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单元主题《美与丑》
一、 教材分析:
六年级是《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最后一个学年,其特殊地位要求六年级上册、下册这两册教材加强整合性,并兼顾与第四学段的衔接。教材中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再设“语文天地”做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教材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六年级上册共设计了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由五篇课文、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小结组成。五篇课文中,前三篇必须精读,后两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读或略读。今天我的说课内容主要是第二单元。
{一}.说课标:
1、识字与写字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同时字词的学习要密切联系阅读和写作,在具体的运用中使字词更正确、熟练。
2、.阅读要求:
浏览一下教材,很明显地看出,课文较前多了,篇幅也长了,内容深了。而且样式、风格也更加丰富了。古诗文的数量大大超过以往的教材。这样设计,迫使我们改革以往的阅读教学。《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材中“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等栏目,都给学生留出了发挥的空间。“我的视角” 展示学生自学产生的问题、独立的见解、改进的意见、延展开的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等。。
(1)、阅读教学关键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像。
(2)、自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但必须切实保证。
(3)、学生在前几年已经学习过自学的步骤、方法,他们的自学,应当通过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心得笔记、提纲笔记等显示出来。学生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适合阅读材料的方式写笔记。
(4)、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启发学生质疑,在提问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5)、在信息时代,略读和浏览是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在这方面,《课程标准》第9页有明确的要求。有的课文精读,有的略读、浏览要把略读当做重要的能力来培养,考查学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捕捉阅读材料的重要信息。
(6)、古诗文的阅读。古诗文的教学,不再从古代汉语学科知识着手、仅仅围绕一对一直译进行教学,而是加强诵读和涵咏,一方面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正因为如此,古文后面都附了译文,课文下面不再另做词语的注释。学习古诗文,必要的词语讲解是不可少的,这种讲解是为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而不是为了应试,不应脱离整体感知去死记硬背。
(7)、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8)、做好阅读的评价工作。《课程标准》说:“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说明,阅读的考察,主要在平时、在“过程”,而不能重在期末。摘录笔记反映学生学习字、词、句的情况;批注笔记、心得笔记反映学生的感受、体验、价值取向以及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情况;提纲笔记反映学生捕捉信息的情况。所以引导学生写好自读笔记很重要。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也说明他的态度、情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习作要求;
(1)多练笔,通过日记、阅读笔记学会自我表达。阅读中改写、续写、仿写也是练笔的好途径。如 “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冬冬的话。
(2)让习作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自我的精神世界紧密结合,使学生爱写,愿意写,有的写。
( 3)写作与阅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阅读中学语言,学写法,这是一个积累的长过程。
(4)继续引导学生在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4.综合性学习:
综合活动的主题与单元主题基本一致,是对课文学习的提高、延伸和深入,也是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单元主题的必要学习内容,还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警惕应试教育的干扰,不能随意取消这部分学习内容。综合性学习一定要进入评价。以“导语”创设活动情境。按照活动的“过程”展示活动内容,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活动“结果”提要求。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做指导,而不是用说明性文字阐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留白”,以启发学生创造。活动的编写体例大体相同,但各单元之间又有所区别。可以与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等相结合。每个活动都是既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力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内。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意图:
二单元主题是“美与丑”,共选编了六篇文章。有散文,有寓言,有戏剧;在这六篇作品中,既有传统名篇,又有新人新作,内容都比较浅显,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丑石》通过理解课文,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寓言二则》中的《东施效颦》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病态,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幸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描述了他们的可悲下场。《做一个最好的你》告诉我们,人人渴望成功,成功需要自信,自信须建立在认真做好每件事上。《有些人》通过记叙作者生活中的几段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丑公主》通过丑公主“相亲”的戏剧场面,赞美了公主和王子追求心灵美、不以貌取人的美好品质。本单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美与丑”的主题设计了“话剧演出会”的综合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2、教材的前后整合
二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这个单元设计了“话剧演出会”,《丑公主》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戏剧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戏剧方面的有关知识,比如戏剧的题材,戏剧冲突等。在学完课文后,试着让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并且评选表演优秀者。这就和本次的综合活动有效地整合。
二、 教学策略运用
1、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自读感悟能力,质疑释能,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些能力为主题单元学习作好了准备。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用批注、摘录,写心得提纲等方法读书,能透过文本内容,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反复分析,写出独特的感想。他们还乐于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加深认识。但学生对于段落和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较弱。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教法分析:
以读为主,在学习《丑石》时,抓住 “我”对丑石的认识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精神,然后放手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段落。如让学生自读课文1—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丑石“丑”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丑石的“丑”?(2)小组交流、汇报。(3)默读课文6—1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对丑石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并概括。(4)小组讨论交流。
3、学法分析
新课程教法打破了传统的灌输模式,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在学习中质疑,老师针对问题,让同学们小组合作,老师适时适量点拨讲解,这样,学生有问题,有目的的听,教师针对学生的疑惑去讲解,这样教有针对性,学有目标性。常此以往,学生会自主,会质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我结合教学内容,主要采用我镇语文教学模式“三段六步式”进行教学。
4、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让朗读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4)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5)互动教学,精讲精练。
三、教学反馈
1、教学反馈要有计划性
教学反馈的目的、时机、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应精心准备,事先计划。即(1)准备阶段:重点反馈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2)新知探索阶段:重点反馈学生的学习方法;(3)知识巩固阶段:重点反馈对知识难点掌握情况;(4)具体反馈环节设计中,注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估计,并准备好相应的策略。
2、教学反馈要有启发性
在教学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开通学生思路,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反馈要有激励性
教学反馈过程中,对于基础薄弱、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反馈出错是很正常的情况。一方面,教师不可对学生错误的反馈不闻不问或大加指责,要充分理解他们的感受以及渴求进步的需求,真诚地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有效利用学生错误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思辨,提升思维的深度,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做一个最好的你》时,我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其实也很优秀。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教学反馈要及时
单元学完之后,我准备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即对本单元积累的好词佳句、课文的背诵、课文内容的理解等有关知识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