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都逛过商场吧?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一些商场、超市为了吸引顾客,经常举行有奖促销活动。有一家超市的活动方式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有黄色和白色两种,凡是一次购物满100元的顾客,就可以摸一次奖。摸到黄球有奖,摸到白球则没有奖。如果你是这家超市的老板,你会怎样往盒子里放球,让顾客来摸奖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1:我会放的黄球多一些,白球少一些。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这样容易摸到黄球,顾客中奖了,会很高兴,就会再来店里买东西。
师:你的意思是放的黄球数量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大,是吗?
生:是。
师:你是一个很大方的老板,很会替顾客考虑,也很会做生意。还有别的放球方法吗?
生2:只放一个黄球,其它全放白球。
师:你的意思是放白球多一些,放的黄球少一些。说说你的想法。
生2:这样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一些,顾客不容易中奖,就可以多赚一些钱。
师:这是一个很精明的老板。他的意思是说放的黄球少一些,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
生齐答:小一些。
师:如果放的白球多一些,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就——
生齐答:大一些。
二、实践探究。
1、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哪种颜色的球放得多,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就大,(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办法验证?
生:可以亲自摸一摸。
师:这个主意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每个小组面前的袋子里都放有4个黄球和2个白球。按照大家的猜想,哪种球摸出的次数多?
生齐答:黄球。
师:好,下面我们就做个摸球试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摸之前先看活动要求:(显示)
1、组长安排好摸球顺序,全组按顺序摸球。
2、摸之前先摇一摇,每人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再把球放回袋子。
3、每人一共摸三次,然后下一个接着摸,组长在记录单上记录摸得的结果。
4、观察试验结果是否与自己的猜想一致。
请一名学生读出“活动要求”,学生质疑。
2、学生分组摸球,师巡视。
3、全班汇报交流。
随着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把各组的摸球结果填在如下表格里:
组别
黄球次数
白球次数
一
8
4
二
6
6
三
11
1
四
8
4
五
5
7
六
10
2
七
9
3
八
10
2
九
8
4
合计
师:刚才我们猜想的是摸出黄球的次数多。现在来看摸球结果,跟我们的猜想完全一样吗?
生1:第二组和第五组的不一样。
师(故作惊讶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真的不一样!奇怪呀?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
小组讨论。
生1:我觉得摸出白球的次数多也是有可能的,但我讲不好理由。
学生觉得很困惑。
师:刚才我们每人摸了3次,全组一共才摸了12次,是不是因为摸的次数少的原因啊?
生:对,有可能。
师:怎么办?
生1:可以再多摸几次。
生2:还可以看大多数组摸的情况。
师:这些都是好方法。老师也介绍一种,如果我们把全班摸球的次数加起来,就是100多次了,我们就看这100多次中,摸到几次黄球,几次白球,行吗?
生:行。
师生一起口算出:全班共摸出黄球75次,摸出白球33次。
师:摸100多次,我们就能明显地看出出现黄球的可能性大。如果再多一些呢?
生:就会更明显了。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试一试,看看摸球次数多了以后,结果如何。这里有我们学校的一个试验结果。(显示)
为了验证试验结论的准确性,人大附小三(3)班的4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几千次的试验,结果如下:
共摸球6095次,其中黄球4260次,白球1835次。
师:看到这个试验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看来结论真是对的!哪种颜色的球放得多,摸出的可能性就大;哪种颜色的球放得少,摸出的可能性就小。
师:说得好!而且,摸的次数越多,这个规律就——
生齐答:越明显。
生2:我觉得应该向这几个同学学习。
师:向他们学习什么?
生2:他们做事非常认真,为了验证结论,不怕辛苦,做了那么多次试验,真了不起!
师:说得真好!其实,历史上很多科学家、数学家正是靠着这种契而不舍的精神,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
三、应用拓展。
1、摸球活动:
师:下面我们就模拟一下到超市摸奖。现在牛老师就是超市的老板了,因为考虑到摸奖的人特别多,我特意准备了两个盒子。 [第一个盒子里放6个黄球、1个白球,第二个盒子里放1个黄球、6个白球(学生不知道)]
刚才摸球时组长很辛苦,我们就请各组的组长代表本组上来摸球。(9名组长站成2队,分别到两个盒子里摸球。)
(学生第一次选择是随机的,结果学生惊讶的发现在第一个盒子里大都摸到了黄球,而第二个盒子里只有一个学生摸到了黄球。)
师(问摸到白球的同学):他们几个中奖了,你们觉得是不是因为他们摸奖的水平特别高?
生1:我们的盒子里白球很多,黄球很少。
教师公布两个盒子里的球的情况。
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会选择在哪个盒子里摸?(所有的学生都站到了第一个盒子面前。)
师: 为什么选这个?
生:因为这个盒子里黄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再次摸球,结果其中几位同学摸到了黄球,还有生1摸到的依然是白球。
师:(故作惊讶状)不是说在这个盒子里摸,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吗?怎么你摸到的还是白球呢?
生1:因为这个盒子里有白球,就有可能摸到白球。
师:可是白球只有一个呀?
生1:只有一个也有可能摸到的。
生2:黄球放得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但并不是说一定能摸到黄球。
师问生1: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能摸到黄球吗?
生1:不一定。
师:大家说呢?他一定能摸到黄球吗?
生齐答:不一定。
师:为什么?
生4:因为盒子里有白球,就有可能摸出白球。
师:活动之后要有思考。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5:如果盒子里有两种颜色的球,两种球都有可能摸到。
生6:里面即使只有一个白球,也有可能被摸到。
生7:盒子里黄球很多,但也不可能全摸出黄球。
2、判断对错。
师:看来通过游戏,大家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请你当个小法官,判断几句话是对还是错。
(显示)
(1)笑笑有1根红色的皮筋儿和3根绿色的皮筋儿,任意取1根,取出绿色皮筋儿的可能性大一些。( )
(2)笑笑有3根绿色的皮筋儿和9根黄色的皮筋儿,任意取1根,取出绿色皮筋儿的可能性大一些。( )
师:同样是3根绿色的皮筋儿,为什么第一题判对,第二题判错呢?
生:因为第一题中一共有4根皮筋,有3根是绿色的,所以出现绿色的可能性大,第二题中有12根皮筋,只有3根是绿色的,所以出现绿色的可能性小。
师:看来一个物体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除了跟物体的个数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生:总数。(板书:总数)
师:只有在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哪种球的数量多,摸出哪种球的可能性才大。
(3)笑笑有1000根紫色的皮筋儿和1根红色的皮筋儿,任意取1根,取出的一定是紫色的皮筋儿。( )
师:都认为这道题错了,为什么?
生1:因为里面有1根红色的皮筋,也有可能摸到,所以取出的不一定是紫色的皮筋儿。
师:那要让它正确,怎样改就可以了?
生2:可以去掉“1根红色的皮筋儿”,这样全是紫色的,取出的就一定是紫色的了。
生3:还可以把“一定”改为“取出紫色的可能性大”。
3、拓展练习。
师:生活中有关可能性的事情很多,“成语故事”里也有。
(老师讲“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说一说、评一评吗?
生1:这个人很傻,不可能天天有兔子撞死。
生2:兔子撞在树上这样的事是偶尔发生的,不可能天天捡到兔子。
师:说得真好!像“兔子撞死在树上”这样的事的发生是非常偶然的,这个人没有认识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梦想“不劳而获”,最后才会“一无所获”。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物体出现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在生活中,跟可能性大小相关的事例是很多很多的。只要你能用明亮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用你的头脑去分析、去判断,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