在国内从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国便成了这个样子,真是风气不同啊! 晏子的一席话,说得楚国自国王以下,个个哑口无言。 晏子不但在外交上非常善于使用说话功夫里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且在国内,当需要劝谏齐王,也经常会使用这一绝招。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 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站在一旁的晏子向齐景公请求道:大王,为了显示您的贤明,可不可以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
31、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这样也可以让他死得明白。 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板起了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可知道你犯了死罪呀?你的罪状有三条: 大王让你养鸟,你却不留心而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令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都知道了,由此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你犯了三大罪,所以现在大王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早就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某日,齐景公的一只爱犬死了,他便下令
32、替狗订制棺木,并准备举行隆重的葬礼。晏子听说后,连忙去劝他停止那样做。晏子问道:大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齐景公回答说:哎!好玩嘛! 晏子一听,感觉哭笑不得,说:大王,您这就错了。征收人民钱财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来取悦您周围的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指望?况且孤苦老弱的人冻饿而死,而狗却有得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这种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一定会轻视我国,大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是。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劝告,才打消葬狗的念头。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而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
33、赐我死好了。 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便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 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官学狗叫官学狗叫这个故事来自于隋朝侯白的启颜录。 侯白在没有做官前,住在家乡,无甚名声,但锋芒已初露。当地的地方官刚到任时,侯白便去拜见。 回来后他对几个朋友说:我能让新来的官学狗叫。朋友说:哪有官老爷听别人的摆布学狗叫的?你若真能做到,我们请你喝酒;若不能,你就请客。侯白答应了。 于是,他们一起到衙门去,侯
34、白进去见官,朋友们在门外看着。官说:你又来见我,有什么事吗? 侯白答道:您刚到此地,民间有些事情,要向您请示。您到任之前,此地盗贼甚多,我建议您下令让百姓各家养狗,让它们见了生人就惊叫,这样盗贼自然便会平息。 官问道:如果这样的话,我家也须养条能叫的狗,但到哪里去弄狗呢? 侯白回答说:我家倒有一群新养的狗,不过它们叫的声音与别的狗不同。 官问道:它们叫出来什么声音来? 侯白答道:它们呜呜地叫。 官说:你不懂狗,好狗应当汪汪地叫,呜呜叫的,都不是善叫之狗。 侯白的朋友们在门外听了,皆掩口而笑。侯白看到自己已经赢得了一桌酒席,便对官说:我知道了。以后我一定要出去寻访善叫的狗。说完便向官告辞。 甘罗
