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半定量评估法.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444577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定量评估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半定量评估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半定量评估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半定量评估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半定量评估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1.2 PSE半定量法7.1.2.1 半定量法的评价步骤(1) 通过将影响风险大小的三种因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S)和人员的暴露率(E),按各种情况划分成不同等级,并按照系统方法和企业经验分别赋予一定的量值,三种因素量值的乘积即为风险值(R),据此评价风险的大小,其简化公式为:RPSE;(2) 进行风险分析,确定特定危险源(危害)风险因素的情况和取值;(3) 按公式RPSE计算出风险值;(4) 依据风险值评价风险的等级。7.1.2.2 半定量法的评价标准(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来表示,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其他

2、情况介于01之间,如表1所示。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等 级量 值描 述肯定发生1.00现有条件下,必然发生极有可能0.90在任何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可能性很大0.80在任何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发生可能性大0.70一个或两个不利因素影响下,可能发生高于平均几率0.60三个或以上不利因素影响下,可能发生可能发生0.50在一般情况下可能发生低于平均几率0.40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可能性小0.30在相当不利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可能性很小0.20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极不可能0.10理论上可能,超出想象实际不可能0.00现有情况下,实际不可能发生(2) 事件后果的严重度S事件

3、后果包括危及设备(含设施、构建筑物)安全、人员安全,和对人员健康、环境造成的影响。严重度分为10个等级,轻微为1,特别严重为10,其他情况介于110之间(取整),如表2所示。表2: 事件后果的严重度(S)等级量值描 述安全健康环保特别严重10损失:1000万元以上死亡:50人以上导致破产的流行病导致多人死亡的职业病导致多人死亡的社会关注的对周边社区地下水等生态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的媒体广泛关注的相当严重9损失:5001000万元死亡:多个媒体广泛关注的流行病导致死亡案例的职业病导致死亡案例的多个职业病导致不能恢复的对周边造成的特大环保影响大量自然资源浪费的被报道过的严重8损失:100500万元死

4、亡:3人伤残:群体伤残地方政府关注的流行病造成永久影响的地方政府介入的调查个别职业病不能治愈的残疾当地政府介入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高7损失:50100万元死亡:1人伤残:3人以下严重致残外界投诉的一般流行病可治愈的职业病一般环境事故公众投诉的较高6损失:1050万元伤残:轻微丧失工作能力公众投诉的需要休息1个月以上,可痊愈的有少量损失的环保事件中等5损失在110万元的伤残:离岗大于3星期的3人以上需要离岗休息,可痊愈的无损失的环保事件低4损失:1000元1万元伤残:离岗大于3天、小于3星期而且能痊愈多个员工感觉身体不适的个别员工需要离岗休息,可痊愈的一般污染厂区小范围的较低3损失:1000元以下

5、伤残:离岗小于3天而且能痊愈个别员工感觉身体不适的,而未影响工作的轻微的污染极低2损失:无损失伤残:轻微,无需离岗且能痊愈个人建议的员工建议的,如:人机功效、作业环境等环境未遂事件轻微1可以忽略的可以忽略的可以忽略的(3) 人员的暴露率E 在评价人员安全和健康时,人的暴露程度应从暴露的人数和暴露的时间来考虑;为便于计算公司职工基数为1000人,工作日以8小时计。在评价环境风险时,人的暴露程度应考虑暴露广度、环境性质和暴露周期。表3: 人员暴露率(E)等级量值描 述安 全健 康环 保特别高10每工作日80100时间暴露20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80100时间暴露20人以上参与的工作影响区级和受

6、保护环境影响或潜伏期永久存在非常高9每工作日6080时间暴露15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6080时间暴露15人以上参与的工作影响市级和受保护环境影响大于25年较高8每工作日4060时间暴露10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4060时间暴露10人以上参与的工作影响周边地区受保护环境影响大于10年高7每工作日2040时间暴露7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2040时间暴露5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厂区和受保护的环境影响大于5年中上6每工作日1020时间暴露5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1020时间暴露2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厂区和环境影响敏感影响大于1年中等5每工作日10以下时间暴露3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工作日在10以下

