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
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趋势,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力量。而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应该跟随着民营企业经济地位的提升而不断地完善,这样才能够让民营企业为其员工提供良好的待遇,提高员工积极性,以致于维持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的态势。但现今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仍处于滞后状态,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出发,多方位地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问题和做出对应措施,而且结合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社会保障实例,针对性地分析该民营企业社会保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保障;研究分析
RESEARCH ON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 TO QINQOU PROPERTY SERVICES CO. LTD AS AN EXAMPLE
ABSTRACT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in a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private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 of 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follow the economic statu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mprove and continue to improve, so that it can let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o provide a good treatment for their employees, improve employee enthusiasm, so as to maintain the good momentum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But are still lagging behind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hinder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 of private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multi-faceted analysis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common problems and m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Qinqou property services limited social securi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 in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 Social security analysis approach
目录
1.绪论 1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3 写作方法及思路 3
2.概念及相关理论 4
2.1 民营企业及特点 4
2.2 社会保障制度 5
3.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的概况 7
4.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发展现状 8
4.1 社会层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
4.2 企业层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
4.3 员工层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
5.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 11
5.1 完善社会保障 11
5.2 改正民营企业对社会保障问题的态度 12
5.3 培养员工参保意识 12
6.对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 13
6.1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背景 13
6.2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社会保障现状 14
6.3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出现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 16
6.4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社会保障的解决办法 16
7.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附录 22
第 23 页 共 23 页
1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文是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在研究中主要是针对民营企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展开的。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占重要地位,民营企业发展良好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而现今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重点强调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本文是以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实例的基础上,探究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中的社会保障问题,针对性地解决这个企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达到提高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通过实例来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能够进一步论证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的结论和方法,维护员工社会保障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 文献综述
对社会保障问题深入分析的研究著作并不多,很多的研究只针对部分的社会保障问题,比如受关注较多的养老保险。而且对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不够全面。
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成果:
