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企业关键产品为涂料及其稀释剂, 工艺较简单, 关键是预分散、 研磨、 调色、 混合搅拌、 检测、 包装等工序, 所以有害化学品关键以挥发性气体和粉尘形态, 经过呼吸道进入、 皮肤接触等形式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了预防和降低有毒伤害, 深入细化相关有毒化学品对人体危害及预防制度,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针对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两种情况分别制订对应方法, 并制订本预案。
1、 慢性中毒预防和应急方法
慢性中毒关键是长时间接触到有机溶剂和涂料粉尘, 从而在体内积累, 破坏人体对应器官和组织, 造成病变现象。对应对策是: 预防为主, 教育先行。预防有害化学品对人体危害, 必需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方针, 根据“分类管理, 综合治理”标准, 实施“技术控制, 全员教育”策略。具体方法以下:
1.1严格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1)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卫生, 沟渠通畅;
(2)进入生产场所, 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严禁穿拖鞋、 裙子和高跟鞋;
(3)严禁将工作服穿回住处, 避免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污染, 危害个人及家人健康;
(4)饮水、 吃饭前要洗手, 下班后要洗澡, 保持个人卫生;
(5)严禁在车间、 试验室吃东西及用餐;
(6)严禁用溶剂洗手, 预防中毒;
(7)应按要求配戴必需劳动保护用具。
1.2 定时进行职业健康检验
对从事接触危害作业职员, 上岗前应进行职业健康检验, 在岗期间应定时进行体检, 做好预防工作, 确保职员身体健康。
1.3 组织职业卫生培训
对职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提升职员防护意识, 指导职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防护用具, 督促职员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操作规程。
1.4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职业健康档案, 应包含职员职业史、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职业健康检验结果及职业病诊疗等相关个人健康资料。
1.5配置足够防护设施
(1)预分散区(颜料投料区)配置脉冲袋式除尘器: 将飞扬粉尘立刻抽走, 预防粉尘吸入人体, 预防尘肺病;
(2)生产车间应配置良好抽风系统, 确保有强力整体进风、 抽风设施。
1.6发放对应防护用具, 配置必需抢救药品
(1)口罩、 胶手套: 投料时要求配戴。
(2)工作服、 工作鞋: 作业时要求穿着。
(3)防毒面具: 应抢救援用。
(4)抢救药品: 车间办公室应配置急用药箱, 最少应有“医用酒精、 创口贴、 云南白药、 生理盐水等药品。
1.7常常维护和检修防护设施和用具
对防护设备、 应抢救援物品及个人使用防护用具, 进行常常性维护、 检修, 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1.8 改善工艺
加强生产设备密封化, 加强通风排毒排尘。
1.9 实施轮岗
对有害作业岗位实施轮岗制度, 避免长时间从事有害作业。
2、 急性中毒预案和应急方法
2.1发生急性中毒关键原因
(1)在有大量泄漏有毒物料环境下工作, 如堵漏、 抢险等情形, 有可能因吸入高浓度有毒气体而发生急性中毒或窒息;
(2)误食有毒化学品。
2.2应急响应方法
(1)快速脱离有害环境
中毒人员应快速脱离有害环境, 已昏迷不能自行脱离, 抢救人员应快速帮助中毒者离开现场。但抢救人员必需做好本身及协同人员保护方法, 进入有害化学品区要注意佩带诸如防护服、 防护鞋、 自吸式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具, 以免造成更多人员中毒。
(2)截断中毒源
消除泄漏源头, 堵漏, 避免毒害范围扩大。
(3)紧抢救护方法
脱去被毒物污染衣物, 清洗鼻腔、 口腔、 皮肤, 并视不一样情况采取以下抢救方法:
①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衣服,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根本冲洗皮肤, 严重应就医;
②眼睛接触: 立刻翻开上下眼睑,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最少15min, 就医;
③吸入: 快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④食入: 饮足量温水, 催吐, 就医。
若出现呼吸急促、 脉搏细弱情况, 应采取以下紧抢救治方法:
①人工呼吸、 吸氧, 针刺或指压人中、 内关、 足三里;
②清除口腔、 鼻腔分泌物等, 维护呼吸道通畅;
③拨打120抢救中心电话, 就近送医院作深入抢救、 诊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