35、十二当丞相 如果要评选丞相年龄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话,年龄最小的丞相获得者必定非甘罗莫属,因为他十二岁即当上了丞相,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十二岁可能刚刚读了几年书塾。甘罗何许人也?他有什么能耐,可以在同龄者还未完全懂事时,自己就已经出人头地了呢? 甘罗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甘茂的孙子。他少年聪颖,十二岁的时候就到时任丞相吕不韦的手下去做事。 这时候,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可就在这一年,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而且享誉当时与后世。 三年前,秦王派刚成君蔡泽出使燕国,百般游说。经过三年的努力,燕王喜终于答应归附秦国,并且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示永不叛秦。秦国也打算再派张唐前往燕国,做燕国的国相,企图与
36、燕国联合夹攻赵国,扩大自己的土地。因为张唐赴燕中途必须经过赵国,所以秦王又让张唐顺便访问赵国。如果能够游说赵王把河间一带的城池割让给秦国就更好了,如此能避免大动刀兵,不用劳师靡饷。 张唐受命以后,就拜访丞相吕不韦说:昭王的时候,我曾受命率兵讨伐过赵国。赵王一直仇视我,曾扬言谁能捉到张唐,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现在我出访燕赵两国,恐怕不太合适吧? 吕不韦什么也没说,但却一脸的不高兴。 恰好小甘罗看到丞相吕不韦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就问道:丞相因为什么事情如此不高兴呢?吕不韦就把张唐不从命出使的事向他说了一遍。甘罗听完后就说:请让我去说服他成行怎么样?吕不韦呵斥道:荒唐!我亲自去请他,他都不肯出使
37、凭你又如何能说服他呢? 丞相想必知道,项橐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都十二岁了,您大可放心让我去试试看,为什么我刚一提出来,您就一口回绝了呢? 甘罗的话实在难以辩驳,吕不韦便勉强地点了点头。 甘罗到得张唐府中,一见到张唐就问:张大人,您认为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王翦相比,谁的更大呢? 张唐说:武安君向南挫败了强大的楚国,向北建威于燕国和赵国。他攻城破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又怎么能与武安君相比呢。 甘罗又问:您认为当年的应侯和现在的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相比,谁更专断呢? 张唐说:文信侯更专断。 甘罗便说:您果真知道文信侯比应侯更专断吗?当年应侯提出攻打赵国,武安君王翦出面表示责难,
38、离开咸阳七里就被赐死了。如今文信侯亲自出面请您去做燕相,您却不肯去,我真不知道您要死在哪里? 张唐立刻回答说:请转告丞相,我马上出发前往燕国。 可是,张唐最后还是由于惧怕而不愿意到赵国去。吕不韦也没法硬让他勉为其难,只好决定另派他人前往赵国。 甘罗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到秦王那里毛遂自荐:大王,请您派我出使赵国吧,我一定能完成使命。 秦王看到眼前的这个小孩儿如此有胆量,如此有魄力,又听相国吕不韦谈到过他的行事,心中已有几 分欢喜。但为当面验证一下他的才能,故意掩饰住内心的喜悦,十分严肃地说:出使赵国可是国家大事, 你小小年纪,见了赵王想说些什么呀? 甘罗说道:使臣出国,应对必须随机应变,哪能现在
39、就定好说什么呢? 秦王听完,哈哈大笑:好吧,寡人就任命你作为使臣,出使赵国。于是,便给了他十辆马车、一百人听他吩咐。 甘罗一行来到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听说秦国使臣来到,急忙出城迎接。不一会儿,秦国使臣的车到了。 出乎众人的意料,从车上走下的是位少年。这位少年举止从容,目不斜视。跟随他而来的一百余人呼啦 一下围上去,簇拥着他一步步朝赵王走来。赵王心里也感到吃惊,同时他在怀疑是不是有人要故意取笑他。 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等待那个小孩子来向他施礼。 这个小使臣走到赵王面前,十分郑重地拿出国书递给赵王。赵王才不无怀疑地问道:小先生光临敝国,有何贵干呀? 甘罗机智地答道:来帮助赵国逃脱危险。 请问赵国有
40、什么危险呢?赵王问。 甘罗故意拉长了调子:大王,您不觉得在这儿谈话,不太合适吗? 赵王赶忙笑着说:请,请,请到城中见礼。 到了王宫中双方坐定。赵王又旧话重提,但这次他客气多了,请问甘大人,您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甘罗清清喉咙,端正了坐姿,满脸郑重地说:秦国要联合燕国,而且还准备派人到燕国去做丞相。 燕赵两国历来有仇,如果燕秦达成联盟,夹在中间的赵国就十分危险了。 赵王听后感到有些惶恐,神色也变得不自然起来。请问甘大人,我们该怎么办呢? 甘罗心中不禁一阵暗喜,但他外表依然十分冷峻:其实,秦国联合燕国,其目的无非是想取得赵国河间一带的几座城池。如果大王肯将这几座城割给秦国,秦国马上就会和赵国交好,而
41、且会与赵国共同对付燕国。你们赵国便可以去攻打燕国,去夺取比河间更多的城池。您权衡一下利弊,做出决断吧! 赵王十分畏惧秦国的武力。他知道秦国既然派人来讨要城池,是非给不可的,也就只好强颜为欢地说:好吧,秦赵两家情同兄弟,几座城池算得了什么呀。他命人把河间一带五座城的地图和户口交给甘罗,又用十分隆重的礼节款待甘罗等人。临别的时候,赵王又把甘罗送出都城,亲自扶他上车,还赠给他黄金百斤,玉璧一双。甘罗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使命,而且满载而归。秦王对甘罗的表现大加赞赏,破例封他为大夫,不久又提拔他为上卿,把当年封给他祖父甘茂的土地全部赐给了他。 触龙智说赵太后这是一个流传了千年的经典故事,我们在座各位都曾听过
