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生态教学.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8880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生态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论文:浅谈小学英语生态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英语课堂成为“绿色农庄” ——浅谈小学英语生态教学    [引言]:生态平衡是世人所关注的话题,生态教学是教育者所追求的境界。肥沃的土壤,明媚的阳光,滋润的雨露,花样的肥料,抛却嘈杂和喧嚣,在一片绿色的庄园, 生命实体宁静地、自然地、和谐地、自由地生长发展。生本教育观念下的小学英语生态教学就是追崇这样一种“绿色农庄”般的教学,让学生在非母语的环境中也能悠然speak English 。 [关键词]:绿色 生本教育 生态教学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在人才竞争演变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不仅对外贸易,对外交际,也更是为了提升整个国民素质,英语的学习逐渐从商业化走向生活化,城市化走向农村化,特殊化走向日常化。英语的普及和重要性的提高,也给我们这些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增加了压力。除了给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进修以外,更多地是不断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 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曾经这样描述教育的含义:“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于是,我们更呼吁一种生态的教学方式,尤如“绿色农庄”一样,阳光雨露,自然而不随意,修饰而不矫作。 一、 提供“肥沃土壤”,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壤的肥沃或贫瘠,直接影响植物的初始生长。而我们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这块土壤。如果我们的学生长期面对一个严肃又压抑的课堂,亦或是一个被颐指气使的课堂,试想这些“花花草草”又怎么愿意展现他们自然的娇容,更不用提去吸收一些有用的“养料”了。对于知识丰硕的课堂,那恐怕也只会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而已。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创设生态课堂的首要条件。 1、 自然的课堂环境, 是生态课堂的前提。 生态课堂环境是一种动态和谐的自然和人工互补的生态系统。 在开放的课堂,我们首先要改变课堂的物理环境,特别是教室的布置方式,变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摆放方式为环形或活动式方式,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一种放松的境地,从压抑中解放出来。另外可以在教室内多设置一些英语招牌,英语名言,给学生一些无形的熏陶。总之,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自然,让学生在放松的课堂中参与学习,这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的一个物质前提。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生态课堂的基础。 生态讲究平衡,世界呼吁和平,而教育需要和谐。绿色生态教学,基础是和谐。在和谐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做朋友,包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学会欣赏和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去创设一个融洽又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要是在课中若是学生犯错,教师可能会有些失望,但请再多一些耐心和包容,为学生的错误加上一些调侃,给他们一个宽松氛围去面对自己的错误。比如在一个学生发音不标准时,其他同学会哄笑,这是一种常见的课堂现象。教师如果板着面孔训斥学生,不仅使该同学觉得尴尬,其他学生也会不敢大胆开口,生怕也遇到这种尴尬事。这时要是教师调侃一下:“Don’t worry! Make your mouth bigger, you are still cool! (别担心你的形象,把嘴张大一些,你还是很酷!)”有时教师故意的挑衅一下:“Can you? Really? ”教师的风趣幽默,会让学生放下心里负担,教师也能在宽松地氛围中掌握学生实际学习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现身经验拓展。这样,有笑声的课堂,平等和谐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才会自然生成。 3、有度的生生关系,是生态课堂的保障。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他们喜欢自然表现,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的生命在不断地展示自我,更在于不断地模仿。因此,教师不仅要从自身做起,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要有一分维持学生张弛有度的学习合作关系的责任。如今教学都强调小组合作,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小团体,但有时也免不了学生之间产生的一些矛盾。因此教师要随时调节,既要注意避免小团体的产生,也要帮助一些弱势群体的入群。既要引诱起他们之间的竞争意识,也要调和一些尖锐的矛盾,创造合作的态势。 一句英文说得好:Coming together is a beginning, keeping together is progress, thinking together is unity, working together is success.一个和谐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课堂,学生之间既有亲密无间的合作,又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比如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在巡视时可以故意示意一组中的后进生为发言人,那么其他人会为了小组利益而教会那个后进生。教师在那个学生进行反馈后,要充分肯定他的个人优点,也要提到他们小组的力量,使小组合作学习呈良性发展。如果一个小组内发生错误,教师要学会调节几组之间拔弓箭弩的气势,转换他们的注意力。生态课堂的实施,很多交往情况会真实出现,那么理解是首要条件。生态课堂就是建立在师生间、生生之间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的。 二、给以“充足阳光”,优化教学课堂结构。 阳光是万物之母,使农作物更为茁壮。知识就是学生 “装点”自己的阳光。