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打印上海初三物理压强易错题整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5547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上海初三物理压强易错题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打印上海初三物理压强易错题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初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易错题整理 说明: 1.模块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题 2.易错题来自往年各区期中考试卷 【模块一】选择题 【主题】图3 浮力 1.(2010年徐汇区期中考)把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三个小球A、B、C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3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FA>FB>FC B.FA=FB=FC C.FA<FB<FC D.FA<FB=FC 2、(2010年第四教育署期中考)如图3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丙三种液体(ρ甲﹤ρ乙﹤ρ丙)。将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分别放在甲、乙、丙三种液体中,当木球静止时,木球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关于三个木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甲液体中最小 B.在乙液体中最小 C.在丙液体中最小 D.一样大 3、(2011年普陀区期中卷)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铁球和铜球(ρ木<ρ铁<ρ铜),放入装有水银的容器中后,都漂浮在水银面上,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球受到的浮力最小 B、铜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C、三个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浸在水银中的体积铜球最大 4、(2011年普陀区期中卷)把一小块实心金属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8克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 A、大于8克 B、等于8克 C、小于8克 D、无法确定 【主题】压强 6、(2011年普陀区期中卷)重力为50牛的正方体金属块、底面积为0.01米2,放在面积为0.4米2的水平桌面上,则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 ( ) A、可能为500帕 B、可能为125帕 C、一定为5000帕 D、可能为8000帕 7、(2010年浦东期中卷)一本九年义务教育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教科书大约有60页,将它平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静止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 A.3Pa B.30Pa C.300Pa D.3000Pa 8、(2010年徐汇区期中考)如图4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试管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液体 后液面等高,则两试管中的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 A.p A>p B B.p A=p B C.p A<p B D.无法判断 9.(2010年浦东期中卷)如图2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 ( )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模块二】填空题 【主题】基础题 1、 (2011年普陀区期中卷)著名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数值。船闸是利用了 原理制成。 图3 2.(2010年浦东期中卷)如图3所示,曹冲称象的故事发生在距今1800年以前,从物理学研究方法来看,使用的是 法;而从物理原理来看,是利用 。 【主题】概念题 3、(2010年第四教育署期中考)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电流是表示____________的物理量;若普通的家用白炽灯在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为0.2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徐汇区期中考)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 米3,单位读作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5、(2011年普陀区期中卷)停在湖面上的一艘游船,重为6000牛,船底距湖面1米,则该船船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帕:受到水的浮力为 牛。若一个桥墩浸在水中的体积为16米3,它受到的浮力为 牛 6、(2010年徐汇区期中考)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 (选填SA1、SA2、SA3),则小灯泡EL1和EL2组成并联电路。如图6所示的电路图中,当电键SA1、SA2都闭合时,灯泡 (填“EL1”或“EL2”)发光。 【主题】能力题 7、(2011年普陀区期中卷)烧杯中盛满水,轻轻放入一块质量为100克的木块,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溢出的水所受重力为 牛,溢出水的体积为 米3,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2011年普陀区期中卷)一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正方体的密度为2.7×103千克/米3,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 帕;如果在正方体的上表面竖直向下打穿一个底面积为100厘米2的长方体的孔,则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 帕。如果将打下来的长方体横放在余下正方体的上表面,地面受到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5 9、(2010年浦东期中卷)如图5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则水对容器底压强Pa_____ Pb,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a______ F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_____ F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10、(2010年浦东期中卷)物理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生活场景1:小丽在家中把一食品保鲜袋套在手上,然后把手放入水中,发现保鲜袋被压扁了,并且手的各方向都能感受到水在压手,如图6所示,根据这一生活经验她提出了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场景2: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脚会感觉越来越________(填:“痛”或“不痛”),这是因为人受到的浮力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6 【模块三】作图题 【主题】压强 图11 1、(2010年徐汇区期中考)如图11所示,一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用橡皮膜封住,插入水中,其中A为空管;B管内装入与外面液面等高的盐水;C管内装有与外面液面等高的酒精。请画出橡皮膜大致的形变。 2、(2011年普陀区期中卷)画出双通管下端薄膜的大致形状。 【主题】浮力 3、(2010年徐汇区期中考)浸在水中的铁块受到18牛的浮力,用图示法在图12中画出它受到的浮力。 图12 【模块四】计算题 【主题】压强 1、如图15所示,是一个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0.5千克,底面积为0.01米2,容器高0.5米。容器中装有2×10-3米3的水。 图15 求:(1)水的质量;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2、质量为1千克、深为0.5米、底面积为0.01米2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容器内装满水后,测得总质量为7千克。求: (1)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2)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p水。 (3)整个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3、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11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8千克。