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5801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 命题人:齐存才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2008年6月《新华文摘》载文指出:“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互为一体、相互决定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我们之所以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因为 A.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只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会一帆风顺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从哲学上看,下边漫画体现了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宗教观念、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梦境奇遇等都是: A.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B.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了人脑的结果 C.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现实生活中完全找不到 读表《问候语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 本世纪头几年 2007年 吃了吗 下海了吗 跳槽了吗 去哪玩了 买啥股票了 5.语言是一种味道,人们依靠它传情达意;语言更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身影。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 B.运动就是时时有发展 C.实践总要上升为正确认识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6.读漫画《和谐》(注:汽车四个轮子上的文字分别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漫画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中,要达到社会和谐必须坚持 A.全面的观点 B.能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前途光明的观点 7.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8.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9.一架热气球,里面坐着三个人,一个是环境保护科学家,他可以保护地球生存环境;一个是核专家,他可以防止地球发生核战争;第三个是粮食科学家,他可以把荒漠变成桑田。当热气球飞到高空之后,由于重量过重,必须扔下一个人。问:应扔下谁?有一个小孩回答说,应扔下最重的那个人。对此你怎么看?①正确,因为他懂得创新,敢于解放思想②正确,因为他抓住重点③错误,因为他答非所问④错误,因为他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10.右侧漫画《补》,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B.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量变未必引起质变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蝴蝶的生命史为:蝶卵出生10天左右发育成虫,虫45天后变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后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她最灿烂的历程。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 A.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B.事物自身辩证否定的过程 C.是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12.某市实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计划一个头、土地一只口、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资金一本账、监管一条龙”。该市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表明局部之和必定大于整体 ③注重整体内部优化组合④表明系统内有主次层次之分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部分影响整体,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B.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14.下列俗语中,与“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16、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据此回答24-25题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 A.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重复的     B.新事物与旧事物总是不断重复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      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 18、“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   B.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的对立总是有条件地存在  D.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19、5年前,在马来西亚,尼巴病毒使数百人丧命,这是因为森林火灾使得蝙蝠无处栖身。它们逃到猪圈,并通过蚊子感染猪。数百万头猪因此而死,病毒又传给了人类。这说明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 B.病毒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 C.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D.人在病毒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20、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主要是强调 A.人类应当为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 B.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C.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D.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21、 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这说明 A. 人们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C. 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D.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2、古希拉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3、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 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 B. 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 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D. 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 24、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 2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与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是 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蠧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6、广东省高州市在发展水果生产中,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布局,东部种荔枝,西部和南部种植龙眼,北部种植黄榄.杂果,水果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被列为全国水果百强市首位。这里包含的哲理是 A.水果生产要因地制宜 B. 水果生产重在调整布局 C.水果生产要走集约经营之路 D.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27、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它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 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8、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的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29、辩证的否定是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绝对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日本政府执意通过日本右翼学者炮制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这一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该教科书 A.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D.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31、饮茶对健康有益,但茶叶中含有相当量的氟元素,氟元素超过安全量,就会引起氟魔牙和氟骨病的产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注意量的积累        B. 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32、“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废弃的资源。”这种说法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A.相互转化     B.相互依存   C.相互渗透   D.相互排斥 33、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的关注。专家表示,现在如果不拆除塑料防渗膜,将来会对圆明园的生态和园林造成严重的后果。有关部门极其重视这个意见。重视反对意见的正确性在于 A.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主观的.具体的   B.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 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D.矛盾双方都能转化 34、GDP是一个经济增长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但它不是反映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从哲学上看,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主流和支流的关系 35、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 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36、(15分) 材料一、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直接海运、空运、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启动。经过30年的努力,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这将大大便利于两岸同胞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岸和平与统一。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提出,党和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福建省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可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立足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 (1)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正确性。(8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说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7分) 37、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2008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依据。(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