知识不断地累积,就会不断地给学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源源不断给学生一种持续学习的动力。但每个学生对“光照”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我们的教学势必更多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计,寻求更多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让学生“吸收能量”。 1、 玩中学 梅里亚姆(J·L·Meriam )教授认为:“学校的工作和游戏,应是儿童的工作和游戏,儿童应享有学校的乐趣。”这说明一点,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都应该具备趣味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富有情感性和主动性。那么我想游戏首当其选是学习的好途径。人类与生俱来就有着游戏的天性,只有在全身心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情感才会自然流露,知识结构也会真实展现。像在对月份的教学中,我曾设计了类似“七巧板”的游戏,让学生一边听教师介绍,一边把各个月份的画板进行拼图,让学生在动手中也动口,在游戏中掌握语言。又比如在教学衣物中我们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设计 “QQ秀舞台”、“给模特配衣服”等操作游戏,带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观察、创造,积累知识,并在游戏中自然生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2、 吵中练 思维不是一种纯粹的物理运动,它是一种对外界感应并以本身所具有的理解能力在大脑中综合的复杂的运动。而在这种复杂的运动中,情感起着动力作用。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才有可能让学生在知识的自然习得中获得最大的“能量”。一次偶尔的尝试,发现在“吵中学”是一种很好的调动学生英语情感和思维的手段。就像在教学比较级时,由于对比词,人称和be 的搭配随时调换,句子操练过于公式化又显得枯燥,于是我想到了学生在平时竞赛中的吵架一法。当我提出今天来个“吵架大王”的活动时,学生都用惊讶地眼光看着我,有的还窃窃私语:“不会扣分吧?”我点击电脑,出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字样。然后我说出一些比较级的句子,请他们找出我语句中的错误进行反驳,如果我的句子没错,他们必须跟我和好如初。以下是吵架小场景: T:I’m younger than you! S: No, I’m younger than you ! T: (故作一副不屑不顾的样子)No, I’m so nice. You are older than me! S:(生气,着急,拍桌)No, you are older than me! T:I’m the teacher. I’m older than you ! S: (微笑) Yes, you are older than me ! We are friends! 吵着,吵着,从面红耳赤吵到握手言和,一轮吵架就结束了。但在这个吵的过程中,他们必须先判断句子的正误,再换掉句中的人称,还要注意对比词的使用,一个环节也没少,反而多了一份积极。将原生态的吵架结合操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添一份快乐。 3、 画中乐 形象直观地教学方式一直是学生最为乐意接受的。课堂上我就充分运用简笔画,来吸引他们的视线。看着一条条线条和一个个圆点在黑板上演绎一个个精彩的英语故事,他们就感到十分地high!常常会发出一阵阵地惊叹声:“Wow, It’s so beautiful!/ Oh, my god!/ Oh, no! /…”知识就是在这样一个一个自然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自然形成了学生的内部结构。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一课中,我将学生提到的食物用简笔随意地画在黑板上。开始学生也没在意,并跟着我一起读单词,一起比较。后来在活动最后,我将在黑板上凌乱的食物图片用简单的两条线圈住,再一变,马上黑板报上出现了一幅菜单和一个餐厅。这时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为我高叫着:“Miss Zhang, It’s cool!”。我也就顺势戴上一顶厨师帽,请他们上来点菜。这样用些最原始的直观形像的图片给学生一点刺激,就会减轻他们的厌倦感。 除了教师本身的简笔画,我们还可以充分使用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将学生画的一些图片作为教具,作为奖励,作为活动展示牌,都会让学生在动手中练了手,也练了口。特别是在低段教学中,学生更喜欢在五彩的画面中说英语。比如在请学生调查同学对水果的喜好时,我们可以排除以往的打勾的形式,请他们直接在表格上画出调查到的内容,不管像不像,在孩子心中,画面与语言的结合才是最原始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拓展“What do yo like? I like apples. ”这个句子为“What do you like? I like big apples! I like big red apples!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而且使交际真实化,思维生活化,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那一份画中乐。 三、 给予“甘甜雨露”,发扬教师人格魅力。 绿色农庄离不开水源的滋润,但并不是说任何雨水都能给植物以滋润,如果是酸雨那就是伤害了。我们推崇一种生态的教学,并不是什么都是随意的好,有些还是需要“人工”的。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但也要把握住一个度。教师要充分发扬自身的人格魅力,用心爱学生,爱教学,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地教育,为让生态课堂更加“绿色”而多用“人工雨露”。 1、教学有“绿”意,生态学习乐融融。 多尔赫认为“教育是促进人们之间相互的满意关系,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以及促进人格发展的一种共同生活。”那么在这种共同生活中,其满意指数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健康的、优美的人格魅力。教育界早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后来这句话被改成了“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提供一个水的源头”,这之间,似乎我们都强调了这水的一个量,而不是质。如果教师理解不到位,误将生态化看成随意化,上课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要求学生背课文,自己却连朗读都无法做到流利。又或是教师在板书时狂草一翻,却又同时要求学生在写字母时不要超格不要连笔。试问这样的情况长期以往,学生对这种共同生活又怎么满意?这份滋润难说会变成污染。所以在学生面前,我们要保证自己的人格是“绿色”的,是健康的,是优美的。这样才能让生态教学其乐融融。一次听一位老师上英语课,她一开口就是纯正的语音,很是享受。后来板书 “ n”去时可能因为上公开课紧张而写成了“h”,学生也聪明,知道是在上公开课,也没难为她。