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汇总.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476734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5.41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点汇总 精品汇编资料 第一章 我国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 第一节 我国金融中介机构   一、商业银行   (一)国家控股四大商业银行   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它是从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包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   l987年4月,重新组建后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其独特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策控制性。政策性银行资本金通常由政府财政拨付。   二是经营目标非营利性。   三是融资标准非商业性。政策性银行有其特定资金起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通常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   四是业务范围确实定性。政策性银行有特定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我国于1994年初设置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证券机构   (一)证券企业(二)证券交易所(三)证券登记结算企业   四、保险企业   1865年,上海义和保险行成立,这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保险企业。   五、其余金融机构   (一)金融资产管理企业 (二)农村信用合作组织   (三)信托投资企业(四)财务企业(五)金融租赁企业 第二节 我国金融管理机构   一、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性质和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享受货币(人民币)发行垄断权,它是发行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经理国库,是政府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终贷款人,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向其发放贷款,是银行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职责:   (2)依法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包含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管理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和再贴现,合理操作公开市场业务。   (3)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4)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7)经理国库。   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单位。   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主要职责   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五、国家外汇管理局 第三节 我国金融市场   一、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金融工具为媒介,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资金流通与交易市场,主要包含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和证券回购市场等。这些市场里金融工具通常都具备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等特点,具备“准货币”特征。   (一)同业拆借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期限短。同业拆借市场期限最长不得超出1年。其中,以隔夜头寸拆借为主。现在,我国同业拆借资金最长久限为4个月。   ②参加者广泛。   ③在拆借市场交易主要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超额准备金。   ④信用拆借。同业拆借活动都是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市场准入条件比较严格,所以金融机构主要以其信誉参加拆借活动。也就是说,同业拆借市场基本上都是信用拆借。   (二)票据市场   (1)汇票(2)本票(3)支票   (三)证券回购市场   证券回购作为融资工具,在融资活动中有着主要作用。   (1)证券回购交易增加了债券利用路径和闲置资金灵活性。   (2)证券回购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工具。   二、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长久资金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交易对象主要是政府中长久公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以及银行中长久贷款。在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包含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一)股票市场   我国上市企业股票按发行范围可分为A股、B股、H股和F股等。   我国股票市场主体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组成,包含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另外,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即所谓“三板市场”)也是我国有组织股份转让市场。   (二)债券市场   (三)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三、外汇市场   (一)银行间外汇市场   银行间外汇市场基本框架   (二)银行结售汇市场   五、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1)远期合约(2)期货交易(3)期权(4)交换 第二章 信用与货币创造 第一节 信用形式及其工具   一、信用及其本质   (一)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借贷行为   (二)信用反应是债权债务关系   (三)信用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二、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直接融资)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或预付形式提供信用。商业信用详细方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赊销和预付两大类。   1.商业信用特点   (1)商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络。   (2)商业信用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经营者。   2.商业信用不足   (1)产业规模约束性。   (2)严格方向性。商业信用是商业企业之间发生、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络信用形式,它严格受商品流向限制。   (二)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余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用于生活消费目标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分,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标不一样。从授信对象看,消费信用债务人是消费者,即消费生活资料家庭和个人。从授信目标看,是为了满足和扩大消费者消费需求。   当代市场经济消费信用方式多个多样,详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1.赊销2.分期付款3.消费贷款   (三)国家信用(直接融资)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隶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标准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一个信用形式。   (四)银行信用(间接融资)   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个业务形式提供货币形态信用。   银行信用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银行信用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含其余金融机构;债务人主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工商企业和个人。   (2)银行信用所提供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货币,它能够不受个别企业资金数量限制,聚集小额可贷资金满足大额资金借贷需求。   (3)银行和其余金融机构能够经过信息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从而有效地改进了信用过程信息条件,降低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降低了信用风险,增加了信用过程稳定性。   三、信用工具   (一)主要信用工具   按融通资金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前者主要有工商企业、政府以及个人所发行或签署股票、债券、抵押契约、借款协议以及其余各种形式借款等;后者主要包含金融机构发行本票、存折、可转让存款单、人寿保险单等。   按照偿还期限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久信用工具和不定时信用工具三类。   1.信用卡2.债券3.股票   (二)信用工具通常特征   1.偿还性2.流动性3.收益性4.风险性 第二节 存款货币创造   一、信用货币   存款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先利用其本身吸收存款以及获取各项资金起源有利条件,再经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办理结算等业务活动,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达成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行为。   存款货币创造相关要素:   1.原始存款2.派生存款3.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数量关系是:   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   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存款总额   超额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条件   (一)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流通工具包含银行券、支票、票据、股票、债券等。   (二)部分准备金制度   (三)非现金结算制度   三、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原理作用下,能够产生出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派生存款来。这个派生存款大小,主要决定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原始存款数量大小;另一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低。派生出来存款同原始存款数量成正比、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越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存款扩张倍数越大。   若用△D代表存款货币最大扩张额,△R代表原始存款额,r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可用公式表示以下: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数量上限制原因   (一)现金漏损率(c)(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   (三)活期存款与其余存款相互转化   五、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存款创造   (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1.基础货币(B)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通惯用B表示。   基础货币表示式: B=C+R=流通中通货+存款准备金   其中,存款准备金包含商业银行持有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通惯用R表示;流通中通货等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货币发行,通惯用C表示。   2.货币乘数(m)   而基础货币是由通货C和存款准备金R组成,其中,通货C量不会呈倍数地增加,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货币供给量则是由通货C和商业银行创造出来、数倍于存款准备金R存款货币D组成。   二者关系:源与流关系   (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之间关系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随时随地表现在业务过程之中,详细表现在:   (1)主动调整存款结构,努力获取低成本原始存款。   (2)大胆、稳健经营,合理调度资金头寸。   (3)努力降低非银行部门和银行客户对现金持有比率。 第三章 融资方式和融资格局 第一节 融资方式   一、融资方式概述   (一)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经济主体经过一定方式在本身内部进行资金融通,即将自己储蓄转化为投资融资方式,如企业经过本身利润留成和折旧进行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不一样经济主体之间资金融通,即吸收其余经济主体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融资方式,如发行证券,向银行借款等。   