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470276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哪句诗不是描写秋天(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C.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以下诗句中“关城”是指( ) 东归晚次潼关心古 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A.郩关 B.阳关 C.潼关 3.以下说法代表年纪最大是( ) A.金钗 B. 及笄 C.豆蔻 4.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诗云:“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请问林黛玉模仿是哪位诗人格调( ) A.张若虚 B.李商隐 C.苏东坡 5.下面四个选项中是“北京大学”四字汉语拼音写法,请选出其中正确一项( ) A.běi jīng dà xué B.Běi Jīng Dà Xué C.Běijīng Dàxué D.běijīng dàxué 6.“干细胞”三字繁体字有以下几个写法,请从中选出正确一项( ) A.幹細胞 B.乾細胞 C.榦細胞 7.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8.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每正确读音完全相同一组是( ) A.落笔/落照 剥削/瘦削 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 B.刹那/古刹 累赘/果实累累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C.佣工/佣金 攒射/万头攒动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D.殷红/殷切 风姿绰约/绰绰有余 擢发难数/数典忘祖 9.以下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一组是( )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 10.相传古代有两座怪城,一座“真城”,一座“假城”。真城里人个个讲真话,假城里人个个讲假话。一位知晓这一情况旅行者第一次来到其中一座城市,他只要问碰到第一个人一个答案“是”或“否”问题,就会明白自己所到是真城还是假城。以下哪个问题是最恰当?( ) A.你是真城里人吗? B.你是假城里人吗? C.你说真话吗? D.你是说假话人吗? E.你是这座城市人吗? 二、当代文阅读 我们教科书要怎样叙述历史 葛兆光 在学术界一直把高深论文专著作为评定水准高低,而教育界又把号称研究著作书当做换取名声和职称依据情况下,各种历史著述中,学者最轻易忽略是教科书和入门书,而读者即使看得最多,却也最轻易轻视也是教科书和入门书。可是,传递学术消息也罢,培养写作习惯也罢,建构民族传统与意识形态也罢,最有力偏偏 教科书和入门书。 即使很多学者看到这些浅显通俗著述,就撇撇嘴掉过脸去表示不屑,但他们自鸣得意高头讲章,不论在销路上还是在影响上却一直比不上这些通俗读物,尽管很多学者把写作目标总是锁定在精深学术著作上,不过,大多都是从学生出身他们却在意识深处被教科书或入门书所规训和控制。 最近,看到一部很有启发性中国历史教科书,即台湾张元和李孝悌合编高中教科书《历史》,一部通俗中国史入门书,是美国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写《剑桥插图中国史》(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ina)。正巧我对现在教科书有一些想法,自己又正在编写或参加编写几个教科书和入门书,所以,不免看得格外仔细些。 下面是一些有感而发话,说不上是书评,二分之一是读惯了自己教科书和入门书人读上面这两部书感受,二分之一是在这两部书映衬下,对我们现在通用历史教科书与入门书写作观念与方式反省。 乍一读后,第一个感觉是这两部书写得比我们教科书好看。《历史》编者之一李孝悌在一次讨论会上曾说,“教科书要有内容,深入浅出,可读性应放在第一位”,这很对。不过依我了解,所谓“可读性”并不但仅是文字技巧问题,而是一个叙述内容问题,更是一个历史了解问题。 所谓“ ”并不等于一定通俗,就好像“枯燥”并不一定等于深刻一样,要把历史著作或教材写得好看,让人想读还愿意读下去,在于怎样了解“历史”,以及怎样经由历史叙述传递“历史精神”,即怎样把历史放在一个好叙述思绪中,经过精心选择情节和文字,传递学术思索深度和难度,使阅读者了解和感受历史,这是一个相当主要历史技巧,更是一个关于“历史何为”观念问题,绝不不过“通俗”和“深奥”写作形式分别。 选择适宜选项填入句子横线处 1.可是,传递学术消息也罢,培养写作习惯也罢,建构民族传统与意识形态也罢,最有力偏偏 教科书和入门书。 A.都 B.就 C.还是 2.所谓“ ”并不等于一定通俗,就好像“枯燥”并不一定等于深刻一样。 A.好看 B.可读性 C.浅显 三、文言文阅读 甲篇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色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问题: 1.给下面语句加标点: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色分明。 2.翻译以下语句: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乙篇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去,吾终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问题: 1.“无拘而志”“无一而行”“无功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四个“而”使用方法? A.四个都相同 B.前两个相同,后两个相同 C.四个都不一样 2.翻译: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3.翻译带有下划线字词 ①与道大蹇 ②年不可举 ③无时而不移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参考答案】:A 【解析】:A选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于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意为对春花凋谢感到没有方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心情,日后泛指思念已经消逝了事物惆怅心情,也比喻某种力量或势力无可挽回地失落。这里悲伤显然是暮春而非秋季 2. 【参考答案】:C 【解析】:《东归晚次潼关心古》是唐代诗人岑参作品。此诗写作者登高远望,目睹万年奔流黄河,寄怀于思古之幽情,感叹自己茫然无着仕途。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脱口而出,有自然天成浑圆美,表现出一个悲凉、沉重气氛和效果。潼关:据《元和郡县志》卷二:“潼关,在(华阴)县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这里关城,指就是潼关城墙。