黄小娟在《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问题初探》(2008)中提到,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的快。杨晶在《大陆与台湾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8)中提到全国工商联发布《2007年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调研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空前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总数约4.3亿人,除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劳务工9000多万人外,其余均在民营经济就业。到2007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538万家,雇工5696万人,个体户2678万家,从业人员5429万人,私营个体就业共1.1亿多人。如果考虑私营企业普遍低报人数,大量个体户并未注册(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921万,从业人数9422万,比注册数高近一倍)等情况,私营个体实际从业人员可能达2亿。毋庸置疑,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武晨光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体征及提升路径思考》(2011)中提及到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面对2011年的金融危机中,以积极的态度,通过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途径中突围而出,为社会经济做出贡献。吴菲在《简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2011)说到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较高,导致企业有逃避缴费现象。赵家鑫在《社会保障视角下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2011)中认为民营企业对于员工社会保障问题承担直接重大责任。赵建勋在《中国社会保障的主体及其责任研究》(2006)说到“治理理论”即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国家强调授权,主张将个人及市民社会视为政府的合作伙伴,以个人的权利和共同的社会管理来治理国家。
国外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成果:
国外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受关注程度较高,由于制度的完善、政府的重视、人民的意识强等原因,社会保障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日本:艾昕在《由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引发的社会学思考》(2009)就提到了年金制度已经覆盖到全体日本国民,得到了很好的成效。美国:张楠在《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的启示》(2009)中提到美国社会保障的特征,而且政府仍然是社会福利支出中最大的资金渠道。美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受惠。英国:杨思斌在《英国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08)中提到英国社会保障的特点,立法先行、国家责任是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强调社会保障的普遍性。欧洲:丁建定,孙健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福利整合》(2006)中提到欧盟各国遵循着普遍享有原则或公民资格原则,通过政府的干预,以税收或其他的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保障,不管他们是暂时因疾病、失业或生育,还是因为退休、残疾而陷入困境。澳大利亚:王华丽在《澳大利亚养老保险体制和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2009)中说到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体制设计遵循了世界银行的三支柱模式,并被公认为世界上运作最为成功的模式之一,其养老保险体制由政府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三部分组成。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已逐步得到重视。而且主要的保障领域都大致相同,主要的关注领域为社会保险方面。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承担责任,为了达到更好的保障效果,各政府都想方设法协调好民营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和责任。本文全面研究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各方面的问题,用实例来解释社会保障问题,而且具体地得出该企业在社会保障中的改正方案。
1.3 写作方法及思路
1.3.1 写作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关于民营企业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的方法。通过查阅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国内外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资料,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了解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问题、得出民营企业社会保障的对策。
调查问卷法: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发出简明扼要的咨询单,请示填写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相关资料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1.3.2 写作思路
首先是理论基础,了解民营企业和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然后提出现今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做出对策。再次结合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社会保障问题,针对性地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和解决。
2 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民营企业及特点
2.1.1 民营企业概述
民营企业大致可定义为:政府没有所有权或不被政府控股的盈利性经济组织。这种经济组织在经营管理上不受政府控制,能自主经营,有较完整的财产权、投资权、剩余权、人事权等。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企业、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等[1]。
本文认为民营企业是受政府制约,在遵守法律条件下运营的一个自我的管理经营的经济组织,是公有制下的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共同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的三大支柱。民营企业特征是范围较大,包括的领域较广,行使多种权利。
