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10.1二元一次方程
课型:新授 课时:1 主备:蔡丽明 审核: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姓名_______ 时间:2017-4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能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2. 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判断一方程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
3. 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 认识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
2.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会求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设计目的:通过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这一堂课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了解本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单项式的次数是_____,系数是____;.单项式5x的次数是_____;.单项式的次数是_____;
2. 下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________
①2x+y=5 ②3x+1=0 ③3x=5 ④ ⑤3x-5y=0 ⑥xy+y=2 ⑦
(思考: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x=2是一元一次方程x+3=5的解吗?
(思考: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列语句,列出方程:
小明买了面值是1元的邮票x枚和面值是2元的邮票y枚,共花了8元.请用关于x、y的方程描述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根据篮球的比赛规则,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在某次中学生比赛中,一支球队赛了若干场后积20分,问该队赢了多少 场?输了多少场?这可以转化为数学上的问题,设该队赢了x场,输了y场,那么可得方程 。
(2)列出刚才问题输赢的所有可能情况。
x
5
y
14
10
设计目的:课前准备问题1目的是让学生对单项式的次数复习了解,同时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阐述作准备。也就是概念中的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
课前准备问题2、3目的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的复习与回顾来为活动1、活动2、唤醒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的生成。课前准备问题4、5目的是让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产生一的认识,明白二元一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总体设计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前准备问题4、5最好不要把x、y设好,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如何表示一个等量关系。课前准备问题2中的⑦教师要进一步扩充一下。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
1.某球员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共得34分(其中罚球得10分),问他分别投中了多少个两分球?
多少个三分球?解设他投进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
请你能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设计目的:通过课前准备问题4、5与活动1例的方程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师板书强调注意点,并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进一步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师连续出三个练习让学生在此判断,再次回归课前准备问题2从中选出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哪些。总体设计较成功。
活动二:
1.在下列各对数值中,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D
C
B
A.
.
2.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记作: (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有 个解)
设计目的:活动2中先让学生选出符合的答案,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我通过改变A、C、D的x与y的值,让学生自己写出对应x、y的值,从中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无数个的理解,再次让学生举的一个解,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有无数个可以是整数、小数。总体设计较成功。
设计目的:隐藏活动3,不把题目直接打出给学生留有新意,两个问题都是从课前准备4与活动1中的方程引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讲求正整数解,以及用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y用了多种方法讲解,拓宽学生的思维。总体设计较成功。
三、【当堂反馈】
1.已知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
2.已知 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5的一
个解,求a的值.
3.已知3y-2x=1,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y,并取x=1,-5,求出方程的二个解。
4.请你求出2x+5y=30的正整数解
设计目的:当堂反馈的题目较典型,但是老师讲解的过多,导致课堂心得没有让学生充分回顾与体会。
【课堂心得】
设计目的:课前准备的游戏是一个亮点,即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又让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总之,这一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还需努力提高,但本人对助学案教学模式还存在几点疑惑:
1, 对于概念的生成是不是一定要放在预习中,还是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共同研究得出?课前准备我们到底要准备些什么?我们预习到底要预习些什么?
2, 是否所有的课模式都一样,对与活动的组织如何有效进行,留有15分钟给学生当堂练习,我们如何控制练习的量?
3, 助学案上学生的题目是否要全部展示,还是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点新意?教师一堂课是不是只追求助学案上的内容,还是要进行适当的扩充?
4, 课堂心得如何让学生去体会去自己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