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导语解析】
1、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①小农个体经营;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①农民的负担沉重;②土地私有制为主
3、 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特点:①手工业以官营为主,管理严格;
②商业被看做“末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课标解读】
1、 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和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神农”(农业的始祖)的传说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之一。
2、长期以来, 作为最基本的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 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知识点二: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以农耕”
耕作方式:涉及农具、技术、制度及经营方式等。
完成下表,认识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时 期
主要耕作方式
主要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
商周
石器锄耕
石、骨、木;青铜农具很少
春秋战国
、
汉代
普及全国, 数量大量超过前代
、 、
东汉
铁犁牛耕
、
唐代
铁犁牛耕
(特点: )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进——“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1、完成下表,认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进
历史时期
主要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商周时期
国有土地所有制(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 鲁国:客观承认土地 ,加速 瓦解
战国时期 各国变法,从法律上确立起
战国以来
以 制度为主体,多种土地所有制度并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国有(均田制)、君主、地主、自耕农
★土地兼并问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1、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a.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B.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知识点四: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 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 的主要手段。
2、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 ”,农民要将收成的 上缴国家。
3、“ ”、 “ ”的赋税征收,使得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农民缴纳的 ,是专制王朝 的主要来源。
知识点五:中国古代水利技术的进步——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
阶段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名称或措施
意义或概况
原始社会后期
治水
防洪、灌溉
战国
都江堰、郑国渠
秦
灵渠
沟通湘水和漓水
汉代
“ ”
关中农民创造,适合干旱地区灌溉
(王景)
三国
翻车
隋唐五代
大运河(隋)
沟通南北
立井水车、筒车(唐)
宋代
水转翻车
明清
风力水车
★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
不利因素:土地兼并;赋税徭役的沉重;战争频繁;自然灾害。
★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
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