民营企业员工,就是受雇于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中从事各类职业的劳动者,即除企业主以外的所有民营业从业人员,既包括中层以上人员,也包括一般员工;既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管理人员;既包括有城市户籍的从业人员,也包括农村户口的从业人员;既包括合同工,也包括临时工[2]。
在民营企业中员工可分为高层员工、中层员工、一般员工(普通员工)等,所给予的待遇、工作方式等都存在差异。
2.1.2 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年底,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740.15万户,占全国登记注册企业总数的70%以上;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已达到14.64万亿元,较2008年年底增加2.9万亿元,增长24.7%。2009年500家民营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排名前500位的企业)吸纳就业继续保持增长,员工人数达到456.46万人,比2008年增长了9.48%。员工人数增速远远高于2009年全国就业人数0.66%的增速[3]。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论坛”,会上发布了《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在2010年规模快速扩张,盈利能力全面提升,管理更加规范有效,社会贡献更为突出。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50.60亿元,较2009年提高了14亿元;营业收入总额69 849.32亿元,户均139.70亿元,同比增长47.48%;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09年的126家增至220家[4]。
从近几年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得出,民营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多,而且收益和盈利都在全面提高,从而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招纳员工的人数也较多,提高了社会就业率。民营企业所占的经济份额逐步增多,就代表着它的力量在扩大;民营企业的力量在扩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代表着它给予的社会贡献就会更大;民营企业贡献大,就代表我们的关注度要更高。我们不但需要关注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还要注重民营企业的主要调剂——社会保障问题,因为社会保障问题是保障企业稳定和维护员工基本问题的一种手段。
2.2 社会保障制度
2.2.1 社会保障的概述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以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和生活秩序的各种项目总和。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对于那些缺乏经济和物质保障的社会成员给予有条件的帮助的复杂和高度规范网络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其目的是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5]。
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法律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组,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6]。
总的来说,狭义的社会保障是给予符合条件下的社会成员的帮助,主要是满足他们的需要。广义的社会保障是赋予社会成员保障自我的一种权利,无论是就业、生命安全、养老、生育、福利还是救助。
2.2.2 社会保障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党的十八大也提及到社会保障问题,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普及到全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关注残疾人权益的抱着服务体系。
在国有企业,养老保险金占职工工资比例约为22%,医疗费用相当于工资总额的12%,住房公积金占5%,失业保险相当于职工工资的1%,4项合计相当于工资总额的42%。而很多民营企业对这些费用是有所保留的,不是百分之百地足额缴纳。民营企业员工在失业以后有资格领取救济金的人极少。调查显示,有资格领取救济金的人仅占3.5%,没有这种资格的人占76.9%,另外19.6%的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种资格。声称自己所在企业参加了养老保险的人相对要多一些。13.6%的人称自己所在企业参加了养老保险,61.2%的人说自己没有参加,还有25.2%的人不知道其所在企业是否参加了养老保险。就医药费而言,在调查的2022人中,88.2%的人不能报销。企业为员工买医疗保险的比例只有3.7%。民营企业员工生病,76.3%的人没有病假工资,有病假工资的仅占17.3%,另外1.4%的人还会倒扣工资[7]。
可见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存在很多偏差,虽然社会保障问题已经逐步完善,但还会有缺失的地方。比如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相对完善的同时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却跟不上其脚步。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惠及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因此还需重点关注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
3 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的概况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经基本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有了极大的进步。为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表现在六大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民营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两个确保”和完善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社会保障线”为重点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二是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据2006年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大型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742家民营企业员工中工伤保险的参保比例最高,达62.10%;其次为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分别为50.91%和48.08%;失业保险参保率较低,为41.14%;生育险最低,为34.54%。”有接近七成的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保体制基本满意[8]。全国企业员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三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制进行了改革。四是现今的民营企业主要把握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两大方面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成为保障员工的手段,社会福利是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五是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监管工作逐渐加强,资金的流向逐步透明化和公开化。六是民营社会保障的法制工作进一步开展,让更多的企业员工了解社会保障,让员工懂得维护自身权益。