倒是她后来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请学生为自己纠错,并向大家道歉:“I’m sorry, ‘ n’ and‘ h’ are similar , but I’ll never get twice from now on. Thank you . ”事后有人说她故意,有人欣赏她的反应,但不管怎样,我想她那严谨的态度一定会给学生起到鞭策的作用。也许哪一天学生写到这两个字母时就会记起应怎样对待学习。 2、教学有德育,塑造人格是责任。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 很多老师往往把英语看作是一门语言课,一门工具课,却忽视了英语教学中的教育功能。其实英语中有很多德育的契机。像在教学机器人时,我创设了一个以“大桥经济”为背景的情境,请同学们为这个大桥落成典礼设计一个机器人作形象使者,同学们一边介绍着:My robot is useful. He is tall and strong. He can do the dishes. He can play the chess…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一种热爱家乡、推销家乡的自豪情感。而教师在创设这种种渗透德育的活动时,也反过来为学生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教师形象。学生的人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向正派的教师靠近。 学生的人格塑造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在自然的环境中形成的人格最不易改变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教材仅当作范例,精选“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中西方送礼不同方式的时候,就要注意和社会上的送礼之风加以区别。曾经有一次我在讲送礼时说了一句现在中国人也越来越喜欢当着客人的面拆开礼物了,学生就答到:“我妈妈说别人来送礼时别拆开,拆开了那就是表明一定要为别人做事了!”显然学生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俗和日常的民情风俗搞混了,当时令我好不尴尬,这敏感的话题我一时也无法回答上来,只能以表扬他妈妈坚持立场,不收不明礼物收场。因此备课时要多考虑到课堂的生态性和突发事件的多样性,以便使课堂不致于变味。 四、施以“花样肥料”,促进学生体验感悟。 肥料是农作物生长得更好的保证。由于我们这个“农庄”并非野外的,很多“花草”没有太多的生活经历,没有对外界的体验感悟。感悟是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更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因此我们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学会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是生态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 1、活动教学,分层体验。 生态的课堂是自然习得的,但这个过程离不开活动,没有相应的活动,就无法让学生体验知识,积累经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围绕学生如何学习来展开。自然界里有高低不平的路,也有高低参半的树,学生更不是一个可以随意灌输的肚。因此在生态课堂中我们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层。比如我们平常教授新词时,可以分层安排: A、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交通方式的知识,请你将有关单词句子抄一抄,记一记吧。 B、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交通方式的知识,你能试着把这些单词句子拼写 出来吗? C、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交通方式的知识,你能将里面的短文背出来吗?你还知道其它的交通方式吗,作几个补充吧。 又比如在表演一段对话时,可以请能力较强的安排“戏份”多一点,能力不够的“戏份”少一点。分层的体验,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地发展。 2、作业反思,体验错误。 德国黑格尔曾经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在课堂上,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成功,引领完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时,也可以请他们去自己的作业中去体验错误的生成,反思自己的行为。以下是一张范例: 学习内容 出错题及订正情况 作业反思 作业的反思,不仅仅是对题目的反思,更是对学生自身行为的反思,学习态度的反思。同时也给学生提问拓宽了质疑的空间。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尊过给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发展,让绿色的生态课堂更加的充满“人性”。 3、体验实践,感悟生活。 语言来源于生活,只有能用的语言才有学有所值,练有所用。学生只有通过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进一步地体验知识,体验生活,并使自己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得到升华。因此,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而课外我们也要充分在生活中挖掘利用英语机会,让日常生活成为学生学英语、用英语、延伸英语、发展英语的练兵场。正如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所以,教师们千万不要将下课铃声当成英语结束的信号,千万不要让学生积累的知识变成图书馆中的陈设。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如下表: “寻找身边的英语”实践活动 年 月 日 本次主题: 活动过程 实践心得 人本教育不仅强调在生态课堂中关爱学生,也强调在生活中关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让英语学习课中课外一体化,知识情感交互化。 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造物的千差万异, 给我们设计课堂,尤其是生态课堂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我相信,尝试着用生态课堂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那因“惧师”而幽闭的心智,放飞传统课堂中被囚禁的情愫,这自然生成的学习过程,这其间的收获,又怎一个“绿”色了得?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郭思乐: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J]。教育研究,2003。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