内源融资自主性大,基本不受外界影响,而且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不过融资规模受到限制。外源融资不受本身积累速度影响,不过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二)直接融资   1.直接融资概念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   2.直接融资种类   除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证券融资这种普遍形式外,直接融资还包含:  (1)商业信用(2)国家信用(3)消费信用(4)民间个人信用   3.直接融资特征   (三)间接融资   1.间接融资概念   间接融资基本特点是资金融通经过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它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和利用资金两个步骤组成。   2.间接融资种类   (1)银行信用(2)消费信用   3.间接融资特征   二、融资方式与金融体系   直接融资缺点   间接融资优点   三、融资方式与货币流通   (一)间接融资和货币流通   1.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创造货币供给量   信用货币经过两条渠道被创造出来:   (1)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   (2)商业银行系统经过信用活动创造货币供给量。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给量能力不是无限。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给量机制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给量能力受到基础货币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要备付金率和客户提现率制约。所以,中央银行能够经过控制基础货币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要求最低备付金率等方法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2.非银行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存在加速货币流通或扩大货币供给量两种可能   (二)直接融资与货币流通 第二节 项目融资   一、项目融资概述   (一)项目融资概念   项目融资是以项目标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一个无追索权或者有限追索权债务融资。   项目融资分为两类:无追索权项目速效和有限追索权项目   (1)无追索权项目融资。它是指贷款人对项目发起人无任何追索权,只能依靠项目所产生收益作为还本付息惟一起源项目融资。   (2)有限索权项目融资。它是指项目发起人只负担有限债务责任和义务项目融资。   (二)项目融资与传统企业融资方式区分   1.详细来看,二者主要区分是:   (1)贷款对象不一样(2)筹资渠道不一样(3)追索性质不一样   (4)还款起源不一样(5)担保结构不一样   (三)项目融资当事人及其权责   (1)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是提出项目标企业、实体或者个人,是项目标实际投资者和主办者,是项目企业股本投资者和特殊债务提供者或担保者。   (3)借款单位   (5)多边金融机构或者出口信贷机构   (四)项目融资运作程序   (1)项目标投资结构(2)项目标融资结构   (3)项目标资金结构(4)项目标信用担保结构   二、项目融资模式:BOT和TOT   (一)BOT模式   1.BOT概念   (1)B——建设阶段   (2)0——运行阶段   (3)T——转让阶段   2.特许权协议   3.BOT发起人   在BOT项目融资中,项目标发起人通常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政府机构或者政府指定集团企业。   (二)TOT模式   1.TOT定义   TOT是“移交一经营一移交”简称。   2.TOT和BOT异同   TOT和BOT方式根本区分在于“B——建设”上,即不需要项目标投资方或者经营者来开发建设项目。   三、项目融资作用   (一)项目融资优势(二)项目融资利用领域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   一、资产证券化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概念   证券化(Securitization)是指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越来越多地经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融资过程。证券化包含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又称二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成若干单位证券,并出售给市场上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资产负债表中消失。   (二)资产证券化主要特点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资产证券化具备显著特点:   (1)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收入导向型融资方式。   (2)资产证券化是结构性融资方式。   (3)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方式。   (4)资产证券化是低成本融资方式。   二、资产证券化基本要素、当事人和程序   (一)资产证券化基本要素   成功资产证券化需要具备基本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包含:   (1)标准化合约   (2)资产价值正确评定   (3)拥有完整历史统计资料   (4)使使用方法律标准化   (5)确定服务人地位标准   (6)可靠信用增级方法   (二)资产证券化主要当事人   资产证券化主要当事人通常包含以下几类:   (1)发起人或者原始权益人。   (2)服务人   (3)发行人   (4)证券商   (5)信用增级机构   (6)信用评级机构   (7)受托管理人   (三)资产证券化程序   资产证券化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资产证券化融资目标。   (2)组建SPV。SPV是专门为ABS成立具备独立法律地位实体。SPV通常由在国际上取得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给予较高资信评级投资银行、信托投资企业、信用担保企业等组成。   (6)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销售。   (7)SPV取得证券发行收入,原始权益人取得资产出售收入。   (9)按期还本付息,对聘用机构付费。   三、资产证券化条件和类型   (一)资产证券化条件(二)资产证券化类型 第四节 我国融资格局发展趋势   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融资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资方式变革   三、我国融资格局新改变   四、完善金融市场是资金有效融通必要条件 第四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第一节 利率概述   一、利率计算   利息简单讲就是借贷资本收益。   按照计算利息时间,可将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与月利率及日利率之间换算公式以下:   年利率=月利率×l2=日利率×360   (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二)单利与复利   利息计算分单利和复利。   