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学设计-刘新沂-直线的斜率.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4473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刘新沂-直线的斜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刘新沂-直线的斜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1直线的斜率(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直线的斜率”是苏教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的第一节,是用斜率来刻画直线方向的.它学习的内容是基础的,学习的方法是重要的,为今后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对直线斜率的本质认识与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是用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山坡的倾斜程度的刻画,类比得出直线倾斜程度的刻画;另一方面,斜率是通过直线上两点的纵坐标的差与横坐标的差的比来计算的,反映了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核心思想.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考虑和解决问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索、归纳、矫正实现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在倾听学生对问题的阐述、理解和观察学生动手操作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在直线斜率教学过程中,不是把概念直接捧给学生,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复探究、反复矫正实现概念的逐渐形成. 三、设计思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由山坡的倾斜程度类比得出直线的倾斜程度。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理解直线倾斜角的定义,知道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 3.掌握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初步感受直线的方向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探究与活动,亲身体会要研究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即研究直线斜率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辩证的看待事物的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明确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 2.清楚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增强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和问题探究式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问 题 驱 动 双边活动 设计 意图 学生 教师 一 自 学 质 疑 问题1:初中时我们学过哪个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问题2: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y=-2x+2,y=x+2图像,并观察它们的异同. 问题3:确定直线位置的要素是什么? 问题4:如果只给出一点,要确定一条直线,还应增加什么条件? 问题5:一点和直线的方向(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点可以用坐标来刻画,那么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刻画? 问题6:你能写出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吗? 问题7:你知道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及范围吗? 问题8: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学生借助课本进行思考、联想、讨论并解决左侧问题。 检查、分析并点评学生的解题过 程. 以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联想、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二 交 流 展 示 互 动 探 究 直线的斜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P(x1,y1),Q(x2,y2),如果x1≠x2,则直线PQ的斜率是. 问题9:如果x1=x2,那么直线PQ的斜率怎样? 问题10:如果y1=y2,那么直线PQ的斜率怎样?直线有何特征? 问题11:求一条直线的斜率需要什么条件? 分组活动,合作交流。 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教师应巡视,对个别组可做适当的指导、点拨。 让学生上台汇报研究成果,让学生有成就感。 三 建 构 数 学 1.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x1≠x2) 2.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及范围 3.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k=tan(≠900)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的能力. 四 精 讲 点 拨 矫 正 反 馈 例1(课本70页):如图直线l1,l2,l3都经过点P(2,3)又l1,l2,l3分别经过点Q1(-2,-1),Q2(4,1),Q3(5,3),试计算直线l1,l2,l3的斜率. 由例1的3条直线归纳直线的方向与直线斜率有何对应关系? 变题1:已知直线l经过点A(m,2),B(1,m2+2), 试求直线l的斜率. 例2(课本70页):经过点A(3,2)画直线,使直线的斜率分别为①0,②不存在,③2,④. ①,②两题由学生口答,注意此时直线的特征. 分析③由表示(3,2)中3增加了1,2增加了2得到另一个点(4,4).④引导学生得出得出另一个点分别为(6,0),(0,4). 问题12:例2中③,④在找点时,找的点唯一吗? 问题13:进一步问A(3,2),B(6,0),C(0,4)三点共线吗? 再问kAB=kAC与A,B,C三点共线有必然联系吗? 得出用斜率来判断三点共线的方法. 问题14: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3,将l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新的直线斜率是多少?为什么? 讨论 交流 解答 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互评. 讨论解决办法 规范板书. 巡视参与学生讨论,点评学生的解题过程. 完善并板书 适当引导 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分析和应用问题能力. 