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文化信息
第25期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办公室 (总第370期) 2009年7月30日
2009年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7月23日至24日,2009年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张柏、董保华、童明康,国家文物局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物局负责人等60余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会见了国家文物局单局长等领导一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新乐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欢迎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志诚出席大会。
单霁翔局长在谈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指出,一是要切实明确责任,要按省、市、县三级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内容,督促落实各项指标和任务;要深入普查一线,加强调研督导,着力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要确保工作进度。各省份必须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今年底之前完成实地调查工作。各地应根据普查进度情况和气候特点,调整和细化实地调查的进度和时间安排,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三是要争取财政支持。各级文物部门仍需最大程度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使普查费及时拨付到位,要做到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四是要及时做好文物保护。要主动实施预防性保护,完善报告制度,新发现重要文物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文物部门,及时纳入文物保护管理体系。
单霁翔局长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文物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精神,厅党组提出四点贯彻意见。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此次会议的重要精神。二是要全力以赴,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三是要加强博物馆免费开放和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四是加强文物保护项目工作。
(王大方)
我区首届文化产业工艺美术
创新作品大赛圆满结束
由自治区文化厅、广播电影电视局、旅游局、新闻出版局共同举办的全区文化产业工艺美术创新作品大赛,近日圆满结束。
自大赛通知下发以来,在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全区工艺美术创作者和文化企业踊跃参赛,向组委会报送了大量精心创作的工艺精品。经过评审委员会公平、公正、公开评选,选出了本次大赛的各个奖项。包头市文化局选送的《驼骨雕-成吉思汗》荣获大赛特等奖;赤峰市文化局选送的青铜雕件《中华宝鼎》荣获一等奖;内蒙古金兆艺雕塑装饰艺术传播有限公司选送的泥塑《草原风情系列》、内蒙古华地宝玉石民族工艺品厂选送的《骨雕马》荣获二等奖;呼和浩特市蒙亮民贸有限公司选送的民族工艺品《酒具系列》、鄂托克前旗教师乌东嘎拉创作的民俗布雕《鄂尔多斯婚礼》、内蒙古苏鲁锭蒙古皮艺公司创作的《皮壶》、内大艺术学院选送的《皮革饰盒》荣获三等奖;另有14件作品分获优秀奖。
董秉毅等8位工艺美术创作者荣获自治区工艺美术家称号。内蒙古力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得自治区优秀工艺品生产企业称号。阿盟文广局、锡盟文体局、巴盟文体局分获最佳组织奖。
这次大赛,既是对我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一次大摸底、大检验,也是对全区文化产业工作的一次大促进、大提高,对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我区工艺美术创作者不断传承创新,促进文化资源有效转化,增强消费者对我区文化产业和品牌的认知,促进我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计财产业处提供)
包头市实施“六大工程”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
为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包头市在文化建设上重点组织实施“六大工程”,即文化基础建设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的重大举措。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文化系统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各项工程顺利开展。
一是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2008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文化事业建设资金48.28亿元(市级财政投入749万元),加上大文化范畴内的文化项目,全市文化建设总投资超过72.78亿元,其中,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1.69亿元(市级财政5万元),投入文化产业促进工程46.43亿元(市级财政200万元),投入文化惠民工程1102万元(市级财政230万元),投入文化精品建设386万元(市级财政210万元),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工程1643万元(市级财政109万元)。投资总量为历史同期最高。
二是项目建设有新亮点。全市开工、改造文化设施项目684项,投入资金72.62亿元。重点实施了“包头市文化设施十大工程”——市图书馆新馆(1.6亿元)、包头国际会展中心(8亿元)、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3亿)、包头金融文化广场(15亿元)、土右旗文化产业园区(10亿元)、乔家金街(1.8亿元)、包头乐园(8.6亿元),燕家梁遗址公园、广播电视中心、广播电视多功能发射塔三项工程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
三是文化惠民有新跨越。2008年送戏下基层全年演出343场,30多万群众观看了演出。2009年全年下基层演出1000场,预计90万群众观看演出,现已完成256场,20万群众观看了演出。2008年以来,全市文化系统以“双十品牌”为核心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共组织大型文化活动137项,参与群众379万人次。全年下基层放映电影8047场,观看群众超过120万。2008年以来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惠及基层群众543万人次。
四是精品创作有新突破。自实施“六大工程”以来,全市排演舞台艺术作品20部(台)。2009年排演各类艺术作品10部,其中大戏3部。大型漫瀚剧《暖雪》、大型二人台轻喜剧《西口好人》、话剧《乡村检察官》都已公演。《暖雪》进入自治区庆祝建国60周年献礼剧目,大型音乐诗歌剧《马头琴拉响的时候》荣获自治区“萨日娜”奖。
五是文化体制改革有新进展。对全市艺术团体整合,将包头市漫瀚剧团、市晋剧团、市青年晋剧团实行撤团建院改革,包头漫瀚艺术剧院的挂牌标志全市院团改革在全自治区率先迈出实质步伐。市电影公司与北京今典集团合作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今典国际影视城。整合图书市场资源,积极推动包头图书城建设。
六是文化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实现了“七大创新”:全市文化建设思路有创新(提出文化建设“六大工程”战略);院团改革有创新(全区首家成立漫瀚艺术剧院);传统节庆活动有创新(首次举办元宵文化节);群众文化品牌战略有创新(首次提出打造“双十文化品牌”);艺术创作形式有创新(排演二人台大戏《西口好人》);文化保护利用有创新(全区首家遗址公园燕家梁遗址公园开始筹备);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有创新(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七是文化建设业绩有新成效。一年来文化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殊荣,“包头市鹿城文化艺术节”在“中国节庆高峰论坛·全国节庆工作年会”上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十佳文化节庆活动”,包头市也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优秀节庆城市”;包头市文化局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被全国“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国‘迎奥运、保稳定、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被自治区评为“全区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先进集体”。《契丹女》、《生命的彩虹》等多部大型剧目,荣获“巴黎第三届中国戏曲节最佳传统戏剧奖”、中国滨洲·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优秀推荐剧目奖、“上戏杯”全国原创剧本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艺校教师创作的舞蹈《雄风》获“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二等奖;创作的器乐合奏《万马奔腾》参加了“2008年全国青少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荣获金奖。
(包头市文化局)
兴安盟举行原创歌曲歌手大奖赛
7月24日晚,兴安盟首届红城文化节“红云·红河”杯原创歌曲歌手大奖赛决赛暨颁奖晚会在兴安礼堂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兴安盟委宣传部、兴安盟文化局主办,兴安盟音乐家协会承办。来自全盟各地的65名歌手踊跃报名参赛,经过预赛和复赛,有15名进入决赛。这些歌手参赛的作品全部是盟内外词曲作者创作的歌唱兴安盟的作品以及展示各旗县市及企事业、行业歌曲。参赛歌手用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多种组合等形式,以较高的艺术水准,演唱了《兴安颂》、《放歌阿尔山》、《我的扎赉特》、《代钦塔拉我可爱的家乡》、《激情科尔沁》等歌颂兴安、赞美家乡的优美歌曲,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许和热烈掌声。盟委书记、盟人大工委主任杨汉忠,盟委副书记、盟长郭健等领导分别为获奖歌手颁奖。
(兴安盟文化局)
本期报:乌兰部长、刘新乐副主席
文化部办公厅、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本期发:直属各单位,各盟市文化局
(共印220份)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