求: (1)物体A的质量; (2)物体B所受重力的大小; (3)在改变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能否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如有可能请画图说明。 图11 4、一个底面积为0.01米2的柱形容器放在面积为1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0.15米,内盛有重9.8牛,0.1米深的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200帕。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多少?容器的重力多少? (3)若将一体积为6×10-4米3,质量为0.9千克的金属小球轻轻浸没在水中,求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增加量。 (4)若将一体积为5×10-4米3,质量为0.4千克的小球轻轻放入水中,求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增加量。 【主题】浮力 5、体积为3×10-3米3的铜块浸没在水中。求铜块受到水的浮力大小F浮。 6、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为60厘米3。露出水面的体积为40厘米3,求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的质量。 【主题】密度 7、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求: (1)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3分米3的冰融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模块五】实验题 【主题】基础题 1、在“测定金属块密度”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第23题图 实验目的:测定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 (1)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及处理:(根据下图(a)、(b)、(c)中托盘天平、游码和量筒所示的刻度) 实验次数 金属块质量(克) 水的体积(毫升) 水和金属块总体积(毫升) 金属块体积(厘米3) 金属的密度 (千克/米3) 1 (2) … … (3) (4) 2 … … … … … 实验目的:测定石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量筒、烧杯、石块、细线和水等。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克。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厘米3。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厘米3。 4、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千克/米3。 …… 2.小钱做“测定石块的密度”实验,如图17所示是他实验时的部分数据。小钱设计的实验报告如下(部分),请填写该实验报告中空格处的内容。 3.图13(a)所示的实验装置是用来测量__________的值,根据这个实验原理可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某一测量仪器的名称);在电学实验中,电流表应该________在电路中(选填“串联”或“并联”),图13(b)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安。 4、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小何和小铭同学利用图14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他们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重物和小桶等 ____________: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为15牛顿。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为1牛顿。 3.重物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牛顿,说明重物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牛顿。 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为6牛顿,可以发现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5牛顿。 5.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还要选择________液体和________物体(均选填“相同”或“不同”)才能验证实验结论。 …… 5、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12(a)、(b)、(c)、(d)所示。[图12(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盐水>ρ水] 图12 (1)根据图12___________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质量无关。 (2)根据图12(b)、(c)可验证:_______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12(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 。 (4)若在图12___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选填“(a)”、“(b) ”、 “(c) ”或 “(d) ”] 图13 6、文文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3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_N。 (2)根据B、C两实验,他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 ,理由是 。 7、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器材如图18所示: (1)实验时,在两个容器中装入 (填“相同”或“不同”)的液体。 (2)实验中,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液体中所处的位置应满足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 【主题】压强能力题 8、 小黄和小伟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器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5(5)所示。 (a) (b) 图15 (1)在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沙子的____________程度表现出来的。 (2)小黄同学保持小桌对沙子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沙子的受力面积,发现受力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在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有关。 (3)小黄同学接着保持小桌与沙子的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深,说明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有关。 (4)小伟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小桌和砝码放在一块木板上,如图15(b)所示。在比较图15(a)、(b)两种情况后,小伟同学发现在相同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情况下,小桌在沙子中陷入较深,而在木板上几乎没下限。小伟同学认为当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的材料有关。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小伟同学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9、某同学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柔软的海绵和长方形的砖做了实验(如下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第25题图 (1) 由图(a)、(b) [(a)、(c)或(a)、(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物体表面受到压力时,会 。 (2)由图(b)、(c)中的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 (3)由图 中的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10、为了探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若干实心长方体和正方体以不同方式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实验,并分别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和物体在沙中的下陷深度记录在下面三张表中。