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4290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与长江三角洲有着紧密的联系。上海要融入长江三角洲,也为服务于三角洲,辐射于三角洲,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与上海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上海自身的优势,在长三角的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有效地吸引了国际外资的引入,把握了国际市场。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发展 引言: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南部沿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东北地带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总共16个城市,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约1%,占全国总人口不到6%。区域内工业基础较好,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民营经济十分活跃。2006年长三角的生产总值已达到39 525.72亿元人民币,占到全国18.9%,长三角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域,被共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1]。长江三角洲是江、浙、沪两省一市行政区域内整体的进行区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平衡产业结构,促进了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随着整体的经济发展,长三角区域优势逐渐明显突出,形成特有的区域特点。而长三角以上海市作为整体发展的中心,各个城市区域互相合作与竞争并存,各城市寻求自身的优点协调发展。上海的主导作用辐射于整个长三角,为长三角区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一、 上海在长江三角洲所处的地位 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中心地位。长三角与上海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长三角的经济发展顺利,上海的经济就得到支持。上海城市发展融入并促进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长三角各地就能实现共赢。反之,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就受到制约。 上海的经济辐射作用   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作用表现在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离上海最近的昆山通过接手许多上海的三线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上海着重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科技产业。这位周边城市带来了很多商机,带动了周边城市工业化程度的发展。在上海的经济辐射作用下,江浙两地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加大,产业升级更是不断加快。同时,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作为临海城市,拥有一个良好的区位条件,促进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在进出口商品提供了便捷,加大了国际之间交流,变相提高了长三角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中国是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遵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量的出口贸易,形成贸易顺差,而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出口最多的国家,这与长三角的快速发展脱离不了关系。 一方面上海城市发展也离不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依赖整个长三角广阔的市场、协调的产业、有序的制度。纵观长三角地区的消费市场来看,2003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占全国16.2%[2]。长三角市场能够普遍联合,对上海来说获得了一个邻近的、广阔的市场。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的涌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以及大量的外商投资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表1     长三角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2002年) 城市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百万) GDP(亿美元) 增长率(%) 人均GDP(美元) 工业产值(亿美元) 零售额(亿美元) 出口(亿美元) 实际外资(亿美元) 长三角 100201 75.6 2310 12.6 3056 3337 755 923 178 上海 6300 13.3 653 10.9 4911 1024 246 321 50 南京 6588 5.6 157 12.8 2762 238 63 60 15 苏州 8488 5.8 251 14.5 4317 419 55 185 48 无锡 4788 4.4 191 12.8 4368 295 54 51 17 常州 4375 3.4 92 12.4 2684 141 30 27 6 扬州 6634 4.5 68 11.1 1494 81 22 8 3 镇江 3847 2.7 68 12.3 2539 88 18 10 5 南通 8001 7.8 107 11.1 1372 106 36 25 2 泰州 5791 5.0 61 11.6 1211 70 19 4 2 杭州 16596 6.4 215 13.2 3401 290 63 85 5 宁波 9365 5.5 181 13.2 3327 242 56 82 12 湖州 5817 2.6 51 8.5 1988 55 21 7 4 嘉兴 3915 3.3 85 13.8 2570 95 30 25 5 绍兴 8256 4.3 112 8.0 2587 178 33 29 4 舟山 1440 1.0 18 12.3 1801 15 9 4 0 资料来源:2003年 上海、江苏、浙江统计年鉴 二、 长江三角洲发展进程中上海的作用   (一)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城际交通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面临大海,直接接触世界经济。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能积极地走出去,把自身设立成重要国际节点,构建国际网络,在全球范围获取信息和资源。