A选项崤关,位于河南省西部,灵宝县、陕县南部崤山上。崤山是秦岭山脉东段支脉,隔黄河与山西省中条山相望,共同组成一段岩石峡谷,有著名三门峡。B选项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初对西域交通门户。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关隘,考生对此应多加注意。 3. 【参考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中国古代年纪称谓,考生要有所了解,详细而言有: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依照生理情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人)。黄口:十岁以下孩童。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蔠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鼠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停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相互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依照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感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4. 【参考答案】:A 【解析】:该诗句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全诗原文以下: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很显然,这首诗仿照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同。 ” 5. 【参考答案】:C 【解析】:这是对汉字字音考查,难度即使不算太大,但出题角度较新奇,通常考生在准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时可能会留心北京大学英文校名写法,考查“北京大学”四字字音拼写则包括汉语拼写规范问题,也有不少考生会选错。依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专有名词拼音按音节划分,第一个字母大写。所以答案应为C。 6. 【参考答案】:A 【解析】:这道题目不不过字形中繁简体字识记考查,还包括初步生物知识和古典文化常识,有一定难度。"干细胞""干"应是去声(音 gàn),首先排除"乾"(音gān),"榦"(音gàn)是生僻字,不惯用,也排除掉。所以用"幹"。答案应为A。若考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直接给出答案最好,若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还能够经过排除法来选择。 7. 【参考答案】:B 【解析】:此题是纯粹地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识记情况,山东大学自主招生试题命题思绪较为稳健,考生在备考时能够依照高考复习通常方法进行练习。A项中"天象"应为"天相"。"吉人自有天相"意思是说幸运人经常有上天帮助。"相": 扶持,帮助;C项中"侯"指"爵位"。"问候"中"候" 是指气候,天气冷暖,问这些以表示对人关心,不是问官位;D项中"粗制滥造"是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滥": 过多,不加节制,不是"胡乱地制造"。所以,答案应为B。 8. 【参考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惯用汉字字音掌握,题型考生应较为熟悉,难度不算大。A项"落笔/落照"都读"luò";"剥削/瘦削不堪"都读"xuē";"靡靡之音/风靡一时"都读"mǐ";B项"刹那"读chà,"古刹"读"shà";"累赘/果实累累"都读"léi";"强弩之末" 读"qiáng","强人所难"读"qiǎng";C项"佣工"读"yōng","佣金"读"yòng";"攒射/万头攒动"都读"cuán";"解甲归田/解囊相助"都读"jiě";D项"殷红"读"yān","殷切"读"yīn";"绰约/绰绰有余"都读"chuò";"擢发难数"/"数典忘祖"都读"shǔ"。所以答案应为A 9. 【参考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基本字形识记,属于较为常规试题。A项"冷寞"应为"冷漠","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B项"痉孪"应为"痉挛","偏辟"应为"偏僻";D项"气冲宵汉"应为"气冲霄汉","扑溯迷离"应为"扑朔迷离"。A. B. D三项每项都有两个错别字。C项"蘖根祸种"应为"孽根祸种",有一个错别字。答案为C 10.【参考答案】:E 【解析】:A项,都答“是”;B项,都答“否”;C项,都答“是”;D项,都答“否”;E项,“真城”人答“是”,“假城”人答“否”。简便思索:A.C同类,B.D同类,答案只有一个,必定是E。 二、当代文阅读 这篇文章选自葛兆光《我们教科书要怎样叙述历史》,葛兆光,是北京大学硕士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 1. 【参考答案】:C 【解析】:“还是”有强调和转折意味,同时表明前文中数次提到,这里用“还是”比较适宜,教科书和入门书既被无视,又数次提起。 2. 【参考答案】:A 【解析】:“好看”对应上一自然段原文“好看”,排除“可读性”是因为其与后文“枯燥”不对应 三、文言文阅读 甲篇 1.【参考答案】: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色分明。 2.【参考答案】:统计下来或口口相传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些人称赞山水漂亮。这段话出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乙篇 本文节选自庄子《庄子·秋水》篇。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楚国公族,楚庄王之后代。河南商丘民权人。鉴于庄子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主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备浓厚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1. 【参考答案】:B 【解析】:前两个是顺承,另一个解释都是通假字,通“你”,后两个表修饰,无实义。 2. 【参考答案】: 既然这么,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我将怎样推辞或接纳、趋就或舍弃,我终究将怎么办? 3.【参考答案】: ①与道大蹇:蹇主要有三个意义,分别为跛足,这是本意;后引申为迟钝或不顺利,日后也指驽马或指驴,这里是指违反意思。 ②年不可举:去。 ③无时而不移:迁移。 本文档由华夏园教育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