42、 在公元前 265 年,赵惠文王病故,由孝成王即位,国家大权落到了成王的母亲赵太后手里。 强大的秦国乘赵王新立,便发兵进攻赵国,一连夺去了三座城池,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这时只有联合齐国,共同抗秦,才是上策。 赵国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做人质,方可出兵。当时诸侯求助于别国时,通常都是派本国公子到对方去当人质的。 长安君是赵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赵太后当然不愿意。但秦兵攻势极其猛烈,如没有齐国来救,赵国的存亡就难以预料了! 大臣们个个忧心如焚,纷纷进宫,极力强谏。赵太后恼了,就对左右大臣说:再有人来说派长安君做人质的事情,我就朝他脸上吐唾沫! 大臣们因此都不敢再去,独有左师触龙不怕
43、仍旧入宫求见赵太后。赵太后料定他是为了长安君的事而来,怒容满面。 触龙进宫以后,故意放慢脚步,蹒跚而行。一见到赵太后,就下拜请罪,说:老臣双腿有病,行动不便,好久没能来拜见。虽然私下原谅自己,又怕太后玉体欠安,所以勉强支撑着前来请安。 太后说:我老婆子比你还不如,走路还得靠人用车子推呢。 触龙说:每天的饮食没有减少吧? 太后说:只能喝点粥而已。 触龙说:我的食量也大不如前了,就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要走三四里,胃口渐渐好转,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 太后叹息说:但是我做不到啊! 她因触龙只谈家常,并不提及长安君的事,脸色就逐渐缓和下来。聊过一会,触龙说: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纪最小,最无用,我已日渐衰老
44、又偏爱他。所以今天冒死请求太后,让他到侍卫队里凑个数,保卫王宫。 太后一口答应,并问:舒祺今年多大了? 触龙说:十五岁。年龄还小,我只是想在未死之前就将他托付给太后。 太后见他这样,受到感动,又问:大丈夫也宠爱幼子么? 触龙说:胜过妇人! 太后笑了,说:这话怎么讲呢? 触龙说:老臣看来,太后并不像爱女儿燕后那样深爱长安君。 太后说:你讲过了头了!我爱燕后远远不如爱长安君。 触龙解释说:父母爱子女,主要是为他们长远的前途着想。当初燕后远嫁到燕国去时,你抱着她痛哭送行;嫁去之后,又为她祈祷:今生别再回来!这并非不爱,而是从她的长远利益着想,希望她的子孙代代为王。对吗? 太后点头回答:对的。 触龙
45、又问:请从现在往上数到赵国立国时为止,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几人能承继父辈爵位的呢? 太后说:一个都没有! 又问:别的国家的子孙有吗? 太后说:据我所知,也都没有。 触龙进一步申述道:这是由于那些君主不是自身遭祸,就是祸延子孙!并非君主们的子孙必定是庸碌之辈,无德无才,而是因为他们无功受高禄,拥有大量珍宝,一切都可以坐享其成的缘故。 触龙继续说:如今长安君不也是这样吗?太后封了他高位,赏了他肥沃的封地,赐给他无数财宝,却不想让他为国家做一点贡献。一旦太后百年,长安君在赵国还能依托谁呢?由此看来,太后为燕后考虑得久远,却没有顾到长安君的未来,怎么能说太后爱长安君远远胜过爱燕后呢?
46、 太后被探深打动,说:好,一切由你调遣吧! 于是,赵国用车送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齐国也派兵来救援赵国,使赵国免除了亡国之灾。 听完阿灿对经典触龙智说赵太后的演绎,大家都回想起了当年初读它时的感受。 各大高手均不甘落后,苏洛宾对大家说:大家都讲了中国古人的,那么,让我来一个外国古人的。 华盛顿智斗偷马贼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从小聪慧过人。 小时候,华盛顿的家里非常贫穷,最值钱的家产要算是一匹马了,而且也只有这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长得很高大,跑起来闪电一般,干起活来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们全家都很喜欢这匹马,宁愿少吃一口,也要让马吃饱。华盛顿对这匹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经常到草地上去放马;每当马吃饱了以后,他就骑在马身上,悠闲地唱起歌,和马玩耍起来。 有一天,这匹马突然不见了。华盛顿全家都十分焦急,小华盛顿更是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们一家人找呀找,找了很久,终于在同村一个人的农场里发现了自家的那匹马。但是,那个农场的主人是个无赖,仗着自己有钱有势,不但拒绝归还,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