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1年秋季地理学科导学案 编号:dl009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风
编写人:胡其慧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 了解气压的垂直和水平变化;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掌握各种作用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运用热力环流解释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使用说明:
1、 熟读教材,勾划出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认真完成导学案,熟记基础知识。
2、 将预习中不明白的知识或问题标识出来,认真填写到“我的疑惑”处。
3、认真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标有★为选做题。
【预习案】
一、 气压概况
阅读教材35页和地图册25页思考下列问题
1、 等压面和等压线的概念:
2、 水平方向上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3、 垂直方向上海拔与气压的关系:
4、 水平方向上气压高低与气流的运动方向的关系:
二、 热力环流
1、 概念:
2、 读图2-1-6简要写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阅读教材图2-1-7、2-1-8)
1、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
2、 引起空气运动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3、 高空风向取决于哪些力的作用?风向稳定时指向何方?
4、与高空风向相比,近地面风的受力、风向有何不同?
【预习自测】
读下图,分析回答1~3题。
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 B>C
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减温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大,原因是 ( )
A、海上的温度差别大于陆地 B、海上的气压梯度大于陆地
C、海上的摩擦力小于陆地 D、海水比热容大于陆地
5、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速及风向的变化情况为( )
A、风速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增大 B、风速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增大
C、风速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减小 D、风速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减小
【我的疑惑与收获】
【探究案】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例如:影视剧中往往让女演员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演员的快乐心情。结合“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回答1 ~2题。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气压最高的是 。
2、比较甲图中海洋与陆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 ,若甲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则此时的风向应是 。(偏北风或偏南风)
3、在甲图中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状况。
4、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下列 时间段(16 时至次日8 时 、8 时至17 时、18 时至次日6 时 、6 时至18 时)完成拍摄并说明原因。
【训练题】
1、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 )
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据此完成2—3题。
2、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处气压高于b处
B、a处气压高于c处
C、M处的气温比N处高
D、d处的气温高于c处
3、关于图中各点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
B、M处盛行上升气流
C、高空a处气流向中心辐合
D、低空气流由M处流向N处
4、读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填字母)。
(2)图中箭头V表示A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
此图是 (南、北)半球气分布图,
判断理由是 。
(3)从图中可见,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4)F1、F2、F3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 ,有阻碍作用
的是 ,只影响风向是 ,(填字母)。A、C两处相比,
风力较大的是 ,原因是 。
(5)画出B、C两点风向。
★5、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机的右侧是高压,左侧是低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飞机逆风飞行 B、飞机顺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知识链接】
1、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在空间范围内的气压分布情况为空间气压场。某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情况称为水平气压场。了解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和空间结构,对于进行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基本形式
(1)低气压(简称低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如盆地(见图4·10 a)
(2)高气压(简称高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减低。空间等压面向上凸形状,形似山丘。(见图4·10 b)
(3)低压槽(简称槽线)。是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的方突出的部分。在槽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气压沿槽线最低,向两边递增。槽附近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谷。
(4)高压脊(简称脊线)是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方突出的部分。在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气压沿脊线最高,向两边递减。脊附近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脊。
(5)鞍形气压区(简称鞍部),是两个低压与两个高压交错组成的中间区域,其附近空间等压面形如马鞍。
2、大气浓度:地球大气层的浓度也有特点,据测量,在接近近地面处,大约每立方厘米的空气重约0.00123克。但我们感受的不是某个单位体积的空气质量,而是整个厚厚大气层的压力。在海平面处,这种压力是每平方厘米1.34千克。对于大气施加给地面的这一压力,称其为“大气压”,它相当于760毫米汞柱压力。我们把这个相当于760毫米汞柱压力称为一个大气压,用“百帕”作为气压的基本单位,一个大气压等于1013.25百帕,代表的是整个地球大气层所施加给零海拔高度地面的压力。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也会降低。如在3000米高处,大气压将下降到701百帕。
3、热力环流中气压高低的判断方法:见《三维设计》第36页
4、风向的判断与绘制:见《三维设计》第37页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