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明月几时有》》.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61863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月几时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月几时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2014年3月培新中学 毕丽群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用阅读方法理解全文。 教学重点: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教学难点:阅读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教学方法:组织阅读,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一、教师激趣导入 让学生说说听完后得感受,学生:优美。就让我们在这首歌曲的引领下解读宋词《水调歌头》,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  (板书课题、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感受  运用归纳法来学习,让学生打开书本自主诵读。诵读时不要求全班齐读,而是以各自习惯的方式自由进行,可以是有声的朗读,也可以是无声的默读。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审美情趣,“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读得感性,读出细腻的感受。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由说说各自的初读感受和原初体验。先在小组内交流,说自己的,也听别人的;然后选出代表向全班做介绍。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与学生交流:我第一次读这首词的时候就被作者这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旷达精神所感染了,作者虽然身在异乡,但让然满怀希望,相信终有一天能与家人团圆。 三、再读课文,说说再读感知 学生用略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得理性,“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一句话准确而全面地说说本文写了什么。 先每人独立进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之后教师随机点几位学生说说。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共识:这首词写了作者因无法在中秋之夜而感到失落,但是随后又释然,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阴晴圆缺,月有圆时,人亦有团圆之时。 四、三读课文,说说精彩之处 学生以浏览的方式三读课文,并用“的”字结构的名词短语(先用名词,然后加上修饰语)来说说本文哪些方面写得精彩,值得学习,培养自己敏锐的判断力。 五、四读课文,赏析精彩内容 学生有所选择地浏览课文,对精彩内容研读赏析。如果精彩之处太多,就以“两特一先” (本文特有的、特别值得学习的、语言学习优先)为选择标准,选择两个精彩内容,认真研读赏析。研读赏析的要求和方法是:紧扣所选内容的相关语句深入品味,不蜻蜓点水,不浮光掠影;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使自己的研读赏析有个性,有新意;研读赏析后能用细腻确切的语言清晰表达,不使用粗糙空洞的大话、套话。      学生说完之后,老师也要说说自己认为的精彩之处,这要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灵活取舍,如果学生有遗漏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1.“我欲乘风归去”。一般来说“归”都表示回到某个地方去,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归”字,表示他心中已将月宫视作自己的地方了,表现了他对明月的向往之情。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里的“弄”字用得很巧妙。“弄”具有玩耍、把玩的意思。在上阕前半部分,作者虽然说很向往月宫,但是月宫中只能和自己的影子起舞、玩耍,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明白了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唯一希望的是家人身体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浴美好月光。 五、五读课文,自主提问,自主探究 学生以浏览的方式五读课文,自主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提问和探究的基本原则是“四有”:第一,有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是值得质疑的真问题;第二,有启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对自己、对他人有启发,能借此深化课文的学习;第三,有本探究,即结合文本展开探究,不离开文本想当然地猜测;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学生说完之后,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要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灵活取舍,如果学生有遗漏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1.作者在开头第一句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有答案了吗?答案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六、六读课文,积累新词佳句 先聚焦新鲜字词,边读边积累。因人而异,不求统一。再聚焦语言优美、情感优美的语句或语段,美美地读,读出感受和享受;对其中的妙语佳句,熟读成诵,生成积累。 七、用一句话总结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 课文学习结束后,每人用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总 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较好方面有: (一)导课: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视听觉的交织将学生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学生兴趣盎然,为新课的讲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授课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诵读欣赏(包括整体感知、展开想象)、朗读训练、三走进(走进文本、走近苏轼、走进月亮)等等环节,学生始终积极用脑,发挥想象,讨论热烈,回答问题一个比一个精彩。面对现实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班上展示,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特别在进入文本,我就重视了学生“读”的训练。现代理论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有二:“一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远用当作语文教学的永恒重点。二是引导学生读课文当作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方法。 但在这节课中仍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时间紧,容量大,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方面薄弱些,但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足的地方下节课可以弥补。一节课,只要有所侧重,只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立足于语文意识的培养,那么,我就觉得我已经行走在改革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