可是由于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统一,而且正处在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经济结构重大调整的过程中,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仍十分重要。
4 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发展现状
4.1 社会层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社会保障制度不合理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是没有针对性考虑到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就统一规定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现在的“五险一金”合计单位负担比例为缴费工资基数的40%多。人力成本压力加大,这样会给民营企业带来不堪重负的影响。其次社会保障的重点改革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而其他项目的社会保障并未能及时得到合理的改善,这种情况下会使社会保障的保护力度不足[9]。
4.1.2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民营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后没有得到相应保障的问题频繁出现,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民营企业通过制度漏洞,减轻自身压力,可是直接受害的还是企业员工。
据调查,在民营企业中,当雇员发生工伤后,工资能照发的占30.6%,工资全部扣除的占6.5%,还有62.9%的要被扣除部分工资;工伤的治疗费,66.7%的人由企业支付,9.8%的人由企业支付一部分,另有23.5%的人需由自己全部支付。当职工生病不能工作时,有37.1%的人工资照发,有18.5%的人要被克扣部分工资,还有31.5%的人要被克扣全部工资[7]。可见,社会保障制度还未能大幅度地保障到民营企业员工的利益。
此外,现今还没有完备的制度来规范社会保障金,政府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会账目混乱,甚至透支挪用,导致在紧急时期未能满足到企业员工的需求[10]。
4.1.3 政府对民营企业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
在人员方面,目前全国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编制为10.6万人,现有11.2万人,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的比例为1:3400,大大少于国外的配比。根据2005年专项调查,全国2862个县(区)中,1321个没有专门的社会保障服务场所,占总数的462%,333个地级市中84个没有专门的服务场所,占总数的25.3%[11]。
在财政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统一性,对于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补偿是不足以应付的[12]。这样并未解决民营企业过重财务负担的问题而且更加纵容政府的不作为。
4.2 企业层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民营企业的参保项目不齐全
现今民营企业除了有“五险一金”外,还会出现“三险一金”现象,即企业只为员工购买三种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企业员工就得不到全面的保障。甚至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不能保证员工的工作期限,因此企业为保障自身利益,不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比如保安,因为工作时间较长,而且存在轮班制,也存在安全性,部分保安的工作期限不长,所以部分企业也不主动提供社会保险。
原因是民营企业收益存在不稳定,因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牺牲员工的保障问题,其次是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和制约民营企业。
4.2.2 民营企业逃避对职工的保障责任
民营中小企业作为私有制性质的经济主体,是以具有剥削性质的雇用关系为基础的,在这种雇用关系下,雇主总是尽一切可能减少劳动力的成本开支。社会保险费用的支出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业的工资成本,减少了企业盈利。所以,相当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减少或逃避社会保险费的缴纳。还有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对职工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要求不高,企业主常常是钻“试用期不投保”的空子,一旦试用期满即辞退员工,重新招聘,形成轮流用工的现象,使这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践踏[13]。而且现在许多农民工都走向城市,为谋求更好的发展所以到城市中人员需求较多的民营企业工作,但由于地域问题会存在社会保障问题的缺失,导致民营企业逃避社会保障责任的现象[14]。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漏洞来逃避责任的行为已经是普遍现象,许多企业职工也因此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也得不到法律的有力支持。
4.2.3 民营企业的社会福利不健全
社会保险是较多人熟知的问题,可是大部分人都会把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福利给忽略掉。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给员工提供较多的社会福利。如果一个企业有健全的社会福利,会让员工得到更多的归属感,比如为员工提供食堂和住房,这样员工就会减少在企业工作的顾虑;为员工提供文化康乐设施,文化图书馆和体育器材可以让企业员工充实自我,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外,还能营造企业积极气氛,提高效率。
4.3 员工层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民营企业员工参保率低
由于民营企业不会重视员工的参保问题,当员工也忽视这个问题的时候,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就被搁置,导致参保率低。
4.3.2 民营企业员工参保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员工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是农民工),受文化水平限制,员工没有意识到社会保险是自己应得的保障权益。还有很大一部分80、90后的新生代员工,往往选择工作—失业—再工作—再失业,这种循环式的方式来游离于不同的小企业间,也漂浮在社会保障网之外。这些职工自己不愿交费,同时也不监督企业主为自己交费,造成了参保主体的缺位。民营企业的员工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也不够积极[15]。