甲同学将同一长方体平放、侧放、竖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数据见表一);乙同学将三块不同的正方体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数据见表二);丙同学将同一长方体分别叠放在三块正方体上方,然后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数据见表三)。 表一 表二 实验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下陷深度(厘米) 实验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下陷深度(厘米) 1 10 2 1.00 4 6 5 0.20 2 10 4 0.50 5 12 10 0.20 3 10 8 0.25 6 24 20 0.20 表三 实验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下陷深度(厘米) 7 16 5 0.65 8 22 10 0.45 9 34 20 0.35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 (b)分析比较 。 【主题】浮力能力题 11、小李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处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高度为8厘米的圆柱体金属块缓缓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厘米) 0 2 4 6 8 10 12 F(牛) 7. 15 6.55 5.95 5.35 4.75 4.75 4.75 F浮(牛) (6) 0.6 1.2 (7) (8) 1)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牛; 2) 完成表格填写; 3) 分析表中第2列到第6列数据,可得出结论: 。 4) 分析表中第7列到第8列数据,可得出结论: 。图19 1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 同学依次做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 (1)如图(a)所示,物体的重力是 牛。 (2)如图(b)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牛,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牛。 (3)比较实验序号(b)和(c)的情况及数据, 初步可以说明: 。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c)和(d)的情况及数据, 初步可以说明: 。 13、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 、B 两种液体中 (ρA<ρB ),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 ,如图15所示,并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液体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4.0 6.0 8.0 8.0 8.0 8.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牛) 2.0 4.0 6.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3(牛)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表二 液体B 实验序号 7 8 9 10 11 12 液体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 5.6 7.8 10.0 10.0 10.0 10.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牛) 2.2 4.4 6.6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3(牛) 17.6 19.8 22.0 24.2 26.4 28.6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圆柱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F3与液体到下表面的距离h变化的倍数关系及相关的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距离h 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为: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中6个空格填写完整。 (4)甲同学进一步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后三列数据和相关条件,计算了F3 和F1 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0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5) 乙同学进一步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后三列数据和相关条件,计算了F3 和F2 的差值,由此得出结论:(a) ;(b) 。 图16 14、某研究型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如图16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甲 表二 液体乙 实验 序号 质量 (千克) 深度 (米) 4 0.2 0.18 5 0.4 0.36 6 0.6 0.54 实验 序号 质量 (千克) 深度 (米) 1 0.2 0.15 2 0.4 0.30 3 0.6 0.45 (1)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________ρ乙(选填“﹤”、“﹦”“﹥”)。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发现瓶与细沙的总质量(m1、m2、m3或m4、m5、m6)与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1、h2、h3或h4、h5、h6)满足关系________________ 表三 液体丙 实验 序号 质量 (千克) 深度 (米) 7 0.2 0.13 8 0.4 0.25 9 0.6 0.41 0.26 0.39 小敏修改的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正比。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他们提出了猜想:漂浮在不同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和沙的总质量相同,圆柱形瓶子浸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Ⅰ为验证上述猜想,在已有表一、表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小许同学选取了密度与甲、乙两种液体不同的液体丙,并通过仪器测出圆柱形瓶子底部在液体丙中所处的深度h,记录在表三中。小敏同学分析了小许同学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许同学的测量数据有问题,她未测量便修改了数据,如表三所示。你认为小敏同学修改数据的做法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了达到验证上述猜想的目的,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圆柱形瓶子和沙的总质量都相同的情况下选取了液体甲、液体乙两种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后又选取了液体丙进行实验,并通过仪器测出圆柱形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最后分析实验数据才验证了上述猜想,得出了实验结论。你认为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密度能力题 15、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① 现有几块大理石小块,质量分布均匀、形状不规则。某小组同学探究这些小块大理石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 测量大理石的质量,用 和水测量大理石的体积。 ② 小组中甲同学在其中取出一块大理石分别测量三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小组中乙同学在其中分别取出大小不等的三块各测量了一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③ 分析表二,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 关系。 ④ 你认为甲同学和乙同学的方法比较, 的方法是正确的(选填“甲同学”或“乙同学”)。理由是              。 表一: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3) 1 37.5 15.0 2 38.9 15.6 3 39.7 15.8 表二: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3) 1 27.5 11.0 2 51.4 20.5 3 80.0 32.0 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