过去十多年中,长三角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尤其是公路交通,全区高速公路网将近4000公里,预计到2020年左右将提高到1.18万公里,连接中小城市以及机场与港口[3]。围绕上海的主干公路铺开后,以上海为中心到区域内各城市能缩短到3小时,可见交通便捷程度。这使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间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各城市的市场更容易连成一片,大大加强要素流动。建成的杭州湾大桥,避免上海到浙江方向要绕一个“之”字形的远路。另外加上沪崇苏越江大通道的开工,在将来能贯通上海、崇明和南通地区。真正加强了上海向长江三角洲全区域的扇形辐射力度。   (二)丰富的技术和活跃的人才资源 表二 2004年长三角自主创新能力比较 地区 每百万人拥有大学生数(人) 每万人国企科技人员(人) 每万人专利申请受理量(件) 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件) 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元) 上海 363.39 819.63 11.75 6.1 985.63 江苏 202.59 102.94 3.17 1.52 120.79 浙江 181.93 112.36 5.36 3.23 123.19 全国 155.40 83.44 2.15 1.16 102.65 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上海拥有近60所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员66.91万人,占到长三角16城市总数的1/5以上。表2中上海各项自主创新能力数据都高于江浙和全国水平。在知识高度发展的今天,上海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依靠科教兴市战略,建立了广阔的人才市场,形成了人才集聚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是长三角人才发展的基础。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大量的人才输入,才会有更多科学发明创造。上海作为一个专利高产城市,高度的竞争,更是促进了人才潜能的发掘,形成了规模经济的发展方式,内外部同时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产业内的企业数量。这就造就了长三角的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要求了人才的能力全面发展。 (三)有效吸引国际投资 上海成功的举办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这是,上海和长三角一次重大事件,是长三角地区加深国际交流,提高整体一体化的大好机遇。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国家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者组织一起参加,体现了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方面的成就。对于上海而言,世博会的场馆、交通、金融、旅游、信息等都是一个很沉重的任务,也是上海和长三角重新建设自己的基础设施一个很好的机会,小到街道的改造,大到城市规模的区域规划。世博会并不仅仅是展现上海一个城市的风貌,更是与周边的城市息息相关。周边城市的人文风貌也是,展现一个部分。为了减缓交通枢纽的压力,加大了更多交通干线,增加了周边城市与上海市的之间联系,增多了各个产业之间的交流,促使了长三角整体发展。上海借鉴了奥运会的经验,成功举办了世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打造了长三角品牌扩大了江浙沪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吸引了国外的投资,以旅游促进了多方位的一体化。 (四)优惠的中央政策 大力发展上海浦东成为了经济建设的核心,中央政策重心转移到了上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给了浦东新区十项优惠政策和优惠措施,从工业项目的审批权到工业债券的自主发行,从免息或者低息贷款到税收减免,上海浦东几乎成为中国享受最特殊优惠的地区。这就大大增加了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更有效了提高了上海在长三角的辐射能力。 三、 长三角发展中上海所处的劣势 表3   长三角省市优劣势比较表 省市 优势 劣势 上海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文化中心; 浦东开发和开放效应 旧体制的束缚;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重塑城市功能受到制约; 环境问题突出 浙江 市场发达和机制灵活;经济增长后发优势;区位优势,海洋、 港口和旅游 经济粗放、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 江苏 区位优势;经济体制较活;经济基础较强;科教比较发达 增长与效益冲突;增长与稳定冲突;增长与结构冲突;增长与资源环境冲突 资料来源:《中国大陆区域经济整合与产业发展》(2003)  www.chinabiz.gov.tw 上海人口稠密,一直以来处在人多地少的窘境,新开发区用地需要的增加,势必加剧耕地面积的大量损失。上海自然资源也十分紧缺,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均依靠外地输入,然而第二产业中的传统支柱项目,如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还比较粗放,向集约化目标靠拢势头缓慢。2003年以来,上海每万元GDP的能耗超过1吨标准煤[4]。水污染情况更是十分严重,根据2001年到2004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上海废水排放总量在17亿吨以上,上海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早已是一个事实。工业转移的过程中许多过去被隐藏起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就显现出来。在中心城区的职能转变后,城市生活区和商区也对环境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上海市迫切需要解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结论:上海在长三角发展主导地位,辐射于长三角,作用于长三角,扩大了整体的产业结构,平衡了产业内内需,引进了大量外资注入,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同时也离不开长三角的发展,依靠于长三角的市场,协调的产业,有序的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守义.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需整体协调[J].港口经济,2003,(3).   [2] http://edu1.macrochina.com.cn/tjdata_new/xlsdb/11027.xls中宏数据库.   [3] 张兆安.大都市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兼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93. [4] 马迪,廉鑫.上海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6,(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