员工往往就是忽略了保障自己,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才发现权利无法维护。
4.3.3 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强
因为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强,所以民营企业保障不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导致民营企业不愿意为员工履行社会保障义务。
民营企业职工流动性远高于国有及其它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民工占有很大的比例,流动性则更高。过高的职工流动率不仅加大了社会保险的统筹难度,而且许多雇员本身由于对社会保险的技术操作程序不了解,对社会保险的未来预期较低,对社会保险的兑付也持怀疑态度[16]。
5 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
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改正民营企业对社会保障的态度以及培养员工参保意识这三个大方面来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具体如下:
5.1 完善社会保障
5.1.1 关于民营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
民营企业既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应针对性地补充和修改民营企业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利和义务。其中的制度应解决民营企业承担责任的划分,民营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等问题。
5.1.2 统一的社会保障系统
我国针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双重就业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从现收现付制转向混合系统[17]。可以看出社会保障系统逐渐完善,但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方法来处理区域性问题。
在欧盟中,社会保障遵循跨境支付原则,即社会福利的支付在全欧盟的范围内进行,各成员国必须按规定予以支付,但对不同的福利项目有不同的具体规定,例如失业救济的发放,一成员国对已经移居另一成员国的失业者的救济金支付最多不超过3个月[18]。
我国应学习欧盟的跨区域服务,应该对民营企业职工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账户,即跨地区地实行流动转账管理,帐随人转。这样可以保证其所缴的社会保险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督促和强制其参保,提高收缴率。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解决员工流动性强的问题,也可以保证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随地域的改变而丢失。
5.1.3 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
民营企业属于自我经营的企业,收入和盈利都存在相对不稳定性。要求民营企业承担比例为缴费工资基数的40%多。
一般而言,企业全年的社保费用接近工资支出的一半。对于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主来说,不负担员工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费用是其资本积累迅速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民营企业借助歧视性的工资福利待遇所获得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是使其迅速发展的竞争优势所在[19]。这样的现象影响下会造成不良效果。加大对民营企业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是必要的,通过减少企业承担的缴费比率,员工个人缴费不变的情况下,员工既得到社会保障,也提高了企业积极性,更多地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
5.2 改正民营企业对社会保障问题的态度
5.2.1 民营企业社会保障责任观念的转变
企业的兴衰往往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态度和反应,特别是社会公众的作用。如果企业忽略利益关系者的要求,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利益关联者的反应会造成企业的损失或者其成败。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充分认识其对个人与社会的有关行动,并尽可能的予以纠正,甚至企业要暂时损失一些利益,用于获得积极的影响[20]。因此民营企业要重视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员工的满意度会造成企业的成与败。
5.2.2 建立平民监管机构
建立优质社会保障监管机构,由企业领导、企业员工和普通群众组成,建立排名榜,对于履行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民营企业进行排名,通过员工满意度和同行业的对比等因素评比出优秀的社保企业,让企业意识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使民营企业的整体企业形象得到提升,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民营企业中。
5.3 培养员工参保意识
5.3.1 加强社会保障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参保意识
企业职工,除对他们加强风险防范教育,使其认识到参保的必要性外,还要使他们了解社会保障技术操作上的有关知识,消除对社会保障的不信任感和低预期值,减少短期行为[16]。
只有让员工意识到参保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减少权利被侵害现象的发生,规范民营企业的同时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也会逐步提升的。
5.3.2 提高企业职工的参与程度
在澳大利亚,企业缴纳的部分进入个人账户,澳大利亚公民有权选择基金来管理自己的养老金以及基金投资的品种。我国企业缴纳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由政府财政部门管理,而个人没有投资的选择权和话语权[21]。参考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个人参与管理社会保险的费用中去,既可以让职工更形象地了解社会保障体系,也可以使社会保障透明化。
6 对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
6.1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背景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 1996 年 11 月,公司注册资金叁佰万元,具有物业管理国家二级资质,公司专业从事各类物业优质管理服务。目前,公司接管物业类型有别墅、商贸写字楼、多层公寓、多层电梯小区、住宅小区、政府机关单位、工业园区等,接管物业总建筑面积超过100多万平方米。
