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幼儿绘画活动
阆中市一幼 雷励
儿童教育学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喜欢绘画是他们的天性。在那一双双稚嫩的手下描绘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甚至是他们日后在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
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他们可能能力最发达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进行的,他们对自己感觉器官所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如果在这个时期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将使幼儿得到各种能力的提高。那关键就在于如何正确指导幼儿绘画活动。
一、 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绘画兴趣
“思起于问,源于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求知和成长的起点。如果在实践活动中创设情境,就能使幼儿入情入境,充分调动幼儿发掘美的欲望,培养他们热爱美的情趣。如在有关运用色彩,认识颜色间的变化的教学活动中,采用魔术表演中的障眼法创设活动情境,就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色彩的兴趣。如视频演示激发兴趣,然后在两张长宽10厘米的正方形玻璃纸上分别涂上黄色和蓝色,将两张玻璃纸相互合拢再打开,颜色瞬间变成绿色,这一合一揭好像施了障眼法,幼儿顿时议论纷纷,兴趣盎然。此时相机告诉幼儿,色彩非常奇妙,只要搭配得当,就会变成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实际操作很麻烦,单一,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用PPT欣赏色彩的多变,色彩的变化美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的拿出颜料涂画心中的童话世界,急于从色的变化中寻找美,创造美。
二、 引导观察,培养幼儿观察力
绘画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人脑所获得的信息的90%以上是通过视觉、听觉取得的。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更是绘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对此,应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开始,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去观察。如视频播放:蔚蓝的天空、绚丽的彩霞、雄伟的建筑、可爱的动物……让幼儿在活动前自由的观察,探索事物的特征,再在活动中启发提问,分组讨论,让幼儿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展现出来,这样他们作画时才会有创作的思维雏形,在绘画的过程中逐渐的提高观察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三、 提高幼儿绘画技能、联想创造表现美
通过生活感知后的联想进行绘画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如果对幼儿进行早期的启发、引导、开拓幼儿联想和想象空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时机,更是提高幼儿绘画技能的最好方法。针对这一特征,多鼓励幼儿创造性联想,提高幼儿绘画技能。如在初学期,采取对比法,让幼儿概括说出简单物体形状。如苹果和梨子、黄瓜和胡萝卜,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画出,然后再联想出同类型的物体找出规律,把感兴趣的成群物体分散成若干部分,再组合起来,等到幼儿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储备了一定的表象和表现能力时,再引导他们将单个物体组合成具有情节的画面。此时的多媒体技术展现的淋漓尽致,多变的线条,卡通的形体,童趣的音乐,综合的利用信息技术,充分的展示幼儿想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变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 共同欣赏、评价感受美
幼儿喜欢绘画是他们的心理要求息息相关的,也是和他们的见闻、知识和理解能力相适应的。幼儿对同伴的优秀作品一般是投以钦佩的目光,羡慕的心情,赞美的语言,甚至作为自己学习模仿的范本。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当幼儿完成每幅作品后,就让他们相互看一看,评一评,看谁画得好,好在哪里,激发他们强烈的上进欲望,使他们怀着无限激情去感受美、欣赏美,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而且也大大的促进了幼儿大胆变现美好事物,美好愿望的情趣。用视频显示仪将幼儿的绘画作品一一排列或者用动画的形式编辑出动画页面,让幼儿感受像画册的作品,大大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总之,在绘画活动中,改变“模板型”为“审美型”,“范本型”为“自创型”,正确引导幼儿绘画活动,帮助幼儿在观察、感受、思考、制作中提高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幼儿的绘画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想象力得到拓展和自由的发挥!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