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麻黄汤:辛温解表 【组成】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
2.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3.羌活胜湿汤:羌活 独活各3克 藁本 防风 甘草(炙) 川芎。蔓荆子
[功用]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4.独活寄生汤组成: 独活(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各6g)【功用】祛风胜湿。【主治】风湿在表,头痛项强,腰背重痛,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发热,脉浮
5.二妙散:黄柏(炒),苍术(主治〗 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功用〗 清热燥湿止痒。
6.当归拈痛汤 组成:茵陈、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甘草、黄芩、苦参、知母、当归、猪苓、泽泻
主治: (1)治湿热相搏,肢节烦痛, (2)及湿热发黄,
7.二陈汤(组成】半夏,陈皮各150克 茯苓90克 甘草(炙)45克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
8.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9.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10.四物汤 生地黄、川芎、当归、芍药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11.金匮肾气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云苓、泽泻、附子、肉桂组成。功效是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
12.血府逐瘀汤(当归 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 赤芍各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10克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
13.复元活血汤(柴胡12 天花粉12 当归10 红花8 生甘草5 炮山甲10 大黄18(酒浸) 桃仁12(酒浸) [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
14.桃核承气汤:桃仁 桂枝 大黄 芒硝 甘草 2破血逐瘀,清热润燥。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皖,少腹胀满
15.失笑散(五灵脂 蒲黄。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 瘀血停滞。心胸刺痛,脘腹疼痛,
16.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17.金铃子散 :金铃子 玄胡索(〖主治〗 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功用〗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18.当归四逆汤(【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当归(12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 大枣(8枚,擘[bo]) 炙甘草(6克)血虚寒厥证。
19.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 [9g] 芍药 [9g] 桂枝 [9g] 生姜 [18g] 大枣十二枚[血痹。阴阳俱微,〖功效〗调养荣卫,祛风散邪;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20.天麻钩藤汤: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功效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失眠、耳鸣眼花、舌红苔黄、脉弦数者。
.酸枣仁汤: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烦不眠证。
十问歌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