五 迁 移 应 用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①   若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它们的斜率也一定相等; ②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的倾斜角也一定相等; ③   若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不等,则它们中倾斜角大的,其斜率也大; ④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等,则它们中斜率大的,其倾斜角也大。 2、判断A(0,2),B(2,5),C(3,7)三点是否共线. 3、已知直线l经过点P(2,3)与Q(-3,2),则直线l的斜率为 . 4、已知点P(2,3),点Q在y轴上,若直线PQ的斜率为1,则点Q的坐标为 . 4、如果三点A(1,1),B(3,5),C(-1,a)在一条直线上,则a的值为 . 讨论 交流 解答 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互评 巡视参与学生讨论,点评学 通过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检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回 顾 反 思 1.直线的斜率:定义、斜率公式、几何意义、求法. 2.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定直线上任意两点所确定的方向不变,即在不垂直于x轴的同一条直线上任意不同的两点所确定的斜率相等. 3.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平面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性质. . 自主回顾思考 总结交流 参与引导补充完 善 由学生自主总结,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七 课 后 作 业 教科书:P72练习 1,2, 4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成四个步骤层次分明(1)引入定义(2)验证运算律(3)探究共线定理(4)共线定理的应用。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对于平面图形中的向量关系认识还需进一步研究. 2、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教师设计问题与活动引导”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努力使问题的难易程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所选问题中所蕴涵的基础知识在发展中可以前后联系,可以与其他知识左右沟通,让学生觉得知识发展的必要性、连续性、可能性.问题中还隐含有适当的“陷阱”,可以较好地暴露学生思维中的不足、方法中的欠缺、知识中的漏洞,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误”养“正”.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不够深入,有待于今后继续培养. 3、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共线定理的充分性应进一步强调是由“数”到“形”的转换,必要性是由“形”到“数”转换.本节课应进一步挖掘数学思想. 2.1.1直线的斜率(学案) 一、自学质疑 问题1:初中时我们学过哪个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问题2: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像,并观察它们的异同. 问题3:确定直线位置的要素是什么? 问题4:如果只给出一点,要确定一条直线,还应增加什么条件? 问题5:一点和直线的方向(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点可以用坐标来刻画,那么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刻画? 问题6:你能写出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吗? 问题7:你知道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及范围吗? 问题8: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 直线的斜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如果,则直线的斜率是. 问题9:如果,那么直线的斜率怎样? 问题10:如果,那么直线的斜率怎样?直线有何特征? 问题11:求一条直线的斜率需要什么条件 三、建构数学 1.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x1≠x2) 2.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及范围 3.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k=tan(≠900) 四、精讲点拨、矫正反馈 例1(课本70页):如图直线,,都经过点又分别经过点,,,试计算直线的斜率. 由例1的3条直线归纳直线的方向与直线斜率有何对应关系? 变题1:已知直线经过点,,试求直线的斜率. 例2(课本70页):经过点画直线,使直线的斜率分别为①,②不存在,③,④. 问题12:例2中③,④在找点时,找的点唯一吗? 问题13:进一步问,,三点共线吗? 再问与三点共线有必然联系吗? 得出用斜率来判断三点共线的方法. 问题14:已知直线的斜率为3,将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新的直线斜率是多少?为什么? 五、迁移应用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①   若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它们的斜率也一定相等; ②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的倾斜角也一定相等; ③   若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不等,则它们中倾斜角大的,其斜率也大; ④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等,则它们中斜率大的,其倾斜角也大。 2、判断,,三点是否共线. 3、已知直线经过点,则直线的斜率为 . 六、回顾反思 1.直线的斜率:定义、斜率公式、几何意义、求法. 2.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定直线上任意两点所确定的方向不变,即在不垂直于x轴的同一条直线上任意不同的两点所确定的斜率相等. 3.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平面几何的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性质. 七、课后作业 教科书:P72练习 1,2, 4 2.1.1直线的斜率(巩固案) 1.过点(3,0)和点(4,√3)的直线斜率 ; 2.已知直线经过点A(-2,0),B(-5,3),则该直线的倾斜角为 ; 3.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4.已知直线过点P(2,1)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的倾斜角和斜率. 5.如果直线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再沿y轴正方向平移一个单位,又回到原来位置,求的斜率. 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