复利也称利滚利,就是将每一期所产生利息加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利息。   通常来说,若本金为P,年利率为r,每年计息次数为m,则n年末期什公式为:   (三)利率分类   有效利率是指在复利支付利息条件下一个复合利率。      (四)利率水平决定   1.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改变区域是在零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   2.古典学派储蓄投资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互作用。储蓄(s)为利率(i)递增函数,投资(I)为利率递减函数。   当S>I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当S< I时,利率会上升。当S=I时,利率便达成均衡水平。   3.凯恩斯学派流动性偏好理论   (五)影响利率变动原因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绪   (三)利率市场化步骤   (四)利率市场化社会经济效应   1.造成利率水平大幅升高   2.高利率贷款需求将可能得到满足   3.信贷资金分流到房地产和证券市场   4.商业银行拥有信贷价格制订权    第二节 利率与收益率   一、各类收益率计算   二、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   (一)债券类型   按是否附息分类有:零息债券、附息债券。   (二)到期收益率计算   1.零息债券到期收益率   2.附息债券到期收益率   3.永久债券到期收益率   假如我们已知债券市场价格、面值、票面利率和期限,便能够求出它到期收益率,反过来,我们已知债券到期收益率,就能够求出债券价格。从中不难看出,债券市场价格越高,到期收益率越低;反过来债券到期收益率越高,则其市场价格就越低。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即债券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成反向改变关系。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到期收益率低于市场利率债券将会被抛售,从而引发债券价格下降,直到其到期收益率等于市场利率。这就是人们为何会发觉债券价格随市场利率上升而下降。   三、债券本期收益率计算 第三节 利率和金融资产定价   一、利率与有价证券价格(通常了解)   (一)利率期限结构   (二)有价证券价格与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对不一样偿还期有价证券影响是不尽相同。因为长久有价证券对利率变动敏感度要大于短期有价证券,因而利率对长久有价证券影响要大于短期有价证券。当利率上升时,有价证券价格下降,而长久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幅度大于短期有价证券,即长久有价证券较短期有价证券会遭受更大损失。反之,当利率下降时,长久有价证券自然较短期有价证券能获取更多收益。   二、有价证券定价   (一)票据定价:   (二)债券定价:   (三)股票定价:    第四节 资产定价理论   一、有效市场理论   (一)弱式有效市场   (二)半强式有效市场   (三)强式有效市场   二、资产组合理论   (一)资产组合理论概述   (二)资产组合理论基本内容   三、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除马科维茨提出假设外,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提出了本身理论假设:①市场上存在一个无风险资产,投资者能够按无风险利率借进或借出任意数额无风险资产;②市场效率边界曲线只有一条;③交易费用为零。   (一)资本市场线   资本市场线反应了投资于风险资产组合和无风险资产收益与风险关系。   (二)证券市场线   投资者负担风险必须以较高预期收益作为赔偿,即假如在均衡状态,A证券预期收益率高于B证券预期收益,则A证券风险大于B证券风险。   (三)资产风险通常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类   四、期权定价理论(通常了解) 第五章 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 汇率决定   一、决定汇率变动主要原因   汇率作为外汇价格,是由外汇市场供求情况决定,而外汇供求情况又受制于各种经济或非经济原因。其中,决定汇率变动主要原因有:   1.国际收支   2.通货膨胀率   3.利率   4.总需求与总供给   5.政府政策   6.市场预期   二、购置力平价说   1.购置力平价说基本原理   2.绝对购置力平价   3.相对购置力平价   4.绝对购置力平价和相对购置力平价关系   绝对购置力平价和相对购置力平价关系是:   (1)假如绝对购置力平价成立,相对购置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   (2)假如相对购置力平价成立,绝对购置力平价就不一定成立。   三、利率平价说   1.利率平价说基本原理   2.抛补利率平价   3.抛补利率平价说基本结论    第二节 汇率制度   一、国际汇率体系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二、国际浮动汇率体系下汇率安排   (1)无单独法定货币汇率   (2)货币局安排   (3)传统盯住安排   (4)水平区间内盯住   (5)爬行盯住   (6)爬行区间   (7)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有管理浮动   (8)独立浮动   三、影响汇率制度选择主要原因 第三节 汇率风险及其管理   一、汇率风险概述   二、汇率风险类型   1.交易风险   2.会计风险   3.经济风险   三、汇率风险管理   1.签约时管理方法   2.借助金融交易管理方法   3.其余管理方法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特点   三、当前国际资本流动趋势   四、国际资本流动影响   五、国际金融危机   1.债务危机   2.货币危机   3.流动性危机   4.综合性金融危机 第五节 外汇管理   一、外汇管理概述   二、货币可兑换   三、中国外汇管理体制 第六节 外债管理   一、外债与外债管理概念   二、外债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   1.外债总量管理   (1)负债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比率。   (2)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比率。   (3)偿债率,即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比率。   (4)短期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中,一年和一年以下期限短期债务所占比重。   2.外债结构管理   三、我国外债管理体制   1.外债情况   2.外债管理制度 第六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经营内容   (1)对负债业务组织和营销。   (2)对资产业务组织和营销。   (3)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组织和营销。   二、商业银行管理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   (2)财务管理。   (3)风险管理。