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年秋季学期八年级10月考物理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A.厘米 B.分米 C.米 D.千米
2.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路旁的树木 B.小明背着的书包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
3.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4.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冰棍上冒“白气”
C.深秋,草叶上有露珠 D.严冬,树枝上挂雾凇
5.夏天,将金属块放在冰箱中冷却,取出后可观察到金属表面有小水滴,擦干后很快又形成水滴,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
6、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 ;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8.小明在家午休时,邻居家大声播放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小明就把自家门窗关好,以减弱噪声的影响,小明判断是刘欢的声音的依据及减弱噪声的方法正确的是-
A.音调 在声源处减弱 B.音色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音量 在人耳处减弱 D.响度 在声源处减弱
9、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1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图1
1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36m的路程,则它在前
2s内的速度是
A.4.5m/s B.9m/s C.18m/s D.无法确定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
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
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
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
12. 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6km/h,乙在2min内走120m,丙行进的速度是1m/s,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正确的是
A .V甲=V乙=V丙 B.V丙>V乙>V甲 C.V乙>V丙>V甲 D.V丙>V乙>V甲
二、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3.声音在真空中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钓鱼时,鱼会被岸上叫喊声吓跑,说明 能传声。
14.老师上课时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式扩音设备,声音变得更加响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的缘故(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 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 __cm
16.如图3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分________秒。
图4
20
30
(图2)(图3)
17.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图6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18.某载重汽车从A站开到B站用了2小时,A站开到B站的路程为72km,那么该汽车从A站开到B站的平均速度为 km/h,合 m/s。
19、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 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
20.沸腾和蒸发是的 两种方式,它们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
三、作图与探究题(24分)
20.(9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5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图5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图5
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89
98
(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 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 。
(3)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液面上的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 “小于” 、“大于”或“等于”)。
图6
甲
乙
(4)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6甲、乙所示,
其中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2.(5分)如图7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图7
(1)该实验原理是
(2)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21、(6分)在“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中,(1)把装着某固体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时,有下列图8中的A、B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
(3)在方格纸上画出熔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72
74
76
77
78
79
80
80
80
80
81
82
83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0
80
70
min
℃
75
图8
5
10
(⑷根据熔化图象,可得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该物质的熔点是__℃
22、(4分)如图9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⑷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 _听到对方的讲话. (填能/不能)
图9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答案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5分)有人在船上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他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后,经6s听到回声,求海底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24、(6分)一座大桥长1600m,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大桥,此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
25.(7分)“五一”期间,小强一家开小车到来宾市旅游,接近来宾市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10所示(标志牌说明此处到来宾市还有2 km,车辆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 km/h),此后小车用1 min匀速通过一段长为600 m的路段.求:
(1)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小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
(3)请写出一句相关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要按交通法规安全驾驶。
图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