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的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6858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的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的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的人》教学设计 大关一中 刘华猛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难点、重点 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鲁迅的诗《自嘲》,《有的人》课文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 他是谁?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在黑暗的旧中国,他曾擎起熊熊的思想火炬,照耀过人民前进的道路。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减弱光芒,却被时间磨练得愈来愈亮。”这是解放前进步青年阮铭笔下的鲁迅。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二、介绍成诗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2、找出能体现这是纪念鲁迅的诗句。   (通过“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甘愿牺牲自己的品格和精神。)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分析:运用对比、反复来突出中心是本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3、分析对比项首节中的“活”与“死”的含义。 一、二句中的“活”指生命存在,“死”指精神已死;三、四句中的“活”指精神永存,“死”指生命逝去。 4、老师出示对比的表格 请学生用文中的诗句或短语共同填写表格   生存价值 对人民的态度 人生目的 社会作用 人民对他的态度 结果 有的人〈一〉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二〉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对比。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①生死价值的对比。       第1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②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2~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万世”;C.残害人民,养肥自己。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③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第5~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A.“永远记住他”;B“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C.“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通过以上3种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2)反复。  ①连续反复:如“有的人”,紧接着反复多次。  ②间隔反复:如第2小节与第5小节;第3小节与第6小节;第4小节与第7小节。      反复手法的运用,从结构上看,可以把各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从内容上看,又可以使全诗的主题思想步步加深。这样,不仅使诗的结构严密,而且充分抒发了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增强诗的感染力。 5、请同学结合两类人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五、精读诗歌,领会感情 1、总结作者对这两类人有什么样的感情,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让学生找出分析,并试着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读出感情了吗) 2、小组合作朗读 要求: ⑴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 ⑵对诗节作朗读分工。 ⑶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 提示: 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⑴节奏、重音处理得如何? ⑵分工合理吗? ⑶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了吗? 3、老师朗读 4、集体朗读 六、拓展 有的人(一)                           有的人(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 “呵,我多伟大!”                    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 想“不朽”! ,                      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 就不能活;                         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把他摔垮;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着为了多数人更好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                                     抬举得很高,很高。   第一类人:卑鄙,自私               第二类人:高尚,无私   思考: 你认为把这首诗分为两部分阅读与作为整体阅读哪种效果好? (从内容和感情两方面来谈,得出结论:整体读好) 选择一小节读,点名朗读,师生评价。 听专家朗读录音。 全班齐读。   请将某一句诗或某一小节诗的意思用具有相同内涵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表达出来。 教师举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行尸走肉 七、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诗歌,结合大家自己的经历感想,你认为人的生存意义是什么?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段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保尔·科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侯,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 我们有所作为,生命才有意义;投身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生命才有价值。 八、作业: 泰戈尔的《某人》中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赞美的“有的人”有哪些相同的美德?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何不同之处? 将“我愿做        的人”补充完整,写一篇450字左右的周记。   附:板书设计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卑鄙   自私      对      高尚   无私 鄙视   憎恨      比      崇敬   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