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关系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标准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标准   (1)安全性标准   (2)流动性标准   (3)盈利性标准   (4)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关系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标准   五、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则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严格恪守审慎经营规则”。审慎经营规则,包含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分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   一、商业银行经营概述   二、商业银行经营组织:业务运行   (一)传统业务运行模式   (二)新型业务运行模式   三、商业银行经营关键:市场营销   四、负债经营   负债包含存款、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等,其中最主要是存款。   (一)存款经营基本内容   (二)影响存款经营原因   (1)支付机制创新。   (2)存款创造调控。   (3)政府监管方法。   (三)存款经营派生出来服务——现金管理   五、贷款经营   1.选择贷款客户   (1)客户所在行业。   (2)客户本身情况及贷款用途方面。   要完成对客户本身及项目标了解,通常银行信贷人员要完成三个步骤。   (1)是贷款面谈;(2)是信用调查;(3)是财务分析。   2.培养客户战略   3.创造贷款新品种和进行适宜贷款结构安排   4.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其余产品    第三节 商业银行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基本原理   (1)规模对称原理。   (2)结构对称原理。   (3)速度对称原理。   (4)目标互补原理。   (5)利率管理原理。   (6)百分比管理原理。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1.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建立   2.资产负债百分比管理指标体系   监控性指标有10项   监测性指标有6项   (1)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情况及其波动性   (2)信用风险监管指标包含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全部关联度等几类指标。   (3)市场风险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改变而面临风险   3.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基本条件   二、风险管理   (一)银行风险及其成因   (二)商业银行主要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四)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   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   (五)《新巴塞尔协议》与强化风险管理   三、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   (二)财务管理内容   1.资本金管理   2.成本管理   3.利润管理   4.财产管理   5.财务汇报 第七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 第一节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概述   二、金融创新背景与动因   三、金融创新主要内容   (一)金融制度创新   (二)金融业务创新   (三)金融工具创新    第二节 金融工程   一、金融工程概述   二、金融工程工具和技术   (一)金融工程工具   (二)金融工程技术    第三节 我国金融业改革与金融创新   一、我国金融业改革   二、我国金融创新内容   三、我国金融创新特点   四、对我国金融创新展望   (一)制约我国金融创新原因   (二)我国金融创新新发展   (三)我国金融创新要注意主要问题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二、货币需求理论模型   1.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   马克思揭示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且是有许多前提条件:   (1)金是货币商品。   (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   (3)这里考查只是执行流通伎俩职能货币量(即交易需求)。    2.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是凯恩斯主义创始人。他在探求人们对货币需求和持有货币动机时,认为:   (1)为了日常交易上需要;——交易动机   (2)为了预防意外使用;——预防动机   (3)投机性动机   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货币需求函数是在继承剑桥学派现金余额学说基础上,吸收了凯恩斯流动偏好学说而形成和发展起来,被誉为当代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不但关心名义货币需求量,而且尤其关心实际货币需求量。   在影响货币需求量很多原因中,弗里德曼把它们划分为三组。   第一组,恒常收入及财富结构   第二组,各种资产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   第三组,各种随机变量u。   三、货币需求计量模型   (一)西方学者探索   (二)我国学者探索   1.基本公式法   2.微分法   3.我国学者对货币需求模型重新结构    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范围扩展   二、货币层次划分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   (二)美国划分   (三)我国划分   三、货币供给机制   在中央银行体制(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分设)下,货币供给量(Ms)等于基础货币(B)与货币乘数(m)之积。   西方关于基础货币定义是现金加组员银行在中央银行贮备存款(R),即B=C+R。而R又包含活期存款准备金Rr,定时存款准备金Rt,以及超额准备金Re。      四、影响货币供给量原因 资产 负债   Aa对金融机构贷款   Ab购置财政债券   Ac金银外汇占款   La金融机构存款(包含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Lb财政性存款   Lc自有资金和当年结益   M0货币流通量 共计 共计   (一)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量   (二)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量   (三)黄金外汇贮备与货币供给量    第三节 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概念   1.IS曲线与经济均衡      2.LM曲线与货币均衡      3.IS-LM曲线与两大市场同时均衡      二、货币均衡标志   三、货币均衡条件   1.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国民收入没有超额分配现象   2.要有一个均衡利率水平   四、货币失衡表现    五、货币失衡原因   六、货币均衡恢复 欢迎下载交流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经济类职称考试评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