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财政收入波动分析原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9553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收入波动分析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财政收入波动分析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收入波动分析原因 要是想了解为什么收入的变化,必须清楚收入的分配政策。先明白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和证券交易税。其中,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金融、保险企业营业税提高3%税率缴纳的营业税,其余的营业税属于地方;证券交易税印花税中央分享88%,地方分享12%;资源税按品种分享,其中,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他资源税归地方。 从1982年到2006年,辽宁省地方财政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呈现波动性变化,总体上两者始终保持着相似的运行轨迹和相近的增长率水平。但是,两者并不重合,甚至在一些年份两者呈反向交错变化,尤其是在1983年、1988年、1991年、1992年、1994年和2001年,两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向偏离。这主要源于在改革的初期,财政实行包干制而不是统一的税率,使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脱节。但自1995年以来,波动偏离程度明显减小,特别是2002年后,两者呈现出良好的显著正向关系,并且经历了一段显著的同步增长轨迹。这表明,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趋于完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趋于稳定。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加依赖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财政包干制度: 财政包干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中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种制度,指地方的年度预算收支指标经中央核定后,由地方包干负责完成,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地方自求平衡,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予以特殊照顾,这种制度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财政模式。就是说地方的财政不需要向中央汇报只需要完成中央定下指标,财政收入多的自己留着,少的自己想办法补充。从1980年起,我国财政部门又采用“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体制。这一体制的特点是: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支范围,以1979年各地方的财政收支数为基础,核定地方收支包干的基数,对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规定收入按一定比例上缴,对支出大于收入的地区,将工商税按一定比例留给地方,作为调集收入;工商税全部留给地方后仍收不抵支的,再由中央给予定额补助。收入分成比例或补助支出数额确定后,五年不变。地方多收可以多支,少收可以少支,中央不再增加补助,地方财政必须自求平衡。这种办法把地方类权力结合起来,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现象,所以又被称为“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 正是这两种不同的财政制度的变革,使得财政收入发生了较大的浮动。而且,在1992年的标准是,中央给地方补充财政上的赤字,所以地方对于财政收入的多少就不在乎了,收多少创多高的业绩都无所谓只需要完成国家的标准即可,而至于多花的又有国家给补贴,所以税收大幅减少变化,但是再后来的财政制度中,中央不给地方全额补充其赤字,只是留给其一部分的工商税来弥补其赤字,再不够再有国家进行补贴,所以地方必须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否则就无法完成地方建设,所以财政收入也随之大幅上升,在同样的财政政策下,预算内预算外的比重就保持较为平稳的涨幅和降幅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