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永远的孔子,1,世人尊称孔子为-,“,圣人,”,、,“,先师,”,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2,孔府,3,孔府大成殿,大成殿孔子像,4,孔林神道,5,享殿,6,孔子墓,7,孔子和弟子们,8,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朱熹把论语 中庸 大学 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0,孔子及论语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主张仁义,以德服人。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1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深刻。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人生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12,正音,愠,说,三省,罔,殆,诲,女,知,焉,凋,wng,di,hu,r,zh,yn,dio,yn,yu,xng,13,一、生字你来读,论()语愠()省(),罔()殆()诲(),焉()弘()恕(),二、通假字:,说:,女:,知:,l,n,wng,yn,y,n,d,i,h,ng,xng,hu,sh,通“,悦,”,愉快。,通“,汝,”,人称代词,你。,通“,智,”,聪明。,14,翻译文言文方法指导:,1、要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双音节词;,3、弄懂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常,通“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1,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6,理解,:,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与个人修养,:,不断温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数、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17,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谋划,尽心竭力,诚实,传授的学业,复习,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忠”“信”为“传习”之本,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3,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习旧课,领悟新知。,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有害,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4,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导,教诲,通“汝”,你,认识事物,(的道理)吧,是,代词,这,通“智”,聪明智慧,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ziyue,慧。”,2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相同,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修养,22,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走,相当于“于之”,在其中,他们的,优点,好的方面,顺从,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及思想修养,:,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23,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停止,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胸怀宽广,意志坚定,24,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和思想体系,核心,“,仁”的概念,:,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并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2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这样,凋谢,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2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想,不要,在,吗,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大概,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27,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1,、,2,、,3,、,4,、,5,1,、,4,、,5,、,6,、,7,、,8,、,9,、,10,8,、,10,返回,28,总结:,第一则讲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二则可看出古代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第三则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第四则讲学习方法,加强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29,。,第六则和第七则讲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第八则讲的是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第九则讲的是思想品德修养,面对着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子的操守。,第十则讲的是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事之道。,30,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知松柏,知之为知之,返回,3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习,复习,故,时,有物外之趣。,日,每天。,能张目对,日,。,文言实词:,吾,日,三省吾身。,时,常常,日,太阳。,32,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悦”的古字,愉快。,三省,多次反省。,故,学过的知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欲,愿意,想要。施,施加。,33,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仁以,为,己任。,为,为,替。,为,做。,为,是。,为,作为。,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以丛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w,i,),(,w,i,),为,因为。,为,为了。,为,作为。,为,被。,34,可以,为师矣。,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可以,可以凭借。,可以,能够,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诲女,知,之乎,知,了解。,知,知道。,知,知道。,知,35,学而时习,之,。,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择其善者而从,之,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之,代词。,文言虚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3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而,而,承接。,而,转折。,而,并列。,37,文言代词:,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女,同,“,汝,”,,人称代词,你。,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诲,女,知之乎。,38,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思而,/,不学则殆,C.,择其善者,/,而从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39,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A,B,B,A,40,在括号中解释划线字,然后解释整个文句。,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旧知识,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发现。,相同,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路程,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走,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迷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有害,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42,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B,4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B.,选择他们的优点就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C.,看到他们的优点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B,44,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5,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见贤思齐,尽善尽美,4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举一反三,道听途说,巧言令色,诲人不倦,学而不厌,4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壹似,很像。舅:公爹。古时女子称丈夫的父亲。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48,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含义。,孔子,过,泰山侧,夫子式而听,之,然,昔,者吾舅死于虎,何为不,去,也,小子,识,之,经过,妇人的哭声,是的,从前,离开,这件事,记住,49,“,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B.,转接,文中的,“,夫子,”,指的是,。,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zh,A,孔子,儿子,50,妇人的丈夫与儿子因何而死?,“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文中哪句话可作为本文主题?翻译这句话。,被老虎吃掉。,妇人,苛政猛于虎。,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51,关于,孔子,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孔子图片,52,9,月,28,日,礼仪人员在山东曲阜孔庙进行祭孔乐舞表演。当天,“同根一脉,两岸同祭,2006,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57,周年。台湾祭孔参访团,500,多人参加了本次大典。,53,在台湾,台北市长马英九担任台北孔庙祭孔活动的主祭官。他代表台北孔庙接受了曲阜孔庙赠送的商周祭器复制件。,54,9,月,28,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57,周年,第二届云南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开幕。活动以,“,祭华夏万世宗师,展建水千载文明,”,和,“,千年古临安文化光辉耀古今,百年新建水文明进步向未来,”,为主题,人们身着盛装参加了祭祀和巡游。,5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