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
1观潮(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备课教师
修改时间
上课时间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罩、屹”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潮、称”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薄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初步感受钱塘江潮水的壮观、奇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作顺序,初步感受钱塘江潮水的壮观、奇特
教学难点
了解观潮的最佳时间和地点,以及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上课过程调整
一、揭题质疑。
1.谈话,出示课题,齐读。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理解课题:观看潮水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时候观潮?在哪里观潮?潮水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部分疑问。
1.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全班交流
①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老师根据课件讲解原因)
②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学习资料袋了解原因)
③潮水是什么样子的?
A请你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B在作者眼中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观”是什么意思?有感情地读一读。
C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a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学生接读课文,随机正音,重点正音:(大堤
dī、 笼罩zhào、人声鼎dǐng沸、山崩bēng地裂、闷mèn雷、风号háo浪吼等ppt出示)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b学生接读后交流:随机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时间顺序)
c学生按以上顺序分段。
d潮水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蒙、薄、昂、贯
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题。
3.搜集反应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读题、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了解八月十八日在海宁盐官镇观潮最佳的原因。
通过读课文,初步感受潮水的壮观、奇特
大致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进一步读准生字
会正确书写生字,完成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潮来前(2)
观潮 潮来时(3、4)
(天下奇观) 潮头过后(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观潮(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备课教师
修改时间
上课时间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并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教学难点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上课过程调整
一、谈话引入,明确学习方法。
1.回忆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
2.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二、再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钱塘江潮水的句子,想象画面,并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师生交流,品读。
①潮来前:A出示:宽阔的钱塘江……若隐若现。B通过看图、找近义词、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横卧、笼罩、屹立、若隐若现C想象画面,用一、两个词语说说潮来前的画面。(板书: 风平浪静、笼罩薄雾)D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潮来前的平静、美丽。
②潮来时:A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a交流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声: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理解:山崩地裂)
用几个词语说说声音的变化,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形:只见东边水天相接……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横贯江面。
再近些,……两丈多高的水墙。(古时候3丈=10米)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观看课件,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说说潮水形状的变化,并有感情地读读。
b学习比喻句,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具体。(见PPT)这些都是什么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
c指导学生背诵
③潮头过后:出示: 霎时,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了。
此时的潮水是什么样子的?理解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和之前的“静”一样吗?说明了什么?指导学生朗读。
3.人群又有哪些不同的反应呢?
四、总结
看课件,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五、作业。
(1)《课堂作业本》5.6题。
(2)按一定顺序,描写一处景物。
学生自由说,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目标。
学生默读2——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想象画面,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交流,理解“
横卧、笼罩、屹立、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想象潮来前的画面,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受潮来前的平静、美丽。
学生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体会作者写作顺序和生动的描写,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受潮来时的雄伟、壮观。
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潮头过后的威力未减。
结合课文和课外材料说解说词。
理解词语,会正确运用词语,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笼罩薄雾
观潮 潮来时: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由远及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