7、时间暴露3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作业区域和环境影响敏感影响小于1年中下4每周暴露一次2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周暴露一次2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作业区域和能恢复环境影响小于6个月低3每月暴露一次1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月暴露一次1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作业点和能恢复环境影响小于1个月较低2每季度暴露一次1人以上参与的工作每季度暴露一次1人以上参与的工作限于作区域和受控环境影响小于1天轻微1每年暴露一次1个人工作每年暴露一次1个人工作限于作业点和受控环境瞬间影响风险控制措施提示控制措施针对的事件人身伤害健康影响环境影响(污染)设备和场所(破坏)针对风险因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1.编制(修订)安全工作程序和标准

8、2.培训知识和技能;3.设计改变危险源性质;4.使用替代的物质;5.转移或者隔离危险源;6.个人防护。1.编制(修订)安全工作程序和标准;2.培训知识和技能;3.设计改变危险源性质;4.使用替代的物质;5.转移或者隔离危险源;6.个人防护。1.执行排放程序和标准;2.采取清洁生产技术;3.使用替代的物质; 4.净化和处理后排放;4.减少排放;5.回收和处理。1.执行设备运行和维护标准;2.执行预防性检查和维修措施;3.进行技术改造;4.使用高性能设备代替低性能设备;5.隔离。事件后果的严重度(S)1.安装警示、警告装置;2.急救;3.应急预案。1.安装警示、警告装置;2.急救;3.应急预案。

9、1.采取抑制措施;2.采取回收措施;3.应急预案。1.隔离和保护;2.转移周围设备和危险物质;3.应急预案。暴露率(E)1.改变作业方式;2.改变劳动组织形式;3.个体防护。1.改变作业方式;2.改变劳动组织形式;3.个体防护。1.净化和处理;2.降低排放频次。1.有计划的使用;2.隔离;3.退备设备及时撤出工作场所。附件二:生产过程风险和危害因素分类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风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1 物理性风险、危害因素:1.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

10、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1.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1.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1.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1.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1.6 电磁辐射。1.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1.8 明火1.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

11、他低温物质)。1.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12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15 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2 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2.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

12、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2 自然性物质。2.3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2.4 腐蚀性物质(腐蚀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2.5 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3 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3.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3.2 传染病媒介物。3.3 致害动物。3.4 致害植物。3.5 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4 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4.1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4.2 健康状况异常。4.3 从事禁忌作业。4.4 心理

13、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4.5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4.6 其他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5 行为性风险、危害因素:5.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5.2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5.3 监护失误。5.4 其他错误。5.5 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附件三:职业病分类根据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分为十类115种。一、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9甲苯中毒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0二甲苯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31正已烷中毒4镉及其化合

14、物中毒32汽油中毒5铍病33一甲胺中毒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氢、磷化磷化铝)37氯乙烯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氢)38三氯乙烯中毒11铀中毒39氯丙烯中毒12砷化氢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13氯气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苯)中毒基甲14二氧化硫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15光气中毒43甲酵中毒16氨中毒44酚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46甲醛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

15、21硫化氢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23工业性氟病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24氰及晴类化合物中毒52杀虫眯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53溴甲烷中毒26有机锡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27碳基镍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28苯中毒51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二、尘肺1矽肺7水泥尘肺2煤工尘肺8云母尘肺3石墨尘肺9陶工尘肺4炭黑尘肺10铝尘肺5石棉肺11电焊工尘肺6滑石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三、物理因素职业病1中暑4航空病2减压病

16、5手臂振动病3高原病四、生物因素职业病1炭疽3布氏杆菌病2森林脑炎五、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5痤疮2光敏性皮炎6溃疡3电光性皮炎7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六、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烧伤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2电光性眼炎七、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3 牙酸蚀病2铬鼻病八、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5苯所致白血病2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6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3联苯胺所致膀胱癌7氯甲醚所致肺癌4焦炉工人肺癌8砷所致肺癌、皮肤癌九、职业性放射疾病1.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6. 放射性肿瘤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7. 放射性骨损伤3.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8.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4. 内照射放射病9. 放射性性腺疾病5. 放射性皮肤病10. 放射复合伤11. 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4棉尘病2 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5职业性哮喘3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