公司自成立之始便引进了专业化经营的运作方式,将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流程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物业管理公司,组建专业保洁、保安服务、机电维修工程、园林绿化四个专业化队伍,实行专业化管理经营,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三大类。具体的分工明细如下表:
表6-1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结构明细
总公司
高层管理者
总经理
副总经理1
副总经理2
副总经理3
中层管理者
总经办
(总经理助理和文秘)
项目部
(项目管理师)
工程部
(12名工程维修人员)
矿泉水销售部
(客户经理和财务)
行政人事部
(仓管员、培训师、2名人事招聘)
财务部(财务总监、三位会计)
南、北、西、外围片区(片区经理)
各物业区域(小区经理、2名客服、财务)
普通员工
多名保洁员、多名保安员
6.2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社会保障现状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员工共有213名,其中高层管理者有4名、中层管理者84名、普通员工125名。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社会保障状况以及员工对社会保障的意见,派发了70份问卷对公司员工作出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6-2 千秋物业服务公司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调查结果
题号
情况统计
第一题
40人为男性
30人为女性
第二题
6人20-30岁
19人30-40岁
33人40-50岁
12人50岁以上
第三题
13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17人小学程度
11人初中程度
6人高中(职中)程度
10人中专
9人大专
4人本科以上
第四题
30人户口在本省本市
24人户口在本省非本市
16人户口在非本省
第五题
56人在小区工作
14人在总公司工作
第六题
2人为高
层管理者
32人为中层管理者
36人为普通员工
第七题
13人工作了6个月以下
14人工作了6—12个月
6人工作了12—18个月
8人工作了8—24个月
8人工作了24—36个月
21人工作了36个月以上
第八题
10人工资为1000—1500
31人工资为1500—2000
19人工资为2000—2500
8人工资为2500—3000
2人工资为3000元以上
第九题
6人没签,但有口头约定(过了试用期再签订)
3人签了固定期限或固定工作任务的书面合同
61人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题
34人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五险一金)
31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保险
21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保险
5人没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2人其他
续表 6-2
题号
情况统计
第十一题
48人知道养老保险
58人知道医疗保险
34人知道失业保险
34人知道生育保险
54人知道工伤保险
5人没填
第十二题
36人公司没有提供社会保险
10人对社会保险不了解
8人没有闲钱投保
2人其他原因
第十三题
24人费用在260—275元
8人费用在275—330
2人费用在330元以上
第十四题
27认为公司没有尽到社会保险责任
43人认为公司有尽到社会保险责任
第十五题
32人得到住房福利
37人得到文化康乐福利
2人得到医疗福利
29人得到福利津贴
16人没有填
第十六题
16人了解社会保障
33人略懂社会保障
21人不了解社会保障
第十七题
42人认为社会保障满足了需求
14人认为社会保障不满足需求
14人认为社会保障还存在缺陷
第十八题
28人认为有户籍差异(城市与农村)
27人认为有职业差异
15人认为还有其他情况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公司主要为高、中层管理者购买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其承担比例符合劳动法规定,公司承担40%左右。普通员工如保安员和清洁工则未购买职工社会保险。
2、39%的员工认为公司没有尽到社会保险的责任,公司对于社会保险方面还未能得到员工的信服。
3、员工支付的职工社会保险费用占工资的11%—21%。
4、员工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不足,77%的员工并没有完全地了解社会保障制度。
5、至少50%的员工都知道五种社会保险,但还是有25%的员工没有强烈的参保意识,而且社会福利方面还存在欠缺,较好的福利有53%的员工认为公司提供了文化康乐福利和46%的住房福利,但有23%的员工并没有填写,即认为得不到公司的社会福利。
6、39%的员工认为职业差异导致社会保障存在不公平性。
7、39%的员工工作时间在一个月到一年内。
6.3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出现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社会保障问题与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社会保障问题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6.3.1 社会保障制度不合理让公司负担过重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收益主要是收取管理费用,但公司的管理费用不高,比如建成时间较长的、较小的住宅小区仍然是收取1角每平方米每月的管理费用,一户只能收到8-10元每月的管理费用。而且物业服务需要较多的人力,如每个住宅小区都至少需要2-4个保安员轮岗,3-4人清洁小区楼道,2-3个人管理住宅小区财务和处理居民问题,1-2个人管理住宅小区内的人员和各项事务。工资支出所占比例高,但公司收益较低,再让公司承担40%之多的社会保险费用,可以看出公司的净利润偏低。
6.3.2 公司在处理社会保障问题中存在不公平性
员工存在职业差别对待,中高层员工具有五险一金的待遇,而普通员工(保洁员、保安员)却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险待遇。这样的不公平性会让员工得不到归属感,而且形成级别对待。39%的员工都认为公司没有承担好社会保险的责任,而且大部分为普通员工,可以看出职业差异的社会保障问题对员工会带来负面影响。
6.3.3 公司对待社会保障态度不够明确
39%的员工工作时间为一个月到一年,可以看出员工的流动性较大。有53%的员工认为公司提供了文化康乐福利和46%的住房福利,但有23%的员工并没有填写,即认为得不到公司的社会福利。说明社会福利方面还存在欠缺。主要是公司尽可能地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对待社会保障态度不明确所致。
6.3.4 公司员工对社会保障认识不足
至少50%的员工都知道五种社会保险,但还是有25%的员工没有强烈的参保意识,还有部分员工不了解社会福利。员工对社会保障认识不足也会导致公司趁机浑水摸鱼,逃避责任,也让自己的工作得不到保障。
6.4 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社会保障的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主要围绕公司责任和员工意识两方面进行分析。
6.4.1 公司对社会保障态度的转变
公司要正确认识到社会保障并不会阻碍公司经济的发展,公司在社会保障方面能体现出良好的待遇,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公司。公司还可以定期、主动地为公司内部员工开展社会保障宣讲会,建立图书馆,让员工了解社会保障,而且还能让员工有更多地热情在公司工作。
6.4.2 适当提高物业管理费用
在得到居民同意和员工支持的情况下,合理提高物业管理费用,增加公司收入,让普通员工都能参加职工社会保险,这样既能解决社会保障不公平对待的问题,而且公司也获得两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